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一体化原竹住宅

专利查询7月前  66



1.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房屋。


背景技术:

2.竹结构房屋现已逐渐演变为全球性的用于休闲度假或主体家居的建筑类型,其优点是冬暖夏凉、保湿隔热,其灵活性多体现在建筑工程人员还可以根据消费者个性定制外立面装饰、划分内部空间等。
3.然而,国内竹建筑研究工作基础薄弱。原竹结构的节点连接时无法回避的问题。现有原竹屋多采用木块钉装起来,此类原竹屋施工周期长、成本费用高,主体结构中梁与柱的组合结构相对简单,缺乏较佳的承重和抗震能力,使得整体结构存在牢固度低、承载能力差等缺陷,不符合现今的轻型建筑领域追求便捷、安全、高效的理念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装配式一体化原竹住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5.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装配式一体化原竹住宅,采用墙体、楼板、楼梯和屋架进行组合拼装。
6.所述墙体为原竹框架墙体。所述原竹框架墙体包括墙体支撑架和原竹抗侧框架。所述原竹抗侧框架设置在墙体支撑架内。所述墙体布置在基础或楼板上。所述墙体将住宅内部分割成若干房间。
7.所述楼板为基于竹制杆件的楼板结构。所述楼板作为住宅的基础底板、楼面板或屋面板。
8.所述楼梯为多层多跨原竹楼梯。每层原竹楼梯包括若干个踏步板。相邻两个踏步板之间设置有休息平台。每层原竹楼梯最下层踏步板的下端与楼板或地面固定连接,最上层踏步板的上端与上一楼层的楼板固定连接。所述休息平台与墙体固定连接。所述若干个踏步板的一侧与墙体固定连接。
9.所述屋架设置在屋顶。
10.进一步,所述墙体支撑架包括两根原竹墙边柱、u型钢顶导梁和u型钢底导梁。所述两根原竹墙边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盖设u型钢顶导梁和u型钢底导梁。所述u型钢顶导梁和u型钢底导梁的开口相对。所述原竹墙边柱的上端伸入到u型钢顶导梁的u形开口槽内部,下端伸入到u型钢底导梁的u形开口槽内部。所述墙体支撑架两侧贴有覆板。所述覆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墙体支撑架架上。两块覆板通过对拉钢筋拉结在一起。
11.所述原竹抗侧框架包括若干套箍组件、两根撑杆、两根原竹框架柱、两根原竹框架梁和四个l型锚固板。所述两根原竹框架柱和两根原竹框架梁围设出矩形支撑框架。所述矩形支撑框架的四个角部内侧分别布置有一个l型锚固板。所述l型锚固板包括相互垂直的柱脚横板和柱脚立板。所述柱脚横板和柱脚立板之间设置有加劲板。所述柱脚立板贴敷在原竹框架柱柱身内侧,柱脚横板贴敷在原竹框架梁梁身内侧。所述l型锚固板通过套箍组件与
矩形支撑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套箍组件包括钢套箍、端头螺栓和贯穿螺栓。所述钢套箍包括弧形箍板。所述弧形箍板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两块翼板。所述弧形箍板上设有供贯穿螺栓穿过的两个通孔。所述钢套箍套设在原竹框架柱的柱身上或原竹框架梁的梁身上。所述端头螺栓穿过两块翼板后旋入螺帽,将钢套箍与原竹框架柱或原竹框架梁箍紧。所述贯穿螺栓穿过对应弧形箍板、原竹框架柱和柱脚立板后旋入螺母。所述贯穿螺栓穿过对应弧形箍板、原竹框架梁和柱脚横板后旋入螺母。所述两根撑杆分别沿支撑框架的对角线方向设置。所述撑杆的端部分别通过对应l型锚固板与支撑框架角部内侧相连。所述撑杆的端部与加劲板固定连接。所述两根原竹框架梁分别布置在u型钢顶导梁和u型钢底导梁的u形开口槽内部。
12.所述原竹墙边柱与u型钢顶导梁以及u型钢底导梁之间通过钉连接。所述原竹抗侧框架与u型钢顶导梁以及u型钢底导梁之间通过钉连接。
13.所述基于竹制杆件的楼板结构包括钢框架和设置在钢框架内部的楼板竹架。
14.所述钢框架包括由四根c型钢拼接形成的矩形框,四根c型钢的开口均朝向钢框架的内侧,每根c型钢的上下翼缘之间紧密排列有竖直的若干竹段,若干竹段排列形成的竹排延伸至对应c型钢的两端。
15.所述楼板竹架包括若干原竹杆件和若干原竹支杆,水平的若干原竹杆件沿钢框架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形成一层原竹杆件组,上下两层原竹杆件组间隔布置且分别与若干竹段所形成竹排的上下边缘齐平。两层所述原竹杆件组中原竹杆件的数量相同且在竖直方向上两两对应。
