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子源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6月前  58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反应堆运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子源系统。


背景技术:

2.空间核反应堆的堆芯结构复杂,对中子物理设计参数的精度要求较高。空间核反应堆在发射升空的过程中可能引发临界安全问题,在临界安全实验装置上开展中子物理参数验证实验,验证设计方法、计算程序和使用的核截面数据库,对确保空间核反应堆地面工程样机堆芯中子学设计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3.临界安全实验装置或零功率反应堆可用于模拟地面工程样机堆芯结构,以模拟核综合试验设施堆芯的中子物理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在反应堆启动运行初期,为了避免出现因裂变中子数目少而产生的启动监测盲区,确保反应堆运行的安全,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中子源系统,应用于反应堆,所述中子源系统设置于所述反应堆的堆芯活性区外侧,包括:中子源,所述中子源用于为启动所述反应堆提供初始裂变中子;存储结构,所述存储结构设置成存储所述中子源并且屏蔽所述中子源的放射性;其中,所述存储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腔室;容置部,所述容置部的部分贯穿所述壳体并位于所述腔室中,所述容置部设置成可滑动地进出所述腔室,当所述中子源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掉落时其落入所述容置部。
5.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零功率反应堆系统,包括:堆芯;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中子源系统,所述中子源系统设置于所述堆芯活性区外侧,用于为启动反应堆提供初始裂变中子。
附图说明
6.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中子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7.图2是图1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8.图3是图1装置的存储结构的示意图;
9.图4是图1装置的驱动结构的示意图;
10.图5是图1装置的第二导向管的示意图;
11.图6是图1装置的第三导向管的示意图。
12.需要说明的是,附图并不一定按比例来绘制,而是仅以不影响读者理解的示意性方式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1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
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4.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若全文中涉及“第一”、“第二”等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描述仅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先后次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应该理解为“第一”、“第二”等描述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若全文中出现“和/或”,其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此外,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上方”、“下方”、“顶部”、“底部”等,仅用来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为也包含除了图中所示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
15.在核技术领域,中子源(系统)或中子源棒束组件可用于为反应堆启动提供“点火”功能。例如,初级中子源提供首次装料后反应堆启动所需的源强,次级中子源需要在反应堆运行中被活化而成为中子源,并在此后为反应堆启动提供稳定的中子源。
16.空间核反应堆和航天器一起安装在运载工具上,在发射升空过程中、运载工具进入到工作轨道之前,可能发生运载工具故障,导致反应堆掉落到地球表面,将有可能遇到多种复杂的不利于临界的慢化条件或反射条件,从而引发核临界事故,称之为临界安全问题。
