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穿戴式设备的列车HVAC控制系统及方法

专利查询3月前  29


一种基于穿戴式设备的列车hvac控制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hvac的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穿戴式设备的列车hvac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2.列车乘坐过程中,车厢环境直接影响乘员的出行体验和身心健康。hvac(heating,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是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简称,作为高速列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列车hvac系统提高了旅客出行的舒适度和质量。我国幅员辽阔,铁路运营跨度大,地域气温变化大,隧道群密集,车厢内人员流动性大、密度大,为了满足乘员的舒适性需求,列车车厢内的温度、空气流速等需实时做出适应的调整。
3.目前的列车hvac系统,规定旅客列车车厢的温度冬季应在18-20℃,夏季应在24-28℃,湿度应在40%-70%;现阶段的列车温度调节主要依据列车内的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原件的反馈对hvac系统的模式进行调节。然而除了车厢内的温度、风速等参数,乘员的热舒适感知也受乘员所处位置以及列车车厢内部人数的影响。上述的hvac调节方式不能完全满足大部分旅客的热舒适需求,仅依据环境的参数变量作为调节依据,忽略了“人-机-环境”中最重要的乘员的反馈以及列车车厢的环境特点,不能及时响应乘员的热舒适性需求。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仅有不足20%的旅客对列车内的温度和湿度持非常满意的态度。可见,当前的hvac控制方法一方面降低了乘员的出行舒适度,另一方面hvac过热或过冷的运行模式造成了电力等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穿戴式设备的列车hvac控制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6.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穿戴式设备的列车hvac控制系统,包括:穿戴式设备、人体心理表征采集系统、乘员个人信息及乘坐位置采集系统、环境激励与参数采集系统以及主控单元,所述穿戴式设备上设置有人体生理反馈采集系统,所述人体生理反馈采集系统、所述人体心理表征采集系统、所述乘员个人信息及乘坐位置采集系统、以及所述环境激励与参数采集系统均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
7.所述人体生理反馈采集系统用于采集人体生理信息,并将所述人体生理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单元;
8.所述人体心理表征采集系统用于采集人体心理信息,并将所述人体心理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单元;
9.所述乘员个人信息及乘坐位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乘员的个人特征信息以及乘员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个人特征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单元;
10.所述环境激励与参数采集系统用于采集列车的室内环境信息,并将所述室内环境
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单元;
11.所述主控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评价模型、所述人体生理信息、所述人体心理信息、所述个人特征信息、所述位置信息以及所述室内环境信息确定乘员的舒适度评分,并根据所述舒适度评分生成调节指令,基于所述调节指令对列车的hvac进行调节。
12.可选地,所述人体生理信息包括人体血容积变化信息、皮肤电阻信息以及皮肤温度信息,所述人体生理反馈采集系统包括光电脉搏容积采集模块、皮电采集模块、肤温采集模块以及蓝牙模块,所述光电脉搏容积采集模块、皮电采集模块、肤温采集模块均与所述蓝牙模块连接;
13.所述光电脉搏容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人体血容积变化信息,并将所述人体血容积变化信息发送至所述蓝牙模块;
14.所述皮电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皮肤电阻信息,并将所述皮肤电阻信息发送至所述蓝牙模块;
15.所述肤温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皮肤温度信息,并将所述皮肤温度信息发送至所述蓝牙模块;
16.所述蓝牙模块用于将所述人体血容积变化信息、所述皮肤电阻信息以及所述皮肤温度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单元。
17.可选地,所述光电脉搏容积采集模块内设置有光电探测器,所述光电探测器与所述蓝牙模块连接。
18.可选地,所述皮电采集模块内设置有氯化银电极,所述氯化银电极与所述蓝牙模块连接。
19.可选地,所述肤温采集模块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蓝牙模块连接。
20.可选地,所述人体心理信息包括乘员主观热度需求信息,所述人体心理表征采集系统根据预设的调查问卷结果确定所述乘员主观热度需求信息。
21.可选地,所述个人特征信息包括年龄、体重、身高、衣物着装程度以及特殊人群信息,所述乘员个人信息及乘坐位置采集系统根据乘员购票信息和列车内的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信息确定所述个人特征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
