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4月前  37



1.本技术涉及显示屏制造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磨装置。


背景技术:

2.大屏幕显示拼接技术主要采用多个箱体拼接而成,这种拼接技术存在拼接缝隙的问题。随着显示拼接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缝拼接”技术成为主流方向,其主要手段是将绑定及扇出线路做到基板背面以减小显示区外围的线路宽度,其中,将线路引至基板背板的关键核心制程为“银浆转印”。
3.在“银浆转印”之前,需将基板侧面进行磨边倒边,而侧磨倒边效果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冷却液的散热,冷却液散热效果不好,会加大基板崩边。现阶段的磨边过程因冷却水管干涉,导致冷却水管位置不能低于基板表面,而由于磨头的阻挡,冷却水管喷出的冷却水很难到达基板的下表面。因此,基板下表面与上表面的散热效果相差较大,导致基板崩边较大,银浆转印在基板崩边处容易出现断线的现象,导致线路短路/断路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侧磨装置,以缓解当前基板进行侧磨倒边时上下表面的散热效果相差较大,导致基板崩边较大进而引起银浆转印出现断线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6.本技术提供一种侧磨装置,用于对基板侧面进行磨边,包括:
7.承载台,包括用于承载基板的承载面;
8.第一冷却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台内,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包括进口构件和与所述进口构件连接的出口构件;
9.其中,所述出口构件延伸至所述承载台外围,所述出口构件包括延伸至所述承载台外围的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出液口朝向所述承载台的承载面一侧设置。
10.在本技术的侧磨装置中,所述出口构件包括延伸至所述承载台外围的至少一第一出液段,所述第一出液口位于所述第一出液段的端部;
11.其中,所述第一出液段与所述承载台的承载面呈夹角设置。
12.在本技术的侧磨装置中,所述侧磨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台一侧的磨头,所述磨头包括与所述承载台的侧面相对设置的凹槽;
13.其中,所述承载台与所述磨头间隔设置,至少一所述第一出液段的第一出液口朝向所述承载台与所述磨头的间隔设置。
14.在本技术的侧磨装置中,所述第一出液段与所述承载台的承载面的夹角为第一间隔与第二间隔的比值的反正切函数;
15.其中,所述第一间隔为所述第一出液口至所述承载台的承载面的间隔,所述第二间隔为所述磨头至所述承载台的侧面的间隔。
16.在本技术的侧磨装置中,所述承载台包括第一承载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部上
的第二承载部,所述承载面位于所述第二承载部远离所述第一承载部的一侧;
17.其中,所述第二承载部在所述第一承载部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承载部内,以及,所述第一出液段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部上。
18.在本技术的侧磨装置中,所述磨头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部的一侧,以及,所述磨头在所述第一承载部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承载部内;
19.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一出液段在所述第一承载部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磨头在所述第一承载部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20.在本技术的侧磨装置中,所述第一出液段与所述第一承载部呈夹角设置,以及,所述第一出液段与所述第一承载部之间的夹角可调设置。
21.在本技术的侧磨装置中,所述出口构件还包括至少一第二出液段,所述第二出液段连接所述进口构件与所述第一出液段;
22.其中,所述第二出液段位于所述承载台的内部,所述第二出液段与所述进口构件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出液段与所述第一出液段呈夹角设置。
23.在本技术的侧磨装置中,所述侧磨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台外部的第二冷却组件,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磨头至少一侧的第二出液口;
24.其中,所述第二出液口朝向所述磨头的凹槽设置。
25.在本技术的侧磨装置中,所述凹槽的宽度随着所述凹槽的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26.有益效果:
27.本技术通过在承载台内设置第一冷却组件,并使第一冷却组件的第一出液口延伸至所述承载台外围且朝向所述承载台的承载面一侧设置,既可以克服常规侧磨装置中冷却水管在基板以下位置所存在的空间干涉问题,还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出液口在基板的下表面一侧向打磨位置喷淋冷却液,从而避免或有效减少因冷却水难以到达基板的下表面所引起的基板上表面与下表面散热效果相差较大,进而导致基板崩边较大、银浆转印出现断线的问题。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是本技术所述侧磨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技术所述第一出液段与所述承载台的承载面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技术所述侧磨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33.承载台100、承载面101、第一承载部110、第二承载部120、第一冷却组件200、进口构件210、出口构件220、第一出液段221、第二出液段222、第一出液口223、磨头300、凹槽310、第二冷却组件400、冷却管410、第二出液口411、玻璃基板500、工作台600。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35.大屏幕显示拼接技术主要采用多个箱体拼接而成,如mini-led显示墙、lcd背投显示墙等,这种拼接技术存在拼接缝隙的问题。随着显示拼接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缝拼接”技术成为主流方向,其主要手段是将绑定及扇出线路做到基板背面以减小显示区外围的线路宽度,其中,将线路引至基板背板的关键核心制程为“银浆转印”。
