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建筑移位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顶升移位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城市道路拓宽而要保留某些建筑、或需要将某个历史建筑移位、桥梁梁体偏位等情况下,都会用到建筑物移位技术。
3.建筑物移位工程是指将建筑物从原位置移动到新位置的工程。移位工程设计主要包括基础设计、施力系统设计等,不同结构物的移位设计有所区别,例如房屋等建筑物平移时,需进行托换结构设计、基础设计、行走轨道设计、施力系统设计;或者桥梁梁体纠偏平移中,可以利用原桥既有盖梁等结构作为基础,进行施力系统设计。
4.建筑物平移的基本方法是:将建筑物在某一水平面切断,使其与基础分离,在切断处设置托换梁,在建筑物下形成可移动托梁,在新位置设置新基础,在新旧基础间设置行走轨道梁(下轨道梁),安装行走机构,施力系统推动建筑物移动,就位后拆除行走机构进行上下结构连接,完成平移。
5.建筑物平移的行走机构常采用滚动式平移或支座式滑动平移。其中支座式滑动平移具有动作平稳、易于纠偏、平移速度快、辅助工作少、便于精确同步控制等优点。
6.施力系统的施力方式有推力式、拉力式和推拉组合式。其中,推力式使用较广泛,推力式是在建筑物行走方向的后方设置水平顶推千斤顶,再在千斤顶的后方设置反力后背,水平顶推千斤顶以反力后背作为施力点,向前推动建筑物,如果建筑物行走方向变化,还要需重新制作或安装千斤顶和反力后背。反力后背通常使用钢制或钢筋混凝土制作,其制作和安装的施工过程都非常复杂,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顶升移位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装置,其顶升装置同时作为平移的反力后背,省去了单独制作反力后背的工序,施工成本更低。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有如下构成:
9.一种用于顶升移位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s1:安装顶升千斤顶;在下轨道梁上固定铺设下钢板,多组下钢板相接铺设,下钢板上方平铺下滑移板,下滑移板的摩擦系数小于钢板和混凝土,下滑移板上固定顶升千斤顶,顶升千斤顶顶杆朝上设置,下滑移板与下钢板之间为滑动连接,两者之间接触面为下滑动面,本步骤重复多次,间隔地安装多组顶升千斤顶和下滑移板;
11.s2:安装竖向支撑装置;在平移方向上每个顶升千斤顶正后方有间距地设置竖向支撑装置,竖向支撑装置置于下轨道梁上,竖向支撑装置上方连接上钢板,上钢板上方平铺设置上滑移板,上滑移板的摩擦系数小于钢板和混凝土,上滑移板与上钢板之间为滑动连
接,两者之间接触面为上滑动面,本步骤重复多次,与多个顶升千斤顶间隔地一一对应地安装多组竖向支撑装置、上钢板、上滑移板;
12.s3:建筑物顶升;竖向支撑装置为竖向支撑千斤顶,竖向支撑千斤顶顶杆朝上,顶升千斤顶顶杆推出至顶到上方建筑物或托换梁,同时,竖向支撑千斤顶顶杆推出至上滑移板顶到上方建筑物或托换梁;
13.s4:设置平移千斤顶;在每组顶升千斤顶与竖向支撑装置之间的下轨道梁上安装平移千斤顶,平移千斤顶以竖向支撑装置为反力后背,顶杆朝向顶升千斤顶;
14.s5:建筑物平移。平移千斤顶以竖向支撑装置为反力后背顶推顶升千斤顶及建筑物向前移动,此时,顶升千斤顶底部的下滑移板相对下钢板、竖向支撑装置顶部的上滑移板相对上钢板随顶升千斤顶向前滑移,下钢板、上钢板不移动,平移千斤顶完成一次顶推后收回顶杆;
15.s6:如果建筑物需要继续移动,在平移千斤顶后方或顶杆前端加垫块,重复s5。
16.用于顶升移位的施工方法,竖向支撑装置为支撑块,步骤s2和s3替换为:
17.s2:建筑物顶升;顶升千斤顶顶杆推出至顶到上方建筑物或托换梁,继续向上顶升一段高度;
18.s3:安装竖向支撑装置;在平移方向上每个顶升千斤顶后方相隔一定距离处安装支撑块,支持块设置在下轨道梁上,支持块上方连接上钢板,上钢板上平铺上滑移板,上滑移板的摩擦系数小于钢板和混凝土,上滑移板与上钢板之间为滑动连接,两者接触面为上滑动面,然后顶升千斤顶回落至目标顶升高度,使顶升千斤顶和支撑块共同支撑建筑物,本步骤重复多次,与多个顶升千斤顶间隔地一一对应地安装多组支撑块、上钢板、上滑移板。
