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仿制石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应于生产环保型仿制石材的智能硬化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和乡村的建设对石材类高档建筑装饰材料需求量越来越大。
3.天然石材的开采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于是人们开始制造人造石材,用以替代天然石材。
4.人造石材又称仿制石材,是在环保型骨料中添加增速剂、增稠剂等高分子材料,经过搅拌、注模和硬化等一系列工艺后成型,其具有防火、防水、耐酸碱、耐污染、无毒、无味、粘接力强,不褪色等特点,还具备施工简便和省时等优点。
5.在仿制石材生产的硬化工艺流程中,传统方法采取自然硬化,但室外硬化环境难以保障,合格率低,室内硬化则存在占用空间大,环境调节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适应于生产环保型仿制石材的智能硬化装置,解决了硬化环境差、合格率低、耗时长、占用空间大和成本高等问题。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适应于生产环保型仿制石材的智能硬化装置,包括主体框架、尺寸判定部分、智能装卸部分、硬化仓部分和智能控制部分。
9.所述主体框架包括基座一、基座二和基座三。
10.所述基座一包括长方体一。
11.所述长方体一上设置一个长方体中空容器一,长方体中空容器一上底板上设置一个长方形通孔一,长方体中空容器一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均设置一“u”形开口通槽一,所述“u”形开口通槽一和长方形通孔一相适配。
12.所述基座二包括长方体二。
13.所述基座三包括长方体三和长方体中空容器三。
14.所述长方体三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分别可拆卸连接基座一和基座二。
15.所述长方体中空容器三设置三个,且等距设置于长方体三上底面上。
16.所述长方体中空容器三左侧板和右侧板均设置一长方形通孔二。
17.所述长方体中空容器三内设置两块隔层板,隔层板的两端分别位于不同的长方形通孔二上。
18.所述隔层板上设置一个长方形通孔三和两个圆形通孔一;长方形通孔三和两个圆形通孔一的中心处在同一垂线上。
19.所述尺寸判定部分包括动力结构一和测定结构一。
20.所述动力结构一包括传送带装置一。
21.所述传送带装置一通过安装支架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内;传送带装置一位于长方形通孔一下方。
22.所述测定结构一包括测定架、距离传感器和红外避障传感器模块一。
23.所述测定架由四根支柱和一个测定板构成。
24.所述测定板通过四根支柱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上,四根支柱呈矩形分布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上底板上;测定板位于长方形通孔一上方,测定板上等距设置若干个圆形安装通孔。
25.所述距离传感器安装于圆形安装通孔内。
26.所述红外避障传感器模块一等距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上底板上;且均位于长方形通孔一的一侧。
27.所述智能装卸部分设置两个,分别设置于硬化仓部分的左侧和右侧。
28.所述智能装卸部分包括水平机构、竖直机构和中转机构。
29.所述水平机构包括固定区和活动区。
30.所述固定区包括两条滑轨一和齿条。
31.所述滑轨一和齿条均设置于长方体三上;两条滑轨一分别位于齿条的左侧和右侧,且两条滑轨一和齿条间相互平行;
32.所述活动区包括活动板、伺服电机一和减速齿轮箱。
33.所述活动板下底面上设置四个导轨滑块一,导轨滑块一均滑动连接于滑轨一上;活动板上设置了一个方形通孔一。
34.所述伺服电机一和减速齿轮箱均设置于活动板上底面上,且伺服电机一的转轴与减速齿轮箱的输入轴可拆卸连接。
35.所述减速齿轮箱的输出轴设置一齿轮一,齿轮一位于方形通孔一内,且齿轮一与齿条啮合。
36.所述竖直机构包括活动框、曳引链、微型曳引机和滑轨二。
37.所述微型曳引机通过安装架设置于活动板上,曳引链一端设置于微型曳引机上,另一端通过一齿轮二设置于活动框上。
38.所述齿轮二销轴连接于一长方体固定框上,所述长方体固定框设置于活动块上,且微型曳引机位于长方体固定框内。
39.所述滑轨二设置两个,位于长方体固定框的侧柱上;活动框通过导轨滑块二滑动连接于滑轨二上。
40.所述中转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二和辊轴一。
41.所述伺服电机二设置于活动框上。
42.所述辊轴一通过“c”形框和安装架设置于活动框上,辊轴一的一端设置连接轮,伺服电机二和连接轮之间传动连接。
43.所述“c”形框上设置两根限位条,两根限位条呈“八”字形,限位条外端比内端窄。
44.所述硬化仓部分包括空间调控机构和环境调控机构。
