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栽培或者辅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收放避雨棚,用于对栽培苗圃提供避雨遮阳的装置。
背景技术:
2.苗圃培育需要对培育中的果蔬幼苗包括温度、湿度、水分和阳光进行准确的把控,以使得幼苗能够有良好的生长环境。一般地,对于初期幼苗都是在温室大棚中进行培育,对于中期幼苗,对于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后,会将苗移至棚外或者全开窗的大棚内,使得苗能够逐步接触并适应自然环境。对于幼苗而言,营养和水分都是人为控制的,最为关键的光合作用是幼苗必须且不易控制的,若阳光太强会导致烧苗,水分过多也容易导致烂根。因此,对于幼苗而言,接触并适应自然环境最重要的就是需要让幼苗接受适量的阳光和雨水,因此对于幼苗的遮阳,避雨对于幼苗的茁壮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3.现有的遮阳棚或者避雨棚通常都采用高强度的固定棚膜,或者采用铰链式支臂棚膜,这种结构相对复杂,且结构的强度要求高,通常需要采用大量的钢管或者铝合金方管制成,成本高,较笨重,且不利于快速收放。
4.为了替代现有笨重的避雨棚,需要一种更加有效,收放更加方便,结构更加轻质,简单的避雨棚,以适应大面积的苗圃避雨之用。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避雨棚结构复杂、笨重,不能快速收放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收放避雨棚,能够全面的解决现有避雨棚结构复杂,收放不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钢索式滑移收放棚膜,且将棚膜按照阵列布置,实现大面积的快速收放;通过钢索滑移实现收放,具有阻力小,效率高,收放快的优点;同时,能够将棚膜开口大小任意控制,实用性强。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可收放避雨棚,包括两组相同结构且平行排布固定设置在地面上用于支撑棚膜的框架机构,任一所述框架机构均包括等间距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的多根立柱,位于框架机构始末两端头的立柱顶端均设置有安装支架,两个所述安装支架上分别安装有驱动盘和从动盘,所述驱动盘驱动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驱动盘和从动盘上驱动套设有用于收放所述棚膜的收放钢索,所述棚膜的一端端头固定连接在两侧的立柱上,棚膜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对应侧的收放钢索上。
8.工作原理:
9.框架机构是成一字布局的由多跟固定插入到地下的立柱构成的起到支撑作用的结构,整个避雨棚需要平行设置的两套框架机构,分别位于棚膜宽度方向的两侧,两套框架机构的间隔距离与棚膜的宽度相适应。驱动盘和从动盘分别位于框架机构的两个端头,通过贯穿整个框架机构的收放钢索连接,驱动盘驱动收放钢索可以循环转动,使得收放钢索能够沿框架机构往复移动,从而带动任一块棚膜的一端端头向另一端端头靠拢,完成收纳
或者收起动作。反之,当驱动盘带动收放钢索反向转动,使得棚膜的一端端头向远离另一端端头一侧移动,直到棚膜完全展开,绷直,并实现全遮挡,完成展开动作。采用上述结构根据实际需要避雨的长度可以考虑设置一块或者多快棚膜顺序叠放的方式实现,这样可以实现长距离的遮雨棚通过同一根收放钢索实现同步的收放,效率高,操作便捷。
10.为了进一步提升棚膜的稳定性和收放的顺畅性,同时提升棚膜与框架机构之间的连接强度,提升抗风、抗雨能力,优选地,所述框架机构上还固定设置有支撑钢索,支撑钢索与所述收放钢索平行设置并位于收放钢索的正下方,所述棚膜的两侧边通过间隔设置的多个拉环滑动套设在所述支撑钢索上。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得棚膜受到的外力通过拉环传递到支撑钢索上进行分散承受,从而极大的改善了棚膜的坍塌或者下凹的状态,同时能够在各个角度和位置改善棚膜的受力状态,使得其更加稳定,平整。再者,当处于收纳状态时,棚膜能够依据拉环设置的密度不同而呈波浪形折叠状,使得更加规整。
11.为了避免棚膜端头的应力集中,导致棚膜与立柱之间的连接处强度不够而使得棚膜在长时间拉力作用下破损,以及避免棚膜中间受力不均的问题,所述框架机构之间还包括多根用于固定连接相对设置的两根立柱的拉索,所述棚膜的端头边缘通过多个连接件与所述拉索固定连接。拉索还能使得两套框架机构之间具有更好的抗风能力,避免倾倒。
12.为了实现精准收放,实现收放位置的精准控制,避免收放钢索与驱动盘之间产生相对滑移,优选地,所述收放钢索上位于驱动盘与相邻立柱之间固定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与所述驱动盘相配合的防滑珠,所述防滑珠与设置在驱动盘上的凹槽相适应。
13.进一步地优选,位于框架机构始末两端头的立柱上还固定连接有防止收放钢索松脱的加强拉杆。加强拉杆能够提供沿框架机构的纵向拉力,使得收放钢索始终处于绷紧状态,避免松脱或者打滑。
14.为了方便拉索的安装和张紧度调节,优选地,任一立柱顶端均可拆卸固定连接有压盖,所述压盖与立柱之间具有容纳所述拉索的可调间隙。进一步地,所述压盖顶端固定设置有用于约束所述收放钢索运动轨迹的限位环。限位环用于限制收放钢索的摆动,避免收放钢索在转动过程中从驱动盘和/或从动盘中脱出。
15.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立柱固定,能够适用于不同大小和地质条件的安装,实用性和兼容性强。
