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智能生产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尘车间环境监控方法、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在很多行业如食品加工行业、生物医药行业以及电子光学器件生产行业等都需要在无尘车间内开展生产加工,以减少细菌、灰尘以及静电等方面对产品的影响。无尘车间是将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空气中的微粒子、有害空气、细菌等污染物排除,并将车间内的温度、洁净度、室内压力、气流速度、噪音振动以及照明等控制在一定的需求范围内。
3.相关技术中的无尘车间的环境监控主要是对温度、湿度以及洁净度进行监控,即通过监测温度、湿度以及洁净度等因素使无尘车间内的湿度温度以及洁净度控制在相对恒定的数值。而无尘车间中的照明环境的好坏也会影响着生产加工,但是无尘车间内的照明亮度是固定的,只能通过控制开关使无尘车间的照明灯启闭,无法根据无尘车间内的实际照明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能够对无尘车间内的照明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控,本技术提供无尘车间环境监控方法、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无尘车间环境监控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尘车间环境监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监测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所述照明控制区域包括工位照明区域与以及相邻环境照明区域;将所述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与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进行对比,以得到亮度对比结果;若所述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符合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将与所述照明控制区域对应的灯组的照明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二照明亮度标准;若所述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均不符合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则生成第二控制指令,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将所述照明控制区域对应的灯组的照明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监测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变化,将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与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进行对比,然后根据亮度对比结果来调节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如此能够将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进行多次调节和判断,使照明控制区域所对应的灯组能够根据实际所需调节至所需预设的第一亮度标准或第二亮度标准,从而对无尘车间的光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控,能够及时对无尘车间内的光环境进行调节,使无尘车间内的光环境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7.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将与所述照明控制区域对应的灯组的照明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二照明亮度标准的具体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实时获取人体感测信号;解析人体感测信号并生成人体感测信息;将人体感测信息与预设的人体感测信息进行匹配,以得到匹配结果;根据匹配结果确定所述工位照明区域内的人员动态情况,所述人员动态情况包括有人情况以及无人情况;根据每个工位的人员动态情况,计算无尘车间内的人员动态数值,将无尘车间内的人员动态数值与预设的人员动态数值范围进行比较,以生成比较结果;若所述人员动态数值位于预设的人员动态数值范围内,则将工位照明区域所对应的灯组的照明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二照明亮度标准,获取当前工位照明区域的色温;若所述人员动态数值位于预设的人员动态数值范围外,则工位照明区域的照明亮度维持于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第一控制指令去获取人体感测信号并经过人体感测信号与预设的人体感测信息进行匹配,以判断出位于工位上的人员动态情况,由于工位与工作人员一一对应,经过获取人体感测信号判断人员的动态情况,以判断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若工作人员不是在工作状态,则无需照明控制区域的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二照明亮度标准,若处于工作状态,则需要将照明控制区域的亮度调节,由此能够自动根据人员来调节照明亮度,为工作人员提供合适的亮度,使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减少视觉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9.优选的,所述根据匹配结果确定工位照明区域内的人员动态情况,人员动态情况包括有人情况以及无人情况的具体步骤包括:若人体感测信息与预设的人体感测信息相比较所得到的匹配度大于预设的匹配度,则确定人员动态情况为有人情况;若人体感测信息与预设的人体感测信息相比较所得到的匹配度小于预设的匹配度,则确定人员动态情况为无人情况。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人体感测信息与预设的人体感测信息的匹配度,判断人员动态情况,这样能够判断工位上是否有人,这样为是否将工位照明区域的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二照明亮度标准提供一个必要手段,使在监控照明控制区域的整个过程中,使工位照明区域的照明亮度达到适合工作人员工作的亮度,减少照明亮度过暗对工作人员肉眼的影响。
11.优选的,所述若所述人员动态数值位于预设的人员动态数值范围内,则将工位照明区域的照明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二照明亮度标准的具体步骤包括:当人员动态情况为有人情况,则获取工位信息,并根据工位信息确定工位位置;根据工位的位置确定工位照明区域;基于确定的工位照明区域,控制与工位照明区域所对应的灯组调节照明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二照明亮度标准。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工位信息,根据工位信息能够确定工位的位置,而后确定所属的工位照明区域,基于此控制与工位照明区域所对应的灯组调节,这样能对无尘
