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车车厢边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4月前  40



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卡车车厢边板。


背景技术:

2.卡车车厢需要支撑车厢内货物的稳定,车厢侧板的强度相对于底板强度不需要特别大,但是也需要一定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车车厢边板。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卡车车厢边板,包括上框、下框以及连接所述上框与所述下框的外板,
6.所述上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竖直板体、自所述第一竖直板体的顶端向右上方折弯的第一倾斜板体、自所述第一倾斜板体的顶端竖直向上折弯的第二竖直板体、自所述第二竖直板体的顶端向左折弯的第一水平板体、自所述第一水平板体左端竖直向下折弯的第三竖直板体、自所述第三竖直板体的底端向右下方折弯的第二倾斜板体、自所述第二倾斜板体的底端竖直向下折弯的第四竖直板体,所述第四竖直板体的右侧面焊接于所述第一竖直板体的左侧面;
7.所述下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五竖直板体、自所述第五竖直板体底端向右下方折弯的第三倾斜板体、自所述第三倾斜板体底端竖直向下折弯的第六竖直板体,所述下框还包括第七竖直板体、自所述第七竖直板体向左下方折弯的第四倾斜板体、自所述第四倾斜板体竖直向下折弯的第八竖直板体、自所述第八竖直板体向右折弯的第二水平板体、自所述第二水平板体竖直向下折弯的第九竖直板体,所述第七竖直板体的右侧面焊接于所述第五竖直板体的左侧面,所述第九竖直板体的右侧面焊接于所述第六竖直板体的左侧面;
8.所述外板包括呈两排竖直错位排列设置的第一竖直挡板以及第二竖直挡板,相邻所述第一竖直挡板与所述第二竖直挡板之间通过倾斜挡板连接,所述外板还包括设置于顶部的第三竖直挡板以及设置于底部的第四竖直挡板,顶部的所述第一竖直挡板的顶端与所述第三竖直挡板的底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半圆形板体,底部的所述第一竖直挡板的底端与所述第四竖直挡板的顶端之间连接有第二半圆形挡板,所述第三竖直挡板的右侧面焊接于第一竖直板体的左侧面,所述第四竖直挡板的右侧面焊接于所述第五竖直板体的左侧面。
9.优选的,在上述的卡车车厢边板中,所述第六竖直板体的底端向左下方折弯。
10.优选的,在上述的卡车车厢边板中,所述第一半圆形板体以及所述第二半圆形板体向所述第二竖直挡板的一侧凸伸。
11.优选的,在上述的卡车车厢边板中,所述第三竖直挡板与所述第四竖直板体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
12.优选的,在上述的卡车车厢边板中,所述第四竖直挡板与所述第七竖直板体之间
形成有第二间隙。
13.优选的,在上述的卡车车厢边板中,所述第一竖直板体与所述第三竖直挡板形成于同一板体。
14.优选的,在上述的卡车车厢边板中,所述第五竖直板体与所述第四竖直挡板形成于同一板体。
15.优选的,在上述的卡车车厢边板中,所述第六竖直板体的底端向左折弯形成所述第二水平板体。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势在于结构简单稳定,产品组装方便,通过焊接即可确保产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卡车车厢边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所示为图1中a处放大图;
20.图3所示为图1中b处放大图;
21.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卡车车厢边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5.结合图1-3所示,卡车车厢边板100,包括上框110、下框120以及连接上框110与下框120的外板130,
26.上框1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竖直板体111、自第一竖直板体111的顶端向右上方折弯的第一倾斜板体112、自第一倾斜板体112的顶端竖直向上折弯的第二竖直板体113、自
第二竖直板体113的顶端向左折弯的第一水平板体114、自第一水平板体114左端竖直向下折弯的第三竖直板体115、自第三竖直板体115的底端向右下方折弯的第二倾斜板体116、自第二倾斜板体116的底端竖直向下折弯的第四竖直板体117,第四竖直板体117的右侧面焊接于第一竖直板体111的左侧面;
27.下框1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五竖直板体121、自第五竖直板体121底端向右下方折弯的第三倾斜板体122、自第三倾斜板体122底端竖直向下折弯的第六竖直板体123,下框120还包括第七竖直板体124、自第七竖直板体124向左下方折弯的第四倾斜板体125、自第四倾斜板体125竖直向下折弯的第八竖直板体126、自第八竖直板体126向右折弯的第二水平板体127、自第二水平板体127竖直向下折弯的第九竖直板体128,第七竖直板体124的右侧面焊接于第五竖直板体121的左侧面,第九竖直板体128的右侧面焊接于第六竖直板体123的左侧面;
28.外板130包括呈两排竖直错位排列设置的第一竖直挡板131以及第二竖直挡板132,相邻第一竖直挡板131与第二竖直挡板132之间通过倾斜挡板133连接,外板130还包括设置于顶部的第三竖直挡板134以及设置于底部的第四竖直挡板135,顶部的第一竖直挡板131的顶端与第三竖直挡板134的底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半圆形板体136,底部的第一竖直挡板131的底端与第四竖直挡板135的顶端之间连接有第二半圆形挡板137,第三竖直挡板134的右侧面焊接于第一竖直板体111的左侧面,第四竖直挡板135的右侧面焊接于第五竖直板体121的左侧面。
29.实施例1中,结构简单稳定,产品组装方便,通过焊接即可确保产品的稳定性。产品通过两个框体加一个外板的焊接即可实现组装,并且框体通过板体的折弯即可实现框体话,产品生产简易,通过焊接即可实现组装,产品质量可靠,强度满足车厢侧板的需求,并且安装时也简易,通过框体安装在车厢上即可。整体结构无突兀,抗压性强,且受力面大。
