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环境噪声实时监控及优化控制方法与流程

专利查询6月前  50



1.本发明涉及变电站环境噪声监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电 站环境噪声实时监控及优化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变电站噪声监测分析是国网环保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确保变电 站噪声环保达标、应对环保投诉和纠纷的重要手段。目前运行变电站噪声 监测主要依靠传统的人工测试方法,少量采用在线监测技术。人工监测法 对变电站噪声的监控存在以下问题:(1)噪声监测受环境背景噪声(如虫 鸣、鸟叫及交通等)影响较大,确保测试结果能够客观真实反映该测点噪 声水平的难度也很大;(2)每三年1次的监测周期太长,无法全过程掌握 变电站噪声的真实水平及变化情况;(3)监测布点数目有限,在面对变电 站及周边的复杂场景(如起伏地形、高层敏感建筑等)始终存在监测死角。
3.现存在的一些变电站在线监测技术,如申请号为cn201110110992.x 和申请号为cn201911149412.0的专利,其中涉及的在线监测技术均未去除 环境背景噪声影响,无法提供辨识分析,且利用获取的声压级计算变电站 内噪声分布,需标注传声器位置离声源表面的距离和测试环境的声学条件 等,不仅操作繁琐,且不能客观反映机械噪声的强度和特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提供环境背景噪声与实际 排放噪声的辨识分析,以及变电站噪声分布计算结果方法操作繁琐、描述 不精准的技术问题。
5.本发明提供了变电站环境噪声实时监控及优化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s1、收集变电站噪声相关基础数据基于声衰减基本理论建立变电站环境噪 声计算模型,设计噪声实时监测点位;
7.s2、采集s1中噪声实时监测点位的接收数据,利用网络上传至云端数据 库并进行存储,接收数据包括变电站内噪声源噪声和远离声源处的其它点位噪 声;
8.s3、实时监测点位通过反射面工程法测量变电站噪声的声功率级,利用测 量和计算所得的声功率级数据对变电站内噪声分布进行计算,噪声分布计算包 括变电站排放噪声计算和背景噪声计算,利用s2中除声源处的其它点位测算 噪声与实测噪声对比,对变电站内噪声分布计算结果进行修正;
9.s4、根据s3计算得出的变电站噪声分布进行变电站噪声监控分析,分析 内容包括任意层高噪声等值线分析、排放噪声和背景噪声的辨识分析以及变电 站噪声三维场景漫游展示,分析方式包括实时监控分析和回放性监控分析。
10.根据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变电站环境噪声实时监控及优化控制方法, 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11.进一步地,s3中测量变电站噪声的声功率级包括以下步骤:
12.s31、确定参考体并计算特征声源尺寸;参考体定义为恰好包络所有重 要的声辐射元件在内的声源以及任何安装声源的测试台,并终止于安放被 测噪声源的反射平面的正平行六面体,特征声源尺寸为参考体中心至参考 体最远角的距离。
13.s32、选择测量表面形状并计算测量表面面积,测量表面为包络被测噪 声源并终止于安放声源的反射平面;
14.s33、计算测量时间内与被测声压具有相同均方声压的连续稳态声级;
15.s34、计算平均时间平均声压级;
16.s35、对测量表面上所有传声器位置处测得的平均时间平均声压级进行 背景噪声修正和环境修正,并求取平均值;
17.s36、计算背测声源频率计权和频带声功率级;
18.s37、由频带数据计算a频率计权声功率级。
19.进一步地,s37中由频带数据计算a频率计权声功率级的方法如下:
[0020][0021]
式中,l
wk
为第k个1/1倍频程或1/3倍频程频带的声功率级;ck为a 频率计权值,可根据a频率计权值取值表进行查询;k
min
和k
max
分别为对 应测量所用频率范围内中心频率最低和最高频带的值。
[0022]
进一步地,s37测算倍频程频带的声功率级过程中,同时对多路信号 进行倍频程分析。
[0023]
进一步地,多路信号的倍频程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
a、对原始倍频程数据x(n)进行低通滤波,限制信号带宽;
[0025]
b、采用d倍抽样法,从原始倍频程数据序列x(n)中每d点抽取1点, 抽取的样点依次组成新的序列y(n);
[0026]
c、利用x(n)的虚部信息,将两个n点的实数序列的fft变换转化为 一个n点的复数序列的fft变换;