车间内的局部工位照明控制区域进行调节,使照明亮度能够达到更佳效果。
13.优选的,所述获取当前工位照明区域的色温之后的具体步骤还包括:将当前工位照明区域的色温与预设的色温标准进行对比,生成色温对比结果,并根据色温对比结果确定是否生成第三控制指令;若当前工位照明区域的色温符合预设的色温标准,则不生成第三控制指令,此时当前工位照明区域的色温不调节;若当前工位照明区域的色温不符合预设的色温标准,则生成第三控制指令,并根据第三控制指令控制工位照明区域的灯组调节色温至预设的色温标准。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工位照明区域的色温与预设的色温标准进行对比,以生成色温对比结果,并判断是否生成第三控制指令,如此能够将当前色温调节至最佳色温,以使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能够肉眼能更加舒适,进一步地减少对肉眼的刺激度。
15.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将所述照明控制区域对应的灯组的照明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的具体步骤包括:若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大于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生成第二调低指令,将照明控制区域所对应的灯组的照明亮度调低至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若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小于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生成第二调高指令,将照明控制区域所对应的灯组的照明亮度调高至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若大于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则生成第二调低指令,以将照明亮度调低至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而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小于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生成第二调高指令将亮度调高,如此能够将照明控制区域的亮度调节至最佳亮度,以减少因亮度过亮或过暗使人眼不适的情况发生。
17.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无尘车间环境监控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尘车间环境监控装置,包括,监测亮度模块,用于监测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对比模块,用于所监测到照明亮度与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进行对比,以得到亮度对比结果;第一调节模块,用于若照明亮度符合所述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则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将照明控制区域所对应的灯组的照明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二照明亮度标准;第二调节模块,用于若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不符合的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则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并根据第二控制指令将照明控制区域所对应的灯组照明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监测亮度模块实时监测无尘车间内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然后将所监测得到的亮度发送至对比模块进行对比,第一调节模块根据第一控制指令将照明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二照明亮度标准,以根据工作人员的作业在工位上工作所需调整亮度,而第二调节模块第二控制指令将照明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以使无尘车间内的光环境符合基本亮度要求,由此实现对照明亮度进行有效的监控,使照明亮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从而使光环境达到最佳效果。
19.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一种无尘车间环境监控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20.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一种无尘车间环境监控方法的各个步骤的计算机程序。
21.第五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无尘车间环境监控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尘车间环境监控系统,包括,照度计,用于实时获取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灯组,用于接收来自于电子设备的控制指令发出相应的照明亮度;信息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关人员动态信息;如上述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照度计、所述信息采集装置以及所述灯组均与所述电子设备电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照度计用户获取照明控制区域所对应的灯组的照明亮度,灯组是对照明控制区域起到照明作用,信息采集装置用于采集人员动态信息,能够监控无尘车间内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电子设备能够对灯组所发出的亮度进行判断和处理,以控制灯组的亮度,从而对无尘车间的光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调节。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 监测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变化,将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与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进行对比,根据亮度对比结果来调节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由此将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进行多次调节和判断,使照明控制区域所对应的灯组能够根据实际所需调节至所需预设的第一亮度标准或第二亮度标准,从而对无尘车间的光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控,能够及时对无尘车间内的光环境进行调节,使无尘车间内的光环境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2. 