17.本技术实施例的中子源系统可应用于研究临界安全的实验装置,在反应堆启动运行初期,监测反应堆的中子变化,以避免出现因裂变中子数目少而产生的启动监测盲区,从而确保反应堆运行安全性。
18.请参阅图1至图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中子源系统,其应用于反应堆,该中子源系统设置于反应堆的堆芯活性区外侧,其包括:中子源10,中子源10用于为启动反应堆提供初始裂变中子;存储结构30,存储结构30设置成存储中子源10并且屏蔽中子源的放射性;其中,存储结构30包括:壳体31,壳体31形成腔室;容置部32,容置部32的部分贯穿壳体31并位于腔室中,容置部32设置成可滑动地进出腔室,当中子源10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掉落时其落入容置部32。
19.中子源10具有较强的放射性,只有在进行实验研究时才将其加入反应堆内,平时放置在屏蔽存储结构中。也就是说,中子源10可以在反应堆和存储结构30之间运动。例如,开展实验时,使中子源10运动至反应堆的预定位置,以满足提供所需中子数;实验结束后,使中子源10返回至存储结构30中存储。即上述中子源系统能够满足控制中子源10入堆和出堆。
20.中子源10在反应堆和存储结构30之间运动时,可能出现中子源突然掉落的情况,为了不影响实验进程,并且减少操作人员和中子源的接触时间、较少辐射危害,本技术通过使用容置部32来接收发生掉落的中子源10,以便操作人员能够较方便地将中子源重新置于实验位置,从而继续开展实验。
21.结合图3,存储结构30包括壳体31,壳体31例如为不锈钢圆柱筒体,其围成封闭的内部腔室(腔室的形状也为圆柱形)。存储结构30还包括容置部32,该容置部32例如可通过壳体31上的开孔311安装于壳体31,其中,容置部32的一部分伸入腔室内,其余部分位于腔室外。容置部32与壳体31可拆卸安装,以便操作人员能够较轻松地从壳体31抽出或拆卸容
置部32或者将其重新安装至壳体31。容置部32与壳体31例如可通过螺钉安装。当然,容置部32与壳体31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安装。
22.壳体31上还设有开孔312,用于安装一传送通道,该通道贯穿开孔312以连通外部和腔室,为中子源提供运动通道。中子源不使用时,可经由该通道回到存储结构30的腔室中,从而与外部隔离。中子源在运动过程中,若发生掉落,其可通过通道落入容置部32,其中,容置部32例如位于通道伸入腔室内的一端的下方,或者通道的一端正好与容置部32接触。中子源落入容置部32之后,操作人员可通过抽出或拆卸容置部32,从而取出中子源,然后将中子源重新放置实验位置,再将容置部32安装至壳体31。
23.可以理解的是,容置部32与壳体31可拆卸安装,便于操作人员通过容置部取出中子源,操作简单快捷,可减少操作时间,从而减少操作人员和中子源的接触时间、减少辐射。
24.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置部32包括容置主体和操作部,容置主体位于腔室中,操作部位于腔室外,操作人员可通过拉动或推动操作部从而将容置部32从腔室中抽出或者将其重新推入腔室。由于操作人员只需要从容置主体中取出中子源,因此可以拉动容置部使其一部分滑出腔室,而不必完全将其从壳体上拆掉。容置主体例如为空心的半圆柱体,以便中子源从开口侧落入半圆柱腔体中。容置主体还可以是空心的柱状体,柱状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侧壁、以及与两侧壁分别连接的底壁,其顶部开口,用于使中子源进入或取出。容置主体的形状、尺寸可以和开孔311的形状、尺寸相适应,以使得容置部32较方便地通过开孔311安装或滑出/滑进。操作部例如包括圆板和设置在圆板上的环状部,圆板连接于容置主体的一端,圆板的直径可以大于开孔311的直径,从而圆板将开孔311完全遮蔽。环状部便于操作人员施力。
25.需要说明的是,容置部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本公开不作限定。
26.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31内可填充屏蔽材料33,以提高存储结构30的屏蔽效果。如图3所示,将壳体内部空间分为三部分,一部分用于放置容置部32、一部分用于放置通道、其余部分填充屏蔽材料33。屏蔽材料例如为石蜡。列举一种加工工艺为:先在容置部32和通道所在的位置放置模具以占据该部分空间,然后向壳体内注入石蜡,待其稳定成型后,再使用容置部32、通道的结构替换模具。
27.可以理解的是,壳体31的结构和材质不限于上述列举的方式,屏蔽材料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屏蔽效果的材料。当然,也可以仅使用壳体而不填充屏蔽材料,只要满足屏蔽中子和γ射线的需求。
28.为了使中子源10在反应堆和存储结构30之间运动,本技术实施例的中子源系统还可以包括驱动部20,以提供驱动动力。