16.与所述钢框架长度方向平行的两根c型钢均记为c型钢ⅰ,两根c型钢ⅰ内的部分竹段记为竹段ⅰ,每根竹段ⅰ的上下端分别低于所在竹排的上下边缘,这些竹段ⅰ沿所在c型钢ⅰ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c型钢ⅰ内的竹排上下边缘形成若干相互间隔的缺口。
17.与所述钢框架宽度方向平行的两根c型钢均记为c型钢ⅱ,靠近两根c型钢ⅱ的原竹杆件与对应c型钢ⅱ内的竹排紧贴。
18.上层所述原竹杆件组中的原竹杆件的两端分别伸入两根c型钢ⅰ内并安装到对应竹排上边缘的缺口内,下层原竹杆件组中的原竹杆件的两端分别伸入两根c型钢ⅰ内并安装到对应竹排下边缘的缺口内,对拉螺杆穿过c型钢ⅰ的上下翼缘、竹段ⅰ、上下层原竹杆件组的原竹杆件,一颗螺母旋入对拉螺杆的上端并与从上翼缘的上表面抵紧,另一颗螺母旋入对拉螺杆的下端并与c型钢ⅰ下翼缘的下表面抵紧。
19.若干所述原竹支杆竖直设置,原竹支杆的上下端分别连接在上下层原竹杆件组中的原竹杆件上。
20.上下层所述原竹杆件组中的每根原竹杆件上均安装有若干套箍组件,下层原竹杆件组中相邻两根原竹杆件之间通过套箍组件连接有若干撑杆。所述钢套箍套设在原竹杆件上,撑杆的端部位于钢套箍的两块翼板之间,撑杆的端部通过端头螺栓与对应的两块弧形箍板连接,贯穿螺栓穿过弧形箍板上的两个通孔和原竹杆件并旋紧螺母。
21.下层所述原竹杆件组中每根原竹杆件与上层原竹杆件组中相对应原竹杆件邻近的原竹杆件之间通过套箍组件连接有若干撑杆。
22.下层所述原竹杆件组上设置有若干原竹杆件,这些原竹杆件记为原竹杆件ⅰ,若干原竹杆件ⅰ与钢框架的长度方向平行且沿钢框架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靠近两根c型钢ⅰ的
原竹杆件与对应c型钢ⅰ内的竹排紧贴。
23.所述楼板竹架的上表面铺设有砂浆层,下表面安装有压型钢板。
24.上下相邻两层楼层的墙体采用层间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层间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上层原竹墙体与下层原竹墙体之间的c型钢、若干对拉螺杆和若干竹段。
25.所述c型钢安装在上层墙体的u型钢底导梁与下层墙体的u型钢顶导梁之间。所述c型钢的开口朝向原竹墙体的内侧。所述c型钢内紧密排列有竖直的若干竹段,若干竹段排列形成的竹排延伸至c型钢的两端。
26.每根所述对拉螺杆穿过对应的u型钢底导梁的腹板、c型钢的上下翼缘、对应的竹段和u型钢顶导梁,一颗螺母旋在对拉螺杆的上端并与u型钢底导梁腹板的上表面抵紧,另一颗螺母旋在对拉螺杆的下端并与u型钢顶导梁腹板的下表面抵紧,若干对拉螺杆沿c型钢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27.每层所述踏步板包括若干梯步和c型钢ⅰ。所述梯步包括若干横向原竹杆件,若干横向原竹杆件沿水平方向紧密排列并采用若干横向螺栓连接。在相邻两个所述梯步中,一个梯步边缘处的横向原竹杆件与另一个梯步边缘处的横向原竹杆件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这两根横向原竹杆件之间设置有横向原竹杆件并采用若干竖向螺栓连接。所述踏步板中若干横向原竹杆件的一端连接到建筑主体结构上,另一端安装有若干横向c型钢和若干竖向c型钢。所述横向c型钢和竖向c型钢的开口均朝向横向原竹杆件,位于同一水平面的若干横向原竹杆件的端部安装在同一横向c型钢内并采用螺钉固定,位于同一竖直平面的若干横向原竹杆件的端部安装在同一竖向c型钢内并采用螺钉固定。所述c型钢ⅰ倾斜布置且开口朝向梯步,若干横向c型钢和若干竖向c型钢均固接在c型钢ⅰ内,第一层踏步板的c型钢ⅰ下端与地面连接,上端与对应的休息平台连接。位于第一层所述踏步板上方的c型钢ⅰ的上下端分别与对应的休息平台连接。
28.所述原竹屋架包括若干个屋架支撑、若干根檩条和若干个屋架导轨。
29.所述若干个屋架支撑间隔布置。所述屋架支撑包括两根上弦原竹支撑、两根第一竖腹原竹支撑、第二竖腹原竹支撑、若干斜腹原竹支撑和下弦原竹支撑。两根上弦原竹支撑倾斜布置在屋脊两侧。两根第一竖腹原竹支撑分别布置在两根上弦原竹支撑的尾端。所述下弦原竹支撑夹设在两根第一竖腹原竹支撑之间。所述第二竖腹原竹支撑布置在上弦原竹支撑和下弦原竹支撑之间。所述斜腹原竹支撑倾斜布置在上弦原竹支撑和下弦原竹支撑之间。所述上弦原竹支撑、斜腹原竹支撑和下弦原竹支撑通过长螺杆拉结固定。
30.所述屋架导轨为u型钢。所述屋架导轨的开口朝上。所述第一竖腹原竹支撑的下端伸入到屋架导轨的u形开口槽内。所述下弦原竹支撑容置在屋架导轨的u形开口槽内。所述第一竖腹原竹支撑和屋架导轨通过螺杆拉结固定。所述下弦原竹支撑和屋架导轨通过螺杆拉结固定。所述上弦原竹支撑和屋架导轨通过撑杆拉结固定。