照度计用户获取照明控制区域所对应的灯组的照明亮度,灯组是对照明控制区域起到照明作用,信息采集装置用于采集人员动态信息,能够监控无尘车间内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电子设备能够对灯组所发出的亮度进行判断和处理,以控制灯组的亮度,从而对无尘车间的光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调节。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一种无尘车间环境监控方法的流程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无尘车间环境监控装置的结构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无尘车间环境监控系统的结构框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25.附图标记说明:1、监测模块;2、对比模块;3、第一调节模块;4、第二调节模块;5、照度计、6、灯组;7、信息采集装置;8、电子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26.结合附图对一种无尘车间环境监控方法、系统以及电子设备进行如下详细说明。
27.参照图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尘车间环境监控方法。
28.s01、监测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照明控制区域包括工位照明区域与相邻环境照明区域。
29.无尘车间内需要具有一个明亮的光环境,使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能够减少视觉疲劳,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而无尘车间的光环境的好坏主要是通过空间的照明亮度进行衡量。在本实施例中,照明控制区域包括工位照明区域以及相邻环境照明区域,工位照明区域是指工位上的照明环境,相邻环境照明区域是指与工位照明区域相邻环境的照明环境,如无尘车间内设置有三列工位,则可设置每列工位所占用的空间为工位照明区域,相邻环境照明区域就是与每列工位的照明环境相邻的照明区域。照明亮度是通过设于工位照明区域或相邻环境照明区域的照度计测量的,以使整个无尘车间的照明亮度的测量能够更准确。
30.s02、将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与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进行对比,以得到亮度对比结果。
31.预设的第一照明标准是指工作人员能够看清无尘车间环境的亮度,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可参照关于无尘车间设计规范所规定的照度值,以及国际标准室内照明规范所规定的照明亮度值,可以根据实际生产环境进行定义。
32.将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与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进行对比,以得到如下亮度对比结果:若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不符合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则表明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不符合照明控制区域所要求的亮度,存在亮度过亮或过暗问题,需要调节照明亮度。
33.若照明控制区域内的照明亮度符合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则表明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符合车间所要求的亮度。
34.s03、若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符合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根据第一控制指令将照明控制区域所对应的灯组的照明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二照明亮度标准。
35.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符合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则表明照明控制区域的初始亮度是能够让工作人员看清无尘车间内的环境,达到基本亮度标准。同时,第一控制指令是用于控制工位照明区域的照明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二照明亮度标准的指令。具体的说,当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根据第一调控制指令将无尘车间内的照明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二照明亮度标准的具体步骤如下:s031、根据第一控制指令实时获取人体感测信号。
36.人体感测信号可以是通过采集人脸特征图像,也可以是处于工位上的指纹,也可以是处于工位上工作人员的工作姿势视频。
37.s032、解析人体感测信号并生成人体感测信息。
38.若人体感测信号为指纹,则通过解析人体感测信号所生成的人体感测信息为指纹信息。若人体感测信号为人脸图像,则通过解析人体感测信号所生成的人体感测信息为人脸的关键特征信息,其中关键特征信息是指人脸图像上能够明显采集且必须具有的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耳朵以及鼻子,可以以其中的一项或多项作为人脸的关键特征来进行人脸识别。若人体感测信号为工作人员的工作姿势,则通过解析人体感测信号每一帧图像
并生成人体感测信息为人体姿势信息。
39.s033、将人体感测信息与预设的人体感测信息进行匹配,以得到匹配结果。
40.预设的人体感测信息可以是预先存储设置的人员脸部关键特征信息,也可以是预先存储设置的人员指纹信息或预先存储设置的人员工作姿态信息。
41.s034、根据匹配结果确定人员动态情况,人员动态情况包括有人情况以及无人情况。
42.根据匹配结果,确定人员动态情况具有以下两种情况:若人体感测信息与预设的人体感测信息相比较所得到的匹配度大于预设的匹配度,则确定人员动态情况为有人情况。
43.若人体感测信息与预设的人体感测信息相比较所得到的匹配度小于预设的匹配度,则确定人员动态情况为无人情况。
44.如,若采用指纹识别方式进行匹配,则将人员的指纹与预设的人员指纹信息进行匹配,设预设的匹配度为80%,若指纹的匹配度为95%,则指纹的匹配度大于预设的匹配度,则表明工位上有工作人员在工作,若所有工位上的指纹匹配度均小于预设的匹配度,则表明工位上无工作人员在工作。
45.如,若采用人脸识别方式进行匹配,则将人员的指纹与预设的人员脸部特征信息进行匹配,若脸部关键特征的匹配度大于预设的匹配度,则确定人员动态情况为有人情况,若脸部关键特征的匹配度小于预设的匹配度,则确定人员动态情况为无人情况。
46.s035、根据每个工位的人员动态情况,计算无尘车间内人员动态数值,将无尘车间的人员动态数值与预设的人员动态数值范围进行比较,以生成比较结果。
47.具体的说,预设的人员动态数值范围是指预先存储设置的人员动态数值范围,当工位的人员动态情况为有人情况,则累计无尘车间内的人员动态数值一次。
