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倒置式屋面或楼面雨水地漏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专利查询5月前  39



1.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倒置式屋面或楼面雨水地漏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倒置式屋面或楼面地漏为一根普通雨水管;在使用时,首先将雨水管插在已完成的排水管道上,然后进行混凝土顶板层施工,再在混凝土顶板层上进行屋面或楼面找坡层施工,从而将雨水管预埋在混凝土顶板层和找坡层内并且雨水管高出找坡层预定高度,之后在找坡层上铺贴防水卷材,防水卷材位于雨水管处的部分沿雨水管外壁上翻至雨水管内,使防水卷材铺贴于雨水管内、外壁,防水卷材铺贴后的结构如图1所示,最后在防水卷材上依次进行防水保护层、保温层以及屋面或楼面层施工。
3.但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本申请发明人发现:在多雨季节时雨水可能会从屋面或楼面层渗入保温层和防水保护层内,导致雨水在位于保温层和防水保护层内的雨水管外侧积聚,当积水过多时不仅会增加屋面或楼面的承重负担,而且会腐蚀保温层及防水保护层,破坏倒置式屋面或楼面整体结构,缩短屋面或楼面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将屋面或楼面雨水顺利排净,保护防水保护层及保温层的装配式建筑倒置式屋面或楼面雨水地漏及其使用方法。
5.发明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建筑倒置式屋面或楼面雨水地漏,包括第一雨水管和第二雨水管,第一雨水管的上端与找坡层齐平,第二雨水管的下部与第一雨水管的上部间隙配合,第二雨水管与第一雨水管之间的间隙用于铺贴防水卷材,在第二雨水管露出第一雨水管的管体上设置有进水口。
6.优选的,进水口为齿状口;雨水通过齿状口进入第一雨水管,然后流出屋面,避免了积水问题。
7.优选的,第二雨水管上位于进水口的外侧设置有固定环网;避免保温碎片及混凝土渣堵塞进水口。
8.优选的,固定环网呈倒漏斗型结构,固定环网的上端套接在第二雨水管上,固定环网的下端贴合于防水卷材;增加了防水保护层与固定环网的接触面积,使地漏更牢固,同时提高漏水速率。
9.优选的,固定环网包括倒漏斗结构的固定骨架,固定骨架上绑扎有铁丝网;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10.优选的,第二雨水管的上端设置有地漏篦子;防止地漏堵塞。
11.一种装配式建筑倒置式屋面或楼面雨水地漏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已完成的排水管道上安装第一雨水管,然后依次铺设屋面或楼面的混凝土
顶板层和找坡层,使第一雨水管预埋在且混凝土顶板层和找坡层内且且第一雨水管的顶端与找坡层齐平;s2:在找坡层上铺贴防水卷材,并将防水卷材位于第一雨水管处的部分下翻至第一雨水管内,使防水卷材位于第一雨水管处的部分铺贴于第一雨水管的内壁;s3:将第二雨水管的下端插入第一雨水管,在防水卷材上依次铺设防水保护层、保温层以及屋面或楼面层;第二雨水管上的进水口和固定环网位于防水保护层内;s4:在第二雨水管的顶端安装地漏篦子。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正常排水时,雨水通过地漏篦子进入第二雨水管、第一雨水管然后经排水管流出;当雨水渗入屋面或楼面层、保温层到达防水保护层时,渗入的雨水沿防水保护层的坡流至进水口处,从进水口进入第二雨水管、第一雨水管,最后通过排水管道系统排出;从而避免了在屋面或楼面的保温层内存水,腐蚀保温层及防水保护层,从而导致屋面或楼面存在漏水隐患的问题;并且由于雨水能够及时排出,因此能够减少了屋面或楼面的承重负担,增加了屋面或楼面的使用寿命。
13.优选的,步骤s2中,防水卷材下翻至第一雨水管内的长度不小于4cm。
附图说明
14.图1为现有雨水地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雨水地漏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雨水地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固定环网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第一雨水管1;第二雨水管2;进水口3;地漏篦子4;固定环网5;固定骨架501;铁丝网502;找坡层6;防水卷材7;防水保护层8;保温层9;屋面或楼面层10;混凝土顶板层11;排水管道12;普通雨水管13。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目的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内容,因此,所举之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7.为解决其保温层内存水问题,申请人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倒置式屋面或楼面雨水地漏,如图2至图4所示,包括第一雨水管1和第二雨水管2,第一雨水管1的上端与找坡层6齐平,第二雨水管2的下部与第一雨水管1的上部分间隙配合,第二雨水管2和第一雨水管1侧壁之间的间隙用于铺贴防水卷材7;第二雨水管2露出第一雨水管1部分上设置有进水口3,二雨水管2的顶端设置有地漏篦子4。