[0027]
d、将整个声频范围分成k段,确定每个频段的范围,选择抽样因子d。
[0028]
进一步地,s3中变电站内噪声分布的计算采用网格化的方法进行处理, 将三维空间、障碍物墙面、绕射路径网格化为一立方体,立方体的边长可 根据机器性能和精度需要进行设定。
[0029]
进一步地,s4所述排放噪声为s3中所求变电站噪声分布结果,实测 噪声为噪声实时监测点位测量数据,实测噪声包括背景噪声和排放噪声, 将排放噪声、背景噪声、实测噪声和噪声标准限值进行对比获取噪声辨识 结果数据。
[0030]
进一步地,s1中变电站噪声相关基础数据包括:变电站及其周边环境 的平面图,噪声源设备、建筑及站外敏感目标位置关系参数,变电站内建 筑、围墙及站外敏感目标几何参数,变电站及站外空间高度参数,周边环 境所处声功率区等级。
[0031]
进一步地,实时监测点位包括源端监测点位、中间校验点位和敏感点 位,源端监测点位与噪声源头设备相邻设置,敏感点位设置于变电站站界 和/或敏感目标位置,中间校验点位设置于源端监测点位和敏感点位之间。
[0032]
进一步地,s2中监测点位与云端数据库通过无线网络连接。
[0033]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4]
(1)实现了对变电站全天候连续监测,可以全面掌握变电站噪声在早中 晚、春夏秋冬以及负荷变化等情况下的变化规律,采用实时监测方式更加可靠。
[0035]
(2)监测装置采用数个有限的实时噪声监测探头,实现了对变电站所处 环境的全空间噪声分布监控,不像传统的人工噪声检测和现有别的在线监测一 样受有限布点所限存在明显的监测死角。
[0036]
(3)变电站环境噪声实时智能监控,可采用多维分析展示变电站环境噪 声分布,尤其是三维动态空间分布展示更加直观实用,符合当下互联网时代可 视化要求。
[0037]
(4)核心算法采用了实测与计算相结合,实现变电站站界及敏感目标处 噪声的辨识,即将变电站排放噪声、背景干扰噪声、混合实测噪声以及夜间及 昼间噪声国家环保标准在同一坐标中对比显示,轻松辨识出变电站排放噪声和 背景干扰噪声影响的大小,以及昼夜间达标情况,这一功能在环保纠纷处置和 宣传展示中作用巨大,具有重要意义。
[0038]
(5)采用只与声源本身相关的声功率级的测算代替以往声强级的测算, 计算结果更加精准,准确描述噪声在环境中的变化,建模更加精准,获取的变 电站噪声分布结果与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0039]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 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40]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 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41]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变电站环境噪声实时监控及优化控制方法 的流程图;
[0042]
图2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变电站环境噪声实时监控及优化控制方法中 噪声计算模型建模图;
[0043]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变电站环境噪声实时监控及优化控制方法 中实时监测点位设计图;
[0044]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变电站环境噪声实时监控及优化控制方法 中噪声等值线分析图;
[0045]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变电站环境噪声实时监控及优化控制方法 中噪声辨识采样分析图;
[0046]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变电站环境噪声实时监控及优化控制方法 中变电站噪声三维场景漫游展示图;
[0047]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变电站环境噪声实时监控及优化控制方法 的倍频程分析过程中带有抗混叠滤波器的信号抽取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 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 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9]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它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50]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来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变电站环境 噪声实时监控及优化控制方法。
