一种基坑临边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3月前  26



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防护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坑临边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施工过程中通常要先进行基坑开挖的工作,基坑开挖时需要设置临时防护来保护人员避免跌入,一般采用的做法是用钢管采用扣件进行搭设,搭接形成的钢管架体形成隔离区域,从而对周围来往的人员进行防护。
3.申请公布号为cn105888271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栅栏式临边、楼梯防护栏,其包括防护栏框架以及纵向设置在防护栏框架内的多个螺纹钢筋,相邻两个所述螺纹钢筋之间横向平行设置多个压缩弹簧,所述防护栏框架中间位置设置有矩形的警示牌,所述警示牌表面设置有警示灯;所述防护栏框架的两侧通过支撑块焊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外侧设置有两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是由中间的连接块以及设置在连接块两侧的圆形的连接端头组成,所述连接端头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所述立柱的底端安装有可拆卸式的支座;所述防护栏框架顶端设置有挡雨板。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相关技术中公开的防护栏安装时需要先在地面上埋设地脚螺栓,之后地脚螺栓穿过支座,地脚螺栓伸出支座的一端设置螺母,支座和地面连为一体,防护栏框架连接完成,防护栏的安装过程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安装防护栏的便利性,本技术提供一种基坑临边防护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坑临边防护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坑临边防护装置,包括多个立柱、多个连接网和多个支撑组件,多个所述立柱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立柱内开设有驱动腔,所述立柱底部的侧壁处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和驱动槽连通;所述连接网设置在相邻立柱之间,所述连接网一端和立柱连接,所述连接网另一端和相邻的立柱连接;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立柱的底部,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扩张块、驱动块、驱动条和驱动部件,所述扩张块设置在限位孔处,所述扩张块和立柱转动连接,所述驱动块设置驱动腔内,所述驱动块和立柱滑动连接,所述驱动块的侧壁和扩张块侧壁抵接,所述驱动条一端和驱动块连接,所述驱动条的另一端和驱动部件连接,所述驱动部件能够带动驱动条运动。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先将立柱直接插入地面内,立柱的底部伸入地面,操作人员拨动驱动部件运动,驱动部件带动驱动条运动,驱动条带动驱动块朝向驱动部件运动,驱动条的长度缩短,驱动块沿驱动腔内壁滑动,驱动块侧壁逐渐与扩张块的侧壁抵接,扩张块沿限位孔转动,扩张块伸出立柱,伸出的扩张块增加立柱底部的体积,立柱与地面稳定支撑,驱动条在驱动部件的带动下保持长度,操作人员将连接网一端和立柱贴合连接,连接网的另一端和相邻位置的立柱贴合,从而提高防护栏安装的便利性;当需要转移防护栏时,操作人员通过驱动部件带动驱动条伸长,驱动块朝向远离扩张块的一侧滑动,驱动
块和扩张块分离,扩张块受自身的重力伸入限位孔,扩张块进入限位孔后,立柱底部的尺寸变小,立柱与地面的固定状态解除,操作人员向上拉动立柱,立柱与地面分离,方便操作人员将立柱进行拆卸,提高操作人员转移立柱的便利性。