17.2、本实用新型采用滑移式收放棚膜实现避雨棚的搭架,能够用于避雨、遮阳两用,且通过收放钢索能够实现长距离,大面积棚膜的同步收放,方便快捷。
18.3、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棚膜的打开状态,在全开和全关之间任意调节,同时,棚膜的材料可以随时进行单独更换,后期使用和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棚膜处于收纳状态的结构轴测图。
21.图2是图1中a区结构放大图。
22.图3是图1中b区结构放大图。
23.图4是图1中棚膜处于放开状态轴测图。
24.图5是图4中c区结构放大图。
25.图中:1-立柱;2-收放钢索;3-拉索;4-加强拉杆;5-棚膜;6-压盖;7-支撑钢索;8-拉环;9-防滑珠;10-限位环;11-驱动盘;12-从动盘;13-安装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7.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8.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0.此外,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2.实施例1:
33.结合说明书附图1-图5所示的一种可收放避雨棚,包括两组相同结构且平行排布固定设置在地面上用于支撑棚膜5的框架机构,任一所述框架机构均包括等间距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的多根立柱1,位于框架机构始末两端头的立柱1顶端均设置有安装支架13,两个所述安装支架13上分别安装有驱动盘11和从动盘12,所述驱动盘11驱动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驱动盘11和从动盘12上驱动套设有用于收放所述棚膜5的收放钢索2,所述棚膜5的一端端头固定连接在两侧的立柱1上,棚膜5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对应侧的收放钢索2
上。
34.工作原理:
35.框架机构是成一字布局的由多跟固定插入到地下的立柱1构成的起到支撑作用的结构,整个避雨棚需要平行设置的两套框架机构,分别位于棚膜5宽度方向的两侧,两套框架机构的间隔距离与棚膜5的宽度相适应。驱动盘11和从动盘12分别位于框架机构的两个端头,通过贯穿整个框架机构的收放钢索2连接,驱动盘11驱动收放钢索2可以循环转动,使得收放钢索2能够沿框架机构往复移动,从而带动任一块棚膜5的一端端头向另一端端头靠拢,完成收纳或者收起动作。反之,当驱动盘11带动收放钢索2反向转动,使得棚膜5的一端端头向远离另一端端头一侧移动,直到棚膜5完全展开,绷直,并实现全遮挡,完成展开动作。采用上述结构根据实际需要避雨的长度可以考虑设置一块或者多快棚膜5顺序叠放的方式实现,这样可以实现长距离的遮雨棚通过同一根收放钢索2实现同步的收放,效率高,操作便捷。
36.实施例2:
37.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的提升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稳定性和便捷性,本实施例对下述结构进行进一步的细化设置,具体地:
38.为了进一步提升棚膜5的稳定性和收放的顺畅性,同时提升棚膜3与框架机构之间的连接强度,提升抗风、抗雨能力,结合附图2和图3所示结构,所述框架机构上还固定设置有支撑钢索7,支撑钢索7与所述收放钢索2平行设置并位于收放钢索2的正下方,所述棚膜5的两侧边通过间隔设置的多个拉环8滑动套设在所述支撑钢索7上。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得棚膜5受到的外力通过拉环8传递到支撑钢索7上进行分散承受,从而极大的改善了棚膜5的坍塌或者下凹的状态,同时能够在各个角度和位置改善棚膜5的受力状态,使得其更加稳定,平整。再者,当处于收纳状态时,棚膜5能够依据拉环8设置的密度不同而呈波浪形折叠状,使得更加规整。
39.为了避免棚膜5端头的应力集中,导致棚膜5与立柱1之间的连接处强度不够而使得棚膜5在长时间拉力作用下破损,以及避免棚膜5中间受力不均的问题,所述框架机构之间还包括多根用于固定连接相对设置的两根立柱1的拉索3,具体详见图1所示,所述棚膜5的端头边缘通过多个连接件与所述拉索3固定连接。拉索3还能使得两套框架机构之间具有更好的抗风能力,避免倾倒。
40.为了实现精准收放,实现收放位置的精准控制,避免收放钢索2与驱动盘11之间产生相对滑移,优选地,所述收放钢索2上位于驱动盘11与相邻立柱1之间固定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与所述驱动盘11相配合的防滑珠9,所述防滑珠9与设置在驱动盘11上的凹槽相适应。值得说明的是,防滑珠9的设置长度应大于棚膜5处于全关闭到全敞开状态所移动的最大距离,从而避免驱动盘11与收放钢索2之间产生打滑现象。
41.进一步地优选,位于框架机构始末两端头的立柱1上还固定连接有防止收放钢索2松脱的加强拉杆4。加强拉杆4能够提供沿框架机构的纵向拉力,使得收放钢索2始终处于绷紧状态,避免松脱或者打滑。
42.为了方便拉索3的安装和张紧度调节,优选地,任一立柱1顶端均可拆卸固定连接有压盖6,所述压盖6与立柱1之间具有容纳所述拉索3的可调间隙。进一步地,所述压盖6顶端固定设置有用于约束所述收放钢索2运动轨迹的限位环10。限位环10用于限制收放钢索2
的摆动,避免收放钢索2在转动过程中从驱动盘11和/或从动盘12中脱出。
4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