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2.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的电子产品也开始增加移动方面的功能,比如过去只能用来看时间的手表,现今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家庭网络与互联网相连,显示来电信息、新闻、天气信息等内容,同步手机中的电话、短信、邮件、照片、音乐等,这种新手表可被称作智能手表。
3.智能手表是一种新型的可穿戴式设备,它将最新的it技术与传统的手表功能相结合,具有便于携带、易于使用、功能丰富等优点,也就是说,智能手表不仅具有指示时间的功能,还具有其他功能,例如,通话功能、收发短信功能、拍摄照片功能、播放音乐功能、数字导航功能、无线上网功能等。
4.智能手表不同功能的切换一般是通过设置在智能手表表面的多个按键来实现,或者通过在显示面板上手动触摸选择对应的模式,由于手表的显示面板的空间有限,手动触摸选择的情况下智能手表切换工作模式的方式容易造成误操作,操作准确性较差。
5.此种切换模式比较单一,且多个按键的分布比较占空间,使得智能手表在进行功能扩展时,存在安装空间受限的问题,并且,多个按键设置在表盘表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显示面板的大小,用户使用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手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智能手表再进行模式切换的时候,传统的按键选择切换方式占用空间较大、影响显示面板的大小、使用感较差等问题。
7.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8.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智能手表,其包括:
9.表盘,所述表盘上形成有控制面板,所述表盘的侧壁形成有滑动腔,所述滑动腔上形成有接收部;
10.滑动件,所述滑动件配合安装在所述滑动腔内,所述滑动件上形成有触发部;
11.信息处理模块,所述信息处理模块与所述接收部、所述控制面板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接收部的信号,并控制所述控制面板的显示内容,以便切换不同的工作模式。
12.其中,所述滑动件沿着所述滑动腔滑动,带动所述触发部与所述接收部相接触,将动作信号传递给所述接收部,进而切换工作模式。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表盘为圆形,所述滑动腔的切面形状为与所述表盘圆心重合的圆弧形,所述滑动腔的切面形状与所述表盘的形状相适应,便于实现滑动顺畅,且空间利用率最佳。
14.当然,所述表盘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圆形,当所述表盘的形状可以是多边形,比如四
边形等,当表盘边缘为直线段的时候,所述滑动腔为与所述表盘的外边形状相适应的直线型,沿着所述表盘的边进行滑动。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件包括导向板以及滑动块,所述导向板在所述滑动腔内运动,所述滑动块凸出所述表盘侧面。
16.滑动块凸出所述表盘侧面,使得滑动方便,用户滑动更加便捷,手指更加方便的接触和滑动该滑动块。
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板上形成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滑动块动作方向的端部相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滑动腔的内壁,用于复位所述滑动件。
18.复位弹簧可以分别设置在所述导向板的首尾两端,也可以只设置在导向板的一端,当操作者滑动导向块之后,带动导向板运动,进而拉伸位于导向板末端的复位弹簧,压缩位于导向板前进端的复位弹簧,当位于导向板上的触发部接触位于滑动腔内的接收部的时候,接收部将感应信号发送给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进而更换不同的工作模式。
19.操作者松开导向块之后,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所述导向块以及所述导向板复位,所述接收部与所述触发部分离。
2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板与所述滑动块之间设置有中间部,所述触发部位于所述中间部上。
2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腔的外壁上形成有开口,所述接收部设置在所述开口上,位于所述滑动块的动作方向的末端。
22.所述开口的长度不大于所述滑动板在所述滑动腔内滑动的行程一致,保证在导向板滑动到滑动腔末端的时候,中间部上的触发部与位于开口末端的接收部接触,保证信号的传输。
