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船舶设备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设备进舱的辅助工装。
背景技术:
2.对于船舶企业,设备进舱安全可靠是船舶建造过程中必须保证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对于狭小舱室,设备进舱作业较为困难,一般都需要采用辅助装置。且在舱室高度尺寸上具有一定的限制,以及船舱较长时,原纵向进舱方式进舱,通过在设备底部布置轨道,采用液压马达推进将设备推进舱内安装,液压马达的安装精度、传动组件的连接稳定性要求很高,且对设备进舱的进度影响较大,进而导致推进装置安装繁琐,设备进舱难度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设备进舱的辅助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进舱辅助装置安装过程繁琐、精度要求高的问题。
4.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主要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5.一种用于设备进舱的辅助工装,其包括:
6.两条平行的导轨,用于从船舱外部延伸至船舱内部;
7.承载部,架设在所述导轨上,并沿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承载部用于装载设备;
8.手拉葫芦,连接所述导轨延伸至船舱内部的一端以及所述承载部,并用于驱动所述承载部沿船舱外部向船舱内部的方向移动;
9.支座,装设在所述导轨下部与船舱之间,以用于承托所述导轨。
10.进一步地,所述导轨包括多段,且相邻的所述导轨之间通过可拆卸的连接板连接,且两个所述导轨之间设有固定连接的固定板。
11.进一步地,所述导轨的长度大于所述船舱的长度。
12.进一步地,所述支座包括舱外支座和舱内支座,所述舱外支座用于装设在船舱外部并承托所述导轨处于船舱外部的一端,所述舱内支座用于可拆卸的装设在船舱内部。
13.进一步地,所述舱内支座包括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包括第一弧形底座和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固定在所述第一弧形底座上,并用于与导轨连接,所述第一弧形底座用于装设在船舱内部的两个相邻t型肋骨之间,且所述第一弧形底座一侧设有两个用于抵持所述第一支座的楔块。
14.进一步地,所述舱内支座还包括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支座包括第二弧形底座和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固定在所述第二弧形底座上,并用于与导轨连接,所述第二弧形底座用于通过g字夹固定在t型肋骨上。
15.进一步地,所述导轨上设有第一限位挡板,所述第一限位挡板用于限制所述承载部沿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
16.进一步地,所述承载部上固定设有两个第二限位挡板,且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挡板
同时位于两个所述导轨的内侧或外侧,以限制所述承载部的移动方向偏移。
17.进一步地,所述承载部与所述导轨之间设有滚轮。
18.进一步地,所述导轨和所述承载部上分别设有连接所述手拉葫芦的吊环。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20.本发明通过设置两条平行的导轨,导轨从船舱外部延伸至船舱内部,并在导轨上架设承载部,连接导轨一端以及承载部的手拉葫芦,通过手拉葫芦带动承载部沿船舱外部向船舱内部的方向移动,有设备需要进舱的时候,将设备固定安装在承载部上,通过手拉葫芦带动承载部移动,承载部承托设备并在导轨的引导下进入船舱内,导轨下部设置支座保持整个导轨的平整连续性,通过导轨与支座,将承载设备的承载部引导至船舱内部,且通过手拉葫芦实现承载部单向移动,且手拉葫芦的安装要求低,只需要承载部朝向船舱内部移动即可,降低安装要求与精度,且手拉葫芦始终与导轨、承载部连接,并在连接设置好之后无需反复的拆装和重新定位,大大降低了拆装效率,提高使用效果的一致性,且手拉葫芦始终与导轨、承载部之间的连接更稳定,设备进舱的整个过程中,只需要完成导轨的铺设以及设备与承载部之间的拆装即可,快捷高效,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辅助工装进行设备进舱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附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辅助工装进行设备进舱时的俯视图;
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附图1中设备处的剖视图;
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座的侧视图;
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座的正视图;
2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支座的侧视图;
2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支座的正视图;
30.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轨处部分部件的侧视图;
31.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轨处部分部件的俯视图;
32.图中:1、导轨;11、第一限位挡板;12、吊环;13、连接板;14、固定板;2、承载部;21、第二限位挡板;22、滚轮;3、手拉葫芦;41、舱外支座;42、舱内支座;5、第一支座;51、第一弧形底座;52、楔块;6、第二支座;61、第二弧形底座;7、支撑座;8、t型肋骨;9、g字夹;10、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文公开的特定结构和功能细节仅用于描述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然而,可用很多备选的形式来体现本发明,并且不应当理解为本发明限制在本文阐述的实施例中。
34.如图1-10所示,一种用于设备进舱的辅助工装,其包括导轨1、承载部2、手拉葫芦3和支座,其中:
35.两条平行的导轨1用于从船舱外部延伸至船舱内部。
36.通过导轨1的延伸设置,便于设备10在导轨1的引导下,从船舱外部延伸至船舱内部,且,导轨1保留在船舱外部的部分便于设备10在船舱外部直接通过吊装设备10进行安装,降低设备10预装的难度。
37.承载部2架设在所述导轨1上,并沿所述导轨1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承载部2用于装载设备10。
38.手拉葫芦3连接所述导轨1延伸至船舱内部的一端以及所述承载部2,并用于驱动所述承载部2沿船舱外部向船舱内部的方向移动。