29.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气源驱动,驱动部20例如可包括气源、调节阀、电磁阀、开关等。调节阀可用于调节工作气压,当气压超过阈值时,释放一部分气体。电磁阀例如是控制中子源返回存储结构30或进入反应堆的换向阀,以便中子源在气体传送作用下入堆和出堆。
30.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机电驱动,通过使中子源和一连接部连接,驱动部20驱动连接部带动中子源运动。
3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或2所示,中子源系统还包括:导向部40,设置成为中子源10提供运动轨道,导向部40的一端连通于存储结构30,另一端密封,中子源10能够在导向部
40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运动。
32.如图1所示,导向部40整体沿竖直方向延伸,其上端位于反应堆内预定位置,下端伸入存储结构30,由此中子源10能够沿导向部40向上运动或向下运动。
33.在中子源10运动过程中,为了便于随时监测中子数变化,要求中子源在运动行程的任意位置可及时停止(运动),从而可比较各位置的中子数变化。然而,使用气源驱动中子源时无法控制中子源运动精度,不利于获取更可靠的实验数据。本实施例中,可使用机电驱动中子源运动。
34.如图1至3所示,中子源系统还包括:连接部50,连接部50的一端连接于中子源10,另一端连接于驱动部20,驱动部20设置成驱动连接部50带动中子源10沿导向部40运动。
35.使用连接部50连接中子源10,中子源10在导向部40中可呈悬空状态,只要驱动部20向连接部50提供足够拉力,便可拉动中子源10运动,并且,通过控制驱动部20能够较方便地使中子源10停止运动而停留在当前位置,为监测中子数变化、丰富实验数据、优化参数验证提供了便利。并且,通过控制连接部50受力,能够使中子源10以一定速度匀速下降回落至存储结构30,可避免中子源自由下落时造成冲击。
36.连接部50例如是钢丝绳,中子源10外壳上对应设有连接结构,以便和钢丝绳连接。在一些情况下,钢丝绳与中子源的连接结构可通过套接实现快速连接,以减少操作人员与中子源的接触时间。
37.如图4所示,驱动部20包括:电机21、传动组件22、支撑座231、传动轴232和卷筒233,传动轴232穿过卷筒233,并支撑于支撑座231,传动轴232经由传动组件22与电机21连接。
38.在一些实施例中,卷筒233包括圆柱主体2331,连接部50的一端缠绕于圆柱主体2331,另一端连接于中子源10。电机21驱动卷筒233转动时,连接部50的部分可以随转动缠绕至圆柱主体2331,或者离开圆柱主体2331。由此,通过电机21驱动卷筒233转动能够实现中子源提升、下降或保持。其中,圆柱主体2331可设置沿其轴向并列的多个凹槽2333,以便连接部50有规律的缠绕于凹槽中。卷筒233转动的同时,其能够轴向移动,从而确保连接部50均匀缠绕至凹槽中。
39.卷筒233还包括设于圆柱主体两端的止挡部2332,用于防止连接部50脱离圆柱主体2331、造成中子源运动不稳定。
40.传动组件22例如可包括减速器、联轴器、花键轴等,以便将电机21的驱动力传送至卷筒233。
41.驱动部20例如设置在一操作平台上,操作平台包括支撑板1000,电机座、上述支撑座231等固定在支撑板上。根据实验需求,中子源需向上运动至反应堆内预定位置,该预定位置的高度高于操作平台,为了更方便地操控驱动部20以控制中子源运动,在导向部40的上终端位置设置第一滑轮部61,以使连接部50经由该第一滑轮部61其连接中子源10的一侧沿竖直方向延伸,从而连接部50能够带动中子源10沿竖直方向提升或下降。
42.如图1或2所示,中子源系统还包括:第一滑轮部61,该第一滑轮部61例如包括定滑轮611、以及用于装配定滑轮的滑轮座612,连接部50绕过定滑轮611其一端可绕动地置于卷筒233上,另一端连接中子源10,并且连同中子源10位于导向部40中。其中,滑轮座612的一端可固定于堆芯支撑板2000上、另一端连接于导向部40的上端。堆芯支撑板2000用于支撑
堆芯,并且为中子源系统提供安装空间。如图2所示,第一滑轮部61能够对中子源10向上运动的高度限位。
4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或2所示,中子源系统还包括:第二滑轮部62,该第二滑轮部62固定于支撑板1000,并且位于驱动部20和第一滑轮部61之间。通过第二滑轮部62对连接部50定位和导向、改变其运动方向,可避免驱动部20与第一滑轮部61相距较远时,连接部50的运动方向容易发生偏移/扰动、造成中子源运动不稳定。第二滑轮部62相比第一滑轮部61更靠近存储结构30,如图2所示,连接部50从卷筒233到第二滑轮部62具有第一运动方向,从第二滑轮部62到第一滑轮部61具有第二运动方向,在第一滑轮部61连接中子源的一侧具有第三运动方向(即竖直方向),即通过第一滑轮部61和第二滑轮部62为连接部50改变运动方向,不仅满足了中子源在一定高度范围内运动,还有助于控制其运动精度,确保其运动稳定性。