36.在“银浆转印”之前,需将基板侧面进行磨边倒边,而侧磨倒边效果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冷却液的散热,冷却液散热效果不好,会加大基板崩边。现阶段的磨边过程因冷却水管干涉,导致冷却水管位置不能低于基板表面,而由于磨头的阻挡,冷却水管喷出的冷却水很难到达基板的下表面。因此,基板下表面与上表面的散热效果相差较大,导致基板崩边较大,银浆转印在基板崩边处容易出现断线的现象,导致线路短路/断路的问题。本技术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以下方案。
37.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侧磨装置,用于对基板侧面进行磨边,包括:
38.承载台100,包括用于承载基板的承载面101;
39.第一冷却组件200,设置于所述承载台100内,所述第一冷却组件200包括进口构件210和与所述进口构件210连接的出口构件220;
40.其中,所述出口构件220延伸至所述承载台100外围,所述出口构件220包括延伸至所述承载台100外围的第一出液口223,所述第一出液口223朝向所述承载台100的承载面101一侧设置。
41.本技术通过在承载台100内设置第一冷却组件200,并使第一冷却组件200的第一出液口223延伸至所述承载台100外围且朝向所述承载台100的承载面101一侧设置,既可以克服常规侧磨装置中冷却水管在基板以下位置所存在的空间干涉问题,还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出液口223在基板的下表面一侧向承载面101一侧的打磨位置喷淋冷却液,从而避免或有效减少因冷却水难以到达基板的下表面所引起的基板上表面与下表面散热效果相差较大,进而导致基板崩边较大、银浆转印出现断线的问题,进而避免或有效减少线路短路/断路的现象。
42.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43.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所述侧磨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的侧磨装置中,所述承载台100的承载面101用于承载待磨边处理的玻璃基板500,所述承载面10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其他规则或不规则形状,只要实现能够平稳承载基板的功能即可。
44.在本技术的侧磨装置中,所述侧磨装置可以通过设置在工作台600上,以实现所述
承载台100的高度调节。
4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面101常规设置为与水平面平行,玻璃基板500水平放置在承载面101上,所述承载台100上还可以设置对玻璃基板500进行限位的结构(图中未示出),以提高侧磨稳定性。
4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组件200中的进口构件210可以为在所述侧磨装置内部水平设置的进液管,进液管可以由侧磨装置外部进入侧磨装置内部,以将外部的冷却液/冷却水向侧磨装置内输送。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进口构件210也可以为设置在所述侧磨装置内部的输液通道,此时,所述侧磨装置外部还需设置与所述输液通道连通的送液管道(图中未示出)。
4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组件200中的出口构件220可以为设置在所述侧磨装置内的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可以由侧磨装置内部向侧磨装置外部延伸,以将来自进液管的冷却液/水输送至承载面101一侧的磨边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出口构件220也可以为设置在所述侧磨装置内的出液通道。此时,所述侧磨装置外部还需设置于所述出液通道连通的出液管道(图中未示出)。
4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液口223位于所述出口构件220延伸至所述侧磨装置外部的端部,且所述第一出液口223朝向所述承载台100的承载面101一侧设置。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液口223可以朝向所述承载面101上的玻璃基板500的边缘磨边位置进行设置,以第一时间对打磨位置进行冷却,改善冷却效果。
49.请参阅图1,在本技术的侧磨装置中,所述出口构件220包括延伸至所述承载台100外围的至少一第一出液段221,所述第一出液口223位于所述第一出液段221的端部,所述第一出液段221与所述承载台100的承载面101呈夹角设置。
5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液段221与所述承载台100的承载面101之间的夹角可以为0
°
至180
°
之间的任意角度,只要所述第一出液段221的第一出液口223可以对准所述承载面101上的玻璃基板500的边缘位置即可。
5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液段221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一个。当所述第一出液段221的数量为一个时,所述第一出液段221的所述第一出液口223设置为朝向玻璃基板500与磨边部件接触的位置。
