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乡镇卫生院中医内科下肢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2.按摩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在乡镇卫生院的中医科室中,由于乡镇医生资源的紧缺,而按摩理疗又是较为常见的肢体病症治疗方法之一,故此无法做到所有按摩治疗都能及时进行,特别对于下肢小腿部分的按摩治疗,由于小腿位置距离手部较远,因此患者自行按摩便需要弯下腰或是屈膝坐在床上,这对于腰部活动不便的中老年人将产生极大的痛苦,如此就必须等待医护人员帮助进行,患者便需要经过极长时间的排队等待,不仅容易延误病情,而且医护人员在面临大量患者的长期连续工作中还会极为的消耗体力,进而造成按摩力道下降的问题,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乡镇卫生院中医内科下肢按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乡镇卫生院中医内科下肢按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2.技术方案
6.一种乡镇卫生院中医内科下肢按摩装置,包括座椅,所述座椅顶面中部开设有坐槽,所述坐槽前端对称开设有两个腿槽,所述座椅前壁相对于腿槽两侧的位置对称固设有两个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部前端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部通过轴心呈上下对称结构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轮,两个所述转动轮外壁后端之间连接有传动皮带,所述转动轮底面前端呈二分之一弧形等间距结构固设有多个齿柱a,两个所述转动轮之间设有圆座,所述圆座外壁相对于齿柱a的位置呈环形等间距开设有多个齿槽,所述圆座后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电动机,所述传动皮带内侧方设有转轴,所述传动皮带外壁相对于转轴内侧端的位置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轴外壁中部套设有齿轮,所述空腔内侧端相对于齿轮的位置开设有边槽,所述边槽后壁相对于齿轮的位置呈线性等间距固设有多个齿柱b,所述边槽内侧壁相对于转轴内侧端的位置开设有轴槽,所述转轴内侧端依次穿过边槽以及轴槽延伸至外部并同轴固定连接有按摩球。
7.优选地,所述座椅为l型结构,所述坐槽为半椭圆球结构,所述腿槽为半圆柱结构。
8.优选地,位于内侧方的两个所述固定座内壁连接固定,所述轴心两端分别与空腔前后内壁转动连接。
9.优选地,所述圆座前端与空腔前壁转动连接,所述齿柱a与齿槽啮合连接,所述电动机嵌设于固定座与座椅内部之间的位置。
10.优选地,所述转轴与转动槽均为t型结构,所述转轴外侧端与转动槽转动配合,所述齿轮与齿柱b啮合连接,所述转轴内侧端与轴槽滑动配合,所述按摩球为橡胶制成的半球体结构。
11.3.有益效果
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3.1.本实用新型设有转动轮以及圆座,通过转动轮上呈二分之一弧形等间距设有的多个齿柱a与圆座上齿槽的啮合连接可使得按摩球沿着患者下肢小腿部分做上下的推拿,以此可达到舒筋活络的按摩效果,较之医护人员手动按摩而言,使用本装置不仅无需排队,而且能节省医护人员大量的体力,同时也能保持按摩力道的一致,保障按摩治疗的效果不会随时间下降。
14.2.本实用新型设有齿轮与齿柱b,通过二者的啮合连接可使得按摩球对患者小腿进行推拿的同时还可以产生旋转按摩的效果,以此可加大本装置对患者小腿上穴道的刺激,进一步增强按摩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剖解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皮带分解结构示意图。