30.进一步地,第六竖直板体123的底端向左下方折弯。
31.该实施例中,增加了耐折弯性能以及防撞强度。
32.进一步地,第一半圆形板体136以及第二半圆形板体向第二竖直挡板132的一侧凸伸。
33.该实施例中,保持了美观以及受力的一致性。
34.进一步地,第三竖直挡板134与第四竖直板体117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101。第四竖直挡板135与第七竖直板体124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102。
35.该实施例中,给热胀冷缩以及修补时的留余地。
36.进一步地,第一竖直板体111与第三竖直挡板134形成于同一板体。第五竖直板体121与第四竖直挡板135形成于同一板体。第六竖直板体123的底端向左折弯形成第二水平板体127。
37.结合图4所示,实施例2中,该实施例将所有板体通过单一张弯折成型,减少了焊接,整体滚压成型,造型美观,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
3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9.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卡车车厢边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框、下框以及连接所述上框与所述下框的外板,所述上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竖直板体、自所述第一竖直板体的顶端向右上方折弯的第一倾斜板体、自所述第一倾斜板体的顶端竖直向上折弯的第二竖直板体、自所述第二竖直板体的顶端向左折弯的第一水平板体、自所述第一水平板体左端竖直向下折弯的第三竖直板体、自所述第三竖直板体的底端向右下方折弯的第二倾斜板体、自所述第二倾斜板体的底端竖直向下折弯的第四竖直板体,所述第四竖直板体的右侧面焊接于所述第一竖直板体的左侧面;所述下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五竖直板体、自所述第五竖直板体底端向右下方折弯的第三倾斜板体、自所述第三倾斜板体底端竖直向下折弯的第六竖直板体,所述下框还包括第七竖直板体、自所述第七竖直板体向左下方折弯的第四倾斜板体、自所述第四倾斜板体竖直向下折弯的第八竖直板体、自所述第八竖直板体向右折弯的第二水平板体、自所述第二水平板体竖直向下折弯的第九竖直板体,所述第七竖直板体的右侧面焊接于所述第五竖直板体的左侧面,所述第九竖直板体的右侧面焊接于所述第六竖直板体的左侧面;所述外板包括呈两排竖直错位排列设置的第一竖直挡板以及第二竖直挡板,相邻所述第一竖直挡板与所述第二竖直挡板之间通过倾斜挡板连接,所述外板还包括设置于顶部的第三竖直挡板以及设置于底部的第四竖直挡板,顶部的所述第一竖直挡板的顶端与所述第三竖直挡板的底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半圆形板体,底部的所述第一竖直挡板的底端与所述第四竖直挡板的顶端之间连接有第二半圆形挡板,所述第三竖直挡板的右侧面焊接于第一竖直板体的左侧面,所述第四竖直挡板的右侧面焊接于所述第五竖直板体的左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车车厢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竖直板体的底端向左下方折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车车厢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圆形板体以及所述第二半圆形板体向所述第二竖直挡板的一侧凸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车车厢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竖直挡板与所述第四竖直板体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车车厢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竖直挡板与所述第七竖直板体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车车厢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直板体与所述第三竖直挡板形成于同一板体。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车车厢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竖直板体与所述第四竖直挡板形成于同一板体。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车车厢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竖直板体的底端向左折弯形成所述第二水平板体。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卡车车厢边板,包括上框、下框以及连接所述上框与所述下框的外板,所述上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竖直板体、自所述第一竖直板体的顶端向右上方折弯的第一倾斜板体、自所述第一倾斜板体的顶端竖直向上折弯的第二竖直板体、自所述第二竖直板体的顶端向左折弯的第一水平板体、自所述第一水平板体左端竖直向下折弯的第三竖直板体、自所述第三竖直板体的底端向右下方折弯的第二倾斜板体、自所述第二倾斜板体的底端竖直向下折弯的第四竖直板体。本发明结构简单稳定,产品组装方便,通过焊接即可确保产品的稳定性。通过焊接即可确保产品的稳定性。通过焊接即可确保产品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家港市隆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8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