2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块为圆柱形,所述滑动块表面形成有防滑花纹。方便用户接触滑动。
2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心率检测模块,所述心率监测模块形成在表盘侧壁上,用于收集佩戴者的心率信息。
2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表盘上还形成有mic孔,所述mic孔位于所述控制面板的下端。在智能手表处于语音通话模式下,mic孔用于收集操作者的声音信号,实现通话等功能。
2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表盘的侧面还形成有按键,用于语音交互模式的切换。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28.该新型所涉及的智能手表在表盘的侧壁形成滑动腔,通过滑动件在所述滑动腔内的滑动和复位,切换智能手表的工作模式,增大了智能手表表面的空间利用率,减少了表盘表面的按键,使得操作更加方便便捷;
29.除此之外,该智能手表的设计还可以有效避免操作面板过小,用户在手指触摸等的时候,发生误操作等问题。
30.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2.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智能手表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正视图;
33.图2是图1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34.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智能手表的一种实施例的右侧示意图;
35.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智能手表的一种实施例的左侧示意图;
36.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智能手表的一种实施例的背面示意图;
37.图中,
38.10、表盘;
39.11、滑动腔;
40.12、开口;
41.20、滑动件;
42.21、滑动块;
43.22、导向板;
44.23、复位弹簧;
45.24、中间部;
46.30、按键;
47.40、mic孔;
48.50、心率检测模块;
49.60、表带;
50.70、出音孔;
51.80、信息处理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5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
55.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6.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57.智能手表,是将手表内置智能化系统、搭载智能手机系统而连接于网络而实现多功能,能同步手机中的电话、短信、邮件、照片、音乐等。
58.智能手表是计算机化的,功能更加强大的腕带手表。早期的机型就已经具备一些基础的功能,如计算、翻译、玩游戏甚至拍照。而现代意义上的智能手表则是指搭载有智能系统的、能够运行移动应用的、高效的可穿戴计算机。
59.21世纪以来,智能手表的发展迅速,相继出现了手机手表、互联网手表等产品。虽然它们只是昙花一现的作品,但仍然是智能穿戴领域的先驱,智能手表不仅仅给用户提供时间显示的功能,还对导航、通话、健康监测等方面为用户提供便捷。
60.目前,在智能手表的实际应用中,为了更好地提升人机交互的体验效果,智能手表上通常会集成触摸显示屏。
61.然而,在实践中发现,用户通过手指直接操作触摸显示屏时,触摸显示屏可能会因为其尺寸较小容易导致其部分显示区域被手指阻挡,使得用户无法直观地观看被遮挡的部分显示区域。
62.为了避免触摸显示屏的部分显示区域被手指阻挡,本技术在智能手表的侧面设置表冠,表冠包括滑动件,滑动件在预先开设的滑动腔内滑动,用户可通过滑动表冠进行模式切换。
63.具体设计内容如下所述:
64.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智能手表,其包括表盘10、滑动件20以及信息处理模块80,表盘10上形成有控制面板,用于显示图像信息以及工作模块等图像信号。
65.不同于传统的表盘10,本技术所涉及的技术方案,在表盘10的侧壁形成有滑动腔11,滑动腔11为内凹与表盘10侧壁的空腔,接收部用于感应滑动件20的运动位置,当滑动件20触发接收部的时候,发送动作信号给信息处理模块80。
66.如图2所示,滑动件20配合安装在滑动腔11内,滑动件20上形成有触发部,滑动件20通过触发部触发接收部。
67.信息处理模块80与接收部、控制面板连接,用于接收接收部的信号,并控制控制面板的显示内容,以便切换不同的工作模式。
68.其中,滑动件20在滑动腔11内滑动,带动触发部与接收部相接触,将动作信号传递给接收部,进而切换工作模式。