22.可选地,所述室内环境信息包括室内温度信息和室内风速信息,所述环境激励与参数采集系统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风速传感器;
23.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列车的室内温度信息,并将所述室内温度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单元;
24.所述风速传感器用于采集列车的室内风速信息,并将所述室内风速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单元。
25.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穿戴式设备的列车hvac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穿戴式设备的列车hvac控制系统,包括:
26.人体生理反馈采集系统采集人体生理信息,并将所述人体生理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单元;
27.人体心理表征采集系统采集人体心理信息,并将所述人体心理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单元;
28.乘员个人信息及乘坐位置采集系统采集乘员的个人特征信息以及乘员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个人特征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单元;
29.环境激励与参数采集系统采集列车的室内环境信息,并将所述室内环境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单元;
30.主控单元根据预设的评价模型、所述人体生理信息、所述人体心理信息、所述个人特征信息、所述位置信息以及所述室内环境信息确定乘员的舒适度评分,并根据所述舒适度评分生成调节指令,基于所述调节指令对列车的hvac进行调节。
31.可选地,所述确定乘员的舒适度评分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32.根据乘员的个人特征信息调整乘员的舒适度评分占比;
33.所述根据所述舒适度评分生成调节指令,包括:
34.根据调整后的舒适度评分占比生成调节指令。
35.有益效果:
36.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穿戴式设备的列车hvac控制系统,通过设置穿戴式设备、人体心理表征采集系统、乘员个人信息及乘坐位置采集系统、环境激励与参数采集系统进行信息采集,并利用主控单元根据预设的评价模型、采集的人体生理信息、人体心理信息、个人特征信息、位置信息以及室内环境信息确定乘员的舒适度评分,并根据舒适度评分生成调节指令,基于调节指令对列车的hvac进行调节。这样,融合了不同模态的特征,全面考虑了乘员生理反馈参数、心里表征参数、以及室内物理参数,可以提升乘员的出行舒适度,并将车厢内乘员人数及分布位置、乘员的衣物着装程度等信息作为边界条件。相较现有标准评价法考虑了人群的差异性以及车厢内人员的分布情况,避免过热或过冷的运行模式造成电力等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37.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基于穿戴式设备的列车hvac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8.图2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穿戴式设备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穿戴式设备结构示意图之一,(b)为穿戴式设备结构示意图之二;
39.图3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皮电实验数据、光电脉搏容积实验数据以及皮肤温度实验数据示意图;
40.图4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车厢内热环境参数测量点示意图;
41.图5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被试乘员需测试的主观热舒适性评价量图的示意图;
42.图6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基于穿戴式设备的列车hvac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43.附图标记:
44.1、皮电采集模块;2、光电脉搏容积采集模块;3、肤温采集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6.除非另作定义,本发明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47.请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穿戴式设备的列车hvac控制系统,包括:穿戴式设备、人体心理表征采集系统、乘员个人信息及乘坐位置采集系统、环境激励与参数采集系统以及主控单元,穿戴式设备上设置有人体生理反馈采集系统,人体生理反馈采集系统、人体心理表征采集系统、乘员个人信息及乘坐位置采集系统、以及环境激励与参数采集系统均与主控单元连接;
48.人体生理反馈采集系统用于采集人体生理信息,并将人体生理信息发送至主控单元;
49.人体心理表征采集系统用于采集人体心理信息,并将人体心理信息发送至主控单元;
50.乘员个人信息及乘坐位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乘员的个人特征信息以及乘员的位置信息,并将个人特征信息和位置信息发送至主控单元;
51.环境激励与参数采集系统用于采集列车的室内环境信息,并将室内环境信息发送至主控单元;
52.主控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评价模型、人体生理信息、人体心理信息、个人特征信息、位置信息以及室内环境信息确定乘员的舒适度评分,并根据舒适度评分生成调节指令,基于调节指令对列车的hvac进行调节。
