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6月前  43



1.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复合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2.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来源,已在手机、相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类数码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新能源政策的推广,也在汽车、人工智能等产品上也得到进一步的应用。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大范围应用普及,市场对锂离子电池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是为了解决乘用车的续航里程、充电时间及质保寿命等痛点问题,对动力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以及循快速充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目前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快充能力受限于极片设计,尤其在很高能量下的快充能力,负极极片设计难度很高。高能量密度的极片一般厚度设计较厚,但极片厚度大时就会影响其循环性能或快充性能,如果想要提升电池的快充性能,就要将负极片的容量设计比较小、厚度设计比较薄,这又与高能量密度要求背道而驰,因此,如何使负极片既能满足高能量密度需求又能满足快充性能需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兼顾电池的高能量密度性能和快充性能的复合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6.一种复合负极片,包括集流体,所述集流体的表面设置有复合涂层,所述复合涂层包括设置于所述集流体上的第一涂层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涂层上的第二涂层,所述第一涂层中的负极活性物质包含有石墨和硅基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涂层中的负极活性物质包含有无定形碳材料,以及石墨和硅基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涂层中的负极活性物质还包含有无定形碳材料,所述第一涂层中无定形碳材料的含量小于所述第二涂层中无定形碳材料的含量。
8.进一步的,所述复合涂层中石墨、硅基材料及无定形碳材料的含量为:50%≤石墨≤100%,0%≤硅基材料≤30%,0%<无定型碳材料≤50%。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涂层和所述第二涂层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层中间涂层,所述中间涂层中的负极活性物质包含有石墨、硅基材料和无定形碳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10.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涂层中的负极活性物质包含有无定形碳材料,所述中间涂层中无定形碳材料的含量小于所述第二涂层中无定形碳材料的含量。
11.进一步的,所述复合涂层中各涂层的孔隙率为20%~50%。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涂层的孔隙率小于所述第二涂层的孔隙率。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涂层的孔隙率最大。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涂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复合涂层总厚度的1/4。
1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及隔膜,所述负极片为前述复合负极片。
16.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利用不同的负极活性材料的特点,将多种负极活性材料混合制成负极片的复合涂层,通过不同的负极活性材料的协同作用,尤其是在最外层涂层加入无定形碳材料,来提升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性能、长循环寿命性能及快速充电性能,实现了高克容量和动力学性能的兼顾,克容量可以达到380mah/g以上,克容量的提升可以降低负极片的厚度,采用本发明复合负极片的锂电池可满足2000次以上快充循环能力,同时可以满足≤18min充80%容量的快充能力。而且采用本发明复合负极片的锂电池可以在-10℃、-20℃下实现较大倍率的充电,-20℃低温下的放电容量保持率可以达到85%以上,解决了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低温充电问题。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a至图1c分别为采用石墨、硬碳及氧化亚硅作为负极活性材料制备负极片的电池的半电充放电曲线图;
1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负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采用实施例1-7及对比例1、2的负极片制得的锂离子电池的倍率充电性能曲线图;