31.所述檩条设置在屋架支撑顶部。所述檩条和上弦原竹支撑采用檩托连接。
32.进一步,底层楼层的墙体的两根原竹墙边柱通过地脚锚栓补强结构与基座或地面紧固连接。
33.所述地脚锚栓补强结构包括若干个套箍组件、地脚锚栓和l型锚固板。所述l型锚固板布置在原竹墙边柱的柱脚位置处。所述l型锚固板包括相互垂直的柱脚横板和柱脚立板。所述柱脚横板和柱脚立板上均开设有安置孔。所述地脚锚栓埋置在基座或地面中。所述
地脚锚栓的栓杆上端穿过u型钢底导梁、柱脚横板的安置孔后旋入栓帽。所述柱脚横板通过地脚锚栓与基座或地面紧固连接。所述套箍组件包括钢套箍、端头螺栓和贯穿螺栓。所述钢套箍包括弧形箍板。所述弧形箍板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两块翼板。所述弧形箍板上设有供贯穿螺栓穿过的两个通孔。所述钢套箍套设在原竹墙边柱的柱身上。端头螺栓穿过两块翼板后旋入螺帽,将钢套箍和原竹墙边柱箍紧。所述贯穿螺栓穿过弧形箍板、原竹墙边柱和柱脚立板后旋入螺母。
34.进一步,所述墙体上开设有门窗洞口。
35.进一步,每个梯步的上表面均安装有木板。相邻两层所述踏步板的c型钢ⅰ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开,第一层和第二层踏步板的c型钢ⅰ下表面均焊接有c型钢ⅱ。所述c型钢ⅱ开口朝下且其腹板焊接在c型钢ⅰ下翼缘的下表面,每个c型钢ⅱ的正下方设置有c型钢ⅲ。所述c型钢ⅲ开口朝上并固定在地面上,每个c型钢ⅲ与对应的c型钢ⅱ之间设置有若干竖向原竹杆件,竖向原竹杆件的下端通过螺钉与c型钢ⅲ连接,上端通过螺钉与c型钢ⅱ连接,若干竖向原竹杆件沿c型钢ⅲ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
36.进一步,所述第二竖腹原竹支撑与上弦原竹支撑通过八字箍拉结固定。所述八字箍包括三个套箍组件和四根撑杆。所述套箍组件包括钢套箍和横穿螺栓。所述第二竖腹原竹支撑布置在屋脊位置处。所述两根上弦原竹支撑的屋脊端和第二竖腹原竹支撑的上端均套设有钢套箍。所述上弦原竹支撑和第二竖腹原竹支撑之间布置有撑杆。所述横穿螺栓穿过对应的撑杆、钢套箍以及上弦原竹支撑或第二竖腹原竹支撑。
37.所述第二竖腹原竹支撑与下弦原竹支撑通过八字箍拉结固定。所述第二竖腹原竹支撑的下端套设有钢套箍。所述下弦原竹支撑上套设有两个钢套箍。所述下弦原竹支撑和第二竖腹原竹支撑之间布置有撑杆。所述横穿螺栓穿过对应的撑杆、钢套箍以及下弦原竹支撑或第二竖腹原竹支撑。
38.进一步,在所述墙体支撑架内还设有原竹墙骨柱。所述原竹墙骨柱布置在原竹抗侧框架与原竹墙边柱之间。所述原竹墙骨柱的上端伸入到u型钢顶导梁的u形开口槽内部,下端伸入到u型钢底导梁的u形开口槽内部。
39.进一步,所述第一竖腹原竹支撑、第二竖腹原竹支撑和斜腹原竹支撑的顶面铣有贴合于上弦原竹支撑外圆面的弧面槽。所述第二竖腹原竹支撑和斜腹原竹支撑的底面铣有贴合于下弦原竹支撑外圆面的弧面槽。所述下弦原竹支撑的两端铣有贴合于第一竖腹原竹支撑外圆面的弧面槽。
40.进一步,层间连接结构连接的c型钢的腹板外侧间隔布置有若干撑杆。每根撑杆的上端固定在上层墙体上,下端固定在下层墙体上。
41.进一步,所述覆板沿墙体长度方向分隔为数块条板。所述覆板为定向刨花板或石膏板。
42.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部件搭设清晰明确,重点改进了层间连接方式结构特点,使得结构连接牢固,显著增强了承重面的牢固程度装配速度较快,环境舒适度更优。
附图说明
43.图1为装配式一体化原竹住宅结构示意图;
44.图2为原竹框架墙体结构示意图;
45.图3为实施例8中地脚锚栓补强结构示意图;
46.图4为原竹抗侧框架结构示意图;
47.图5为原竹框架墙体中l型锚固板结构示意图;
48.图6为原竹框架墙体中套箍组件结构示意图;
49.图7为实施例10中窗洞口结构示意图;
50.图8为楼板结构整体示意图;
51.图9为楼板结构中撑杆的连接示意图;
52.图10为楼板结构内部的示意图;
53.图11为楼板结构中原竹杆件ⅰ的连接示意图;
54.图12为楼板结构中套箍组件的安装详图;
55.图13为楼梯的三维图;
56.图14为楼梯中第一层踏步板的示意图;
57.图15为楼梯中铺设有木板的梯步示意图;
58.图16为楼梯中未铺设有木板的梯步示意图;
59.图17为楼梯中竖向原竹杆件的安装示意图;
60.图18为原竹屋架体系结构示意图;
61.图19为屋架支撑结构示意图;
62.图20为第二竖腹原竹支撑连接关系图;
63.图21为檩条连接关系图;
64.图22为原竹墙体层间连接结构示意图;
65.图23为原竹墙体层间连接结构中竹段的安装示意图;
66.图24为原竹墙体层间连接结构中撑杆的安装示意图;
67.图25为原竹墙体层间连接结构中对拉螺杆的安装示意图;