53.上述的基于穿戴式设备的列车hvac控制系统,通过设置穿戴式设备、人体心理表征采集系统、乘员个人信息及乘坐位置采集系统、环境激励与参数采集系统进行信息采集,并利用主控单元根据预设的评价模型、采集的人体生理信息、人体心理信息、个人特征信息、位置信息以及室内环境信息确定乘员的舒适度评分,并根据舒适度评分生成调节指令,基于调节指令对列车的hvac进行调节。这样,融合了不同模态的特征,全面考虑了乘员生理反馈参数、心里表征参数、以及室内物理参数,可以提升乘员的出行舒适度,并将车厢内乘员人数及分布位置、乘员的衣物着装程度等信息作为边界条件。相较现有标准评价法考虑了人群的差异性以及车厢内人员的分布情况,避免过热或过冷的运行模式造成电力等资源的浪费。
54.可选地,人体生理信息包括人体血容积变化信息、皮肤电阻信息以及皮肤温度信息,人体生理反馈采集系统包括光电脉搏容积采集模块2、皮电采集模块1、肤温采集模块3以及蓝牙模块,光电脉搏容积采集模块2、皮电采集模块1、肤温采集模块3均与蓝牙模块连接;
55.光电脉搏容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人体血容积变化信息,并将人体血容积变化信息发送至蓝牙模块;
56.皮电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皮肤电阻信息,并将皮肤电阻信息发送至蓝牙模块;
57.肤温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皮肤温度信息,并将皮肤温度信息发送至蓝牙模块;
58.蓝牙模块用于将人体血容积变化信息、皮肤电阻信息以及皮肤温度信息发送至主控单元。
59.在本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人体生理反馈采集系统主要由光电脉搏容积采集模块、肤温采集模块、皮电采集模块组成。如图2所示,该三种模块集成在手环中,佩戴于乘客腕部。便于携带,小巧灵活。
60.如图3所示,其中,光电脉搏容积采集模块内设置有光电探测器,光电探测器与蓝牙模块连接。这样,光电脉搏容积通过手环表盘背部的光电探测器测量乘员手腕处的血容积变化。
61.其中,皮电采集模块内设置有氯化银电极,氯化银电极与蓝牙模块连接。这样,皮电采集模块通过表带处的电极作为采集器对乘员手腕内侧的皮肤电阻进行采集。
62.其中,肤温采集模块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与蓝牙模块连接。这样,肤温采集模块通过手环表盘背部的温度传感器对乘员手腕外侧的皮肤温度进行采集。
63.具体而言,各模块均可以配置对应的放大器和数采系统,所有采集数据通过蓝牙同步实时传输至主控单元(或者主机),通过设计放大器和数采系统可以避免信号传输过程中失真。
64.可选地,人体心理信息包括乘员主观热度需求信息,人体心理表征采集系统根据预设的调查问卷结果确定乘员主观热度需求信息。
65.在本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人体心理表征采集系统将预先设计好的乘客主观问卷量表、体质基本状况采集表通过被试前的平板电脑展示,被试通过该平板电脑回答问卷问题及当前乘坐位置。所有采集数据通过蓝牙同步实时传输至主控单元。
66.可选地,个人特征信息包括年龄、体重、身高、衣物着装程度以及特殊人群信息,乘员个人信息及乘坐位置采集系统根据乘员购票信息和列车内的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信息确定个人特征信息和位置信息。
67.在本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乘员个人信息及乘坐位置采集系统由乘员个人特征采集模块、乘员位置信息采集模块成。乘员个人特征采集模块通过乘员的购票时的个人信息对乘员的年龄进行统计,并通过车厢内布置的压感设备及摄像监控设备,对乘员的体重、身高、衣物着装程度以及特殊人群信息(如孕妇)进行识别。乘员位置信息采集模块通过乘员购票信息进行统计。乘员购票信息经由铁路客票系统传输至实验主机,监控采集及识别数据通过蓝牙同步传输至主控单元。
68.可选地,室内环境信息包括室内温度信息和室内风速信息,环境激励与参数采集系统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风速传感器;
69.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列车的室内温度信息,并将室内温度信息发送至主控单元;
70.风速传感器用于采集列车的室内风速信息,并将室内风速信息发送至主控单元。
71.在本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环境激励与参数采集系统由第二温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组成。第二温度传感器采用黑球温度传感器作为采集器;风速传感器采用热球式全向风速传感器作为采集器;各模块配置对应的放大器,各采集器分别布置于车厢的六个分布点
中,如图4所示,所有采集数据通过蓝牙同步实时传输至主控单元。
72.在具体实施时,首先,招募不同性别、体重的被试作为乘员填写舒适性评价量示意图,如图5所示,并分别安排不同人数的乘员以不同位置乘坐待测列车,通过本发明提出的列车乘坐综合舒适性测试装置,采集被试生理反馈、心理表征、室内环境参数多模态数据。
73.然后,融合乘员光电脉搏容积、皮电、皮肤温度以及车厢内的温度、风速等生理-物理多源数据作为模型输入,以心理表征主观热舒适性为模型输出,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融合生理-物理多源信息的乘员热舒适度评价模型。
74.再依据乘员的年龄、bmi指数、衣物着装程度、特殊成员人群以及车厢内乘员数量以及所处车厢位置等参数,为乘员的热感知水平做出评分,划分各乘员热舒适性模型评分在最终调节决策结果中所占影响权重。如在乘员中包含孕妇的情况下,孕妇的热舒适性评分将在该车厢的数位乘员舒适性评分中占更大权重。以满足当前车厢内多数乘员以及特殊人群(如孕妇)的热舒适性需求,实现列车车厢内整体热舒适度评分最优化。
75.最后,依据多目标决策结果,对列车的空调的制冷/制热水平进行调节;依据列车中乘员数量及分布位置,对空调的工作模式进行调节,如车厢中某处无乘员,则将该处空调的制冷/制热模式改为通风模式。
76.综上,本技术通过神经网络融合不同模态的特征,解决了多模态信息的量纲不匹配、尺度差异等问题,保证乘员生理反馈参数、心里表征参数、室内物理参数均对评价模型的构建做出贡献。通过专家评判、分层序列法等决策方法,以乘员的年龄、bmi指标、衣物着装程度、所处位置以及车厢内的人员数量、特殊乘员人群作为边界条件,对各乘员热舒适度模型的输出结果进行智能化的多目标综合决策,以最大化满足车厢内多数乘员的热舒适度需求。
