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药装置和给药方法与流程

专利查询6月前  155



1.本发明涉及给药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给药装置和给药方法。


背景技术:

2.注射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疗等领域的器具,其原理是将液体吸入后,再通过针栓连接头排出。常规的注射器的注射筒外壁设有计量尺,医务人员利用计量尺确定每次的注射量,然后再利用活塞杆上的活塞柄推挤活塞,由活塞外缘上的橡胶推挤头将注射筒中的药液通过针头推送到人体内。
3.然而,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可能会需要非常精准地将药剂注射入人体的某个部位。比如,在治疗鼻腔的一些疾病的过程中,经常需要针对鼻孔定量喷射一些液体药物。还有一些鼻腔以外的疾病,也需要在鼻腔内定量喷射相应的药物,以便于使药物由鼻腔吸入到体内。但是,常规注射器的精确度一般很难满足注射要求。
4.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本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给药装置和给药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给药量的精确度。
6.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给药装置,包括:
7.筒体,设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以及与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连通的容纳腔,第一端口用于使药物流出,容纳腔内设有第一限位部;和
8.推杆,通过第二端口可滑动地接合于容纳腔的内表面,推杆设有第一阻挡部,第一阻挡部被配置为在推杆相对于筒体滑动时与第一限位部接触以阻挡推杆,且推杆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一阻挡部能够与第一限位部接触;在第二状态下,第一阻挡部和第一限位部在周向方向上相对错开。
9.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腔内设有防转部件,防转部件被配置为在第一阻挡部和第一限位部接触前防止推杆相对于筒体转动。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给药装置还包括避让结构,避让结构被配置为在推杆相对于筒体转动时使推杆避开防转部件。
11.在一些实施例中,避让结构包括设置于推杆的第一避让槽,第一避让槽自推杆的外表面向内延伸,第一避让槽被配置为在推杆相对于筒体转动时使防转部件穿过第一避让槽。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推杆设有第二避让槽,第二避让槽和第一避让槽沿筒体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推杆包括相互连接并呈预设夹角的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第一阻挡部设置于第一推板的侧面并沿靠近筒体的轴线的方向延伸,避让结构设置于第二推
板。
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自与防转部件大致齐平的位置沿筒体的轴线方向向靠近第一端口的方向延伸,第一限位部与防转部件之间具有间隙,且在筒体的周向方向上间隙的宽度不小于第二推板的厚度。
15.在一些实施例中,给药装置还包括引导结构,引导结构被配置为在推杆装入容纳腔的过程中引导推杆以使第一限位部位于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之间。
16.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导结构包括设置于容纳腔的内表面且延伸至第二端口的凸台,凸台设置于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之间,以在筒体的周向方向上对推杆进行限位。
1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推板的靠近第二端口的一端设有凹陷部,凹陷部被配置为避让凸台,以使推杆到达第一阻挡部与第一限位部接触的位置后能够相对于筒体转动。
18.在一些实施例中,凹陷部的远离第二端口的一端与避让结构之间的距离小于防转部件和凸台之间的距离。
19.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腔内设有位于第一限位部的远离第二端口的一侧的第二限位部,推杆设有位于第一阻挡部的远离第二端口的一侧的第二阻挡部,第二限位部与第二阻挡部接触以阻止推杆相对于筒体滑动。
20.在一些实施例中,给药装置还包括密封塞,密封塞安装于推杆的端部,密封塞与容纳腔的内表面紧密配合,容纳腔内设有第三限位部,密封塞的外表面设有与第三限位部配合的第四限位部。
21.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上述的给药装置的给药方法,包括:
22.推动推杆相对于筒体滑动,在第一阻挡部与第一限位部接触时,完成第一次给药;
23.旋转推杆,使第一阻挡部和第一限位部在周向方向上相对错开;和
24.继续推动推杆相对于筒体滑动,直至完成第二次给药。
25.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中筒体的容纳腔内设有第一限位部,推杆上设有第一阻挡部,而且推杆具有两种状态,在推杆处于第一状态时,在推杆相对于筒体滑动的过程中第一阻挡部会与第一限位部接触,从而阻止推杆继续运动,实现第一次给药,而且在第一次给药过程中,推杆通过第一阻挡部和第一限位部的相互接触而停止运动,因此可以精确控制给药量,有效提高给药的精确度;而在推杆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阻挡部和第一限位部在周向方向上相对错开,以使推杆能够相对于筒体继续滑动,完成第二次给药,适用于需要至少分两次给药的场景。
附图说明
2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7.图1为本发明给药装置一个实施例中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发明给药装置一个实施例中筒体的主视图。
29.图3为图2实施例中筒体沿a-a截面的剖视图。
30.图4为本发明给药装置一个实施例中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发明给药装置一个实施例中推杆的主视图。
32.图6为图2实施例中筒体沿b-b截面的剖视图。
33.图7为本发明给药装置一个实施例中密封塞的结构示意图。
34.图中:
35.1、筒体;2、推杆;3、密封塞;
36.11、安装部;12、第一筒体部;13、第二筒体部;14、手持部;15、容纳腔;151、第一容纳部;152、第二容纳部;153、第三容纳部;16、第一限位部;17、防转部件;18、凸台;19、第二限位部;10、第三限位部;101、第一端口;102、第二端口;
37.21、杆头;22、推杆延伸部;23、推杆本体;231、第一推板;232、第二推板;233、第三推板;234、第一阻挡部;235、第一避让槽;236、第二避让槽;237、间隔部;238、凹陷部;24、推压部;25、第二阻挡部;
38.31、塞体;311、第四限位部;32、尾部。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41.参考图1至图6所示,在本发明提供的给药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给药装置包括筒体1和推杆2,筒体1设有第一端口101、第二端口102以及与第一端口101和第二端口102连通的容纳腔15,第一端口101用于使药物流出,容纳腔15内设有第一限位部16,推杆2通过第二端口102可滑动地接合于容纳腔15的内表面,推杆2设有第一阻挡部234,第一阻挡部234被配置为在推杆2相对于筒体1滑动时与第一限位部16接触以阻挡推杆2,且推杆2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一阻挡部234能够与第一限位部16接触;在第二状态下,第一阻挡部234和第一限位部16在周向方向上相对错开。
42.在上述实施例中,筒体1的容纳腔15内设有第一限位部16,推杆2上设有第一阻挡部234,而且推杆2具有两种状态,在推杆2处于第一状态时,在推杆2相对于筒体1滑动的过程中第一阻挡部234会与第一限位部16接触,从而阻止推杆2继续运动,实现第一次给药,而且在第一次给药过程中,推杆2通过第一阻挡部234和第一限位部16的相互接触而停止运动,因此可以精确控制给药量,有效提高给药的精确度。
43.而在推杆2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阻挡部234和第一限位部16在周向方向上相对错开,以使推杆2能够相对于筒体1继续滑动,完成第二次给药。对于一些需要给同一个患者至少分两次给药的场景时,通过本发明提供的给药装置可以实现连续两次给药,而不需要在第二次给药时更换新的给药装置,避免资源的浪费。
44.在一些实施例中,推杆2被配置为相对于筒体1转动,以实现推杆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转换。
45.通过转动的方式实现推杆2在两个状态之间的切换,可以与推杆2在给药时相对于筒体1的滑动运动方式有所区别,避免推杆2的给药动作和状态切换动作之间发生混乱,有效提高给药装置中运动部件的运动可靠性,同时有利于提高给药装置的给药效率。
46.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腔15内设有防转部件17,防转部件17被配置为在第一阻挡部234和第一限位部16接触前防止推杆2相对于筒体1转动。
47.通过设置防转部件17,可以防止推杆2的状态提前发生改变,避免第一阻挡部234和第一限位部16无法按预先设计的方式相互接触,破坏第一次给药的结构设计,影响第一次给药的精确度。
48.在一些实施例中,给药装置还包括避让结构,避让结构被配置为在推杆2相对于筒体1转动时使推杆2避开防转部件17。
49.通过设置避让结构,可以解除防转部件17对推杆2的旋转限制作用,使得推杆2在进入第二状态时能够相对于筒体1转动。
50.避让结构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选择。
