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船舶设计制造技术领域,一种集装箱船的支柱。
背景技术:
2.集装箱船是一种运载集装箱的船舶,为了尽可能地多装箱子,在舷边、主甲板上也需要布置箱位。因此为了与舱盖上的箱脚点在高度上平齐,在舷侧主甲板上采用设置支柱来布置箱脚点。对于窄边舱的船舶,舷侧主甲板上方的通道空间非常有限,当设置支柱后使得支柱与主甲板上方的舱口围之间的通道空间非常紧张。
3.因此,对于窄边舱集装箱船,亟需设计一种支柱布置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集装箱船的支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窄边舱的船舶主甲板上方的通道空间问题。
5.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本发明提供一种集装箱船的支柱,所述支柱设置于船舶的主甲板上,所述支柱的外侧板与船舶的舷顶列板对接相连,所述支柱的内侧板与所述主甲板的舱口围之间形成通道空间,所述支柱的顶端设置有箱脚装置,所述支柱上的箱脚装置与所述船舶的舱盖上的箱脚装置在高度上相平齐。
7.集装箱船的支柱设置在船舶的主甲板上,支柱的外侧板与船舶的舷顶列板对接相连,从而使得支柱的内侧板与主甲板的舱口围之间预留出足够的通道空间,支柱的顶端设置有箱脚装置,支柱上的箱脚装置与船舶的舱盖上的箱脚装置在高度上相平齐,从而能够共同支撑集装箱,进而对主甲板上的空间进行充分利用。
8.作为上述集装箱船的支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甲板的内部的与所述支柱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加强结构。
9.加强结构的设置用于保证支柱的稳定、安全支撑。
10.作为上述集装箱船的支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强结构包括:
11.第一加强部件,设置于所述主甲板下表面,并与所述支柱内侧板对齐,并沿所述内侧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及
12.多块第二加强部件,设置于所述舷顶列板和与所述舷顶列板相邻的主甲板纵骨之间,多块所述第二加强部件沿所述第一加强部件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加强部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加强部件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13.上述加强结构的排布,在保证对支柱的稳定、安全支撑的基础上,相较于现有技术减少了钢材的使用量,降低了成本。
14.作为上述集装箱船的支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侧板的上端与所述内侧板的上端相平齐。
15.外侧板的上端和内侧板的上端相平齐,使得箱脚装置处于水平状态,避免出现倾
斜,从而对集装箱起到较为稳定的支撑效果。
16.作为上述集装箱船的支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侧板与所述舷顶列板的上端对接相连。
17.上述设置避免外侧板和舷顶列板有重叠的部分,能够充分利用舷顶列板的高度,减少了外侧板的用料。
18.作为上述集装箱船的支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柱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外侧板和所述内侧板的顶部,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所述箱脚装置。
19.连接板连接于外侧板和内侧板的顶部,使得形成的支柱较为稳定,将箱脚装置设置于连接板上,以便于对集装箱进行支撑。
20.作为上述集装箱船的支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外侧板的宽度由上而下逐渐增大。
21.内侧板和外侧板的宽度由上而下逐渐增大,使得保证支柱的支撑更加稳定的同时,也节省了材料。
22.作为上述集装箱船的支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侧板的宽度和所述内侧板的宽度在同一高度相等。
23.外侧板的宽度和内侧板的宽度在同一高度相等,使得支柱的外观较为美观;而且使得外侧板和内侧板的支撑力相当。
24.作为上述集装箱船的支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道空间的宽度大于等于600mm。
25.通道空间的宽度大于等于600mm,能够满足窄边舱集装箱船的主甲板上方的通道空间规范要求。
2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7.本发明提出的集装箱船的支柱,集装箱船的支柱设置在船舶的主甲板上,支柱的外侧板与船舶的舷顶列板对接相连,从而使得支柱的内侧板与主甲板的舱口围之间预留出足够的通道空间,支柱的顶端设置有箱脚装置,支柱上的箱脚装置与船舶舱盖上的箱脚装置在高度上相平齐,从而能够共同支撑集装箱,进而对主甲板上的空间进行充分利用。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集装箱船的支柱安装于主甲板上的结构示意图一;
29.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集装箱船的支柱的外侧板与舷顶列板对接安装的示意图;
30.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集装箱船的支柱安装于主甲板上的示意图二;
31.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集装箱船的支柱安装于主甲板的俯视图。