44.需要说明的是,滑轮部或者滑轮种类和数目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以改善中子源运动的可靠性。
4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滑轮部62设有压力传感器621,用于检测连接部50的受力。通过实时检测连接部的受力情况,可判断是否发生卡源(即中子源无法顺利运动),从而可避免出现卡源造成连接部阻断。
46.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子源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传感器70,以检测中子源10到达存储结构30或反应堆的预定位置。
47.如图4所示,传感器70可设置于支撑座231。例如,在卷筒233两侧的两个支撑座231上各设置一个传感器70,当卷筒233转动并向右移动,并且中子源提升至反应堆内预定位置时,卷筒233靠近位于右侧支撑座231上的传感器70,传感器70提供指示信号。类似地,卷筒233转动并向左移动,并且中子源下降至存储结构30中存储位置时,卷筒233靠近位于左侧支撑座231上的传感器70,传感器70提供指示信号。传感器70例如可以是光电接近开关。
48.当然,传感器70的设置位置以及传感器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本公开不作限定。
4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导向部40包括第一导向管41、第二导向管42和第三导向管43,第一导向管41、第二导向管42和第三导向管43自上而下、依次密封连接。第一导向管41连接于滑轮座612,连接部50绕过定滑轮611后其一端伸入第一导向管41内。第三导向管43的部分伸入存储结构30,第三导向管43的一端开口431,并且容置部32与开口431对应布置。第三导向管43开口的一端可以位于容置部32上方较小范围内,或者与容置部32接触,或者伸入容置部32。
50.对于空间反应堆,考虑到其可能在水和沙的特殊环境下运行,要求各导向管之间、导向管与其他部件之间的连接满足密封性要求。例如,第三导向管43通过开孔312安装至壳体31时,第三导向管43与壳体31可通过焊接密封。第一导向管41与第二导向管42之间、第二导向管42与第三导向管43之间、以及第一导向管41与滑轮座612之间例如可通过橡胶垫、橡胶圈等密封。
51.第一导向管41例如为不锈钢管,确保第一导向管41具有一定刚性,以便和滑轮座612以及支撑板1000进行安装、固定。第一导向管41例如为直管形。
52.第二导向管42例如为聚氯乙烯管,第二导向管42设置成透明,以便工作人员观察
中子源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导向管42包括第一弧形子管421、第二弧形子管422以及连接于第一弧形子管和第二弧形子管之间的直形子管423。第二导向管42设置成大致倾斜延伸,以便适应反应堆的其他结构或部件的布置,避免相互之间干扰,从而有效利用布置空间。第二导向管42的两端可设置接头425,以便分别和第一导向管41以及第三导向管43连接及密封。第一弧形子管421、第二弧形子管422用于圆滑地调节第二导向管42的两端的延伸方向。直形子管423则便于中子源顺利移动。
53.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导向管42可以包括其他数量的弧形子管和/或直形子管,其整体延伸方向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以便合理利用空间。
54.第三导向管43例如为不锈钢管,确保第三导向管43具有一定刚性,以便在壳体31内保持其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三导向管43包括第三弧形子管431和第四弧形子管432。第三导向管43大致呈弯曲状,可避免中子源发射的中子或γ射线或其他射线沿直线传播时从导向管直接泄露到存储结构30外部。第三导向管43的一端可设置接头435,以便和第二导向管42连接及密封,其另一端包括直形子管433,以便中子源保持在此区域,中子源开始运动时,通过直形子管433逐渐过渡至第四弧形子管432。或者,当中子源意外掉落时,可通过直形子管433顺利落入容置部32。
55.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导向管43可以包括其他数量的弧形子管和/或直形子管,其整体延伸方向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56.第一导向管41、第二导向管42以及第三导向管43的内径、弯曲部分的曲率半径能够满足使中子源在导向管内顺利移动。
57.上述实施例各部件之间连接、固定可通过法兰、螺钉/螺栓、卡箍等方式实现,本公开不作限定。