19.上述用于顶升移位的施工方法中,支撑块为分体制作,多块叠加连接施工。上滑移板、下滑移板为聚四氟乙烯板,
20.一种用于顶升移位的施工装置,包括竖向布置的顶升千斤顶和竖向支撑装置、水平设置的平移千斤顶、还有上滑移板、上钢板和下滑移板、下钢板;在下轨道梁上固定下钢板,下钢板上方设置下滑移板,下滑移板上固定顶升千斤顶,顶升千斤顶的顶杆向上伸出后能顶在上方建筑物或托换梁上,在平移方向上顶升千斤顶正后方间隔设置竖向支撑装置,竖向支撑装置设置在下轨道梁上,竖向支撑装置上方连接上钢板,上钢板上方平铺设置上滑移板,上滑移板与上方建筑物或托换梁接触,上滑移板和下滑移板的摩擦系数小于钢板和混凝土,上滑移板与上钢板之间、下滑移板与下钢板之间为滑动连接,接触面分别为上滑动面和下滑动面;在顶升千斤顶与竖向支撑装置之间的下轨道梁上安装平移千斤顶,平移千斤顶以竖向支撑装置为反力后背,顶杆朝向顶升千斤顶。
21.竖向支撑装置为竖向支撑千斤顶,竖向支撑千斤顶的顶杆朝上。
22.竖向支撑装置为支撑块,支撑块为分体制作,多块叠加后连接。
23.支撑块为钢结构件或钢筋混凝土构件。
24.上滑移板、下滑移板为聚四氟乙烯板。
25.若干组用于顶升移位的施工装置同时使用,数量以施工的具体情况计算而定。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27.本发明的竖向支撑装置顶升建筑物的同时作为平移千斤顶的反力后背,因此不需要单独制作和安装反力后背,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反力后背的制作和安装步骤,节省了大量
的时间、材料和人力成本。
28.而且,只需做简单调整,便能同时满足建筑物正反方向移位的需求,实用性强,进一步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29.图1: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正视图;
30.图2: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32.见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以实施例一为例,本发明的用于顶升移位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3.s1:安装顶升千斤顶。在下轨道梁上固定铺设下钢板12,多组下钢板12相接铺设,下钢板12上方平铺下滑移板11,下滑移板11的摩擦系数小于钢板和混凝土,下滑移板11上固定顶升千斤顶30,顶升千斤顶30顶杆朝上设置,下滑移板11与下钢板12之间为滑动连接,两者之间接触面为下滑动面13,本步骤重复多次,间隔地安装多组顶升千斤顶30和下滑移板11。
34.s2:安装竖向支撑装置。在平移方向上每个顶升千斤顶30正后方有间距地设置竖向支撑装置,竖向支撑装置置于下轨道梁上,竖向支撑装置上方连接上钢板22,上钢板22上方平铺设置上滑移板21,上滑移板21的摩擦系数小于钢板和混凝土,上滑移板21与上钢板22之间为滑动连接,两者之间接触面为上滑动面23,本步骤重复多次,与多个顶升千斤顶30间隔地一一对应地安装多组竖向支撑装置、上钢板22、上滑移板21。
35.s3:建筑物顶升。竖向支撑装置为竖向支撑千斤顶41,竖向支撑千斤顶41顶杆朝上,顶升千斤顶30顶杆推出至顶到上方建筑物或托换梁,同时,竖向支撑千斤顶41顶杆推出至上滑移板21顶到上方建筑物或托换梁。
36.s4:设置平移千斤顶。在每组顶升千斤顶30与竖向支撑装置之间的下轨道梁上安装平移千斤顶50,平移千斤顶50以竖向支撑装置为反力后背,顶杆朝向顶升千斤顶30。
37.s5:建筑物平移。平移千斤顶50以竖向支撑装置为反力后背顶推顶升千斤顶30及建筑物向前移动,此时,顶升千斤顶30底部的下滑移板11相对下钢板12、竖向支撑装置顶部的上滑移板21相对上钢板22随顶升千斤顶30向前滑移,下钢板12、上钢板22不移动,平移千斤顶50完成一次顶推后收回顶杆。
38.s6:如果建筑物需要继续移动,在平移千斤顶50后方或顶杆前端加垫块,重复s5。
39.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竖向支撑装置为支撑块42,实施例二的施工方法相比实施例一其他步骤不变,仅步骤s2和s3改变为:
40.s2:建筑物顶升。顶升千斤顶30顶杆推出至顶到上方建筑物或托换梁,继续向上顶升一段高度。
41.s3:安装竖向支撑装置。竖向支撑装置为支撑块42,在平移方向上每个顶升千斤顶30后方相隔一定距离处安装支撑块42,支持块设置在下轨道梁上,支持块上方连接上钢板
22,上钢板22上平铺上滑移板21,上滑移板21的摩擦系数小于钢板和混凝土,上滑移板21与上钢板22之间为滑动连接,两者接触面为上滑动面23,然后顶升千斤顶30回落至目标顶升高度,使顶升千斤顶30和支撑块42共同支撑建筑物。
42.优选地,建筑物平移前,在上滑动面23和下滑动面13上涂设润滑层。
43.见图1和图2,本发明的顶升移位的施工装置,包括竖向布置的顶升千斤顶30和竖向支撑装置、水平设置的平移千斤顶50、还有上滑移板21、上钢板22和下滑移板11、下钢板12。
44.在下轨道梁上固定下钢板12,下钢板12上方设置下滑移板11,下滑移板11上固定顶升千斤顶30,顶升千斤顶30的顶杆向上伸出后顶在上方建筑物或托换梁上。在平移方向上顶升千斤顶30正后方间隔设置竖向支撑装置,竖向支撑装置固定在下轨道梁上,竖向支撑装置上方连接上钢板22,上钢板22上方平铺设置上滑移板21,上滑移板21与上方建筑物或托换梁接触,上滑移板21和下滑移板11的摩擦系数小于钢板和混凝土,上滑移板21与上钢板22之间、下滑移板11与下钢板12之间为滑动连接,接触面分别为上滑动面23和下滑动面13。
45.在顶升千斤顶30与竖向支撑装置之间的下轨道梁上安装平移千斤顶50,平移千斤顶50以竖向支撑装置为反力后背,顶杆朝向顶升千斤顶30。
46.建筑物平移时,平移千斤顶50顶推顶升千斤顶30向前移动,顶升千斤顶30带着上轨道梁及建筑物向前移动,此时,顶升千斤顶30底部的下滑移板11相对下钢板12、竖向支撑装置顶部的上滑移板21相对上钢板22随顶升千斤顶30向前滑移,下底板、竖向支撑装置与上底板不移动,竖向支撑装置对平移千斤顶50起反力后背的作用。
47.竖向支撑装置可以使用竖向支撑千斤顶41或支撑块42,竖向支撑千斤顶41的顶杆朝上。
48.优选地,在上滑动面23和下滑动面13上涂设润滑油。
49.本发明的顶升移位的施工装置在施工中优选若干组同时使用,数量以施工的具体情况计算而定。
50.本发明的顶升移位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装置中,支撑块42的形式、材料不受限制,钢结构件、钢筋混凝土构件均可,强度满足支撑需要即可。支撑块42优选分体制作,多块叠加连接的方式,以满足不同顶升高度的需求。
51.本发明的顶升移位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装置中,上滑移板21、下滑移板11优选聚四氟乙烯板,滑移板与钢板之间所形成的滑动面摩擦力小,建筑物平移的滑动摩擦力减小,建筑物移动所需要平移千斤顶50的推力较小。
52.从上述本发明的顶升移位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装置可见,在建筑物平移过程中,上下两组滑移板和钢板形成了上滑动面23和下滑动面13两个滑动面,下滑动面13使建筑物能够实现滑动平移,而因为设置了上滑动面23,建筑物才能相对竖向支撑装置平移,使竖向支撑装置留在原地作为反力后背,因此不需要另外单独为平移千斤顶制作和安装反力后背,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反力后背的制作和安装步骤,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材料和人力成本。
53.尤其使用竖向支撑千斤顶41作为竖向支撑装置时,竖向支撑千斤顶41和顶升千斤顶同时顶升建筑物,顶升完成后,建筑物平移时,竖向支撑千斤顶41又起平移千斤顶的反力后背的作用,竖向支撑千斤顶同时起到顶升建筑物和反力后背的作用,一举两得,
54.再者,当建筑物平移方向反向时,可调换两个竖向千斤顶的滑动面的位置,即将原来顶升千斤顶的下滑动面移至上方;原来的竖向支撑千斤顶的上滑动面移至下方,反向后的平移千斤顶顶推竖向支撑千斤顶带着建筑物向新的方向移动,原来的顶升千斤顶静止作为反力后背使用,所以反向平移时,仍然可以省去另外安装反力后背的工序,进一步节约了成本。