6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最大程度的利用表盘10的形状,在表盘10为圆形的情况下,滑动腔11的切面形状为与表盘10圆心重合的圆弧形。
70.当然,表盘10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圆形,当表盘10的形状为多边形的时候,滑动腔11为与表盘10的外边形状相适应的直线型,沿着表盘10的边进行滑动。
71.具体而言,滑动件20包括导向板22以及滑动块21,导向板22的形状与滑动腔11的形状相适应,当滑动腔11的切面形状为圆弧形的时候,导向板22的切面形状也是圆弧形,便于导向板22在滑动腔11内活动。
72.当滑动腔11的切面形状为直线形的时候,对应的,导向板22的切面形状也是直线形,为了方便操作者操作。
73.滑动块21凸出表盘10侧面,方便操作者手持操作,在表盘10的两侧连接有表带60,方便用户穿戴。
74.进一步的,导向板22上形成有复位弹簧23,复位弹簧23的一端与滑动块21动作方向的端部相连接,另一端连接滑动腔11的内壁,用于滑动件20滑动之后,复位滑动件20。
75.复位弹簧23可以分别设置在导向板22的首尾两端,也可以只设置在导向板22的一端,当操作者滑动导向块之后,带动导向板22运动,进而拉伸位于导向板22末端的复位弹簧23,压缩位于导向板22前进端的复位弹簧23。
76.当位于导向板22上的触发部接触位于滑动腔11内的接收部的时候,接收部将感应信号发送给信号处理模块,进而更换不同的工作模式。
77.操作者松开导向块之后,在复位弹簧23的作用下,导向块以及导向板22复位,接收部与触发部分离。
7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导向板22与滑动块21之间设置有中间部24,触发部位于中间部24上,中间部24作为一个连接部件,将导向板22以及滑动块21连接。
79.滑动腔11的外壁上形成有开口12,接收部设置在开口12上,且位于滑动块21的动作方向的末端,在导向板22沿着滑动腔11滑动的同时,滑动块21以及中间部24在开口12内滑动。
80.开口12的长度不大于滑动板在滑动腔11内滑动的行程一致,保证在导向板22滑动到滑动腔11末端的时候,中间部24上的触发部与位于开口12末端的接收部接触,保证信号的传输。
81.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动作的舒适度,便于操将滑动块21设计为圆柱形,滑动块21表面形成有防滑花纹,操作者在使用滑动块21的时候,可以更加的方便快捷。
82.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智能手表上还设置有心率检测模块50,心率监测模块形成在表盘10侧壁上。
83.操作者在戴上该智能手表之后,该心率监测模块接触操作者的手腕,采集操作者的脉动信息,从而检测操作者的心率,收集用户心率信息传送给信息处理模块80中。
84.如图1、图4所示,表盘10上还形成有mic孔40以及出音孔70,mic孔40位于控制面板的下端,出音孔70位于表盘10的侧面,在智能手表处于语音通话模式下,mic孔40用于收集操作者的声音信号,实现通话等功能。
85.在滑动切换工作模式的基础上,表盘10的侧面还形成有按键30,用于语音交互模式的切换,该申请所涉及的智能手表并不仅仅依赖滑动模式的切换,在空间允许的条件下,也可以综合设计滑动与按键30并存等的方式。
86.智能手表是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符合手表基本技术要求的手表。智能手表除指示时间之外,还应具有提醒、导航、校准、监测、交互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功能;显示方式包括
指针、数字、图像等。
87.智能手表具有全新微型智能化,全功能。
88.信号处理模块内预先将若干工作模块按照先后顺序排序,根据不同工作模块的先后顺序,在滑动滑动块的时候,滑动次数对应不同的工作模块,以下对工作模式提供实施例,该实施例并不能表征该智能手表具体涉及的全部工作模式:
89.手表显示面板中可切换显示以下工作模式;
90.正常模式:该模式下,在显示面板上显示时间等基本信息;
91.互联模式:该模式下,智能手表通过蓝牙模块连接智能家电之后,可以在显示面板上显示连接家电的运行信息并可以通过显示面板触控屏幕控制智能家电;
92.健康模式,通过健康信息监测模组实时监测用户心率、血氧、体温等健康信息;
93.语音交互模式:通过mic孔40和出音孔70进行智能语音问答,语音通话等;
94.在本技术中,语音交互模式通过按键进行切换,除此之外,其余模式按照其排列顺序依次将对应程序输入到信息处理模块中,滑动滑动块21,从位于最前侧的模式开始切换,每滑动一此滑动块21,则切换对应一个工作模块。
95.相关工作模式的运作以及切换信号传输为现有技术,并不是本技术的发明重点,在此不做赘述。
96.通过滑动件20在滑动腔11内的滑动和复位,切换智能手表的工作模式,可以增大智能手表表面的空间利用率,减少了表盘10表面的按键30设计,设计更加简洁,操作更加方便便捷。
97.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9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