77.本技术可适用于所有种类列车的热舒适度评价,也可延展至汽车、飞机乘坐热舒适度评价。此处,仅作示例,不做限定。
78.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穿戴式设备的列车hvac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基于穿戴式设备的列车hvac控制系统,包括:
79.人体生理反馈采集系统采集人体生理信息,并将人体生理信息发送至主控单元;
80.人体心理表征采集系统采集人体心理信息,并将人体心理信息发送至主控单元;
81.乘员个人信息及乘坐位置采集系统采集乘员的个人特征信息以及乘员的位置信息,并将个人特征信息和位置信息发送至主控单元;
82.环境激励与参数采集系统采集列车的室内环境信息,并将室内环境信息发送至主控单元;
83.主控单元根据预设的评价模型、人体生理信息、人体心理信息、个人特征信息、位置信息以及室内环境信息确定乘员的舒适度评分,并根据舒适度评分生成调节指令,基于调节指令对列车的hvac进行调节。
84.可选地,确定乘员的舒适度评分之后,方法还包括:
85.根据乘员的个人特征信息调整乘员的舒适度评分占比;
86.根据舒适度评分生成调节指令,包括:
87.根据调整后的舒适度评分占比生成调节指令。
88.在一完整示例中,如图6所示,上述的基于穿戴式设备的列车hvac控制方法,可以
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89.步骤s1:列车车厢空气调节系统工况设置。分阶段调整测试车厢内的空调温度、风速等参数,被试乘员依据要求入座。
90.步骤s2:生理信号监测设备佩戴及环境参数采集装置安装。使被试成员按要求正确佩戴生理信号监测手环,安装温度和风速采集装置。
91.步骤s3:生理信号及环境参数数据采集。获取被试在当前车厢热环境下的生理信号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及特征提取;获取车厢内三个位置的温度及风速数据。
92.步骤s4:问卷数据及乘员信息获取。通过心理表征问卷系统获得乘员热舒适度主观评价数据及数据标签标注,指导被试乘员完成列车车厢热舒适性评价量表,得到主观评价分数,对经过预处理及特征提取后的生理信号数据集进行标签标注。通过铁路客票系统乘员基本信息以及车厢内的压感装置、摄像头智能识别得到乘员的个人特征(年龄、bmi指数、衣物着装程度、乘坐位置、是否为特殊人群)。
93.步骤s5:构建列车热舒适性数据库。测得不同被试在不同列车空调及通风工况下的热舒适性评价结果,依据被试乘员的生理信号数据、热舒适性评价分值以及环境参数,构建适合人群的列车热舒适性数据库。
94.步骤s6:评价模型构建。基于列车热舒适性数据库,运用light gbm决策树梯度提升算法,建立包含被试乘员个人体质基本状况、生理信号数据以及车厢内环境参数映射的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的列车热舒适性模型。
95.步骤s7:模型运用。获取待测列车空气调节系统下的乘员生理信号数据以及车厢内的环境参数,输入运用light gbm梯度提升树算法构建的基于生理信号的列车热舒适性评价模型,自动获取当前列车空气调节工况下的乘员热舒适性评价分数。
96.步骤s8:舒适性评价分数决策分析。依据乘员的位置、年龄、bmi指数、衣物着装程度以及车厢内部人数,对各乘员的热感知程度进行评分,划分各乘员热舒适性模型评分在最终调节决策结果中所占影响权重,决定当前hvac系统应当调节的最佳模式。
97.步骤s9:hvac系统调节。依据决策分析的输出结果,对当前列车的hvac系统开启状态中空调的制热/制冷水平进行调节;依据车厢中乘员的数量以及分布位置,调节车厢中部分空调的工作模式。
98.上述的基于穿戴式设备的列车hvac控制方法能实现上述的基于穿戴式设备的列车hvac控制系统的各个实施例,且能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做赘述。
99.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穿戴式设备的列车hvac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穿戴式设备、人体心理表征采集系统、乘员个人信息及乘坐位置采集系统、环境激励与参数采集系统以及主控单元,所述穿戴式设备上设置有人体生理反馈采集系统,所述人体生理反馈采集系统、所述人体心理表征采集系统、所述乘员个人信息及乘坐位置采集系统、以及所述环境激励与参数采集系统均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所述人体生理反馈采集系统用于采集人体生理信息,并将所述人体生理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单元;所述人体心理表征采集系统用于采集人体心理信息,并将所述人体心理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单元;所述乘员个人信息及乘坐位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乘员的个人特征信息以及乘员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个人特征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单元;所述环境激励与参数采集系统用于采集列车的室内环境信息,并将所述室内环境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评价模型、所述人体生理信息、所述人体心理信息、所述个人特征信息、所述位置信息以及所述室内环境信息确定乘员的舒适度评分,并根据所述舒适度评分生成调节指令,基于所述调节指令对列车的hvac进行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穿戴式设备的列车hvac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生理信息包括人体血容积变化信息、皮肤电阻信息以及皮肤温度信息,所述人体生理反馈采集系统包括光电脉搏容积采集模块、皮电采集模块、肤温采集模块以及蓝牙模块,所述光电脉搏容积采集模块、皮电采集模块、肤温采集模块均与所述蓝牙模块连接;所述光电脉搏容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