68.图26为原竹墙体层间连接结构中t型螺栓的示意图;
69.图27为原竹墙体层间连接结构中t型螺栓穿过原竹杆件示意图;
70.图28为原竹墙体层间连接结构中撑杆与套箍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71.图中:套箍组件1、钢套箍101、弧形箍板1011、翼板1012、端头螺栓102、贯穿螺栓103、撑杆2、卡持槽口201、竖向原竹杆件30、横向原竹杆件300、原竹框架柱30a、原竹墙边柱30b、原竹墙骨柱30c、竖直叠层原竹30d、原竹框架梁300a、u型钢顶导梁300b、u型钢底导梁300c、地脚锚栓4、l型锚固板5、柱脚横板501、柱脚立板502、加劲板503、踏步板6、梯步601、c型钢ⅰ602、木板603、c型钢ⅱ604、c型钢ⅲ605、覆板8、c型钢11、对拉螺杆12、竹段13。
具体实施方式
7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73.实施例1:
74.参见图1,本实施例公开平面投影为矩形的装配式一体化原竹住宅,采用墙体、楼
板、楼梯和屋架进行组合拼装。
75.所述墙体为原竹框架墙体。所述原竹框架墙体包括墙体支撑架和原竹抗侧框架。在所述墙体支撑架内设有原竹抗侧框架。所述墙体布置在基础或楼板上。所述墙体将住宅内部分割成若干房间。
76.所述楼板为基于竹制杆件的楼板结构。所述楼板作为住宅的基础底板、楼面板或屋面板。
77.所述楼梯为多层多跨原竹楼梯。所述多层多跨原竹楼梯包括若干个踏步板6。相邻两个踏步板6之间设置有休息平台。所述多层多跨原竹楼梯最下层踏步板6的下端与楼板或地面固定连接,最上层踏步板6的上端与上一楼层的楼板固定连接。所述休息平台与墙体固定连接。所述若干个踏步板6的一侧与墙体固定连接。
78.所述屋架设置在屋顶。
79.实施例2:
80.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1,其中,公装配式一体化原竹住宅的平面投影为矩形。
81.实施例3:
82.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1,其中,公装配式一体化原竹住宅的平面投影为l形。装配式一体化原竹住宅的主楼体的一侧成型有向外突出的副楼体。
83.实施例4:
84.参见图2、图4、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1,其中,所述墙体支撑架包括两根原竹墙边柱30b、u型钢顶导梁300b和u型钢底导梁300c。所述两根原竹墙边柱30b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盖设u型钢顶导梁300b和u型钢底导梁300c。所述u型钢顶导梁300b和u型钢底导梁300c的开口相对。所述原竹墙边柱30b的上端伸入到u型钢顶导梁300b的u形开口槽内部,下端伸入到u型钢底导梁300c的u形开口槽内部。在所述墙体支撑架内设有原竹抗侧框架。所述墙体支撑架两侧贴有覆板8。所述覆板8通过螺栓固定在墙体支撑架架上。两块覆板8通过对拉钢筋拉结在一起。
85.所述原竹抗侧框架包括套箍组件1、两根撑杆2、两根原竹框架柱30a、两根原竹框架梁300a和四个l型锚固板5。所述两根原竹框架柱30a和两根原竹框架梁300a围设出矩形支撑框架。所述矩形支撑框架的四个角部内侧分别布置有一个l型锚固板5。所述柱脚立板502贴敷在原竹框架柱30a柱身内侧,柱脚横板501贴敷在原竹框架梁300a梁身内侧。所述l型锚固板5通过套箍组件1与矩形支撑框架固定连接。所述钢套箍101套设在原竹框架柱30a的柱身上或原竹框架梁300a的梁身上。所述端头螺栓102穿过两块翼板1012后旋入螺帽,将钢套箍101与原竹框架柱30a或原竹框架梁300a箍紧。所述贯穿螺栓103穿过对应弧形箍板1011、原竹框架柱30a和柱脚立板502后旋入螺母。所述贯穿螺栓103穿过对应弧形箍板1011、原竹框架梁300a和柱脚横板501后旋入螺母。所述两根撑杆2分别沿支撑框架的对角线方向设置。所述撑杆2的端部分别通过对应l型锚固板5与支撑框架角部内侧相连。所述撑杆2的端部与加劲板503固定连接。所述两根原竹框架梁300a分别布置在u型钢顶导梁300b和u型钢底导梁300c的u形开口槽内部。
86.在所述墙体支撑架内还设有原竹墙骨柱30c。所述原竹墙骨柱30c布置在原竹抗侧框架与原竹墙边柱30b之间。所述原竹墙骨柱30c的上端伸入到u型钢顶导梁300b的u形开口
槽内部,下端伸入到u型钢底导梁300c的u形开口槽内部。
87.所述原竹墙边柱30b与u型钢顶导梁300b以及u型钢底导梁300c之间通过钉连接。所述原竹抗侧框架与u型钢顶导梁300b以及u型钢底导梁300c之间通过钉连接。