21.图4为采用实施例1-7及对比例1、2的负极片制得的锂离子电池的快充循环曲线图。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附图会不依一般比例做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清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术语“正”、“反”、“底”、“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4.目前,比较常用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有石墨、无定形碳、硅基材料等,图1a至图1c分别为采用石墨、硬碳及氧化亚硅作为负极活性材料制备负极片的电池的半电充放电曲线图。不同的负极活性物质制备的锂电池具有不同的特性,从图1a至图1c可以看出,石墨负极的循环稳定性好,首次效率高,嵌锂电位低,充放电平台低,但石墨负极材料的克容量大概在330-365mah/g,容量相对较低。无定型碳材料负极的克容量较高,容量相对较高,
充放电平台高,循环膨胀很小,循环性能较好,但首次效率低,嵌锂电位较高。硅基负极的克容量高,容量高,但首次效率低,而且循环稳定性较差及膨胀大,嵌锂电位较高,充放电平台高。如果只用某一种负极活性物质制备负极片,难以避免出现某些性能优异而某些性能不足的情况,无法兼顾电池的多项性能,尤其是快充性能和循环性能的兼顾,满足不了用户需求。
25.为了构建具有高容量,长循环,快速充电的负极片,本发明的基本思路是:基于石墨负极、硅基负极、无定型碳材料的特性,利用不同材料的相互协同作用,以及进一步通过不同材料及比例搭配构建不同涂层的孔隙率,来均衡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快充性能及低温充电能力。例如,硅基负极相比于石墨负极具有较高的克容量,但硅基负极由于在脱嵌锂过程中体积变化大,充放电过程中纯硅基负极膨胀非常大,导致循环差,而无定型碳材料膨胀极小,且循环非常优异,硅基负极以一定比例与石墨负极掺混,或者一定比例与石墨、无定型碳进行掺混使用,可以改善其体积变化大的问题,而且无定型材料具有良好的锂离子脱嵌能力,将其用于构建极片的表层结构,能够提升负极片的充电能力。
26.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复合负极片包括集流体1,在集流体1的表面设置有复合涂层2,复合涂层2包括至少两层涂层,每一涂层中均包含有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为了便于说明,将靠近集流体的方向定义为里,靠近极片表面的方向(亦即远离集流体的方向)定义为外。最靠近集流体的涂层(第一涂层)中的负极活性物质包含有石墨和硅基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最远离集流体的涂层(第二涂层)中的负极活性物质除了包含有无定形碳材料外,还包含有石墨和硅基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在最里层和最外层的涂层之间还可以设置至少一层中间涂层,中间涂层的负极活性物质包含有石墨、硅基材料和无定形碳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当中间涂层中包含有无定形碳材料时,无定形碳材料的含量小于最外层的涂层中无定形碳材料的含量。涂层中各种负极活性材料的含量可为(质量百分比):40%≤石墨≤100%,0%≤硅基材料≤50%,0%≤无定型碳材料≤50%。整个复合涂层中,各种负极活性材料的含量可为(质量百分比):50%≤石墨≤100%,0%≤硅基材料≤30%,0%<无定型碳材料≤50%。石墨可为人造石墨或天然石墨,无定形碳材料可为硬碳或软碳,优选采用硬碳。
28.本发明的复合涂层不仅通过综合利用不同性质的负极活性物质来改善均衡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快充性能及低温充电能力,还结合分层结构,以及进一步配合各层结构的孔隙率来兼顾高能量密度和快充能力的需求。在复合涂层中,最外层的涂层,也就是位于极片表面的涂层的孔隙率最高。由于极片表面的液相电流/极化最大,析锂会发生在极片表面,外侧涂层的孔隙率增加可以降低液相极化,通过提升孔隙率来提升快充能力。同时不同的涂层可设计为使用不同的活性物质材料,例如内侧涂层采用高压实高容量设计,负极活性物质主要采用石墨,中间层和/或外层提高孔隙率,提高嵌锂电位较高的硅基负极和/或无定形碳材料的含量,尤其是最外层,提高无定形碳材料的含量,构建孔隙率高快充能力好的涂层,从而相比于单涂层结构,可以达到即具有高能量密度又具有快充能力的目的。更进
一步的,最外层的厚度大于复合涂层总厚度的1/4。
29.负极片的涂层由负极活性物质和粘结剂、导电剂混合配制成负极浆料后涂覆形成。复合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如下:
30.s1、粉料预混合:将负极活性材料(单种负极活性材料或多种负极活性材料)和导电剂加入搅拌罐进行混合搅拌5-10min,搅拌公转5-30rpm,搅拌自转0-500rpm,制得均匀的粉料混合物;
31.s2、将40%的去离子水加入混合好的粉料混合物中,搅拌90-120min,搅拌公转5-30rpm,搅拌自转0-500rpm,制得固含量为65wt%的均匀混合物;
32.s3、将剩余60%的去离子水加入步骤s2得到的混合物中,搅拌30-60min,搅拌公转20-30rpm,搅拌自转800-1200rpm;
33.s4、将粘接剂加入步骤s3得到的混合物中,搅拌40-60min,搅拌公转20-30rpm,搅拌自转200-500rpm,得到混合浆料;
34.s5、真空除气:将搅拌机密封,开启真空除气至搅拌机内真空度达-50kpa以上,搅拌15-60min,搅拌公转5-30rpm,搅拌自转0-500rpm,制得具有一定固含量的负极浆料;
35.s6、涂布:将负极浆料根据所需的层数涂覆于集流体上,不同涂层可以同步进行涂布也可以一层一层进行涂布,经过干燥后形成复合负极片。干燥工艺无具体限制,可采用常规的烘烤干燥方式。
36.本发明的集流体可采用铜箔、多孔铜箔、复合铜材料及涂炭铜箔等,优选使用铜箔或涂炭铜箔。导电剂可为sp、导电石墨、碳纤维(vgcf)、cnt、石墨烯等。粘结剂可采用丁苯橡胶及改性材料、苯丙乳液、聚丙烯酸及聚丙烯酸酯共聚物等。