[0051]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变电站环境噪声实 时监控及优化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2]
s1、收集变电站噪声相关基础数据基于声衰减基本理论建立变电站环 境噪声计算模型,设计噪声实时监测点位;
[0053]
变电站噪声相关基础数据包括:变电站及其周边环境的平面图,噪声 源设备、建筑及站外敏感目标位置关系参数,变电站内建筑、围墙及站外 敏感目标几何参数,变电站及站外空间高度参数,周边环境所处声功率区 等级等。
[0054]
实时监测点位包括源端监测点位、中间校验点位和敏感点位,源端监 测点位与噪声源头设备相邻设置,敏感点位设置于变电站站界和/或敏感目 标位置,中间校验点位设置于源端监测点位和敏感点位之间,敏感目标为 变电站外附近居民楼或商业楼等建筑物。
[0055]
s2、采集s1中噪声实时监测点位的接收数据,利用网络上传至云端数 据库并进行存储,接收数据包括变电站内噪声源噪声数据和远离声源处的 其它点位噪声数据;
[0056]
监测点位与云端数据库通过无线网络连接,使用dtu设备作为各采集 终端节点与网络服务器的数据传输终端,双方通过数据中继程序进行数据 报文的转发,数据报文采用cdt规约,使用云服务器进行数据中继程序。
[0057]
s3、实时监测点位通过反射面工程法测量变电站噪声的声功率级,利 用测量和计算所得的声功率级数据对变电站内噪声分布进行计算,噪声分 布计算包括变电站排放噪声计算和背景噪声计算,利用s2中除声源处的其 它点位测算噪声与实测噪声对比,对变电站内噪声分布计算结果进行修正;
[0058]
由于变电站具有空间开放或空间较大且空旷的特点,采用反射面工程 法对声功率级进行测量,能够有效适应这一特征,具体方法如下:
[0059]
s31、确定参考体并计算特征声源尺寸;参考体定义为恰好包络所有重 要的声辐射元件在内的声源以及任何安装声源的测试台,并终止于安放被 测噪声源的反射平面的正平行六面体。特征声源尺寸为参考体中心至参考 体最远角的距离。
[0060]
特征声源尺寸采用具有三个反射平面情况下的计算:
[0061][0062]
其中l1、l2、l3分别为参考体正平行六面体的长宽高。
[0063]
s32、选择测量表面形状并计算测量表面面积,测量表面为包络被测噪 声源并终止于安放声源的反射平面;
[0064]
测量表面为一假想表面,用来定位传声器并在其上测量声压级,当声 能量均沿法向穿过测量表面时,测量得到的声功率最低且最准确。因此, 根据噪声源的形状及尺寸确定测量表面的形状和大小,使所有传声器位置 离噪声源表面的距离都近似相等,为简化计算,本实施方式选择平行六面 体作为测量表面。
[0065]
测量表面的面积在具有三个反射平面下的计算:
[0066]
s=ac+ab+bc
[0067]
式中,a=l1+d;b=l2+d;c=l3+d,其中d为测量距离,测量距离d大于 1m。
[0068]
s33、计算测量时间内与被测声压具有相同均方声压的连续稳态声级;
[0069]
其表达式为:
[0070][0071]
式中,t为测量时间;p2(ζ)为瞬时声压。
[0072]
时间平均声压级的离散化表达式为:
[0073][0074]
式中p(n)为瞬时声压;n为测量时间内的采样点数。
[0075]
s34、计算平均时间平均声压级;
[0076]
测量表面上传声器位置的平均时间平均声压级的计算方式分为以下两 种:
[0077]
传声器位置在测量表面均匀分布:
[0078][0079]
式中,nm为传声器位置;lpi为在第i个传声器位置测得的频带或频 率计权时间平均声压级,单位为分贝(db)。
[0080]
传声器位置在测量表面非均匀分布:
[0081][0082]
式中,si为与第i个传声器位置相关部分的测量表面的面积,单位为 平方米(m2);s为测量表面的总面积,计算式为:
[0083][0084]
s35、对测量表面上所有传声器位置处测得的平均时间平均声压级进行 背景噪声修正和环境修正,并求取平均值,其计算式为:
[0085][0086]
式中,为表面时间平均声压级;为被测声源在测量表面上的 平均时间平均声压级;k1为背景噪声修正值;k2为环境修正值。
[0087]
s36、计算背测声源频率计权和频带声功率级;
[0088]
根据国际标准iso 3744-2010,空气温度不小于10℃且静压不小于 95.5kpa时,应按下式计算被测声源的频率计权和频带声功率级:
[0089][0090]