5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中子源系统,其工作过程/原理为:反应堆不运行时,中子源10处于存储结构30中;反应堆正常运行时,中子源10在驱动部20的作用下沿导向部40运动,当中子源10向上运动至反应堆内预定位置时,传感器70提供指示信号(例如通过灯亮显示),中子源10停止运动;实验结束后,中子源10向下运动回到存储结构30中存储位置,此时传感器70提供指示信号(例如通过灯亮显示),中子源10停止运动。中子源10还能够在运动行程范围的任一位置停留保持。中子源10在运动过程中,压力传感器621实时检测连接部的实时受力情况,以避免出现卡源情况。驱动部20可控制中子源10做匀速运动。
59.中子源10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掉落时,可通过容置部32接住中子源10,操作人员将中子源10取出后重新连接至连接部50,并将其置于导向部40内所需位置。连接部50的一端例如可通过滑轮座612的相应部位拉出,以便连接中子源之后将其重新置于导向部40中,从而继续开展实验。
6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中子源系统,能够实时监测中子源运动情况,当其发生掉落事故时,便于在短时间内重新连接中子源从而继续实验,减少了操作人员和中子源的接触时间,有利于减少操作人员受到的辐射危害。中子源的运动状态包括上升、下降以及保持,提高了其运动精度控制,有利于获取更丰富、可靠的实验数据。通过使用多个滑轮部,确保中子源运动行程范围(高度)满足需求的同时,改善连接部的运动方向,有利于提高中子源运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使用测力传感器以及位置检测传感器,能够使操作人员及时掌握中子源的运动情况以及其位置,确保实验开展进度、提高工作效率。
6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中子源系统,结构紧凑,控制性能好,可靠性高,便于操作和维护,有利于提高零功率反应堆的安全系数。
62.上述中子源系统可应用于零功率反应堆(即临界装置),以满足零功率反应堆的实验需求。中子源系统是零功率反应堆启动运行不可缺少的系统之一。在反应堆启动运行初期,可用于避免因裂变中子数目少而产生的启动监测盲区,确保反应堆运行安全。通过在零功率反应堆上开展物理实验,能够为同类型装置的设计和运行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6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零功率反应堆系统,包括:堆芯;以及上述实施例的中子源系统,该中子源系统设置于堆芯活性区外侧,用于为启动反应堆提供初始裂变中子。
64.对于本技术的实施例,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65.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中子源系统,应用于反应堆,所述中子源系统设置于所述反应堆的堆芯活性区外侧,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子源(10),所述中子源(10)用于为启动所述反应堆提供初始裂变中子;存储结构(30),所述存储结构(30)设置成存储所述中子源(10)并且屏蔽所述中子源的放射性;其中,所述存储结构(30)包括:壳体(31),所述壳体(31)形成腔室;容置部(32),所述容置部(32)的部分贯穿所述壳体(31)并位于所述腔室中,所述容置部(32)设置成可滑动地进出所述腔室,当所述中子源(10)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掉落时其落入所述容置部(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的部分填充有屏蔽材料,所述容置部(32)设于所述腔室中未填充屏蔽材料的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部(20),设置成驱动所述中子源(10)在所述存储结构(30)和所述反应堆之间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部(40),设置成为所述中子源(10)提供运动轨道,所述导向部(40)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存储结构(30),另一端密封,所述中子源(10)能够在所述导向部(40)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部(50),所述连接部(5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中子源(10),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部(20),所述驱动部(20)设置成驱动所述连接部(50)带动所述中子源(10)沿所述导向部(40)运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滑轮部(61),设置成:所述连接部(50)经由所述第一滑轮部(61)改变其延伸方向,以使所述连接部(50)能够带动所述中子源(10)做上下运动;以及所述中子源(10)向上运动至预定位置时,限制所述中子源(10)继续向上运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滑轮部(62),其相比所述第一滑轮部(61)更靠近所述存储结构(30),所述第二滑轮部(62)位于所述第一滑轮部(61)和所述驱动部(20)之间,设置成对所述连接部(50)定位和导向。