8.可选的,所述立柱顶部的侧壁开设有驱动槽,所述驱动槽和驱动腔连通,所述驱动部件包括主动块、抵紧块和抵紧弹簧,所述主动块设置在驱动槽处,所述主动块伸出驱动槽,所述主动块和立柱转动连接,所述主动块和驱动条远离驱动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抵紧块位于驱动腔内,所述抵紧块和立柱滑动连接,所述抵紧块的底壁和主动块的顶壁抵接,所述抵紧块和主动块之间设置有锁止结构;所述抵紧弹簧设置在抵紧块远离主动块的一端,所述抵紧弹簧一端和立柱固定连接,所述抵紧弹簧另一端和抵紧块固定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手握主动块转动,锁止结构推动抵紧块朝向远离主动块的一侧滑动,抵紧块与主动块之间的锁止结构发生脱离,抵紧弹簧受压长度缩短,抵紧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随着主动块的继续转动,主动块和抵接块之间的锁止结构重新贴合,压缩的抵紧弹簧推动抵紧块朝向主动块一侧运动,抵紧块和主动块贴合,主动块持续转动,抵紧块和主动块之间锁止结构间歇贴合,主动块转动将驱动条缠绕在其周侧,驱动条的长度减少,驱动条带动驱动块运动,驱动块将扩张块推出限位孔后,操作人员停止转动主动块,主动块受到抵紧块和抵紧弹簧的共同作用保持静止,方便固定驱动条的长度,减少扩张块回到限位孔的可能性,提高扩张块固定的可靠性。
10.可选的,所述锁止结构包括多个第一齿尖和多个第二齿尖,所述第一齿尖设置在主动块朝向抵紧块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一齿尖环绕设置在主动块的端面处,多个所述第一齿尖均与主动块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一齿尖的截面为三角形或者梯形;所述第二齿尖设置在抵紧块朝向主动块一侧,多个所述第二齿尖环绕设置在抵紧块的端面处,多个所述第二齿尖均与抵紧块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二齿尖的截面为三角形或者梯形,所述第一齿尖和第二齿尖交错设置,所述第一齿尖的侧壁和第二齿尖的侧壁贴合。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手动转动主动块,主动块带动第一齿尖转动,第一齿尖倾斜的侧壁推动第二齿尖朝向远离第一齿尖的一侧滑动,第一齿尖的侧壁与第二齿尖的侧壁分离,第一齿尖和第二齿尖之间的间隙增加,抵紧弹簧的长度缩短,抵紧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随着主动块的转动,第一齿尖转动至相邻位置第二齿尖的间隙内,压缩状态的抵紧弹簧推动第二齿尖朝向第一齿尖运动,第二齿尖和第一齿尖交错啮合,操作人员停止转动主动块后,第二齿尖在抵紧弹簧的作用下与第一齿尖贴合,第一齿尖被固定,从而带动主动块被固定,方便保持缠绕在主动块周侧的驱动条的长度,提高驱动条固定驱动块的可靠性,进而方便对立柱进行稳固支撑。
12.可选的,所述驱动部件还包括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长度小于驱动槽的长度,所述驱动杆设置在主动块伸出驱动槽的一侧,所述驱动杆和主动块固定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通过推动驱动杆,驱动杆沿驱动槽滑动,驱动杆带动主动块转动,减少操作人员将手伸入驱动槽的难度,提高操作人员拉动主动块转动的舒适度。
14.可选的,所述驱动部件还包括挡水环,所述挡水环设置驱动槽处,所述挡水环和立柱转动连接,所述挡水环的高度大于驱动槽的高度,所述挡水环内壁和驱动条固定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外界下雨时,外界的雨水通过挡水环阻挡在驱动槽的
外侧,操作人员将手放置在挡水环的周侧,操作人员握紧挡水环,之后转动挡水环,挡水环带动驱动杆沿驱动槽滑动,驱动杆带动主动块转动,减少雨水穿过驱动槽进入立柱内腔的可能性,提高立柱稳定支撑的可靠性。
16.可选的,所述挡水环外侧设置有摩擦条,所述摩擦条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摩擦条均匀设置在挡水环的周侧,所述摩擦条和挡水环固定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的手掌放置在挡水环的外侧,操作人员的手掌与挡水环的外壁贴合,磨擦条增加操作人员的手掌和挡水环之间的摩擦力,方便操作人员带动挡水环转动,减少操作人员与挡水环之间发生滑动的可能性,提高操作人员带动挡水环转动的可靠性。