人体血容积变化信息,并将所述人体血容积变化信息发送至所述蓝牙模块;所述皮电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皮肤电阻信息,并将所述皮肤电阻信息发送至所述蓝牙模块;所述肤温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皮肤温度信息,并将所述皮肤温度信息发送至所述蓝牙模块;所述蓝牙模块用于将所述人体血容积变化信息、所述皮肤电阻信息以及所述皮肤温度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穿戴式设备的列车hvac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脉搏容积采集模块内设置有光电探测器,所述光电探测器与所述蓝牙模块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穿戴式设备的列车hvac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皮电采集模块内设置有氯化银电极,所述氯化银电极与所述蓝牙模块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穿戴式设备的列车hvac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肤温采集模块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蓝牙模块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穿戴式设备的列车hvac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心理信息包括乘员主观热度需求信息,所述人体心理表征采集系统根据预设的调查问卷结果确定所述乘员主观热度需求信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穿戴式设备的列车hvac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个人特征信息包括年龄、体重、身高、衣物着装程度以及特殊人群信息,所述乘员个人信息及乘
坐位置采集系统根据乘员购票信息和列车内的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信息确定所述个人特征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穿戴式设备的列车hvac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环境信息包括室内温度信息和室内风速信息,所述环境激励与参数采集系统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风速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列车的室内温度信息,并将所述室内温度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单元;所述风速传感器用于采集列车的室内风速信息,并将所述室内风速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单元。9.一种基于穿戴式设备的列车hvac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穿戴式设备的列车hvac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人体生理反馈采集系统采集人体生理信息,并将所述人体生理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单元;人体心理表征采集系统采集人体心理信息,并将所述人体心理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单元;乘员个人信息及乘坐位置采集系统采集乘员的个人特征信息以及乘员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个人特征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单元;环境激励与参数采集系统采集列车的室内环境信息,并将所述室内环境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单元;主控单元根据预设的评价模型、所述人体生理信息、所述人体心理信息、所述个人特征信息、所述位置信息以及所述室内环境信息确定乘员的舒适度评分,并根据所述舒适度评分生成调节指令,基于所述调节指令对列车的hvac进行调节。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穿戴式设备的列车hvac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乘员的舒适度评分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乘员的个人特征信息调整乘员的舒适度评分占比;所述根据所述舒适度评分生成调节指令,包括:根据调整后的舒适度评分占比生成调节指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HVAC的监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穿戴式设备的列车HVAC控制系统及方法,该控制系统通过设置穿戴式设备、人体心理表征采集系统、乘员个人信息及乘坐位置采集系统、环境激励与参数采集系统进行信息采集,利用主控单元根据预设的评价模型、采集的人体生理信息、人体心理信息、个人特征信息、位置信息以及室内环境信息确定乘员的舒适度评分,根据舒适度评分生成调节指令,基于调节指令对列车的HVAC进行调节。可以提升乘员的出行舒适度,现有标准评价法考虑了人群的差异性以及车厢内人员的分布情况,避免过热或过冷的运行模式造成电力等资源的浪费。成电力等资源的浪费。成电力等资源的浪费。


技术研发人员:彭勇 许迪雅 范超杰 许倩 周文俊 姚松 汪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12.03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