45.所述空间调控机构包括封闭区和空间调节区。
46.所述封闭区包括双动子线性电机一、“u”形滑轨和活动门。
47.所述“u”形滑轨设置于长方体三上底面上。
48.所述双动子线性电机一通过安装架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三上底板上,双动子线性电机一的动子设置于活动门上端。
49.所述活动门下端通过走轮滑动连接于“u”形滑轨内。
50.所述空间调节区包括固定架、固定硬化带和可调节硬化带。
51.所述固定架由“n”形支架和三个短柱构成;三个短柱等距设置于“n”形支架上。
52.所述固定架设置若干个,等距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三内,且固定架均位于隔层板之间的间隔内。
53.所述固定硬化带包括两个“c”形侧管一、辊轴二和伺服电机三。
54.所述“c”形侧管一上等距设置若干个安装销孔。
55.所述辊轴二的两端分别销轴连接于两个“c”形侧管一上。
56.所述伺服电机三通过安装架设置于隔层板上,伺服电机三的转轴与辊轴二传动连接。
57.所述固定硬化带设置于短柱上。
58.所述可调节硬化带包括两个“c”形侧管二、辊轴三、伺服电机四和伺服电机五。
59.所述“c”形侧管二上等距设置若干个安装销孔;“c”形侧管二上设置定位块,定位块滑动连接于长方形通孔三内。
60.所述辊轴三的两端分别销轴连接于两个“c”形侧管二上。
61.所述伺服电机四通过安装架设置于隔层板上,伺服电机四的转轴与辊轴三传动连接。
62.所述伺服电机五通过安装架设置于隔层板上,定位块通过一牵引绳和卷轴设置于伺服电机五转轴上。
63.所述环境调控机构包括加热器和增湿器。
64.所述加热器设置于隔层板上。
65.所述增湿器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三上底板内壁上。
66.所述智能控制部分包括状态监测机构、温度监测机构和预警机构。
67.所述状态监测机构包括显示屏和红外避障传感器模块二。
68.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活动门上。
69.所述红外避障传感器模块二等距设置于“c”形侧管一和“c”形侧管二上。
70.所述温度监测机构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模块和微处理器。
71.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模块设置于隔层板上。
72.所述微处理器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三内。
73.所述预警机构包括蜂鸣器、重启按钮和可变色发光二极管。
74.所述蜂鸣器、重启按钮和可变色发光二极管设置于基座一上。
75.所述距离传感器、红外避障传感器模块一、伺服电机一、微型曳引机、伺服电机二、双动子线性电机一、伺服电机三、伺服电机四、伺服电机五、加热器、增湿器、显示屏、红外避障传感器模块二、蜂鸣器、重启按钮、可变色发光二极管、温湿度传感器模块和微处理器之间电性连接。
76.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77.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主体框架、尺寸判定部分、智能装卸部分、硬化仓部分和智能控制部分的整体化设置,可实现多种尺寸的环保型仿制石材的同时硬化,高速分类,产品自动输入输出,显著降低劳动强度;多层式硬化仓部分的设置,可大幅节约空间,同时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78.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79.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80.图中:101. 长方体一、102. 长方体中空容器一、103. 长方体三、104. 长方体中空容器三、105. 长方形通孔二、106. 隔层板、107. 长方形通孔三、201. 传送带装置一、202. 测定板、301. 滑轨一、302. 齿条、303. 导轨滑块一、304. 曳引链、305. 滑轨二、306. 辊轴一、307. 限位条、401.双动子线性电机一、402.“u”形滑轨、403.活动门、404. 固定架、405. 辊轴二、406. 辊轴三、407. 伺服电机五。
具体实施方式
81.实施例1,参照附图1-2,一种适应于生产环保型仿制石材的智能硬化装置,包括主体框架、尺寸判定部分、智能装卸部分、硬化仓部分和智能控制部分。
82.所述主体框架包括基座一、基座二和基座三。
83.所述基座一包括长方体一101。
84.所述长方体一101上设置一个长方体中空容器一102,长方体中空容器一102上底板上设置一个长方形通孔一,长方体中空容器一102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均设置一“u”形开口通槽一,所述”u”形开口通槽一和长方形通孔一相适配。
85.所述基座二包括长方体二。
86.所述基座三包括长方体三103和长方体中空容器三104。