18.可选的,还包括至少两个导向条,两个所述导向条设置在主动块的下方,两个所述导向条间隔设置,所述导向条和立柱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导向条之间设置有用于穿过驱动条的间隙。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条穿过导向条之间的间隙,当驱动条在驱动部件的带动下发生运动时,导向条相向或者相背转动,驱动条在导向条的作用下稳定在驱动腔的中部,减少驱动条与驱动腔内壁发生摩擦的可能性,从而提高驱动条带动驱动块运动的时间,减少驱动条发生磨损的可能性。
20.可选的,还包括多个底板,所述底板设置在立柱的底部,所述底板和立柱固定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立柱的底部设置底板,当操作人员安装立柱时,操作人员先将立柱的底端伸入地面,操作人员站在底板顶部,通过驱动部件带动扩张块伸出立柱的底部,立柱和地面接触的体积增加,立柱和地面完成固定,当外界下雨时,底板减少雨水浸入与立柱靠近的地面处的可能性,减少地面被浸湿后导致地面支撑效果变差的可能性,提高立柱和地面稳定固定的可靠性。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操作人员按压立柱,立柱的底端插入地面内,操作人员通过驱动部件带动驱动条转动,驱动条带动驱动块滑动,驱动块沿驱动腔内壁滑动,驱动块的侧壁与扩张块的侧壁抵接,驱动块继续滑动,扩张块从限位孔内转出,扩张块伸出立柱,立柱底部与地面的接触的体积增加,立柱被稳定固定在地面上,减少立柱和地面发生脱离的可能性,安装立柱时扩张块收纳在限位孔内,提高操作人员安插立柱的便利性,进而提高安装防护栏的便利性;2.通过在主动块朝向抵紧块的一侧设置第一齿尖,抵紧块朝向主动块的一侧设置第二齿尖,当操作人员握持主动块转动时,主动块带动第一齿尖转动,第一齿尖倾斜的侧壁推动第二齿尖逐渐与第一齿尖分离,抵紧弹簧受压长度减小,抵紧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主动块继续转动,第一齿尖到达相邻位置的第二齿尖之间的间隙,抵紧弹簧的弹性势能推动第二齿尖和第一齿尖贴合,第一齿尖被固定,减少缠绕驱动条的主动块发生滑动的可能性,提高立柱稳定支撑的可靠性;3.通过在驱动槽的外侧设置挡水环,当外界下雨时,挡水环将外界的雨水阻隔在立柱的外侧,减少雨水穿过驱动槽进入立柱内腔的可能性,同时也能够方便操作人员握持挡水环带动主动块转动,提高立柱稳定支撑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基坑临边防护装置的组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基坑临边防护装置的用于展示单个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基坑临边防护装置的用于展示单个立柱的立体剖视图。
26.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27.图5是图4中b部分的放大图。
28.附图标记:1、立柱;11、驱动腔;12、限位孔;13、驱动槽;14、通孔;2、连接网;3、支撑组件;31、扩张块;32、驱动块;33、驱动条;34、驱动部件;341、主动块;342、抵紧块;343、抵紧弹簧;344、锁止结构;3441、第一齿尖;3442、第二齿尖;345、驱动杆;346、挡水环;347、摩擦条;35、导向条;4、底板;5、安装块;5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基坑临边防护装置。参照图1和图2,基坑临边防护装置包括多个立柱1、多个连接网2和多个支撑组件3,立柱1均为圆柱形,多个立柱1沿基坑的边缘间隔设置,多个立柱1的底部竖直插入地面内,立柱1的底部可以设置为倒置的棱锥状,也可以设置为倒置的圆锥状,在本实施例中,立柱1底部设置为倒置的圆锥状,每个立柱1内均开设有驱动腔11,驱动腔11的水平截面为长方体,驱动腔11沿立柱1的长度方向开设,驱动腔11的中部设置有通孔14,通孔14的半径小于驱动腔11的半径,立柱1底部的侧壁处开设有限位孔12,限位孔12的截面为长方形,限位孔12贯穿立柱1的侧壁,限位孔12和驱动腔11连通,限位孔12可以设置有一个,也可以设置有两个,还可以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孔12开设有两个,两个限位孔12间隔环绕设置在立柱1底部的侧壁处;立柱1的侧壁焊接固定有安装块5,安装块5上开设有安装孔51,安装孔51竖直开设;连接网2设置在相邻立柱1之间,连接网2竖直设置,连接网2一端伸入安装孔51,连接网2和安装块5扣合固定,连接网2另一端和相邻的立柱1上的安装块5扣合固定,连接网2与立柱1依次环绕成型。