48.当无尘车间人员动态数值位于预设的人员动态数值范围内,则表明无尘车间内存在有人工作的情况。
49.当无尘车间人员动态数值不位于预设的人员动态数值范围内,则表明无尘车间内存在无人工作的情况。
50.如设定人员动态数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最少人员数值,最少人员数值是用户自定义的,若遍历每个工位的人员动态情况为有人情况的次数位于预设的人员动态数值范围,则表明无尘车间存在有人情况。若不位于预设的人员动态数值范围内,则表明无尘车间存在无人情况。
51.s036、若人员动态数值位于预设的人员动态数值范围内,则将工位照明区域的照明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二照明亮度标准,且生成第三控制指令将工位照明区域的照明色温调节至预设的照明色温标准。
52.预设的第二照明亮度标准是指能够让工作人员清楚作业时的照明亮度,如国家标准的300lx,预设的第二照明亮度标准的设置参照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预设的第二照明亮度标准需要满足预设的第二照明亮度标准=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的3倍。
53.若人员动态数值位于预设的人员动态数值范围内,表明工位照明区域存在有工作人员工作的情况,因此需要将工位照明区域的照明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二照明亮度标准,使工位照明区域的照明亮度能够符合工作人员作业要求。
54.工位照明区域的照明亮度调节可以通过控制全部无尘车间内全部工位照明区域的照明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二照明亮度标准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控制局部工位照明区域的照明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二照明亮度标准方式实现。
55.其中,控制局部工位照明区域的照明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二照明亮度标准的具体步骤如下:获取工位信息,并根据工位信息确定工位位置。
56.工位信息包括工位的功能、工位的位置、使用该工位的负责人信息等。工位位置可以通过预先设置的坐标确定工位位置,可以通过行列数位置、编号、工种等方式设定工位的位置。
57.根据工位的位置确定工位照明区域。
58.可以预先将工位的位置与所属工位照明区域建立对应关系,则获得工位的位置则就能得到所属工位照明区域。
59.基于确定的工位照明区域,控制与工位照明区域所对应的灯组调节照明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二照明亮度标准。
60.在本实施例中,灯组可以由若干个同款的照明灯组成,也可以根据用户实际自定义照明灯来组成,如为缓解视觉疲劳,采用3只led灯以及2只白炽灯组成。灯组可以在无尘车间内设置多组,多组灯组可采用矩阵方式自定义设置,多组灯组的分布能够使每个工位照明区域以及相邻环境照明区域满足预设的亮度标准。
61.若控制灯组的照明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二照明亮度标准,并获取当前工位照明区域的色温。
62.获取当前工位照明区域的色温之后的步骤还包括,将当前工位照明色温与预设的色温标准进行对比,生成色温对比结果,并根据色温对比结果确定是否生成第三控制指令。
63.若当前工位照明区域的色温符合预设的色温标准,则不生成第三控制指令,此时当前工位照明区域的色温不调节。
64.若当前工位照明区域的色温不符合预设的色温标准,则生成第三控制指令,并根据第三控制指令控制灯组调节色温至预设的色温标准。
65.第三控制指令包括第三调高指令以及第三调低指令,第三调高指令用于将灯组的色温逐渐调高至预设的色温标准,第三调低指令用于将灯组的色温逐渐调低至预设的色温标准。
66.若工位照明区域的色温不位于照明小于预设的色温标准,则生成第三调高指令控制灯组逐渐调节色温,使工位照明区域的色温调节至预设的色温标准若,工位照明区域的色温定大于预设的色温标准,则生成第三调低指令,并根据第三调低指令控制灯组调节至预设的色温标准。
67.如,设定预设的色温标准为4500k,若测量得到的工位照明区域的色温小于4500k,则生成第三调高指令控制灯组调节色温,直至使工位照明区域的色温达到预设的色温标准,若测量得到的工位照明区域的色温大于4500k,则生成第三调低指令控制灯组调节色温,使工位照明区域的色温降低至预设的色温标准。
68.当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达到预设的第二照明亮度标准,也可以调节无尘车间内的空气质量,以使无尘车间内保持良好的洁净环境,其具体步骤如下:
则获取当前车间内的空气质量参数,根据空气质量参数与预设的空气质量参数值进行对比,以得到空气质量结果。
69.具体的说,空气质量参数可以为悬浮粒子、二氧化碳、pm2.5以及pm10等含量一项或多项,而空气质量参数可以由空气质量检测仪实时采集。
70.若所采集到的空气质量参数不位于预设的空气质量参数范围内,则表明空气质量不达标,则控制无尘车间内的新风系统来进行空气净化。
71.若所采集到的空气质量参数位于预设的空气质量参数范围内,则表明空气进行达标,则不控制无尘车间内的新风系统停止。
72.s037、若人员动态数值位于预设的人员动态数值范围外,则工位照明区域的照明亮度维持于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
73.工位照明区域的人员动态数值不位于预设的人员动态数值范围内,则表明工位照明区域人员动态情况存在无人情况,如此将工位照明区域照明亮度维持在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
74.s04、若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均不符合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则生成第二控制指令,根据第二控制指令将照明控制区域所对应的灯组的照明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
75.具体的说,第二控制指令包括第二调高指令以及第二调低指令,第二调高指令用于控制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调高至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第二调低指令用于控制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调低至预设的第一照明标准。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不符合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具有如下两种情况:若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大于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则表明无尘车间的照明亮度过亮,此时需要发出第二调低指令,即将照明控制区域的灯组的照明亮度调低至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
76.若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小于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则表明无尘车间的照明亮度过暗,此时需要发出第二调低指令,即将照明控制区域的灯组的照明亮度调高至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