3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复合负极片体及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进行说明。
38.实施例1
39.(1)制备正极片:将三元ncm(正极活性物质)、pvdf(粘结剂)、导电炭黑(导电剂)按以下比例(质量百分比):ncm97.2wt%,pvdf1.3wt%和导电炭黑1.5wt%进行混合,经高速搅拌得到分散均匀的混合物,使用nmp(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溶剂制成正极浆料,浆料的固体含量为75wt%;将正极浆料均匀涂覆于厚度为10μm的铝箔上,并烘干、冷压,然后进行模切得到正极片。
40.(2)制备复合负极片,本实施例的复合负极片的复合涂层具有两层涂层:将人造石墨(负极活性物质)、sbr(粘结剂)、cmc(分散剂)和导电炭黑(导电剂)按以下比例(质量百分比):人造石墨95.3wt%,pvdf1.5wt%,cmc1.2wt%,导电炭黑2.0wt%进行混合,经高速搅拌得到分散均匀的混合物,使用水做溶剂制成第一涂层浆料,浆料的固含量为50wt%;将由人造石墨和硬碳组成的负极活性物质、粘结剂、分散剂和导电炭黑按以下比例:负极活性物质95.0wt%,粘结剂1.8wt%,cmc1.2wt%,导电炭黑2.0wt%进行混合,经高速搅拌得到分散均匀的混合物,负极活性物质中人造石墨和硬碳的比例是80%和20%,使用水做溶剂制成第二负极活性物质浆料,浆料中固含量为50wt%;将第一涂层浆料和第二涂层浆料依次涂覆于厚度为6μm集流体铜箔两面,得到位于集流体上的第一涂层和位于第一涂层上的第二涂层,第一涂层的孔隙率为34.8%,第二涂层的孔隙率为41.4%,并烘干、冷压,然后模切得到复合负极片(cn1)。
41.(3)制备隔膜:采用聚乙烯(pe)多孔聚合薄膜+涂覆层作为隔膜;
42.(4)组装锂离子电池:将正极片、隔膜、负极片按顺序叠好,使隔膜处于正、负极片中间起到隔离的作用,以z型叠片方式得到裸电芯,并分别接出铝极耳和铜镀镍极耳(裸电芯中正极通孔为居中的位置),将裸电芯置于85℃高温真空烘烤24小时,用铝塑膜进行封装。电解液采用含1m的六氟磷酸锂电解液,溶剂为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1,2丙二醇碳酸酯的1:1:1(体积比)的混合溶剂,封装后注入足量的电解液,然后对电池进行化成、老化二封,制得锂离子电池(cn1)。
43.实施例2
44.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二涂层的负极活性物质中,人造石墨和硬碳的比例是70%、30%,第一涂层的孔隙率为34.9%,第二涂层的孔隙率为43.5%。其它制备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制得的复合负极片为cn2。
45.实施例3
46.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二涂层的负极活性物质除了包含人造石墨和硬碳外,还包含氧化亚硅,人造石墨、硬碳和氧化亚硅的比例是80%、15%、5%,第一涂层的孔隙率为34.9%,第二涂层的孔隙率为39.5%。其它制备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制得的复合负极片为cn3。
47.实施例4
48.本实施例和实施例3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二涂层的负极活性物质中,人造石墨、硬碳和氧化亚硅的比例是75%、18%、7%,第一涂层的孔隙率为34.9%,第二涂层的孔隙率为40.8%。其它制备步骤均与实施例3相同,制得的复合负极片为cn3。
49.实施例5
50.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一涂层的负极活性物质包含人造石墨和氧化亚硅,人造石墨和氧化亚硅的比例是90%、10%,第一涂层的孔隙率为36.3%,第二涂层的孔隙率为41.4%。其它制备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制得的复合负极片为cn5。
51.实施例6
52.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一涂层的负极活性物质包含人造石墨、氧化亚硅和硬碳,人造石墨和氧化亚硅、硬碳的比例是80%、10%、10%,第一涂层的孔隙率为38.6%,第二涂层的孔隙率为41.4%。其它制备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制得的复合负极片为cn6。
53.实施例7
54.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不同的地方在于:复合涂层具有三层涂层:第一涂层(最里层)、中间涂层和第三涂层(最外层),第一涂层的负极活性物质有石墨、氧化亚硅和硬碳,三者的比例是80%、10%、10%,中间涂层的负极活性物质只有石墨,第二涂层的负极活性物质有石墨和硬碳,两者的比例是80%、20%,第一涂层的孔隙率为38.6%,中间涂层的孔隙率为34.1%,第二涂层的孔隙率为41.4%。其它制备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制得的复合负极片为cn7。
55.对比例1
56.对比例1和实施例1不同的地方在于负极片,在集流体的两侧表面都只有一层涂层,涂层中的负极活性材料只有石墨,石墨和粘结剂、分散剂、导电剂的比例为:95.3wt%,1.5wt%,1.2wt%,2.0wt%。其它制备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制得的复合负极片为sn1。
57.对比例2
58.对比例2和对比例1不同的地方在于:涂层中的负极活性材料为石墨和氧化亚硅,两者的比例为92%、8%。其它制备步骤均与对比例1相同,制得的复合负极片为sn2。
59.将使用实施例1至实施例7以及对比例1、2的负极片制得的锂离子电池进行倍率充电性能测试、快充循环测试,低温充电测试,得到的结果分别如图3、图4及表1所示。
60.表1
[0061][0062]
倍率充电性能测试的方法为:

常温下以1.0c恒流放电至2.75v;

25℃温度下静置4h(如已一直处于常温,可以减少时间);

以nc恒流恒压充电至4.2v,0.05c截止,n=1,1.5,2,2.5,3,3.5,4;

常温下静置2h;重复以上步骤,完成所有不同倍率充电,电压范围为4.2v~2.75v。倍率充电后,进行电拆解确认析锂情况。从图3(图3中cn3、cn4和cn5三条曲线局部重合在一起)和表1可以看出,对比例1采用纯石墨负极,极片厚,负极极化大,电池的恒流冲入比较低,为73.94%。对比例2负极活性物质中加入了氧化亚硅,使得极片厚度得到降低,厚度导致的极化降低较大,电池的恒流冲入比得到提升,为81.36%。恒流冲入比=c1/(c1+c2),c1为恒流充电时充进的电池容量,c2为恒压充电时充进的电池容量,恒流恒压充电时,当恒流充电到达设置的上限电压时转为恒压充电。
[0063]
实施例1的负极片具有多层涂层,且第二涂层的负极活性物质为石墨与硬碳,硬碳的加入提升了材料动力学,使得充电能力有较大提升,电池的恒流冲入比为82.84%。
[0064]
实施例2相比于实施例1,负极活性物质中石墨与硬碳的比例不同,硬碳比例的增加使得电池的恒流冲入比得到提升,为89.92%。
[0065]
实施例3相比于实施例1,负极活性物质中还加入了氧化亚硅,通过硬碳提升材料动力学,通过氧化亚硅降低极片厚度,制成的电池的恒流冲入比为94.50%。
[0066]
实施例4相比于实施例3,三种负极活性物质的比例有了调整,第二涂层的负极活性物质包括石墨、硬碳与氧化亚硅,较实施例3调整比例,设计容量进一步提升,制成的电池的恒流冲入比为95.69%。
[0067]
实施例5相比于实施例1,两个涂层的负极活性物质均包含石墨和氧化亚硅,提升了极片容量,极片厚度有较大的降低,制成的电池的恒流冲入比为80.44%。
[0068]
实施例6相比于实施例1,第一涂层的负极活性物质包含石墨、硬碳与氧化亚硅,提升材料动力学,且极片厚度大幅降低,制成的电池的恒流冲入比97.17%。
[0069]
实施例7为三层涂层,制成的电池的恒流冲入比为95.64%。
[0070]
快充循环测试的方法为:

25℃,0.2c恒流恒压充到4.2v-0.05c截止,0.2c放电到下限电压2.75v一个循环,找到放电至10%时的电压值u0;

3c恒流充到4.0v;转2c恒流充
到4.1v;转1.5c恒流充到4.15v;转1c恒流充到4.2v恒压至0.05c截止;

1c恒流放放至u0;

循环步骤



2000次。在快充循环测试中,对比例1和对比例2由于不满足大3c快充循环,采用的是2c/1c的充电制度,实施例1至7采用的是3c/1c的充电制度,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看出来,对比例1由于极片厚度很大,在循环后期由于硬膨胀较大而循环跳水了,对比例2在石墨中掺入了氧化亚硅,极片厚度有所降低,快充能力较对比例1有一定提升。实施例1和实施例2在石墨中加入了硬碳,快充循环稳定性好,循环寿命长。实施例3和实施例4相比于对比例2,复合活性物质层包含三种负极活性材料,快充循环性能较对比例2有较大提升。实施例5的复合涂层中只有石墨和氧化亚硅,快充循环较实施例3、4有一定恶化。实施例6和实施例7的整体循环性能都较好。
[0071]
低温充电测试的方法为:
①n±
2℃环境中1c放电至下限电压,电压范围为4.2v~2.75v,n=0℃,-10℃,-20℃;

静置30min;

i c充电至上限电压后恒压充电,截止电流0.05c,i=0.1c,0.15c,0.2c,0.25c,0.3c,0.4c,0.5c;

静置30min;

0.3c放电至下限电压;

重复步骤



,10次;

静置30min;

0.3c充电至上限电压后恒压充电,截止电流0.05c。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具有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层的负极片,由于无定型碳材料的加入,可以大幅改善电池的低温充电性能,较常规电池的0℃0.1c的低温充电能力提升到-10℃0.2~0.3c的低温充电能力。而且,较常规设计的负极片,本发明可将电池的快充循环寿命从原有的2c循环1000-1400次水平提升到3c循环超2000次的水平。循环膨胀较常规只掺混硅基材料的设计有了大幅的降低。
[0072]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负极片,包括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的表面设置有复合涂层,所述复合涂层包括设置于所述集流体上的第一涂层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涂层上的第二涂层,所述第一涂层中的负极活性物质包含有石墨和硅基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涂层中的负极活性物质包含有无定形碳材料,以及石墨和硅基材料中的至少一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层中的负极活性物质还包含有无定形碳材料,所述第一涂层中无定形碳材料的含量小于所述第二涂层中无定形碳材料的含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涂层中石墨、硅基材料及无定形碳材料的含量为:50%≤石墨≤100%,0%≤硅基材料≤30%,0%<无定型碳材料≤5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层和所述第二涂层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层中间涂层,所述中间涂层中的负极活性物质包含有石墨、硅基材料和无定形碳材料中的至少一种。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涂层中的负极活性物质包含有无定形碳材料,所述中间涂层中无定形碳材料的含量小于所述第二涂层中无定形碳材料的含量。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涂层中各涂层的孔隙率为20%~50%。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复合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层的孔隙率小于所述第二涂层的孔隙率。8.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复合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涂层的孔隙率最大。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涂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复合涂层总厚度的1/4。10.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及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为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负极片。

技术总结
一种复合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所述复合负极片,包括集流体,所述集流体的表面设置有复合涂层,所述复合涂层包括设置于所述集流体上的第一涂层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涂层上的第二涂层,所述第一涂层中的负极活性物质包含有石墨和硅基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涂层中的负极活性物质包含有无定形碳材料,以及石墨和硅基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利用不同的负极活性材料的特点,将多种负极活性材料混合制成负极片的复合涂层,通过不同的负极活性材料的协同作用,来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性能、长循环寿命性能及快速充电性能,实现了高克容量和动力学性能的兼顾,具有较佳的低温充电能力。力。力。


技术研发人员:刘城 刘建民 李俊义 徐延铭 谢亚男 来承鹏 路永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冠宇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9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