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轮部(62)设有压力传感器(621),用于检测所述连接部的受力。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20)包括:电机(21)、传动组件(22)、支撑座(231)、传动轴(232)和卷筒(233),所述传动轴(232)穿过所述卷筒(233),并支撑于所述支撑座(231),
所述传动轴(232)经由所述传动组件(22)与所述电机(21)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传感器(70),用于检测所述中子源(10)到达所述存储结构(30)或所述反应堆的预定位置。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70)设置于所述支撑座(231);和/或两个所述传感器(70)分别设置于所述卷筒(233)的两侧;和/或所述传感器(70)为光电接近开关。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233)包括圆柱主体(2331)和设置于所述圆柱主体两端的止挡部(2332),所述连接部(50)缠绕于所述圆柱主体(2331),所述止挡部(2332)用于防止所述连接部(50)脱离所述圆柱主体(2331)。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主体(2331)设有沿其轴向并列的多个凹槽(2333),所述凹槽(2333)用于容置所述连接部。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40)包括第一导向管(41)、第二导向管(42)和第三导向管(43),所述第一导向管(41)、所述第二导向管(42)和所述第三导向管(43)依次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导向管(41)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轮部(61),所述连接部(50)经由所述第一滑轮部(61)伸入所述第一导向管(41)内,所述第三导向管(43)的部分伸入所述存储结构(30),所述第三导向管(43)的一端开口(431),并且所述容置部(32)与所述开口(431)对应布置。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管(42)包括第一弧形子管(421)、第二弧形子管(422)以及连接于第一弧形子管和第二弧形子管之间的直形子管(423)。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向管(43)包括第三弧形子管(431)和第四弧形子管(432)。17.一种零功率反应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堆芯;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中子源系统,所述中子源系统设置于所述堆芯活性区外侧,用于为启动反应堆提供初始裂变中子。

技术总结
一种中子源系统,应用于反应堆,所述中子源系统设置于所述反应堆的堆芯活性区外侧,包括:中子源,所述中子源用于为启动所述反应堆提供初始裂变中子;存储结构,所述存储结构设置成存储所述中子源并且屏蔽所述中子源的放射性;其中,所述存储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腔室;容置部,所述容置部的部分贯穿所述壳体并位于所述腔室中,所述容置部设置成可滑动地进出所述腔室,当所述中子源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掉落时其落入所述容置部。上述中子源系统,可确保中子源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掉落事故时,在短时间内重新布置中子源,从而减少操作人员和中子源的接触时间,减少操作人员受到的辐射危害。辐射危害。辐射危害。


技术研发人员:梁淑红 杨历军 张巍 刘凯凯 赵守智 刘天才 柯国土 肖启冬 程凡杰 朱庆福 张金山 解怀东 刘东海 刘洋 罗皇达 李开健 权艳慧 张庚 章秩烽 赵阶成 刘锋 周敏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1.12.03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