39.值得说明的是,上述的手拉葫芦3又叫神仙葫芦、链条葫芦、倒链、斤不落、手动葫芦,是一种使用简单、携带方便的手动起重机械,也称"环链葫芦"或"倒链"。手拉葫芦3作为升级版的定滑轮,完全继承了定滑轮的优点,同时采用反向逆止刹车的减速器和链条滑轮组的结合,对称排列二级正齿轮转动结构,简单、耐用、高效。
40.手拉葫芦3通过拽动手动链条、手链轮转动,将摩擦片棘轮、制动器座压成一体共同旋转,齿长轴便转动片齿轮、齿短轴和花键孔齿轮。这样,装置在花键孔齿轮上的起重链轮就带动起重链条,从而平稳地提升重物。采用棘轮摩擦片式单向制动器,在载荷下能自行制动,棘爪在弹簧的作用下与棘轮啮合,制动器安全工作。
41.支座,装设在所述导轨1下部与船舱之间,以用于承托所述导轨1,并保持整个导轨1处于平稳水平延伸的状态,保持承载部2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42.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设置两条平行的导轨1,导轨1从船舱外部延伸至船舱内部,并在导轨1上架设承载部2,连接导轨1一端以及承载部2的手拉葫芦3,通过手拉葫芦3带动承载部2沿船舱外部向船舱内部的方向移动,有设备10需要进舱的时候,将设备10固定安装在承载部2上,通过手拉葫芦3带动承载部2移动,承载部2承托设备10并在导轨1的引导下进入船舱内,导轨1下部设置支座保持整个导轨1的平整连续性,通过导轨1与支座,将承载设备10的承载部2引导至船舱内部,且通过手拉葫芦3实现承载部2单向移动,且手拉葫芦3的安装要求低,只需要承载部2朝向船舱内部移动即可,降低安装要求与精度,且手拉葫芦3始终与导轨1、承载部2连接,并在连接设置好之后无需反复的拆装和重新定位,大大降低了拆装效率,提高使用效果的一致性,且手拉葫芦3始终与导轨1、承载部2之间的连接更稳定,设备10进舱的整个过程中,只需要完成导轨1的铺设以及设备10与承载部2之间的拆装即可,快捷高效,稳定性高。
43.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导轨1包括多段,且相邻的所述导轨1之间通过可拆卸的连接板13连接,且两个所述导轨1之间设有固定连接的固定板14;
44.当船舱的长度设计很长时,通过多段组成的导轨1大幅降低了导轨1安装过程中对空间的要求,提高装配安装的便捷性,还具有很高的适用性,在面对不同规格的船舱时,可以通过可拆卸的连接板13实现多段导轨1的数量增加或者减少,进而将导轨1一端延伸至设备10的船舱内部安装位,操作灵活性显著提高,以及两个导轨1之间固定连接的固定板14,进一步稳定两个导轨1之间的位置距离,提高稳定性。
45.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导轨1的长度大于所述船舱的长度,预留
出导轨1的一端保持在船舱外部,便于设备10在船舱外部吊装在导轨1上。
46.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支座包括舱外支座41和舱内支座42,所述舱外支座41用于装设在船舱外部并承托所述导轨1处于船舱外部的一端,所述舱内支座42用于可拆卸的装设在船舱内部,舱外支座41直接放置在船舱外部的地面上,且与船舱内部形状没有关联性,在舱外支座41的承托下,避免导轨1处于舱外的部分与导轨1处于舱内的部分不再同一个平面上。
47.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舱内支座42包括第一支座5,所述第一支座5包括第一弧形底座51和支撑座7,所述支撑座7固定在所述第一弧形底座51上,并用于与导轨1连接,所述第一弧形底座51用于装设在船舱内部的两个相邻t型肋骨8之间,且所述第一弧形底座51一侧设有两个用于抵持所述第一支座5的楔块52。
48.第一弧形底座51的端面与t型肋骨8的端面平行,且每两个相邻的t型肋骨8之间设置一个第一支座5与两个楔块52,同时,当两个楔块52之间相互靠近的时候,两个楔块52将第一弧形底座51抵持在两个相邻的t型肋骨8之间,避免第一弧形底座51倾斜或者晃动,提高稳定性,同时还通过两个支撑座7与导轨1之间形成固定连接,可选择的采用螺栓同时贯穿支撑座7和支撑座7,提高第一弧形底座51与导轨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49.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舱内支座42还包括第二支座6,所述第二支座6包括第二弧形底座61和支撑座7,所述支撑座7固定在所述第二弧形底座61上,并用于与导轨1连接,所述第二弧形底座61用于通过g字夹9固定在t型肋骨8上。
50.其中g字夹9是用于夹持各种形状的工件、模块等起固定作用的g字型的一种五金工具。g字夹9又叫虾弓码、c字夹、木工夹等。适用范围广泛,携带方便,由于主体是铸钢件,故使用寿命长。
51.第二弧形底座61的端面与t型肋骨8的端面垂直,并通过g字夹9固定在t型肋骨8,避免第二弧形底座61倾斜或者晃动,提高稳定性,同时还通过两个支撑座7与导轨1之间形成固定连接,可选择的采用螺栓同时贯穿支撑座7和支撑座7,提高第二弧形底座61与导轨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52.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导轨1上设有第一限位挡板11,所述第一限位挡板11用于限制所述承载部2沿所述导轨1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一限位挡板11位于设备10安装位置的停止位,也就是当承载部2与第一限位挡板11接触时,承载部2不能继续以相同的方向移动,且在第一限位挡板11的抵持作用下,保持承载部2停止在设备10合适的安装位上。
53.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承载部2上固定设有两个第二限位挡板21,且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挡板21同时位于两个所述导轨1的内侧或外侧,以限制所述承载部2的移动方向偏移。
54.两个第二限位挡板21使得承载部2在导轨1上移动的过程中,不论承载部2向哪一个导轨1一侧偏移时,都有一个第二限位挡板21与两个导轨1中的一个形成相互限制约束,使得承载部2能保持稳定的在导轨1上沿着导轨1的延伸方向移动。
55.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承载部2与所述导轨1之间设有滚轮22,进而降低承载部2与导轨1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承载部2移动的顺畅性。
56.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导轨1和所述承载部2上分别设有连接所
述手拉葫芦3的吊环12,以便于手拉葫芦3的安装。
57.应当理解,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尽管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种单元,这些单元不应当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单元和另一个单元。例如可以将第一单元称作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可以将第二单元称作第一单元,同时不脱离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范围。