87.所述长方体三103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分别可拆卸连接基座一和基座二。
88.所述长方体中空容器三104设置三个,且等距设置于长方体三103上底面上。
89.所述长方体中空容器三104左侧板和右侧板均设置一长方形通孔二105。
90.所述长方体中空容器三104内设置两块隔层板106,隔层板106的两端分别位于不同的长方形通孔二105上。
91.所述隔层板106上设置一个长方形通孔三107和两个圆形通孔一;长方形通孔三107和两个圆形通孔一的中心处在同一垂线上。
92.所述尺寸判定部分包括动力结构一和测定结构一。
93.所述动力结构一包括传送带装置一201。
94.所述传送带装置一201通过安装支架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102内;传送带装置一201位于长方形通孔一下方。
95.所述测定结构一包括测定架、距离传感器和红外避障传感器模块一。
96.所述测定架由四根支柱和一个测定板202构成。
97.所述测定板202通过四根支柱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102上,四根支柱呈矩形分布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102上底板上;测定板202位于长方形通孔一上方,测定板202上等距
设置若干个圆形安装通孔。
98.所述距离传感器安装于圆形安装通孔内。
99.所述红外避障传感器模块一等距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102上底板上;且均位于长方形通孔一的一侧。
100.所述智能装卸部分设置两个,分别设置于硬化仓部分的左侧和右侧。
101.所述智能装卸部分包括水平机构、竖直机构和中转机构。
102.所述水平机构包括固定区和活动区。
103.所述固定区包括两条滑轨一301和齿条302。
104.所述滑轨一301和齿条302均设置于长方体三103上;两条滑轨一301分别位于齿条302的左侧和右侧,且两条滑轨一301和齿条302间相互平行;
105.所述活动区包括活动板、伺服电机一和减速齿轮箱。
106.所述活动板下底面上设置四个导轨滑块一303,导轨滑块一303均滑动连接于滑轨一301上;活动板上设置了一个方形通孔一。
107.所述伺服电机一和减速齿轮箱均设置于活动板上底面上,且伺服电机一的转轴与减速齿轮箱的输入轴可拆卸连接。
108.所述减速齿轮箱的输出轴设置一齿轮一,齿轮一位于方形通孔一内,且齿轮一与齿条302啮合。
109.所述竖直机构包括活动框、曳引链304、微型曳引机和滑轨二305。
110.所述微型曳引机通过安装架设置于活动板上,曳引链304一端设置于微型曳引机上,另一端通过一齿轮二设置于活动框上。
111.所述齿轮二销轴连接于一长方体固定框上,所述长方体固定框设置于活动块上,且微型曳引机位于长方体固定框内。
112.所述滑轨二305设置两个,位于长方体固定框的侧柱上;活动框通过导轨滑块二滑动连接于滑轨二305上。
113.所述中转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二和辊轴一306。
114.所述伺服电机二设置于活动框上。
115.所述辊轴一306通过“c”形框和安装架设置于活动框上,辊轴一306的一端设置连接轮,伺服电机二和连接轮之间传动连接。
116.所述“c”形框上设置两根限位条307,两根限位条307呈“八”字形,硬化仓部分的左侧的限位条307外端比内端窄,硬化仓部分的右侧限位条307外端比内端宽。
117.所述硬化仓部分包括空间调控机构和环境调控机构。
118.所述空间调控机构包括封闭区和空间调节区。
119.所述封闭区包括双动子线性电机一401、“u”形滑轨402和活动门403。
120.所述“u”形滑轨402设置于长方体三103上底面上。
121.所述双动子线性电机一401通过安装架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三104上底板上,双动子线性电机一401的动子设置于活动门403上端。
122.所述活动门403下端通过走轮滑动连接于“u”形滑轨402内。
123.所述空间调节区包括固定架404、固定硬化带和可调节硬化带。
124.所述固定架404由“n”形支架和三个短柱构成;三个短柱等距设置于“n”形支架上。
125.所述固定架404设置若干个,等距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三104内,且固定架404均位于隔层板106之间的间隔内。
126.所述固定硬化带包括两个“c”形侧管一、辊轴二405和伺服电机三。
127.所述“c”形侧管一上等距设置若干个安装销孔。
128.所述辊轴二405的两端分别销轴连接于两个“c”形侧管一上。
129.所述伺服电机三通过安装架设置于隔层板106上,伺服电机三的转轴与辊轴二405传动连接。
130.所述固定硬化带设置于短柱上。
131.所述可调节硬化带包括两个“c”形侧管二、辊轴三406、伺服电机四和伺服电机五407。
132.所述“c”形侧管二上等距设置若干个安装销孔;“c”形侧管二上设置定位块,定位块滑动连接于长方形通孔三107内。