52.本实施例通过将所述第一出液段221与所述承载台100的承载面101呈夹角设置,可以使所述第一出液段221的第一出液口223精准对位所述承载面101上的玻璃基板500的边缘位置,从而可以对玻璃基板500下表面的边缘位置起到更好的冷却效果,有利于提高玻璃基板500上下表面的冷却速度差异,进而减小崩边,降低线路短路/断路的可能性。
53.请参阅图1,在本技术的侧磨装置中,所述侧磨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台100一侧的磨头300,所述磨头300包括与所述承载台100的侧面相对设置的凹槽310。
5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磨头300可以由硬质磨料制备成柱状,其制备材料可以包括刚玉、金刚砂、石英等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5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310在所述磨头300的周侧面上环向设置,所述凹槽310与所述磨头300的中心轴重合。所述凹槽310用于嵌入所述承载面101上的玻璃基板500边缘部分,玻璃基板500边缘通过与所述凹槽310的槽壁接触实现磨边倒边。
5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台100与所述磨头300间隔设置,以预留出足够的间隔供
玻璃基板500突出于所述承载台100,从而使玻璃基板500的边缘部分可以与所述磨头300接触,实现磨边功能。
57.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所述第一出液段221的第一出液口223朝向所述承载台100与所述磨头300的间隔设置,以使来自所述第一出液口223的冷却液/冷却水可以喷淋在所述凹槽310内,进而对所述玻璃基板500与所述磨头300接触打磨的位置起到良好的冷却效果。
58.请参阅图2,图2是本技术所述第一出液段221与所述承载台100的承载面101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的侧磨装置中,所述第一出液段221与所述承载台100的承载面101的夹角为第一间隔与第二间隔的比值的反正切函数,其中,所述第一间隔为所述第一出液口223至所述承载台100的承载面101的间隔,所述第二间隔为所述磨头300至所述承载台100的侧面的间隔。
5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间隔可以与所述承载台100上的玻璃基板500远离所述磨头300一侧突出于所述承载台100的宽度一致。即,假设玻璃基板500的第一侧与第二侧分别为玻璃基板500的相对两侧,所述磨头300位于所述玻璃基板500的第一侧,那么在第一侧与第二侧的连线方向上,玻璃基板500的第一侧突出于所述承载台100的宽度m(即第二间隔)与玻璃基板500的第二侧突出于所述承载台100的宽度相等,且该宽度m等于所述磨头300至所述承载台100的初始间隔。
60.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磨头300至所述承载台100的初始间隔”可以理解为,磨头300在工作之前的初始位置至所述承载台100的间隔,也就是说,在所述磨头300未工作时将其初始位置调整为与所述承载台100上的玻璃基板500边缘齐平,在所述磨头300工作时,将其位置向所述承载台100一侧靠拢,以使玻璃基板500的边缘嵌入所述磨头300的凹槽310内,实现磨边功能。
61.在本实施例中,假设所述第一出液口223至所述承载台100的承载面101的间隔为n,即,所述第一间隔为n,那么所述第一出液段221与所述承载台100的承载面101的夹角θ与第一间隔n和第二间隔m的关系为:θ
62.=arctan(n/m)。
63.本实施例通过以上设置,可以使所述第一出液口223与所述玻璃基板500的磨边位置精确对位,从而将冷却液/冷却水高效精准地喷淋在磨边位置,提高冷却效率。
64.请参阅图3,图3是本技术所述侧磨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的侧磨装置中,所述承载台100包括第一承载部110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10上的第二承载部120,所述承载面101位于所述第二承载部120远离所述第一承载部110的一侧。
6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载部110和所述第二承载部120可以为圆柱状或立方体状。
6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承载部120在所述第一承载部11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10内,优选地,所述第二承载部120的水平横截面积可以小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10的水平横截面积,以使所述第二承载部120占用更少的空间,便于在所述第二承载部120一侧设置对玻璃基板500进行磨边的磨头300等部件。
6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液段221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10上。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出液段221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部110靠近所述第二承载部120的一侧,且所述第一
出液段221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10靠近所述第二承载部120一侧的表面上,所述第一出液段221的第二端即为所述第一出液口223且朝向所述第二承载部120的承载面101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出液段221既不占用所述第二承载部120周侧的空间,也可对玻璃基板500的磨边部位进行喷液冷却。