77.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各步骤的序号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技术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78.因此,本技术一种无尘车间环境监控方法主要监测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变化,将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与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进行对比,然后根据亮度对比结果来调节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将照明控制区域的亮度根据实际所需调节至所需亮度调节,以对无尘车间的光环境进行有效监控,满足用户不同需求。
79.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尘车间环境监控装置。
80.参照图2,一种无尘车间环境监控装置,包括,监测亮度模块1,用于监测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对比模块2,用于所监测到照明亮度与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进行对比,以得到亮度对比结果。
81.第一调节模块3,用于若照明亮度符合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则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根据第一控制指令将照明控制区域所对应的照明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二照明亮度
标准。
82.第二调节模块4,用于若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不符合的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则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并根据第二控制指令将照明控制区域所对应的灯组的照明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
83.应当理解的是,关于一种无尘车间环境监控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对于以一种无尘车间环境监控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在赘述。
84.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
85.如图4所示,一种电子设备,如服务器或计算机或网络设备等,其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网络接口以及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上述所公开的一种无尘车间环境监控方法的各个步骤;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度的运行提供环境,网络接口可优选为标准的有线接口以及无线接口;网络可为互联网以及wifi网络,网络环境中的各种设备可被配置为根据各种有线和无线通信协议接收到的通信网络。
86.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一种无尘车间环境监控方法的各个步骤的计算机程序,且能达到相同的效果。该可读存储介质如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87.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无尘车间环境监控系统。
88.参照图3,一种无尘车间环境监控系统,包括,照度计5,用于实时获取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灯组6,用于接收来自于电子设备的控制指令发出相应的照明亮度;信息采集装置7,用于采集关人员动态信息;如上述一种电子设备8。
89.照度计5、信息采集装置7、灯组6均与电子设备8连接,连接的方式可以为无线连接或电连接。照度计实时获取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以监测无尘车间的照明亮度变化并发送至电子设备8,信息采集装置7用于采集人员动态信息来确定人员的工作状态,根据人员的工作状态发送至电子设备8,信息采集装置7可以是摄像头或手机或电脑终端等,电子设备8控制灯组调节发光亮度,使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调节至所需标准,如此能够根据实际所需照明亮度进行调整,使无尘车间内的照明亮度达到最佳效果,减少照明亮度因太亮或太暗而产生肉眼的负担。
90.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91.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技术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
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 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9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无尘车间环境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监测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所述照明控制区域包括工位照明区域与以及相邻环境照明区域;将所述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与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进行对比,以得到亮度对比结果;若所述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符合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将与所述照明控制区域对应的灯组的照明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二照明亮度标准;若所述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均不符合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则生成第二控制指令,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将所述照明控制区域对应的灯组的照明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尘车间环境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将与所述照明控制区域对应的灯组的照明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二照明亮度标准的具体