式中,lw为声功率级;s0=1m2为参考面积。
[0091]
在空气温度小于10℃或静压小于95.5kpa的环境中,测量的声功率会 产生偏差,需将测量结果按下式修正至空气温度为23℃、静压为101.325kpa 的参考气象条件下的声
功率级l
wref,atm

[0092]
l
wref,atm
=lw+c1+c2ꢀꢀꢀꢀꢀꢀꢀꢀꢀꢀꢀ
(9);
[0093]
式中,l
wref,atm
为在静压为101.325kpa,空气温度为23℃时的参考气象 条件下的声功率级;c1、c2分别为参考量修正和辐射阻抗修正,单位均为 分贝(db)。
[0094]
参考量修正c1是在测量环境的气象条件下的空气特征阻抗的函数,可 由下式计算得到。
[0095][0096]
辐射阻抗修正c2一般从合适的噪声测试规程中得到,但如果没有噪声 测试规程,对于单极子声源,可由下式计算:
[0097][0098]
式中,ps为在测量环境的静压,单位为千帕(kpa);p
s,0
=101.325kpa为 参考静压;θ为在测量环境的空气温度,单位为摄氏度(℃);且θ0=314℃,
[0099]
θ1=296℃。
[0100]
s37、由频带数据计算a频率计权声功率级;
[0101]
方法如下:
[0102][0103]
式中,l
wk
为第k个1/1倍频程或1/3倍频程频带的声功率级;ck为a 频率计权值,可根据a频率计权值取值表进行查询;k
min
和k
max
分别为对 应测量所用频率范围内中心频率最低和最高频带的值。
[0104]
上述方法中为提高声功率测量的效率,需要同时对多路信号进行倍频 程分析,利用多个频带进行相同频率分辨率的倍频程分析,具体方法如下:
[0105]
a、对原始倍频程数据x(n)进行低通滤波,限制信号带宽;
[0106]
如图7所示,为避免抽样后信号发生频谱混叠,必须在抽样前先对信 号x(n)进行低通滤波,将信号带宽限制在区间(-π/d,π/d)中。
[0107]
b、采用d倍抽样法,从原始倍频程数据序列x(n)中每d点抽取1点, 抽取的样点依次组成新的序列y(n);
[0108]
抗混叠滤波器h(n)为一理想低通滤波器,其频率响应为:
[0109][0110]
x(n)通过h(n)滤波后输出为v(n),对v(n)进行d倍抽样得到序列y(n):
[0111][0112]
经推导经过滤波抽样处理后信号的频谱为:
[0113][0114]
这样信号的高频成分被有效滤除,带宽被限制在区间(-π/d,π/d)中, 保留了有用的低频成分,避免抽样后出现频谱混叠。
[0115]
新的序列的采样率为原始数据采样率的1/d倍,他们的输入输出关系 为:
[0116]
y(n)=x(dn)
ꢀꢀꢀꢀꢀꢀꢀꢀꢀꢀꢀꢀꢀꢀꢀꢀ
(16);
[0117]
为分析抽样前后信号的频域关系,定义一个中间序列:
[0118][0119]
式中,fd(k)为:
[0120][0121]
对进行抽取,每d点抽取1个样点,所取得的抽样点均落在fd(k)=1 的点上,把这样的抽样点作为y(n)。由频域卷积定理可推导得到的傅里叶 变换式为:
[0122][0123]
y(n)的傅里叶变换为:
[0124][0125][0126]
将式代入可得:
[0127][0128]
由上式可知,抽取后信号的频谱y(e

)是原信号频谱x(e

)在ω轴上每 隔2π/d的平移样本之和,这要求抽取前的信号带宽不能超过2π/d,否 则抽取前信号的高频部分必然混叠到抽取后信号的低频部分,y(e

)发生频 谱混叠,将导致倍频程频谱计算出现偏差。
[0129]
c、利用x(n)的虚部信息,将两个n点的实数序列的fft变换转化为 一个n点的复数序列的fft变换;
[0130]
fft算法为复数运算,而噪声分析实际输入的信号x(n)为实数序列。 如果直接按fft运算流程图计算,会将x(n)默认为一个虚部为零的复数序 列进行计算,浪费存储空间和运算时间。因此,可充分利用x(n)的虚部信 息,将两个n点的实数序列的fft变换转化为一个n点的复数序列的fft 变换。
[0131]
令输入信号x1(n)和x2(n)都为n点的实数序列,其fft分别为x1(k) 和x2(k),将x1(n)作为x(n)的实部,x2(n)作为x(n)的虚部,复数形式为:
[0132]
x(n)=x1(n)+jx2(n)
ꢀꢀꢀꢀꢀꢀꢀꢀꢀꢀꢀꢀ
(23);
[0133]
根据上式将x1(n)、x2(n)完全用x(n)表示:
[0134][0135][0136]
则x1(k)和x2(k)分别为:
[0137][0138][0139]
由fft复共轭特性,可得:fft[x*(n)]=x*(n-k),可得:
[0140][0141][0142]
将两个频段的数据组成一个复数序列,fft变换之后再将数据分离。 这样可充分利用fft变换的虚部信息,一次fft变换可得到两个频段的频 谱,能减少将近一半的运算量。
[0143]
d、将整个声频范围分成k段,确定每个频段的范围,选择抽样因子d。
[0144]
若将整个声频范围分成k段,设第1段的采样频率为fs,则各段的采 样频率依次为fs,fs/d,