31.参照图2和图3,每个立柱1处均设置有一个支撑组件3,支撑组件3设置在立柱1的底部,支撑组件3包括扩张块31、驱动块32、驱动条33和驱动部件34;扩张块31为长方体状,扩张块31设置在限位孔12处,在本实施例中,扩张块31设置有两个,两个扩张块31均和立柱1转动连接,两个扩张块31之间内壁的间隙小于驱动腔11内壁的距离,扩张块31和立柱1的转动轴水平设置且位于扩张块31的较高的一端;驱动块32也是长方体状,驱动块32设置下方的驱动腔11内,驱动块32的侧壁和扩张块31侧壁抵接,驱动块32和立柱1滑动连接,驱动块32位于扩张块31的下方;驱动条33为柔性材料制成,驱动条33可以是尼龙绳制成,驱动条33也可以是麻绳,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条33为尼龙绳,驱动条33的底端和驱动块32粘接固定,驱动条33的另一端穿过通孔14到达上侧的驱动腔11,驱动条33的另一端和驱动部件34连接,下侧驱动腔11内的驱动条33靠近通孔14的位置处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条35,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条35设置有两个,两个导向条35均为圆柱形,两个导向条35设置在下侧驱动腔11的上方,导向条35和立柱1转动连接,两个导向条35均水平且间隔设置,驱动条33穿过两
个导向条35之间的间隙;驱动部件34设置在上侧的驱动腔11处,驱动部件34能够带动驱动条33运动。
32.操作人员先将立柱1竖直插入地面,扩张条收纳在限位孔12内,立柱1底部的外形为圆形,立柱1逐渐伸入地面下方,直至限位孔12到达地面下方时,操作人员停止按压立柱1,之后操作人员通过驱动部件34带动驱动条33运动,下侧的驱动腔11内的驱动条33的长度缩短,导向条35将驱动条33限制在驱动腔11的中部,驱动条33带动驱动块32滑动,驱动块32沿驱动腔11朝向扩张块31靠近,驱动块32滑动至与扩张块31的内壁贴合,扩张块31收到驱动块32的推动逐渐伸入立柱1的底部的侧壁,扩张块31伸出立柱1底部的侧壁后,立柱1底部与地面之间的接触的体积增加,驱动部件34停止转动,下方驱动腔11内驱动条33的长度保持恒定,驱动块32保持与扩张块31的抵紧状态,立柱1完成固定,操作人员将连接网2和立柱1扣合,立柱1和连接网2环绕在基坑的周侧;当操作人员拆卸防护装置时,操作人员先拆卸连接网2,连接网2和立柱1分离,操作人员使用驱动部件34,驱动部件34释放驱动条33,驱动条33上承受的拉力减少,驱动块32受自身重力逐渐与扩张块31分离,驱动块32带动驱动条33进入下方的驱动腔11内,导向条35减少驱动条33与驱动腔11内壁摩擦的可能性,同时扩张块31失去驱动块32的推力,扩张块31受自身重力作用进入限位孔12内,扩张块31收纳至限位孔12内,支柱与地面的固定状态解除,操作人员拉动立柱1,立柱1和地面脱离,方便改变连接网2的位置,提高操作人员安装或者拆卸防护装置的便利性,提高立柱1支撑的可靠性。
33.参照图3和图4,为了方便带动驱动条33运动,立柱1顶部的侧壁开设有驱动槽13,驱动槽13沿立柱1的周侧设置,驱动槽13贯穿立柱1的侧壁,驱动槽13和上侧的驱动腔11连通,驱动部件34设置在驱动槽13处,驱动部件34包括主动块341、抵紧块342和抵紧弹簧343,主动块341为圆柱形,主动块341和立柱1转动连接,主动块341和驱动条33远离驱动块32的一端绑扎固定,主动块341和立柱1的转动轴与立柱1同轴设置,主动块341设置在驱动槽13处;主动块341朝向驱动槽13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杆345,驱动杆345水平设置,驱动杆345伸出驱动槽13,驱动杆345的长度小于驱动槽13的长度,驱动杆345伸入驱动槽13的一端和主动块341焊接固定;抵紧块342位于上侧的驱动腔11内,抵紧块342和立柱1滑动连接,抵紧块342朝向远离主动块341的一侧滑动,抵紧块342位于主动块341的上方,抵紧块342的底壁和主动块341的顶壁抵接,抵紧块342和主动块341之间设置有锁止结构344;抵紧弹簧343为圆柱形弹簧,抵紧弹簧343设置在抵紧块342远离主动块341的一端,抵紧弹簧343一端和上侧的驱动腔11顶壁焊接固定,抵紧弹簧343的底端和抵紧块342顶部焊接固定。