68.请参阅图3,在本技术的侧磨装置中,所述磨头300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部120的一侧,以及,所述磨头300在所述第一承载部11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10内,以使所述磨头300位于所述第二承载部120的周侧位置,避免或减少所述磨头300占用额外空间。
69.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所述第一出液段221在所述第一承载部11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磨头300在所述第一承载部1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出液段221在所述第一承载部110上的正投影完全被所述磨头300在所述第一承载部110上的正投影所覆盖。
70.本实施例通过以上设置,可以使所述第一出液段221可以利用所述磨头300正下方的第一承载部110区域,而且所述磨头300还能够对所述第一出液段221起到一定的遮挡保护作用,可有效减少磨边碎屑进入所述第一出液段221内,避免或减少磨边碎屑堵塞第一冷却组件200的情况。
71.请参阅图3,在本技术的侧磨装置中,所述第一出液段221与所述第一承载部110呈夹角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出液段221的第一出液口223可以朝向所述第二承载部120上的玻璃基板500的磨边边缘,从而精确喷淋冷却液/冷却水。
7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液段221与所述第一承载部110之间的夹角可调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出液段221的第一出液口223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承载部120上的玻璃基板500尺寸大小来调整朝向,从而可以对不同尺寸的玻璃基板500的磨边倒边都起到良好的冷却效果。
73.请参阅图1和图3,在本技术的侧磨装置中,所述出口构件220还包括至少一第二出液段222,所述第二出液段222连接所述进口构件210与所述第一出液段221,以将所述进口构件210内的冷却液/冷却水输送至所述第一出液段221,然后由第一出液段221的第一出液口223喷淋至磨边位置。
7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液段222位于所述承载台100的内部,所述第二出液段222与所述进口构件210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出液段222与所述第一出液段221呈夹角设置。
75.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口构件210可以为水平设置在所述承载台100内的直角弯折管,所述进口构件210的主体部分水平设置,所述进口构件210的弯折部分在所述承载台100的中心位置竖直连接主体部分的端部且朝向所述承载面101一侧设置。所述第二出液段222在所述承载台100内也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二出液段222的第一端与所述金钩构件的弯折部分连接,所述第二出液段222的第二端水平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出液段221位于所述承载台100内部的端部连接。
76.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口构件210也可以为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部110内的进液管,所述第二出液段222可以垂直连接所述进液管(此时所述第二出液段222垂直于所述承载面101),所述第二出液段222可以在所述第一承载部110与所述第二承载部120相接的表面位置与所述第一出液段221连接。
7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液段222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出液段221的数量一致,即
一个所述第一出液段221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出液段2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液段221与所述第二出液段222可以形成夹角,且该夹角可调,以使所述第一出液段221能够根据玻璃基板500的磨边位置调整角度,对磨边位置进行精确高效的冷却。
78.请参阅图1和图3,在本技术的侧磨装置中,所述侧磨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台100外部的第二冷却组件400,所述第二冷却组件400包括设置于所述磨头300至少一侧的第二出液口411,所述第二出液口411朝向所述磨头300的凹槽310设置。本实施例通过在所述磨头300至少一侧设置包括有第二出液口411的第二冷却组件400,可以配合所述第一冷却组件200起到更高效、更均匀的冷却效果,有利于进一步减小崩边。
7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却组件400还可以包括冷却管410,冷却管410通过外部框架设置在所述磨头300周侧,所述第二出液口411位于所述冷却管410朝向所述磨头300的端部,所述冷却管410连接外部的冷却液/冷却水存储装置,并将冷却液/冷却水通过所述第二出液口411喷淋在所述磨头300上。
8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管410设置在所述承载面101远离所述承载台100内部中心的一侧,即,所述冷却管410处于所述承载面101上的玻璃基板500的上表面一侧,从而可以从玻璃基板500的上表面一侧对磨边位置进行冷却,配合位于玻璃基板500下表面一侧的第一冷却组件200,可以起到更加均匀的冷却效果。
81.请参阅图1和图3,在本技术的侧磨装置中,所述凹槽310的宽度随着所述凹槽310的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以使所述承载台100上的玻璃基板500边缘可以被宽度逐渐减小的凹槽310打磨光滑,有利于提高磨边效率并改善磨边效果。