32.图5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集装箱船的支柱安装于主甲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33.图6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集装箱船的支柱安装于主甲板的俯视图。
34.图中:
35.1'、支柱;22'、主甲板纵骨;31'、第一加强部件;32'、第二加强部件;33'、第三加强部件;
36.1、支柱;11、内侧板;12、外侧板;13、连接板;2、主甲板;21、舷顶列板;22、主甲板纵骨;3、加强结构;31、第一加强部件;31、第二加强部件;4、舱口围。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3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9.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0.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41.集装箱船是一种运载集装箱的船舶,为了尽可能地多装箱子,在舷边、主甲板上也需要布置箱位。因此为了与舱盖上的箱脚点平齐,在舷侧主甲板上采用支柱来布置箱脚点。对于窄边舱的船舶,舷侧主甲板上方的布局空间非常有限,当设置支柱后使得支柱与主甲板的舱口围之间的通道空间无法满足规范要求。
4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提供一种集装箱船的支柱,用于设置在主甲板上,用于支撑箱脚装置。图1-3示出了集装箱船支撑结构安装于主甲板的三个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集装箱船支柱1设置于船舶的主甲板2上,支柱1的外侧板12与船舶的舷顶列板21对接相连,节省了空间,使得支柱1的内侧板11与主甲板2的舱口围4之间形成的通道空间满足甲板通道的要求,支柱1的顶端设置有箱脚装置(图中未示出),支柱1上的箱脚装置与船舶的舱盖上的箱脚装置在高度上相平齐,以便于与船舶的舱盖上的箱脚装置共同支撑集装箱,从而对主甲板2的空间进行了充分的利用。
43.可选地,通道空间的宽度大于等于600mm,能够满足窄边船集装箱船的主甲板2上方的通道空间的规范要求。本实施例中,通道空间的宽度为600mm,高度为2000mm,有效地利用了主甲板2上的空间。
44.具体地,支柱1还包括连接板13,外侧板12的上端与连接板13相连,外侧板12的下端与舷顶列板21对接相连,内侧板11的上端与连接板13相连,内侧板11的下端支撑于主甲板2上。连接板13连接于外侧板12和内侧板11的顶部,连接板13上设置有箱脚装置,与舱盖上的箱脚装置组成一个支撑集装箱的箱位。连接板13连接于外侧板12和内侧板11的顶部,使得形成的支柱1较为稳定、安全,将箱脚装置设置于连接板13上,以便于对集装箱进行支撑。
45.可选地,外侧板12的下端和舷顶列板21的上端可以通过焊接相连,该连接方式使得外侧板12和舷顶列板21之间的连接较为牢固。当然,外侧板12和舷顶列板21之间的连接并不限于焊接,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连接,只要能够实现外侧板12和舷顶列板21之间的牢固连接即可。
46.优选地,外侧板12和内侧板11之间的距离由上而下逐渐增大,以使得支柱1底部所占空间较大,能够对箱脚装置支撑的集装箱起到较为稳定、安全的支撑效果。
47.优选地,外侧板12的上端与内侧板11的上端相平齐,以使得内侧板11和外侧板12的顶部高度相同,进而使得连接板13沿水平面设置,设置在连接板13上的箱脚装置处于水平状态,避免出现倾斜,从而对集装箱起到较为稳定、安全的支撑效果,避免集装箱倾斜。
48.如图1-图3所示,外侧板12与舷顶列板21的上端对接相连,避免两者有重叠的部分,能够充分利用舷顶列板21的高度,减少了外侧板12的用料。
49.可选地,外侧板12和内侧板11的宽度由上而下逐渐增大,使得支柱1的支撑更加稳定;再配合外侧板12和内侧板11之间的距离由上而下逐渐增大,使得支柱1形成一个上小下大的结构,该结构自身的稳定性较好,能够实现对集装箱的稳定支撑。
50.优选地,外侧板12的宽度和内侧板11的宽度在同一高度相等,使得支柱1的外观较为美观;而且使得外侧板12和内侧板11的支撑力相当。
51.现有技术中,如图5和图6所示,支柱1'设置在主甲板上,并位于船舶外板的内部,为了实现对支柱1'的有效支撑,支柱1'的底部设置加强结构,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部件31'、多块第二加强部件32'以及多块第三加强部件33’,第一加强部件31'设置在主甲板下表面,并与支柱1'的外侧板的对齐,第一加强部件31'沿外侧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多块第二加强部件32'沿第一加强部件3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加强部件3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加强部件31'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由于第一加强部件31'的位置设置在支柱1'的外侧板的底部,所以需要增加第三加强部件33',布置在甲板纵骨之间,进而造成钢材的使用量较多。