,fs/d
k-1
,只有当这k个采样频率均能满足所有 频带分析需求时,才为一个合理分段。因此,需要确定每个频段的范围。 为使算法运算量能达到最优,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抽样因子d,使k最小。 此时,可以经过最少次数的抽样处理及fft变换实现倍频程分析。
[0145]
设第k频段的范围为第i个频带至第j个频带,要保证每个频带内至少 有m0条谱线,则该频段的采样频率fk需要满足:
[0146][0147]
式中,fk=fs/d
k-1
;f
uj
为第j个频带的上限截止频率;f
bi
为第i个频带的 带宽;ns为采样点数。
[0148]
频段的范围与采样频率fk、采样点数ns、倍频程的阶次及谱线数m0相关:fk由抽样因子d和采样频率fs决定,随ns、fs及倍频程的阶次的改 变;调整抽样因子d,使fk满足更多的频带,即频段数k最小时,实现倍 频程分析。
[0149]
选取除该源端检测点位的其余所有实时监测点位作为校验点,求取各 校验点实测数据与该校验点通过上述方法计算得出结果差值的平均值,判 断计算结果的误差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将储存该结果并利用该结果进 行变电站噪声分布分析,不符合要求将重新采集噪声参数并再次计算。
[0150]
s4、根据s3计算得出的变电站噪声分布进行变电站噪声监控分析,分 析内容包括任意层高噪声等值线分析、排放噪声和背景噪声的辨识分析以 及变电站噪声三维场景漫游展示,分析方式包括实时监控分析和回放性监 控分析。
[0151]
所述排放噪声为s3中所求变电站噪声分布结果,实测噪声为噪声实时 监测点位测量数据,实测噪声包括背景噪声和排放噪声,将排放噪声、背 景噪声、实测噪声和噪声标
准限值进行对比获取噪声辨识结果数据。
[0152]
实测噪声是由排放噪声和背景噪声叠加的到的,某变电站噪声功率区 级为2级,其昼、夜间噪声的标准限值分别为60db和50db,如图5所示, 将s3中求得的排放噪声、s3中求得的背景噪声、实测噪声和昼、夜间噪 声的标准限值在同一坐标中进行展示,形成该点位的噪声-时间变化曲线, 其中l1为昼间噪声标准限值,l2为实测噪声,l3为背景噪声,l4为排放 噪声,l5为夜间噪声标准限值,实现了噪声辨识功能,可对变电站排放噪 声对外部环境的实际影响得出直观分析。
[0153]
该方法可同时实现变电站噪声分析的回放性分析和动态分析,即可实 时展示噪声等值线分布图、噪声三维场景漫游和点位辨识分析的等功能, 也可调取数据库中存储的某一时刻数据,进行回放分析。
[0154]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 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变电站环境噪声实时监控及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变电站噪声相关基础数据基于声衰减基本理论建立变电站环境噪声计算模型,设计噪声实时监测点位;s2、采集s1中噪声实时监测点位的接收数据,利用网络上传至云端数据库并进行存储,接收数据包括变电站内噪声源噪声和远离声源处的其它点位噪声;s3、实时监测点位通过反射面工程法测量变电站噪声的声功率级,利用测量和计算所得的声功率级数据对变电站内噪声分布进行计算,噪声分布计算包括变电站排放噪声计算和背景噪声计算,利用s2中除声源处的其它点位测算噪声与实测噪声对比,对变电站内噪声分布计算结果进行修正;s4、根据s3计算得出的变电站噪声分布进行变电站噪声监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任意层高噪声等值线分析、排放噪声和背景噪声的辨识分析以及变电站噪声三维场景漫游展示,分析方式包括实时监控分析和回放性监控分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环境噪声实时监控及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测量变电站噪声的声功率级包括以下步骤:s31、确定参考体并计算特征声源尺寸;s32、选择测量表面形状并计算测量表面面积,测量表面为包络被测噪声源并终止于安放声源的反射平面;s33、计算测量时间内与被测声压具有相同均方声压的连续稳态声级;s34、计算平均时间平均声压级;s35、对测量表面上所有传声器位置处测得的平均时间平均声压级进行背景噪声修正和环境修正,并求取平均值;s36、计算背测声源频率计权和频带声功率级;s37、由频带数据计算a频率计权声功率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电站环境噪声实时监控及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37中由频带数据计算a频率计权声功率级的方法如下:式中,l