88.参见图8~图12,所述基于竹制杆件的楼板结构包括钢框架和设置在钢框架内部的楼板竹架。
89.所述钢框架为由四根c型钢11相连接形成的矩形框,四根c型钢11的开口均朝向钢框架的内侧,每根c型钢11的上下翼缘之间紧密排列有竖直的竹段13,竹段13排列形成的竹排延伸至对应c型钢11的两端。
90.所述楼板竹架包括原竹杆件3和原竹支杆14,水平的原竹杆件3沿钢框架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形成一层原竹杆件组,上下两层原竹杆件组间隔布置且分别与竹段13所形成竹排的上下边缘齐平。两层所述原竹杆件组中原竹杆件3的数量相同且在竖直方向上两两对应。
91.与所述钢框架长度方向平行的两根c型钢11均记为c型钢ⅰ,两根c型钢ⅰ内的部分竹段13记为竹段ⅰ,每根竹段ⅰ的上下端分别低于所在竹排的上下边缘,这些竹段ⅰ沿所在c型钢ⅰ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c型钢ⅰ内的竹排上下边缘形成相互间隔的缺口。
92.与所述钢框架宽度方向平行的两根c型钢11均记为c型钢ⅱ,靠近两根c型钢ⅱ的原竹杆件3与对应c型钢ⅱ内的竹排紧贴。
93.上层所述原竹杆件组中的原竹杆件3的两端分别伸入两根c型钢ⅰ内并安装到对应竹排上边缘的缺口内,下层原竹杆件组中的原竹杆件3的两端分别伸入两根c型钢ⅰ内并安装到对应竹排下边缘的缺口内,对拉螺杆穿过c型钢ⅰ的上下翼缘、竹段ⅰ、上下层原竹杆件组的原竹杆件3,一颗螺母旋入对拉螺杆的上端并与从上翼缘的上表面抵紧,另一颗螺母旋入对拉螺杆的下端并与c型钢ⅰ下翼缘的下表面抵紧。
94.所述原竹支杆14竖直设置,原竹支杆14的上下端分别连接在上下层原竹杆件组中的原竹杆件3上。
95.上下层所述原竹杆件组中的每根原竹杆件3上均安装有套箍组件1,下层原竹杆件组中相邻两根原竹杆件3之间通过套箍组件1连接有撑杆2。所述钢套箍101套设在原竹杆件3上,撑杆2的端部位于钢套箍101的两块翼板1012之间,撑杆2的端部通过端头螺栓102与对应的两块弧形箍板1011连接,贯穿螺栓103穿过弧形箍板1011上的两个通孔和原竹杆件3并旋紧螺母。
96.下层所述原竹杆件组中每根原竹杆件3与上层原竹杆件组中相对应原竹杆件3邻近的原竹杆件3之间通过套箍组件1连接有撑杆2。
97.下层所述原竹杆件组上设置有原竹杆件3,这些原竹杆件3记为原竹杆件ⅰ,原竹杆件ⅰ与钢框架的长度方向平行且沿钢框架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靠近两根c型钢ⅰ的原竹杆件3与对应c型钢ⅰ内的竹排紧贴。
98.所述楼板竹架的上表面铺设有砂浆层,下表面安装有压型钢板。
99.参见图22~28,上下相邻两层楼层的墙体采用层间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层间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上层原竹墙体与下层原竹墙体之间的c型钢11、对拉螺杆12和竹段13。
100.所述c型钢11安装在上层墙体的u型钢底导梁300c与下层墙体的u型钢顶导梁300b之间。所述c型钢11的开口朝向原竹墙体的内侧。所述c型钢11内紧密排列有竖直的竹段13,
竹段13排列形成的竹排延伸至c型钢11的两端。
101.每根所述对拉螺杆12穿过对应的u型钢底导梁300c的腹板、c型钢11的上下翼缘、对应的竹段13和u型钢顶导梁300b,一颗螺母旋在对拉螺杆12的上端并与u型钢底导梁300c腹板的上表面抵紧,另一颗螺母旋在对拉螺杆12的下端并与u型钢顶导梁300b腹板的下表面抵紧,对拉螺杆12沿c型钢1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102.参见图3~图17,每层所述踏步板6包括梯步601和c型钢ⅰ602。所述梯步601包括横向原竹杆件300,横向原竹杆件300沿水平方向紧密排列并采用横向螺栓连接。在相邻两个所述梯步6中,一个梯步6边缘处的横向原竹杆件300与另一个梯步6边缘处的横向原竹杆件300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这两根横向原竹杆件300之间设置有横向原竹杆件300并采用竖向螺栓连接。所述踏步板6中横向原竹杆件300的一端连接到建筑主体结构上,另一端安装有横向c型钢和竖向c型钢。所述横向c型钢和竖向c型钢的开口均朝向横向原竹杆件300,位于同一水平面的横向原竹杆件300的端部安装在同一横向c型钢内并采用螺钉固定,位于同一竖直平面的横向原竹杆件300的端部安装在同一竖向c型钢内并采用螺钉固定。所述c型钢ⅰ602倾斜布置且开口朝向梯步601,横向c型钢和竖向c型钢均固接在c型钢ⅰ602内,第一层踏步板6的c型钢ⅰ602下端与地面连接,上端与对应的休息平台连接。位于第一层所述踏步板6上方的c型钢ⅰ602的上下端分别与对应的休息平台连接。