55.所以本发明的顶升移位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装置,省去了安装反力后背的工序,而且只需做简单调整,便能同时满足建筑物正反方向移位的需求,实用性强,施工成本低。
56.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置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顶升移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安装顶升千斤顶;在下轨道梁上固定铺设下钢板(12),多组所述下钢板(12)相接铺设,所述下钢板(12)上方平铺下滑移板(11),所述下滑移板(11)的摩擦系数小于钢板和混凝土,所述下滑移板(11)上固定所述顶升千斤顶(30),所述顶升千斤顶(30)顶杆朝上设置,所述下滑移板(11)与所述下钢板(12)之间为滑动连接,两者之间接触面为下滑动面(13),本步骤重复多次,间隔地安装多组所述顶升千斤顶(30)和所述下滑移板(11);s2:安装竖向支撑装置;在平移方向上每个所述顶升千斤顶(30)正后方有间距地设置竖向支撑装置,所述竖向支撑装置置于下轨道梁上,所述竖向支撑装置上方连接上钢板(22),所述上钢板(22)上方平铺设置上滑移板(21),所述上滑移板(21)的摩擦系数小于钢板和混凝土,所述上滑移板(21)与所述上钢板(22)之间为滑动连接,两者之间接触面为上滑动面(23),本步骤重复多次,与多个所述顶升千斤顶(30)间隔地一一对应地安装多组所述竖向支撑装置、所述上钢板(22)、所述上滑移板(21);s3:建筑物顶升;所述竖向支撑装置为竖向支撑千斤顶(41),所述竖向支撑千斤顶(41)顶杆朝上,所述顶升千斤顶(30)顶杆推出至顶到上方建筑物或托换梁,同时,所述竖向支撑千斤顶(41)顶杆推出至所述上滑移板(21)顶到上方建筑物或托换梁;s4:设置平移千斤顶;在每组所述顶升千斤顶(30)与所述竖向支撑装置之间的下轨道梁上安装所述平移千斤顶(50),所述平移千斤顶(50)以所述竖向支撑装置为反力后背,顶杆朝向所述顶升千斤顶(30);s5:建筑物平移。所述平移千斤顶(50)以所述竖向支撑装置为反力后背顶推所述顶升千斤顶(30)及建筑物向前移动,此时,所述顶升千斤顶(30)底部的所述下滑移板(11)相对所述下钢板(12)、所述竖向支撑装置顶部的所述上滑移板(21)相对所述上钢板(22)随所述顶升千斤顶(30)向前滑移,所述下钢板(12)、所述上钢板(22)不移动,所述平移千斤顶(50)完成一次顶推后收回顶杆;s6:如果建筑物需要继续移动,在所述平移千斤顶(50)后方或顶杆前端加垫块,重复s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顶升移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撑装置为支撑块(42),步骤s2和s3替换为:s2:建筑物顶升;所述顶升千斤顶(30)顶杆推出至顶到上方建筑物或托换梁,继续向上顶升一段高度;s3:安装竖向支撑装置;在平移方向上每个所述顶升千斤顶(30)后方相隔一定距离处安装所述支撑块(42),支持块设置在下轨道梁上,支持块上方连接所述上钢板(22),所述上钢板(22)上平铺所述上滑移板(21),所述上滑移板(21)的摩擦系数小于钢板和混凝土,所述上滑移板(21)与所述上钢板(22)之间为滑动连接,两者接触面为所述上滑动面(23),然后所述顶升千斤顶(30)回落至目标顶升高度,使所述顶升千斤顶(30)和所述支撑块(42)共同支撑建筑物,本步骤重复多次,与多个所述顶升千斤顶(30)间隔地一一对应地安装多组所述支撑块(42)、所述上钢板(22)、所述上滑移板(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顶升移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42)为分体制作,多块叠加连接施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顶升移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移板