wk
为第k个1/1倍频程或1/3倍频程频带的声功率级;c
k
为a频率计权值,可根据a频率计权值取值表进行查询;k
min
和k
max
分别为对应测量所用频率范围内中心频率最低和最高频带的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电站环境噪声实时监控及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37测算倍频程频带的声功率级过程中,同时对多路信号进行倍频程分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电站环境噪声实时监控及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多路信号的倍频程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对原始倍频程数据x(n)进行低通滤波,限制信号带宽;b、采用d倍抽样法,从原始倍频程数据序列x(n)中每d点抽取1点,抽取的样点依次组成新的序列y(n);c、利用x(n)的虚部信息,将两个n点的实数序列的fft变换转化为一个n点的复数序列的fft变换;
d、将整个声频范围分成k段,确定每个频段的范围,选择抽样因子d。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电站环境噪声实时监控及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变电站内噪声分布的计算采用网格化的方法进行处理,将三维空间、障碍物墙面、绕射路径网格化为一立方体,立方体的边长可根据机器性能和精度需要进行设定。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电站环境噪声实时监控及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4所述排放噪声为s3中所求变电站噪声分布结果,实测噪声为噪声实时监测点位测量数据,实测噪声包括背景噪声和排放噪声,将排放噪声、背景噪声、实测噪声和噪声标准限值进行对比获取噪声辨识结果数据。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电站环境噪声实时监控及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变电站噪声相关基础数据包括:变电站及其周边环境的平面图,噪声源设备、建筑及站外敏感目标位置关系参数,变电站内建筑、围墙及站外敏感目标几何参数,变电站及站外空间高度参数,周边环境所处声功率区等级。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电站环境噪声实时监控及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时监测点位包括源端监测点位、中间校验点位和敏感点位,源端监测点位与噪声源头设备相邻设置,敏感点位设置于变电站站界和/或敏感目标位置,中间校验点位设置于源端监测点位和敏感点位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电站环境噪声实时监控及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监测点位与云端数据库通过无线网络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电站环境噪声实时监控及优化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收集变电站噪声相关基础数据基于声衰减基本理论建立变电站环境噪声计算模型,设计噪声实时监测点位;利用测量和计算所得的声功率级数据对变电站内噪声分布进行计算,噪声分布计算包括变电站排放噪声计算和背景噪声计算,对变电站内噪声分布计算结果进行修正;根据计算得出的变电站噪声分布进行变电站噪声监控分析。实现了对变电站全天候连续监测,可以全面掌握变电站噪声在早中晚、春夏秋冬以及负荷变化等情况下的变化规律,采用实时监测方式更加可靠,轻松辨识排放噪声和背景干扰噪声的影响以及昼夜间达标情况,在环保纠纷处置和宣传展示中作用巨大,具有重要意义。具有重要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研发人员:徐禄文 杨勃 杨滔 邱妮 王谦 刘佳 宋伟 宫林 李永福 李龙 余亚玲 杨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5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