18.为防止进水口3处积水,将进水口3设计为齿状口。
19.为避免保温碎片及混凝土渣堵塞进水口3,第二雨水管2上还设置有用于阻挡保温碎片及混凝土渣的固定环网5,固定环网5位于进水口3的外侧。固定环网5呈倒漏斗型结构且其高度不小于进水口3的高度,固定环网5的上端套接在第二雨水管2上,固定环网5的下端贴合于防水卷材7。固定环网5包括倒漏斗型结构的固定骨架501,固定骨架501的上端为圆形口,套接在第二雨水管2的进水口3的上端,固定骨架501的下端为贴合于防水卷材7上
的八边形结构,能够稳定的搭设在沿找坡层6的坡面铺设的防水卷材7上。固定骨架501上绑扎有铁丝网502,铁丝网502的密度能够阻挡保温碎片及混凝土渣即可。
20.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倒置式屋面或楼面雨水地漏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已完成的排水管道12上安装第一雨水管1,然后依次铺设混凝土顶板层11和找坡层6,使第一雨水管1预埋在且混凝土顶板层11和找坡层6内且第一雨水管1的顶端与找坡层6齐平;s2:在找坡层6上铺贴防水卷材7,并将防水卷材7位于第一雨水管1处的部分下翻至第一雨水管1内,使防水卷材7位于第一雨水管1处的部分铺贴于第一雨水管1的内壁;其中,防水卷材下翻至第一雨水管内的长度为5cm;s3:从第一雨水管1的上顶端插入第二雨水管2,在防水卷材7上依次铺设防水保护层8、保温层9和屋面或楼面层10,第二雨水管2上的进水口3和固定环网5位于防水保护层8内;s4:在第二雨水管2的顶端安装地漏篦子4。
21.正常排水时,雨水通过地漏篦子4进入第二雨水管2、第一雨水1管然后从排水管道12流出;当雨水渗入屋面或楼面层10、保温层9到达防水保护层8时,渗入的雨水沿防水保护层8的坡缓慢流至固定环网5处,经固定环网5将保温碎片及混凝土渣阻挡至固定环网5外,渗入的雨水再通过进水口3流入排水系统。避免了保温层9内积水,减少了屋面或楼面的承重负担。
2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建筑倒置式屋面或楼面雨水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雨水管和第二雨水管,第一雨水管的上端与找坡层齐平,第二雨水管的下部与第一雨水管的上部间隙配合,第二雨水管与第一雨水管之间的间隙用于铺贴防水卷材,在第二雨水管露出第一雨水管的管体上设置有进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倒置式屋面或楼面雨水地漏,其特征在于:进水口为齿状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倒置式屋面或楼面雨水地漏,其特征在于:第二雨水管上位于进水口的外侧设置有固定环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倒置式屋面或楼面雨水地漏,其特征在于:固定环网呈倒漏斗型结构,固定环网的上端套接在第二雨水管上,固定环网的下端贴合于防水卷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倒置式屋面或楼面雨水地漏,其特征在于:固定环网包括倒漏斗结构的固定骨架,固定骨架上绑扎有铁丝网。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倒置式屋面或楼面雨水地漏,其特征在于:第二雨水管的上端设置有地漏篦子。7.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倒置式屋面或楼面雨水地漏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在已完成的排水管道上安装第一雨水管,然后依次铺设屋面或楼面的混凝土顶板层和找坡层,使第一雨水管预埋在且混凝土顶板层和找坡层内且且第一雨水管的顶端与找坡层齐平;s2:在找坡层上铺贴防水卷材,并将防水卷材位于第一雨水管处的部分下翻至第一雨水管内,使防水卷材位于第一雨水管处的部分铺贴于第一雨水管的内壁;s3:将第二雨水管的下端插入第一雨水管,在防水卷材上依次铺设防水保护层、保温层以及屋面或楼面层;第二雨水管上的进水口和固定环网位于防水保护层内;s4:在第二雨水管的顶端安装地漏篦子。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倒置式屋面或楼面雨水地漏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防水卷材下翻至第一雨水管内的长度不小于4cm。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倒置式屋面或楼面雨水地漏,包括第一雨水管和第二雨水管,第一雨水管的上端与找坡层齐平,第二雨水管的下部与第一雨水管的上部间隙配合,第二雨水管与第一雨水管之间的间隙用于铺贴防水卷材,在第二雨水管露出第一雨水管的管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当雨水渗入屋面或楼面层、保温层到达防水保护层,从进水口流入,通过第一雨水管流出屋面,避免了在屋面或楼面的保温层内存水,腐蚀保温层及防水保护层,雨水及时排出,减少了屋面或楼面的承重负担。减少了屋面或楼面的承重负担。减少了屋面或楼面的承重负担。


技术研发人员:刘哲 王庆 马宁 杜英杰 裴森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0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