34.操作人员手拨动驱动杆345转动,驱动杆345沿驱动槽13滑动,驱动杆345带动主动块341转动,锁止结构344推动抵紧块342朝向远离主动块341的一侧滑动,抵紧块342与主动块341之间的锁止结构344脱离,抵紧弹簧343受压长度缩短,抵紧弹簧343的弹性势能增加,随着主动块341的继续转动,主动块341和抵接块之间的锁止结构344重新贴合,压缩的抵紧弹簧343推动抵紧块342朝向主动块341一侧滑动,抵紧块342和主动块341贴合,主动块341持续转动,抵紧块342和主动块341之间锁止结构344间歇贴合,主动块341转动将驱动条33缠绕在其周侧,下侧的驱动腔11内驱动条33的长度减少,驱动条33带动驱动块32运动,驱动块32将扩张块31推出限位孔12后,操作人员停止转动主动块341,主动块341受到抵紧块342和抵紧弹簧343的共同作用保持静止,从而使得驱动条33的长度保持恒定,减少扩张块31回
到限位孔12的可能性,提高扩张块31固定立柱1的可靠性。
35.参照图4和图5,锁止结构344可以设置为凸面,也可以设置为相互啮合的端面齿,在本实施例中,锁止结构344设置为相互啮合的端面齿,锁止结构344包括多个第一齿尖3441和多个第二齿尖3442,多个第一齿尖3441环绕设置在主动块341朝向抵紧块342的端面处,多个第一齿尖3441沿主动块341的周侧间隔设置,多个第一齿尖3441均与主动块341一体成型,第一齿尖3441的截面为三角形或者梯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齿尖3441的截面为三角形;多个第二齿尖3442环绕设置在抵紧块342朝向主动块341的端面处,多个第二齿尖3442沿抵紧块342的周侧间隔设置,多个第二齿尖3442均与抵紧块342一体成型,第二齿尖3442的截面为三角形或者梯形,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齿尖3442的截面为三角形,第一齿尖3441和第二齿尖3442交错设置,第一齿尖3441的侧壁和第二齿尖3442的侧壁贴合。
36.当操作人员手动转动主动块341时,第一齿尖3441跟随主动块341转动,第一齿尖3441倾斜的侧壁推动第二齿尖3442朝向远离第一齿尖3441的一侧滑动,之后第一齿尖3441的侧壁与第二齿尖3442的侧壁分离,第一齿尖3441和第二齿尖3442之间的间隙增加,第二齿尖3442推动抵紧块342朝向远离主动块341一侧滑动,抵紧弹簧343的长度缩短,抵紧弹簧343的弹性势能增加,随着主动块341的转动,第一齿尖3441转动至相邻位置第二齿尖3442的间隙处,压缩状态的抵紧弹簧343推动第二齿尖3442朝向第一齿尖3441运动,第二齿尖3442和第一齿尖3441交错啮合,操作人员停止转动主动块341后,第二齿尖3442在抵紧弹簧343的作用下与第一齿尖3441的侧壁抵接,第一齿尖3441被固定,主动块341因此被固定,方便保持缠绕在主动块341周侧的驱动条33的长度,进而方便驱动块32与扩张块31紧密贴合,提高对立柱1进行稳固支撑的可靠性。
37.参照图3和图4,为了减少雨水进入驱动槽13内的可能性,立柱1外侧设置有挡水环346,挡水环346为圆管形,挡水环346套设在立柱1的外侧,挡水环346和立柱1转动连接,挡水环346的内壁和驱动杆345伸出驱动槽13的一端粘接固定,挡水环346的周侧还设置有摩擦条347,摩擦条347设置有多个,摩擦条347竖直设置,多个摩擦条347间隔设置在挡水环346的周侧,摩擦条347和挡水环346一体成型,摩擦条347均为长条状。立柱1的底部还设置有底板4,底板4为圆环状,底板4水平设置,底板4位于限位孔12的上方,立柱1和底板4一体成型。