133.所述辊轴三406的两端分别销轴连接于两个“c”形侧管二上。
134.所述伺服电机四通过安装架设置于隔层板106上,伺服电机四的转轴与辊轴三406传动连接。
135.所述伺服电机五407通过安装架设置于隔层板106上,定位块通过一牵引绳和卷轴设置于伺服电机五407转轴上。
136.所述环境调控机构包括加热器和增湿器。
137.所述加热器设置于隔层板106上。
138.所述增湿器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三104上底板内壁上。
139.所述智能控制部分包括状态监测机构、温度监测机构和预警机构。
140.所述状态监测机构包括显示屏和红外避障传感器模块二。
141.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活动门403上。
142.所述红外避障传感器模块二等距设置于“c”形侧管一和“c”形侧管二上。
143.所述温度监测机构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模块和微处理器。
144.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模块设置于隔层板106上。
145.所述微处理器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三104内。
146.所述预警机构包括蜂鸣器、重启按钮和可变色发光二极管。
147.所述蜂鸣器、重启按钮和可变色发光二极管设置于基座一上。
148.所述距离传感器、红外避障传感器模块一、伺服电机一、微型曳引机、伺服电机二、双动子线性电机一401、伺服电机三、伺服电机四、伺服电机五407、加热器、增湿器、显示屏、红外避障传感器模块二、蜂鸣器、重启按钮、可变色发光二极管、温湿度传感器模块和微处理器之间电性连接。
149.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150.第一步,预设置:
151.对设备通电,进行试运行,对电子元件及程序的调试。根据常规仿制石材模具设置可调节硬化带的运行范围(即“c”形侧管二能上行的距离)。
152.第二步,装胚:
153.操作人员将待硬化胚体放置到托盘(托盘为一矮边长方形容器)内。
154.将托盘放置到传送带装置一201上,红外避障传感器模块一将采集到的信号传输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根据托盘靠近硬化舱一端的位置(等距设置的红外避障传感器模块一提供),输出信号给传送带装置一201,传送带装置一201运行一定时间,使得托盘穿过距离传感器下方。此过程中,距离传感器将高度的最大值信号输出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记录托盘上胚体高度值和托盘的长度值。
155.微处理器输出信号给传送带装置一201,传送带装置一201再次启动,将托盘运行至智能装卸部分的辊轴一306上,此过程中,“c”形框上设置的两根限位条307调整托盘的位置。
156.活动板通过伺服电机一和齿条302将伺服电机一和减速齿轮箱运行至待装胚的硬化仓部分前方。
157.再在曳引链304和微型曳引机的牵引下,将托盘运行到对应固定硬化带或可调节硬化带前方。
158.该过程中,装胚遵循由远及近,由矮到高的原则,增加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当胚体为大尺寸时,微处理器通过伺服电机五407和牵引绳,先行将可调节硬化带上移至合适高度。
159.微处理器输出信号给伺服电机二和伺服电机三(或伺服电机四),伺服电机二和伺服电机三(或伺服电机四)启动,将托盘运行至辊轴二(或辊轴三)上。
160.第三步,硬化:
161.当硬化仓部分满载时(由红外避障传感器模块二判定);微处理器输出信号给双动子线性电机一401,双动子线性电机一401的动子带动活动门403运行,关闭长方形通孔二105。
162.微处理器延时输出信号给加热器和增湿器,加热器和增湿器启动,并通过温湿度传感器模块的反馈调控。
163.第四步,预警:
164.当可调节硬化带满载时,将待硬化胚体放置至托盘,其进入传送带装置一201中(即第二步)时,微处理器输出信号给蜂鸣器和可变色发光二极管,可变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红色,蜂鸣器短鸣。
165.操作人员将待硬化的胚体移出传送带装置一201,并按压重启按钮,微处理器会重置这次记录,设备继续工作。
166.此外,可以观测显示屏直接得出存储状态(信号传输流程为:红外避障传感器模块二输出信号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输出信号给显示屏)。
167.满载预警,当硬化仓部分满载时,将待硬化胚体放置至托盘,其进入传送带装置一201中时,微处理器输出信号给蜂鸣器和可变色发光二极管,可变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红色,蜂鸣器长鸣。
168.当硬化仓部分清空时,直接按压重启按钮,微处理器直接启动下一批次硬化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