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实时获取人体感测信号;解析人体感测信号并生成人体感测信息;将人体感测信息与预设的人体感测信息进行匹配,以得到匹配结果;根据匹配结果确定每个工位的人员动态情况,所述人员动态情况包括有人情况以及无人情况;根据每个工位的人员动态情况,计算无尘车间的人员动态数值,将无尘车间内的人员动态数值与预设的人员动态数值范围进行比较,以生成比较结果;若所述人员动态数值位于预设的人员动态数值范围内,则将工位照明区域所对应的灯组的照明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二照明亮度标准,获取当前工位照明区域的色温;若所述动态数值位于预设的人员动态数值范围外,则工位照明区域的照明亮度维持于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尘车间环境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匹配结果确定每个工位的人员动态情况,人员动态情况包括有人情况以及无人情况的具体步骤包括:若人体感测信息与预设的人体感测信息相比较所得到的匹配度大于预设的匹配度,则确定人员动态情况为有人情况;若人体感测信息与预设的人体感测信息相比较所得到的匹配度小于预设的匹配度,则确定人员动态情况为无人情况。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尘车间环境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每个工位的人员动态数值位于预设的人员动态数值范围内,则将工位照明区域的照明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二照明亮度标准的具体步骤包括:当人员动态情况为有人情况,则获取工位信息,并根据工位信息确定工位位置;根据工位的位置确定工位照明区域;基于确定的工位照明区域,控制与工位照明区域所对应的灯组调节照明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二照明亮度标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尘车间环境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当前工位照明区域的色温之后的具体步骤还包括:将当前工位照明区域的色温与预设的色温标准进行对比,生成色温对比结果,并根据色温对比结果确定是否生成第三控制指令;若当前工位照明区域的色温符合预设的色温标准,则不生成第三控制指令,此时当前工位照明区域的色温不调节;若当前工位照明区域的色温不符合预设的色温标准,则生成第三控制指令,并根据第三控制指令控制工位照明区域的灯组调节色温至预设的色温标准。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尘车间环境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将所述照明控制区域对应的灯组的照明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的具体步骤包括:若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大于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生成第二调低指令,将照明控制区域所对应的灯组的照明亮度调低至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若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小于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生成第二调高指令,将照明控制区域所对应的灯组的照明亮度调高至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7.一种无尘车间环境监控装置,包括,监测亮度模块,用于监测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对比模块,用于所监测到照明亮度与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进行对比,以得到亮度对比结果;第一调节模块,用于若照明亮度符合所述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则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将照明控制区域所对应的灯组的照明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二照明亮度标准;第二调节模块,用于若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不符合的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则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并根据第二控制指令将照明控制区域所对应的灯组照明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权利要求1-6任一项一种无尘车间环境监控方法的计算机程序。9.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一种无尘车间环境监控方法的各个步骤的计算机程序。10.一种无尘车间环境监控系统,包括,照度计,用于实时获取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灯组,用于接收来自于电子设备的控制指令发出相应的照明亮度;信息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关人员动态信息;如上述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照度计、所述信息采集装置以及所述灯组均与所述电子设备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智能生产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尘车间环境监控方法、系统以及电子设备,具体方法如下,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变化,将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与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进行对比,然后根据亮度对比结果来调节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如此能够将照明控制区域的照明亮度进行多次调节和判断,使照明控制区域所对应的灯组能够根据实际所需调节至所需预设的第一照明亮度标准或第二照明亮度标准,从而对无尘车间的光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控,能够及时对无尘车间内的光环境进行调节,使无尘车间内的光环境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需求。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林灵彬 欧青芳 温静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正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5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