103.参见图18~21,所述原竹屋架9包括个屋架支撑、根檩条901和个屋架导轨902。
104.所述个屋架支撑间隔布置。所述屋架支撑包括两根上弦原竹支撑903、两根第一竖腹原竹支撑904、第二竖腹原竹支撑905、斜腹原竹支撑906和下弦原竹支撑907。两根上弦原竹支撑903倾斜布置在屋脊两侧。两根第一竖腹原竹支撑904分别布置在两根上弦原竹支撑903的尾端。所述下弦原竹支撑907夹设在两根第一竖腹原竹支撑904之间。所述第二竖腹原竹支撑905布置在上弦原竹支撑903和下弦原竹支撑907之间。所述斜腹原竹支撑906倾斜布置在上弦原竹支撑903和下弦原竹支撑907之间。所述上弦原竹支撑903、斜腹原竹支撑906和下弦原竹支撑907通过长螺杆拉结固定。
105.所述屋架导轨902为u型钢。所述屋架导轨902的开口朝上。
106.所述第一竖腹原竹支撑904的下端伸入到屋架导轨902的u形开口槽内。所述下弦原竹支撑907容置在屋架导轨902的u形开口槽内。所述第一竖腹原竹支撑904和屋架导轨902通过螺杆拉结固定。所述下弦原竹支撑907和屋架导轨902通过螺杆拉结固定。所述上弦原竹支撑903和屋架导轨902通过撑杆2拉结固定。所述上弦原竹支撑903、第一竖腹原竹支撑904、屋架导轨902和屋顶圈梁10通过长螺杆拉结固定。
107.所述檩条901设置在屋架支撑顶部。所述檩条901和上弦原竹支撑903采用檩托连接。
108.实施例5:
109.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4,其中,每个梯步601的上表面均安装有木板603。相邻两层所述踏步板6的c型钢ⅰ602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开,第一层和第二层踏步板6的c型钢ⅰ602下表面均焊接有c型钢ⅱ604。所述c型钢ⅱ604开口朝下且其腹板焊接在c型钢ⅰ602下翼缘的下表面,每个c型钢ⅱ604的正下方设置有c型钢ⅲ605。所述c型钢ⅲ605开口朝上并固定在地面上,每个c型钢ⅲ605与对应的c型钢ⅱ604之间设置有若干竖向原竹杆件30,竖向原竹杆件30的下端通过螺钉与c型钢ⅲ605连接,上端通过螺钉与c型钢ⅱ604连接,若干
竖向原竹杆件30沿c型钢ⅲ605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
110.实施例6:
111.农村房屋楼板通常在梁上直接放至预制板,与其他构件并无可靠连接,使得房屋整体结构受力性能较差。
112.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4,其中,层间连接结构连接的c型钢11的腹板外侧间隔布置有多根撑杆2。每根撑杆2的上端固定在上层墙体上,下端固定在下层墙体上。
113.实施例7:
114.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4,其中,所述屋顶圈梁采用楼板空腹桁架。
115.实施例8:
116.参见图3,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4,其中,底层楼层的墙体的两根原竹墙边柱30b通过地脚锚栓补强结构与基座或地面紧固连接。
117.所述地脚锚栓补强结构包括套箍组件1、地脚锚栓4和l型锚固板5。所述l型锚固板5布置在原竹墙边柱30b的柱脚位置处。所述l型锚固板5包括相互垂直的柱脚横板501和柱脚立板502。所述柱脚横板501和柱脚立板502上均开设有安置孔。所述地脚锚栓4埋置在基座或地面中。所述地脚锚栓4的栓杆上端穿过u型钢底导梁300c、柱脚横板501的安置孔后旋入栓帽。所述柱脚横板501通过地脚锚栓4与基座或地面紧固连接。所述套箍组件1包括钢套箍101、端头螺栓102和贯穿螺栓103。所述钢套箍101包括弧形箍板1011。所述弧形箍板1011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两块翼板1012。所述弧形箍板1011上设有供贯穿螺栓103穿过的两个通孔。所述钢套箍101套设在原竹墙边柱30b的柱身上。端头螺栓102穿过两块翼板1012后旋入螺帽,将钢套箍101和原竹墙边柱30b箍紧。所述贯穿螺栓103穿过弧形箍板1011、原竹墙边柱30b和柱脚立板502后旋入螺母。
118.所述墙体上开设有门窗洞口。所述覆板8沿墙体长度方向分隔为数块条板。所述覆板8为定向刨花板或石膏板。
119.实施例9:
120.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4,其中,所述第二竖腹原竹支撑905与上弦原竹支撑903通过八字箍拉结固定。所述八字箍包括三个套箍组件1和四根撑杆2。所述套箍组件1包括钢套箍101和横穿螺栓103。所述第二竖腹原竹支撑905布置在屋脊位置处。所述两根上弦原竹支撑903的屋脊端和第二竖腹原竹支撑905的上端均套设有钢套箍101。所述上弦原竹支撑903和第二竖腹原竹支撑905之间布置有撑杆2。所述横穿螺栓103穿过对应的撑杆2、钢套箍101以及上弦原竹支撑903或第二竖腹原竹支撑905。
121.所述第二竖腹原竹支撑905与下弦原竹支撑907通过八字箍拉结固定。所述第二竖腹原竹支撑905的下端套设有钢套箍101。所述下弦原竹支撑907上套设有两个钢套箍101。所述下弦原竹支撑907和第二竖腹原竹支撑905之间布置有撑杆2。所述横穿螺栓103穿过对应的撑杆2、钢套箍101以及下弦原竹支撑907或第二竖腹原竹支撑905。
122.所述第一竖腹原竹支撑904、第二竖腹原竹支撑905和斜腹原竹支撑906的顶面铣有贴合于上弦原竹支撑903外圆面的弧面槽。所述第二竖腹原竹支撑905和斜腹原竹支撑906的底面铣有贴合于下弦原竹支撑907外圆面的弧面槽。所述下弦原竹支撑907的两端铣有贴合于第一竖腹原竹支撑904外圆面的弧面槽。
123.实施例10:
124.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4,其中,所述墙体上开设有门窗洞口。窗洞口结构如图7所示。窗洞口的窗侧及上下均支撑有竖直叠层原竹30d。竖直叠层原竹30d根据窗洞口尺寸适应性截断。

技术特征:
1.装配式一体化原竹住宅,其特征在于:采用墙体、楼板、楼梯和屋架进行组合拼装;所述墙体为原竹框架墙体;所述原竹框架墙体包括墙体支撑架和原竹抗侧框架;所述原竹抗侧框架设置在墙体支撑架内;所述墙体布置在基础或楼板上;所述墙体将住宅内部分割成若干房间;所述楼板为基于竹制杆件的楼板结构;所述楼板作为住宅的基础底板、楼面板或屋面板;所述楼梯为多层多跨原竹楼梯;每层原竹楼梯包括若干个踏步板(6);相邻两个踏步板(6)之间设置有休息平台;每层原竹楼梯最下层踏步板(6)的下端与楼板或地面固定连接,最上层踏步板(6)的上端与上一楼层的楼板固定连接;所述休息平台与墙体固定连接;所述若干个踏步板(6)的一侧与墙体固定连接;所述屋架设置在屋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一体化原竹住宅,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支撑架包括两根原竹墙边柱(30b)、u型钢顶导梁(300b)和u型钢底导梁(300c);所述两根原竹墙边柱(30b)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盖设u型钢顶导梁(300b)和u型钢底导梁(300c);所述u型钢顶导梁(300b)和u型钢底导梁(300c)的开口相对;所述原竹墙边柱(30b)的上端伸入到u型钢顶导梁(300b)的u形开口槽内部,下端伸入到u型钢底导梁(300c)的u形开口槽内部;所述墙体支撑架两侧贴有覆板(8);所述覆板(8)通过螺栓固定在墙体支撑架架上;两块覆板(8)通过对拉钢筋拉结在一起;所述原竹抗侧框架包括若干套箍组件(1)、两根撑杆(2)、两根原竹框架柱(30a)、两根原竹框架梁(300a)和四个l型锚固板(5);所述两根原竹框架柱(30a)和两根原竹框架梁(300a)围设出矩形支撑框架;所述矩形支撑框架的四个角部内侧分别布置有一个l型锚固板(5);所述l型锚固板(5)包括相互垂直的柱脚横板(501)和柱脚立板(502);所述柱脚横板(501)和柱脚立板(502)之间设置有加劲板(503);所述柱脚立板(502)贴敷在原竹框架柱(30a)柱身内侧,柱脚横板(501)贴敷在原竹框架梁(300a)梁身内侧;所述l型锚固板(5)通过套箍组件(1)与矩形支撑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套箍组件(1)包括钢套箍(101)、端头螺栓(102)和贯穿螺栓(103);所述钢套箍(101)包括弧形箍板(1011);所述弧形箍板(1011)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两块翼板(1012);所述弧形箍板(1011)上设有供贯穿螺栓(103)穿过的两个通孔;所述钢套箍(101)套设在原竹框架柱(30a)的柱身上或原竹框架梁(300a)的梁身上;所述端头螺栓(102)穿过两块翼板(1012)后旋入螺帽,将钢套箍(101)与原竹框架柱(30a)或原竹框架梁(300a)箍紧;所述贯穿螺栓(103)穿过对应弧形箍板(1011)、原竹框架柱(30a)和柱脚立板(502)后旋入螺母;所述贯穿螺栓(103)穿过对应弧形箍板(1011)、原竹框架梁(300a)和柱脚横板(501)后旋入螺母;所述两根撑杆(2)分别沿支撑框架的对角线方向设置;所述撑杆(2)的端部分别通过对应l型锚固板(5)与支撑框架角部内侧相连;所述撑杆(2)的端部与加劲板(503)固定连接;所述两根原竹框架梁(300a)分别布置在u型钢顶导梁(300b)和u型钢底导梁(300c)的u形开口槽内部;所述原竹墙边柱(30b)与u型钢顶导梁(300b)以及u型钢底导梁(300c)之间通过钉连接;所述原竹抗侧框架与u型钢顶导梁(300b)以及u型钢底导梁(300c)之间通过钉连接;所述基于竹制杆件的楼板结构包括钢框架和设置在钢框架内部的楼板竹架;所述钢框架包括由四根c型钢(11)拼接形成的矩形框,四根c型钢(11)的开口均朝向钢