19.图中标号说明:1、座椅;2、坐槽;3、腿槽;4、固定座;5、空腔;6、轴心;7、转动轮;8、传动皮带;9、齿柱a;10、圆座;11、齿槽;12、电动机;13、转轴;14、转动槽;15、齿轮;16、边槽;17、齿柱b;18、轴槽;19、按摩球。
具体实施方式
20.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1.一种乡镇卫生院中医内科下肢按摩装置,包括座椅1,座椅1顶面中部开设有坐槽2,坐槽2前端对称开设有两个腿槽3,座椅1前壁相对于腿槽3两侧的位置对称固设有两个固定座4,固定座4内部前端开设有空腔5,空腔5内部通过轴心6呈上下对称结构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轮7,两个转动轮7外壁后端之间连接有传动皮带8,转动轮7底面前端呈二分之一弧形等间距结构固设有多个齿柱a9,两个转动轮7之间设有圆座10,圆座10外壁相对于齿柱a9的位置呈环形等间距开设有多个齿槽11,圆座10后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电动机12,传动皮带8内侧方设有转轴13,传动皮带8外壁相对于转轴13内侧端的位置开设有转动槽14,转轴13外壁中部套设有齿轮15,空腔5内侧端相对于齿轮15的位置开设有边槽16,边槽16后壁相对于齿轮15的位置呈线性等间距固设有多个齿柱b17,边槽16内侧壁相对于转轴13内侧端的位置开设有轴槽18,转轴13内侧端依次穿过边槽16以及轴槽18延伸至外部并同轴固定连接有按摩球19。
22.具体的,座椅1为l型结构,坐槽2为半椭圆球结构,腿槽3为半圆柱结构,患者可以通过其后部作为背部依靠,坐槽2和腿槽3也更加贴合人体结构,加大了本装置的舒适度。
23.进一步的,位于内侧方的两个固定座4内壁连接固定,轴心6两端分别与空腔5前后
内壁转动连接。
24.更进一步的,圆座10前端与空腔5前壁转动连接,齿柱a9与齿槽11啮合连接,电动机12嵌设于固定座4与座椅1内部之间的位置,患者在接受中医诊断后若是需要进行下肢按摩治疗便可以通过本装置来进行,患者只需将臀部与座椅1顶面的坐槽2相对应,并把双腿分别搁置在两侧的腿槽3内,随即就可以把下肢小腿部分放置到,同侧的两个固定座4之间的位置,此时通过两侧的电动机12带动圆座10的转动就能经由齿槽11与齿柱a9的啮合连接连接带动两侧的两个转动轮7转动,由于齿柱a9均设置在对应转动轮7的底面且两个转动轮7又通过传动皮带8相互连接,这样一来传动皮带8便会在两个转动轮7的带动下做往复运动。
25.再进一步的,转轴13与转动槽14均为t型结构,转轴13外侧端与转动槽14转动配合,齿轮15与齿柱b17啮合连接,转轴13内侧端与轴槽18滑动配合,按摩球19为橡胶制成的半球体结构,传动皮带8往复周转对于传动皮带8内侧壁上通过转轴13与转动槽14转动连接有的齿轮15而言便会沿着边槽16做往复直线移动,转轴13内侧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的按摩球19也会随之在患者的小腿上来回挤压,达到推拿按摩效果,与此同时,边槽16后壁的齿柱b17会带动齿轮15转动进而使得按摩球19在往复移动的同时还发生旋转,以此可加大按摩球19对患者小腿的按摩力度,促进其下肢的血液循环达到按摩理疗效果。
26.工作原理:患者在接受中医诊断后若是需要进行下肢按摩治疗便可以通过本装置来进行,患者只需将臀部与座椅1顶面的坐槽2相对应,并把双腿分别搁置在两侧的腿槽3内,随即就可以把下肢小腿部分放置到,同侧的两个固定座4之间的位置,此时通过两侧的电动机12带动圆座10的转动就能经由齿槽11与齿柱a9的啮合连接连接带动两侧的两个转动轮7转动,由于齿柱a9均设置在对应转动轮7的底面且两个转动轮7又通过传动皮带8相互连接,这样一来传动皮带8便会在两个转动轮7的带动下做往复运动,对于传动皮带8内侧壁上通过转轴13与转动槽14转动连接有的齿轮15而言便会沿着边槽16做往复直线移动,转轴13内侧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的按摩球19也会随之在患者的小腿上来回挤压,达到推拿按摩效果,与此同时,边槽16后壁的齿柱b17会带动齿轮15转动进而使得按摩球19在往复移动的同时还发生旋转,以此可加大按摩球19对患者小腿的按摩力度,促进其下肢的血液循环达到按摩理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