51.如图4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避让结构包括设置于推杆2的第一避让槽235,第一避让槽235自推杆2的外表面向内延伸,第一避让槽235被配置为在推杆2相对于筒体1转动时使防转部件17穿过第一避让槽235。
52.通过设置第一避让槽235,可以使防转部件17穿过第一避让槽235,即解除防转部件17对推杆2的旋转限制作用。
53.在一些实施例中,推杆2设有第二避让槽236,第二避让槽236和第一避让槽235沿筒体1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
54.通过设置第二避让槽236,可以作为第一避让槽235的备用,在第一避让槽235因制造误差或者因为一些原因被堵塞时,可以使防转部件17穿过第二避让槽236而实现推杆2和筒体1的相对旋转。
5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避让槽236位于第一避让槽235的靠近第二端口102的一侧。在将推杆2从筒体1中抽出时,可以通过使防转部件17穿过第二避让槽236的方式实现推杆2相对于筒体1的旋转,而且由于第二避让槽236位于第一避让槽235的靠近第二端口102的一侧,因此在抽出推杆2时,第二避让槽236比第一避让槽235先遇到防转部件17,可以更快地实现推杆2和筒体1的相对旋转。
56.在一些实施例中,防转部件17和第二端口102之间的距离与第一限位部16的靠近第二端口102的一端和第二端口102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在第一阻挡部234和第一限位部16接触后,可以使防转部件17正好与第一避让槽235对齐,可以直接旋转推杆2,而不需要向前或向后移动推杆2,可以有效提高给药装置的给药效率。
57.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推杆2包括相互连接并呈预设夹角的第一推板231和第二推板232,第一阻挡部234设置于第一推板231的侧面并沿靠近筒体1的轴线的方向延伸,避让结构设置于第二推板232。
58.第一推板231和第二推板232相交成预设夹角,第一推板231和第二推板232之间形成预设空间,可以使第一限位部16位于第一推板231和第二推板232之间。
5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6自与防转部件17大致齐平的位置沿筒体1的轴线方向向靠近第一端口101的方向延伸,第一限位部16与防转部件17之间具有间隙,且在筒体
的周向方向上间隙的宽度不小于第二推板232的厚度。这样设置可以保证在推杆2旋转后第二推板232可以进入第一限位部16与防转部件17之间的间隙中,并且使第二推板232能够继续随推杆2在间隙中滑动。
60.在一些实施例中,给药装置还包括引导结构,引导结构被配置为在推杆2装入容纳腔15的过程中引导推杆2以使第一限位部16位于第一推板231和第二推板232之间。
61.通过设置引导结构,可以在将推杆2装入容纳腔15时,使推杆2以第一限位部16位于第一推板231和第二推板232之间的姿态进入容纳腔15,避免安装错位。引导结构可以辅助推杆2的安装,有效提高安装效率。同时,在推杆2刚进入容纳腔15的初期阶段,也可以通过引导结构对推杆2的运动进行导向,防止推杆2的运动发生偏斜。
62.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导结构包括设置于容纳腔15的内表面且延伸至第二端口102的凸台18,凸台18设置于第一推板231和第二推板232之间,以在筒体1的周向方向上对推杆2进行限位。
63.通过在第一推板231和第二推板232之间设置凸台18,可以在筒体1的周向方向上对推杆2进行限位,从而使推杆2以预设的姿态进入容纳腔15中。
64.在一些实施例中,推杆2可以包括4个推板,相应地凸台18的数量也可以为4个。
65.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推板232的靠近第二端口102的一端设有凹陷部238,凹陷部238被配置为避让凸台18,以使推杆2到达第一阻挡部234与第一限位部16接触的位置后能够相对于筒体1转动。
66.凹陷部238自推杆2的端部向靠近避让结构的方向延伸。
67.通过设置凹陷部238,可以在将推杆2装入容纳腔15预设长度后解除凸台18对第二推板232的限制旋转的作用。
68.在一些实施例中,凹陷部238的远离第二端口102的一端与避让结构之间的距离小于防转部件17和凸台18之间的距离。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以使第二推板232能够相对于筒体1转动。
69.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腔15内设有位于第一限位部16的远离第二端口102的一侧的第二限位部19,推杆2设有位于第一阻挡部234的远离第二端口102的一侧的第二阻挡部25,第二限位部19与第二阻挡部25接触以阻止推杆2相对于筒体1滑动。
70.通过设置第二限位部19和第二阻挡部25,可以在第二次给药时通过第二限位部19和第二阻挡部25的接触而阻挡推杆2,实现第二次给药量的精确控制,提高第二次给药的精确度。
71.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给药装置还包括密封塞3,密封塞3安装于推杆2的端部,密封塞3与容纳腔15的内表面紧密配合,容纳腔15内设有第三限位部10,密封塞3的外表面设有与第三限位部10配合的第四限位部311。