58.应当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59.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该公开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6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61.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相反意思。还应当理解术语“包括”、“包括了”、“包含”、和/或“包含了”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指定所声明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性,并且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他们的组合存在性或增加。
62.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了特定的细节,以便于对示例实施例的完全理解。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现示例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以非必要的细节来示出众所周知的过程、结构和技术,以避免使得示例实施例不清楚。
63.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设备进舱的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两条平行的导轨(1),用于从船舱外部延伸至船舱内部;承载部(2),架设在所述导轨(1)上,并沿所述导轨(1)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承载部(2)用于装载设备(10);手拉葫芦(3),连接所述导轨(1)延伸至船舱内部的一端以及所述承载部(2),并用于驱动所述承载部(2)沿船舱外部向船舱内部的方向移动;支座,装设在所述导轨(1)下部与船舱之间,以用于承托所述导轨(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设备进舱的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包括多段,且相邻的所述导轨(1)之间通过可拆卸的连接板(13)连接,且两个所述导轨(1)之间设有固定连接的固定板(1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设备进舱的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的长度大于所述船舱的长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设备进舱的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包括舱外支座(41)和舱内支座(42),所述舱外支座(41)用于装设在船舱外部并承托所述导轨(1)处于船舱外部的一端,所述舱内支座(42)用于可拆卸的装设在船舱内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设备进舱的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内支座(42)包括第一支座(5),所述第一支座(5)包括第一弧形底座(51)和支撑座(7),所述支撑座(7)固定在所述第一弧形底座(51)上,并用于与导轨(1)连接,所述第一弧形底座(51)用于装设在船舱内部的两个相邻t型肋骨(8)之间,且所述第一弧形底座(51)一侧设有两个用于抵持所述第一支座(5)的楔块(52)。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设备进舱的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内支座(42)还包括第二支座(6),所述第二支座(6)包括第二弧形底座(61)和支撑座(7),所述支撑座(7)固定在所述第二弧形底座(61)上,并用于与导轨(1)连接,所述第二弧形底座(61)用于通过g字夹(9)固定在t型肋骨(8)上。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设备进舱的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上设有第一限位挡板(11),所述第一限位挡板(11)用于限制所述承载部(2)沿所述导轨(1)的长度方向移动。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设备进舱的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2)上固定设有两个第二限位挡板(21),且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挡板(21)同时位于两个所述导轨(1)的内侧或外侧,以限制所述承载部(2)的移动方向偏移。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设备进舱的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2)与所述导轨(1)之间设有滚轮(22)。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设备进舱的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和所述承载部(2)上分别设有连接所述手拉葫芦(3)的吊环(12)。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设备进舱的辅助工装,包括导轨、承载部、手拉葫芦和支座,承载部架设在导轨上,并沿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承载部用于装载设备,手拉葫芦连接导轨延伸至船舱内部的一端以及承载部,并用于驱动承载部移动,支座装设在导轨下部与船舱之间,以用于承托导轨;本发明通过将设备固定安装在承载部上,通过手拉葫芦带动承载部移动,承载部承托设备并在导轨的引导下进入船舱内,手拉葫芦的安装要求低,降低安装要求与精度,手拉葫芦在连接设置好之后无需反复的拆装和重新定位,大大降低了拆装效率,提高使用效果的一致性,设备进舱的整个过程中,只需要完成导轨的铺设以及设备与承载部之间的拆装即可,快捷高效,稳定性高。定性高。定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刘瑞锋 汪剑 邱发富 谢啟龙 郑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0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