82.本技术通过在承载台100内设置第一冷却组件200,并使第一冷却组件200的第一出液口223延伸至所述承载台100外围且朝向所述承载台100的承载面101一侧设置,既可以克服常规侧磨装置中冷却水管在基板以下位置所存在的空间干涉问题,还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出液口223在基板的下表面一侧向承载面101一侧的打磨位置喷淋冷却液,搭配设置在所述承载台100上方的第二冷却组件400,可避免或有效减少基板上表面与下表面散热效果相差较大的情况,从而减小基板崩边、避免或减少银浆转印出现断线的问题,进而避免或有效减少线路短路/断路的现象。
83.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侧磨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侧磨装置,用于对基板侧面进行磨边,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台,包括用于承载基板的承载面;第一冷却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台内,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包括进口构件和与所述进口构件连接的出口构件;其中,所述出口构件延伸至所述承载台外围,所述出口构件包括延伸至所述承载台外围的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出液口朝向所述承载台的承载面一侧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构件包括延伸至所述承载台外围的至少一第一出液段,所述第一出液口位于所述第一出液段的端部;其中,所述第一出液段与所述承载台的承载面呈夹角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磨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台一侧的磨头,所述磨头包括与所述承载台的侧面相对设置的凹槽;其中,所述承载台与所述磨头间隔设置,至少一所述第一出液段的第一出液口朝向所述承载台与所述磨头的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液段与所述承载台的承载面的夹角为第一间隔与第二间隔的比值的反正切函数;其中,所述第一间隔为所述第一出液口至所述承载台的承载面的间隔,所述第二间隔为所述磨头至所述承载台的侧面的间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包括第一承载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部上的第二承载部,所述承载面位于所述第二承载部远离所述第一承载部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二承载部在所述第一承载部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承载部内,以及,所述第一出液段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部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头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部的一侧,以及,所述磨头在所述第一承载部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承载部内;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一出液段在所述第一承载部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磨头在所述第一承载部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液段与所述第一承载部呈夹角设置,以及,所述第一出液段与所述第一承载部之间的夹角可调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侧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构件还包括至少一第二出液段,所述第二出液段连接所述进口构件与所述第一出液段;其中,所述第二出液段位于所述承载台的内部,所述第二出液段与所述进口构件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出液段与所述第一出液段呈夹角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磨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台外部的第二冷却组件,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磨头至少一侧的第二出液口;其中,所述第二出液口朝向所述磨头的凹槽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宽度随着所述凹槽的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侧磨装置,用于对基板侧面进行磨边,包括承载台和设置于承载台内的第一冷却组件,承载台包括用于承载基板的承载面,第一冷却组件包括进口构件和与进口构件连接的出口构件,其中,出口构件延伸至承载台外围,出口构件包括延伸至承载台外围的第一出液口,第一出液口朝向承载台的承载面一侧设置;本申请通过在承载台内设置第一冷却组件,既可以克服常规侧磨装置中冷却水管在基板以下位置所存在的空间干涉问题,还可以避免或有效减少因冷却水难以到达基板的下表面所引起的基板上表面与下表面散热效果相差较大,进而导致基板崩边较大、银浆转印出现断线的问题。银浆转印出现断线的问题。银浆转印出现断线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向昌明 赵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3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