72.通过设置密封塞3,可以实现与容纳腔15的内表面之间的密封配合,可以防止漏液。通过密封塞3还可以在给药时将粘附在容纳腔15的内表面的药物刮除干净,避免药物残留,有效提高给药量的精确度。
73.通过设置第三限位部10和第四限位部311,可以在抽取药物或者推送药物时,通过第三限位部10和第四限位部311的配合对推杆2的运动形成一定的阻力,给使用者提供关于推杆2运动位置的提示信息。
74.比如,通过设置第三限位部10和第四限位部311,可以作为给药装置在给药之前吸取药物量达到预设值的标志,比如在第三限位部10和第四限位部311接触且拉动推杆2受到阻力时,代表药物吸取量满足预设要求,此时使用者可以停止吸取药物。
75.第三限位部10可以为环状结构或者沿周向独立布置的一个或多个凸条。第四限位部311也可以为环状结构或者沿周向独立布置的一个或多个凸条。
76.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塞3具有弹性,这样有利于实现与容纳腔15内表面的紧密配合,也可以使得第三限位部10和第四限位部311接触后仍能通过施加更大一点的外力而克服第三限位部10和第四限位部311对推杆2形成的阻力,以避免第三限位部10和第四限位部311彻底阻止了推杆2的运动。
77.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塞3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78.在一些实施例中,给药装置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筒体1的第一端口101处的针头或防护塞体,针头用于向预设部位注射液体,防护塞体可支撑于鼻腔等部位。
79.基于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给药装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给药方法,包括:
80.推动推杆2相对于筒体1滑动,在第一阻挡部234与第一限位部16接触时,完成第一次给药;
81.旋转推杆2,使第一阻挡部234和第一限位部16在周向方向上相对错开;和
82.继续推动推杆2相对于筒体1滑动,直至完成第二次给药。
8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推动推杆2相对于筒体1滑动之前,给药方法还包括:
84.将推杆2通过第二端口102可滑动地接合于容纳腔15的内表面。
85.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给药装置所具有的积极技术效果同样适用于给药方法,这里不再赘述。
86.本发明提供的给药装置和给药方法可以适用于液体药物、粉末状固体药物或者固液混合药物,可以适用于注射进入人体,也可以适用于喷射于人体的某些部位。
87.下面结合附图1至7对本发明给药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和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88.如图1至3所示,筒体1为圆筒状结构,筒体1为阶梯式结构,筒体1包括安装部11、第一筒体部12、第二筒体部13和手持部14,安装部11的直径小于第一筒体部12的直径,第一筒体部12的直径小于第二筒体部13的直径。手持部14安装于第二筒体部13的远离第一筒体部12的一端。
89.筒体1内部设有容纳腔15,容纳腔15包括第一容纳部151、第二容纳部152和第三容纳部153,第一容纳部151设置于安装部11的内部,第二容纳部152设置于第一筒体部12的内部,第三容纳部153设置于第二筒体部13的内部。第一容纳部151的直径小于第二容纳部152,第二容纳部152的直径小于第三容纳部153的直径。第二容纳部152用于储存药物,第二容纳部152和第三容纳部153用于容纳推杆2。
90.第一容纳部151的远离第二容纳部152的一端形成筒体1的第一端口101,第三容纳部153延伸至手持部14的远离第二筒体部13的一端,第三容纳部153的远离第二容纳部152的一端形成筒体1的第二端口102。
91.第一限位部16设置于第三容纳部153内,且第一限位部16自第三容纳部153的靠近第二容纳部152的端部开始向靠近第二端口102的方向延伸。第一限位部16呈细长的柱体形状,可以为圆柱体、三棱柱或四棱柱等。第三容纳部153内可以设置用于安装第一限位部16
的支撑部。
92.防转部件17为小凸块结构。防转部件17设置于第三容纳部153的内表面。防转部件17与第一限位部16之间具有间隙。
93.第一筒体部12和第二筒体部13的直径变化部形成第二限位部19。第三限位部10设置于第二容纳部152中且靠近第一容纳部151。第三限位部10可以设置于能够存储两次给药所需要剂量的位置。
94.第三容纳部153的靠近第二端口102的位置设有4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凸台18。凸台18呈长条形形状。凸台18沿轴向的长度略大于手持部14沿轴向的厚度。
95.在周向方向上,第三容纳部153内可以设置对称布置的两个第一限位部16和对称布置的两个防转部件17。
96.如图4至6所示,推杆2包括杆头21、推杆延伸部22、推杆本体23和推压部24,杆头21、推杆延伸部22、推杆本体23和推压部24依次连接并一体成型。推压部24呈平板式结构,安装于推杆本体23的端部。推杆延伸部22的长度与第二容纳部152的长度大致相等。