(21)、所述下滑移板(11)为聚四氟乙烯板。5.一种用于顶升移位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布置的顶升千斤顶(30)和竖向支撑装置、水平设置的平移千斤顶(50)、还有上滑移板(21)、上钢板(22)和下滑移板(11)、下钢板(12);在下轨道梁上固定所述下钢板(12),所述下钢板(12)上方设置所述下滑移板(11),所述下滑移板(11)上固定所述顶升千斤顶(30),所述顶升千斤顶(30)的顶杆向上伸出后能顶在上方建筑物或托换梁上,在平移方向上所述顶升千斤顶(30)正后方间隔设置所述竖向支撑装置,所述竖向支撑装置设置在下轨道梁上,所述竖向支撑装置上方连接所述上钢板(22),所述上钢板(22)上方平铺设置所述上滑移板(21),所述上滑移板(21)与上方建筑物或托换梁接触,所述上滑移板(21)和所述下滑移板(11)的摩擦系数小于钢板和混凝土,所述上滑移板(21)与所述上钢板(22)之间、所述下滑移板(11)与所述下钢板(12)之间为滑动连接,接触面分别为上滑动面(23)和下滑动面(13);在所述顶升千斤顶(30)与所述竖向支撑装置之间的下轨道梁上安装所述平移千斤顶(50),所述平移千斤顶(50)以所述竖向支撑装置为反力后背,顶杆朝向所述顶升千斤顶(3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顶升移位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撑装置为所述竖向支撑千斤顶(41),所述竖向支撑千斤顶(41)的顶杆朝上。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顶升移位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撑装置为所述支撑块(42),所述支撑块(42)为分体制作,多块叠加后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顶升移位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42)为钢结构件或钢筋混凝土构件。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顶升移位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移板(21)、所述下滑移板(11)为聚四氟乙烯板。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顶升移位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组用于顶升移位的施工装置同时使用,数量以施工的具体情况计算而定。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顶升移位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装置,包括在下轨道梁上依次设置的下钢板、下滑移板,顶升千斤顶,在后方间隔布置竖向支撑千斤顶,和上方的上钢板和上滑移板,上滑移板与上钢板之间、下滑移板与下钢板之间为滑动连接,在顶升千斤顶与竖向支撑千斤顶之间安装平移千斤顶,平移千斤顶以竖向支撑装置为反力后背,顶杆朝向顶升千斤顶,顶升千斤顶和上滑移板顶在上方建筑物或托换梁上。本发明的竖向支撑千斤顶顶升建筑物的同时作为平移千斤顶的反力后背,因此不需要单独制作和安装反力后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材料和人力成本。而且,只需做简单调整,便能同时满足建筑物正反方向移位的需求,实用性强,进一步节约了成本。进一步节约了成本。进一步节约了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洋 闫洋洋 苟金成 李志盛 梁建博 曹亚飞 赵殿峰 王海 曹逸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同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0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