38.当操作人员固定立柱1时,操作人员先将立柱1伸入地面下,操作人员站在底板4顶部,操作人员转动挡水环346,摩擦条347增加挡水环346与操作人员手掌之间的摩擦力,挡水环346带动驱动杆345和主动块341转动,从而带动扩张块31伸出限位孔12,立柱1和地面接触的体积增加,立柱1和地面完成固定,当外界下雨时,外界的雨水被挡水环346阻隔在驱动槽13的外侧,同时底板4阻挡雨水进入立柱1连接的地面处,减少地面浸水导致支撑效果下降的可能性,提高立柱1支撑的可靠性。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坑临边防护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安装时,操作人员先将立柱1伸入地面,限位孔12进入地面以下,底板4和地面接触,操作人员手握挡水环346,操作人员转动挡水环346,挡水环346带动驱动杆345沿驱动槽13滑动,驱动杆345带动主动块341转动,主动块341带动第一齿尖3441转动,第一齿尖3441推动第二齿尖3442远离第一齿尖3441,抵紧块342朝向远离主动块341的一侧滑动,抵紧弹簧343受压缩短,驱动条33逐渐缠绕在主动块341的周侧,驱动条33拉动下方驱动腔11内的驱动块32朝向主动块341滑动,驱
动块32和限位孔12处的扩张块31侧壁贴合,扩张块31受力伸出立柱1侧壁,立柱1底部的体积逐渐增加,当操作人员停止转动挡水环346时,抵紧块342在抵紧弹簧343的带动下朝向主动块341运动,第二齿条和第一齿条贴合,第一齿尖3441被固定,主动块341被固定,立柱1安装完成,之后操作人员将连接网2和立柱1连接,防护装置连接成型;当需要拆卸时,操作人员先拆除连接网2,操作人员反向转动挡水环346,缠绕在主动块341周侧的驱动条33减少,驱动块32自身的重力带动驱动条33进入下侧的驱动腔11内,驱动块32与扩张块31分离,扩张块31受自身重力伸入限位孔12内,立柱1底部的体积减少,操作人员拉动立柱1,立柱1和地面分离,防护装置拆卸完成。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坑临边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立柱(1)、多个连接网(2)和多个支撑组件(3),多个所述立柱(1)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立柱(1)内开设有驱动腔(11),所述立柱(1)底部的侧壁处开设有限位孔(12),所述限位孔(12)和驱动槽(13)连通;所述连接网(2)设置在相邻立柱(1)之间,所述连接网(2)一端和立柱(1)连接,所述连接网(2)另一端和相邻的立柱(1)连接;所述支撑组件(3)设置在立柱(1)的底部,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扩张块(31)、驱动块(32)、驱动条(33)和驱动部件(34),所述扩张块(31)设置在限位孔(12)处,所述扩张块(31)和立柱(1)转动连接,所述驱动块(32)设置驱动腔(11)内,所述驱动块(32)和立柱(1)滑动连接,所述驱动块(32)的侧壁和扩张块(31)侧壁抵接,所述驱动条(33)一端和驱动块(32)连接,所述驱动条(33)的另一端和驱动部件(34)连接,所述驱动部件(34)能够带动驱动条(33)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临边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顶部的侧壁开设有驱动槽(13),所述驱动槽(13)和驱动腔(11)连通,所述驱动部件(34)包括主动块(341)、抵紧块(342)和抵紧弹簧(343),所述主动块(341)设置在驱动槽(13)处,所述主动块(341)伸出驱动槽(13),所述主动块(341)和立柱(1)转动连接,所述主动块(341)和驱动条(33)远离驱动块(3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抵紧块(342)位于驱动腔(11)内,所述抵紧块(342)和立柱(1)滑动连接,所述抵紧块(342)的底壁和主动块(341)的顶壁抵接,所述抵紧块(342)和主动块(341)之间设置有锁止结构(344);所述抵紧弹簧(343)设置在抵紧块(342)远离主动块(341)的一端,所述抵紧弹簧(343)一端和立柱(1)固定连接,所述抵紧弹簧(343)另一端和抵紧块(342)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临边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结构(344)包括多个第一齿尖(3441)和多个第二齿尖(3442),所述第一齿尖(3441)设置在主动块(341)朝向抵紧块(342)