5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和图3所示,主甲板2的内部的与支柱1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加强结构3,具体地,如图4所示,加强结构3包括第一加强部件31和第二加强部件32,第一加强部件31设置于主甲板2下表面,并与内侧板11的底部对齐,第一加强部件31沿内侧板11的长度方向延伸;多块第二加强部件32设置于舷顶列板21和与舷顶列板21相邻的主甲板纵骨22之间,且沿第一加强部件3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加强部件3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加强部件31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由于支柱1的设置位置发生变化,进而使得加强结构3的第二加强部件32的使用量减少,从而降低了钢材的使用量,降低了成本。
53.可选地,主甲板2的边缘设置多组支柱1,通过多组支柱1能够实现对多组集装箱的支撑。各组支柱1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以实现对不同尺寸的集装箱的支撑。
54.该集装箱船的支柱1设置在船舶的主甲板2上,将支柱1的设置位置尽量往船舷侧移动,以使支柱1的外侧板12与船舶的舷顶列板21相连,从而使得支柱1的内侧板11与主甲板2的舱口围4之间预留出足够的通道空间,而且也可以减少支柱1的加强结构3的钢材用量。支柱1的顶端设置有箱脚装置,支柱1上的箱脚装置与船舶的舱盖上的箱脚装置在高度上相平齐,从而能够共同支撑集装箱,使集装箱的高度相同,对主甲板2上的空间进行了充分的利用。
55.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集装箱船的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1)设置于船舶的主甲板(2)上,所述支柱(1)的外侧板(12)与船舶的舷顶列板(21)对接相连,所述支柱(1)的内侧板(11)与所述主甲板(2)的舱口围(4)之间形成通道空间,所述支柱(1)的顶端设置有箱脚装置,所述支柱(1)上的箱脚装置与所述船舶的舱盖上的箱脚装置在高度上相平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船的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甲板(2)的内部的与所述支柱(1)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加强结构(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船的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3)包括:第一加强部件(31),设置于所述主甲板(2)的下表面,与所述内侧板(11)对齐,并沿所述内侧板(11)的长度方向延伸;及多块第二加强部件(32),设置于所述舷顶列板(21)和与所述舷顶列板(21)相邻的主甲板纵骨(22)之间,多块所述第二加强部件(32)沿所述第一加强部件(3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加强部件(3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加强部件(31)的延伸方向相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船的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板(12)的上端与所述内侧板(11)的上端相平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装箱船的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板(12)与所述舷顶列板(21)的上端对接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船的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1)还包括连接板(13),所述连接板(13)连接于所述外侧板(12)和所述内侧板(11)的顶部,所述连接板(13)上设置有所述箱脚装置。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船的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板(11)和所述外侧板(12)的宽度由上而下逐渐增大。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船的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板(12)的宽度和所述内侧板(11)的宽度在同一高度相等。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船的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空间的宽度大于等于600mm。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船舶设计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集装箱船的支柱,所述支柱设置于船舶的主甲板上,所述支柱的外侧板与船舶的舷顶列板对接相连,所述支柱的内侧板与所述主甲板的舱口围之间形成通道空间,所述支柱的顶端设置有箱脚装置,所述支柱上的箱脚装置与所述船舶的舱盖上的箱脚装置在高度上相平齐。该集装箱船的支柱设置在船舶的主甲板上,支柱的外侧板与船舶的舷顶列板对接相连,从而使得支柱的内侧板与主甲板的舱口围之间预留出足够的通道空间,支柱的顶端设置有箱脚装置,支柱上的箱脚装置与船舶的舱盖上的箱脚装置在高度上相平齐,从而能够共同支撑集装箱,进而对主甲板上的空间进行充分利用。进行充分利用。进行充分利用。
技术研发人员:孙文利 连晓东 帅兵 李大飞 王昆明 钟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0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