97.推杆延伸部22包括相互连接的4个延伸杆,任意相邻两个延伸杆之间成90
°
夹角,推杆延伸部22沿垂直于推杆2的轴线的方向的横截面呈十字形。
98.推杆本体2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推板231、第二推板232、第三推板233和第四推板,任意相邻两个推板之间成90
°
夹角,推杆本体23沿垂直于推杆2的轴线的方向的横截面呈十字形。
99.第一推板231上设有第一阻挡部234,第一阻挡部234呈凸块结构,第一阻挡部234凸出于第一推板231的表面,且第一阻挡部234在垂直于第一推板231的方向上具有预设高度。
100.第二推板232上设有第一避让槽235和第二避让槽236,第一避让槽235和第二避让槽236的开口朝向远离推杆2的中心线的方向。第一避让槽235和第二避让槽236之间形成间隔部237。
101.第二推板232的靠近第二端口102的位置设有凹陷部238,凹陷部238延伸至推压部24。
102.推杆延伸部22的直径小于推杆本体23的直径。推杆延伸部22和推杆本体23的直径变化处形成第二阻挡部25。
103.第三推板233可以与第一推板231类似,也设有第一阻挡部234。第四推板可以与第二推板232类似,也设有第一避让槽235、第二避让槽236、间隔部237和凹陷部238。
104.如图7所示,密封塞3包括塞体31和尾部32,塞体31上设有第四限位部311。密封塞3安装于杆头21上。推杆2装入容纳腔15后,密封塞3位于第二容纳部152中,尾部32位于第一容纳部151中。尾部32的直径小于第一容纳部151的直径。尾部32的长度大于第一容纳部151的长度,以使容纳腔15内的药物能够全部被推杆2推送出去,避免药物残留。
105.在设计阶段,第一限位部16的高度可以根据给药装置第一次的给药量确定,第二筒体部13的高度则可以根据给药装置第二次的给药量确定。
106.本实施例中给药装置的使用过程为(以将液体药物送入鼻腔为例):
107.将可拆卸的针头连接在给药装置的筒体1的安装部11上,从药瓶中吸取药液至密封塞3上的第四限位部311与筒体1上的第三限位部10相接触的位置;然后,将安装部11的针
头更换为鼻腔防护塞体,推动推杆2进行第一次给药,在推杆2的第一阻挡部234抵接在筒体1内的第一限位部16上时,完成第一次定量给药;然后,转动推杆2,转动过程中防转部件17穿过第一避让槽235,转动后使第二推板232转动至第一限位部16和防转部件17之间,第一阻挡部234和第一限位部16在周向上错开,继续推动推杆2,直至药液被完全挤出,完成第二次定量给药。
108.通过对本发明给药装置实施例的说明,可以看到本发明给药装置实施例可以实现连续两次定量给药,给药量的精确度较高,且操作方便。
109.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这些修改和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设有第一端口(101)、第二端口(102)以及与所述第一端口(101)和所述第二端口(102)连通的容纳腔(15),所述第一端口(101)用于使药物流出,所述容纳腔(15)内设有第一限位部(16);和推杆(2),通过所述第二端口(102)可滑动地接合于所述容纳腔(15)的内表面,所述推杆(2)设有第一阻挡部(234),所述第一阻挡部(234)被配置为在所述推杆(2)相对于所述筒体(1)滑动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6)接触以阻挡所述推杆(2),且所述推杆(2)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阻挡部(234)能够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6)接触;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阻挡部(234)和所述第一限位部(16)在周向方向上相对错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5)内设有防转部件(17),所述防转部件(17)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阻挡部(234)和所述第一限位部(16)接触前防止所述推杆(2)相对于所述筒体(1)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避让结构,所述避让结构被配置为在所述推杆(2)相对于所述筒体(1)转动时使所述推杆(2)避开所述防转部件(1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推杆(2)的第一避让槽(235),所述第一避让槽(235)自所述推杆(2)的外表面向内延伸,所述第一避让槽(235)被配置为在所述推杆(2)相对于所述筒体(1)转动时使所述防转部件(17)穿过所述第一避让槽(23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2)设有第二避让槽(236),所述第二避让槽(236)和所述第一避让槽(235)沿所述筒体(1)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2)包括相互连接并呈预设夹角的第一推板