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一齿尖(3441)环绕设置在主动块(341)的端面处,多个所述第一齿尖(3441)均与主动块(341)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一齿尖(3441)倾斜设置;所述第二齿尖(3442)设置在抵紧块(342)朝向主动块(341)一侧,多个所述第二齿尖(3442)环绕设置在抵紧块(342)的端面处,多个所述第二齿尖(3442)均与抵紧块(342)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二齿尖(3442)倾斜设置,所述第一齿尖(3441)和第二齿尖(3442)交错设置,所述第一齿尖(3441)的侧壁和第二齿尖(3442)的侧壁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临边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34)还包括驱动杆(345),所述驱动杆(345)的长度小于驱动槽(13)的长度,所述驱动杆(345)设置在主动块(341)伸出驱动槽(13)的一侧,所述驱动杆(345)和主动块(341)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坑临边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34)还包括挡水环(346),所述挡水环(346)设置驱动槽(13)处,所述挡水环(346)和立柱(1)转动连接,所述挡水环(346)的高度大于驱动槽(13)的高度,所述挡水环(346)内壁和驱动条(33)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坑临边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环(346)外侧设置有摩擦条(347),所述摩擦条(347)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摩擦条(347)均匀设置在挡水环(346)的周侧,所述摩擦条(347)和挡水环(346)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临边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导向条(35),两个所述导向条(35)设置在主动块(341)的下方,两个所述导向条(35)间隔设置,所
述导向条(35)和立柱(1)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导向条(35)之间设置有用于穿过驱动条(33)的间隙。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临边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底板(4),所述底板(4)设置在立柱(1)的底部,所述底板(4)和立柱(1)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坑临边防护装置,涉及建筑施工防护设备的领域,其包括多个立柱、多个连接网和多个支撑组件,多个立柱间隔设置,多个立柱内开设有驱动腔,立柱底部的侧壁处开设有限位孔,限位孔和驱动槽连通;连接网设置在相邻立柱之间,连接网一端和立柱连接,连接网另一端和相邻的立柱连接;支撑组件设置在立柱的底部,支撑组件包括扩张块、驱动块、驱动条和驱动部件,扩张块设置在限位孔处,扩张块和立柱转动连接,驱动块设置驱动腔内,所述驱动块和立柱滑动连接,驱动块的侧壁和扩张块侧壁抵接,驱动条一端和驱动块连接,驱动条的另一端和驱动部件连接,驱动部件能够带动驱动条运动。本申请能够提高操作人员安装防护栏的便利性。性。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箜琳 郭立 李尚君 申屠盼盼 龚计宽 王宇豪 刘明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银晨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2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