(231)和第二推板(232),所述第一阻挡部(234)设置于所述第一推板(231)的侧面并沿靠近所述筒体(1)的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避让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推板(23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6)自与所述防转部件(17)大致齐平的位置沿所述筒体(1)的轴线方向向靠近所述第一端口(10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限位部(16)与所述防转部件(17)之间具有间隙,且在所述筒体的周向方向上所述间隙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第二推板(232)的厚度。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被配置为在所述推杆(2)装入所述容纳腔(15)的过程中引导所述推杆(2)以使所述第一限位部(16)位于所述第一推板(231)和所述第二推板(232)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5)的内表面且延伸至所述第二端口(102)的凸台(18),所述凸台(18)设置于所述第一推板(231)和所述第二推板(232)之间,以在所述筒体(1)的周向方向上对所述推杆(2)进行限位。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板(232)的靠近所述第二端口(102)的一端设有凹陷部(238),所述凹陷部(238)被配置为避让所述凸台(18),以使所述推杆(2)到达所述第一阻挡部(234)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6)接触的位置后能够相对于所
述筒体(1)转动。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238)的远离所述第二端口(102)的一端与所述避让结构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防转部件(17)和所述凸台(18)之间的距离。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5)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6)的远离所述第二端口(102)的一侧的第二限位部(19),所述推杆(2)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阻挡部(234)的远离所述第二端口(102)的一侧的第二阻挡部(25),所述第二限位部(19)与所述第二阻挡部(25)接触以阻止所述推杆(2)相对于所述筒体(1)滑动。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塞(3),所述密封塞(3)安装于所述推杆(2)的端部,所述密封塞(3)与所述容纳腔(15)的内表面紧密配合,所述容纳腔(15)内设有第三限位部(10),所述密封塞(3)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三限位部(10)配合的第四限位部(311)。14.一种基于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给药装置的给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推动所述推杆(2)相对于筒体(1)滑动,在所述第一阻挡部(234)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6)接触时,完成第一次给药;旋转所述推杆(2),使所述第一阻挡部(234)和所述第一限位部(16)在周向方向上相对错开;和继续推动所述推杆(2)相对于筒体(1)滑动,直至完成第二次给药。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给药装置和给药方法,其中给药装置包括筒体(1)和推杆(2),筒体(1)设有第一端口(101)、第二端口(102)以及与第一端口(101)和第二端口(102)连通的容纳腔(15),第一端口(101)用于使药物流出,容纳腔(15)内设有第一限位部(16),推杆(2)通过第二端口(102)可滑动地接合于容纳腔(15)的内表面,推杆(2)设有第一阻挡部(234),第一阻挡部(234)被配置为在推杆(2)相对于筒体(1)滑动时与第一限位部(16)接触以阻挡推杆(2),且推杆(2)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一阻挡部(234)能够与第一限位部(16)接触;在第二状态下,第一阻挡部(234)和第一限位部(16)在周向方向上相对错开。相对错开。相对错开。


技术研发人员:王岳柏 刘鹏 王忠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娇阳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0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