框架的内侧,每根c型钢(11)的上下翼缘之间紧密排列有竖直的若干竹段(13),若干竹段(13)排列形成的竹排延伸至对应c型钢(11)的两端;所述楼板竹架包括若干原竹杆件(3)和若干原竹支杆(14),水平的若干原竹杆件(3)沿钢框架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形成一层原竹杆件组,上下两层原竹杆件组间隔布置且分别与若干竹段(13)所形成竹排的上下边缘齐平;两层所述原竹杆件组中原竹杆件(3)的数量相同且在竖直方向上两两对应;与所述钢框架长度方向平行的两根c型钢(11)均记为c型钢ⅰ,两根c型钢ⅰ内的部分竹段(13)记为竹段ⅰ,每根竹段ⅰ的上下端分别低于所在竹排的上下边缘,这些竹段ⅰ沿所在c型钢ⅰ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c型钢ⅰ内的竹排上下边缘形成若干相互间隔的缺口;与所述钢框架宽度方向平行的两根c型钢(11)均记为c型钢ⅱ,靠近两根c型钢ⅱ的原竹杆件(3)与对应c型钢ⅱ内的竹排紧贴;上层所述原竹杆件组中的原竹杆件(3)的两端分别伸入两根c型钢ⅰ内并安装到对应竹排上边缘的缺口内,下层原竹杆件组中的原竹杆件(3)的两端分别伸入两根c型钢ⅰ内并安装到对应竹排下边缘的缺口内,对拉螺杆穿过c型钢ⅰ的上下翼缘、竹段ⅰ、上下层原竹杆件组的原竹杆件(3),一颗螺母旋入对拉螺杆的上端并与从上翼缘的上表面抵紧,另一颗螺母旋入对拉螺杆的下端并与c型钢ⅰ下翼缘的下表面抵紧;若干所述原竹支杆(14)竖直设置,原竹支杆(14)的上下端分别连接在上下层原竹杆件组中的原竹杆件(3)上;上下层所述原竹杆件组中的每根原竹杆件(3)上均安装有若干套箍组件(1),下层原竹杆件组中相邻两根原竹杆件(3)之间通过套箍组件(1)连接有若干撑杆(2);所述钢套箍(101)套设在原竹杆件(3)上,撑杆(2)的端部位于钢套箍(101)的两块翼板(1012)之间,撑杆(2)的端部通过端头螺栓(102)与对应的两块弧形箍板(1011)连接,贯穿螺栓(103)穿过弧形箍板(1011)上的两个通孔和原竹杆件(3)并旋紧螺母;下层所述原竹杆件组中每根原竹杆件(3)与上层原竹杆件组中相对应原竹杆件(3)邻近的原竹杆件(3)之间通过套箍组件(1)连接有若干撑杆(2);下层所述原竹杆件组上设置有若干原竹杆件(3),这些原竹杆件(3)记为原竹杆件ⅰ,若干原竹杆件ⅰ与钢框架的长度方向平行且沿钢框架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靠近两根c型钢ⅰ的原竹杆件(3)与对应c型钢ⅰ内的竹排紧贴;所述楼板竹架的上表面铺设有砂浆层,下表面安装有压型钢板;上下相邻两层楼层的墙体采用层间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层间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上层原竹墙体与下层原竹墙体之间的c型钢(11)、若干对拉螺杆(12)和若干竹段(13);所述c型钢(11)安装在上层墙体的u型钢底导梁(300c)与下层墙体的u型钢顶导梁(300b)之间;所述c型钢(11)的开口朝向原竹墙体的内侧;所述c型钢(11)内紧密排列有竖直的若干竹段(13),若干竹段(13)排列形成的竹排延伸至c型钢(11)的两端;每根所述对拉螺杆(12)穿过对应的u型钢底导梁(300c)的腹板、c型钢(11)的上下翼缘、对应的竹段(13)和u型钢顶导梁(300b),一颗螺母旋在对拉螺杆(12)的上端并与u型钢底导梁(300c)腹板的上表面抵紧,另一颗螺母旋在对拉螺杆(12)的下端并与u型钢顶导梁(300b)腹板的下表面抵紧,若干对拉螺杆(12)沿c型钢(1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每层所述踏步板(6)包括若干梯步(601)和c型钢ⅰ(602);所述梯步(601)包括若干横向
原竹杆件(300),若干横向原竹杆件(300)沿水平方向紧密排列并采用若干横向螺栓连接;在相邻两个所述梯步(6)中,一个梯步(6)边缘处的横向原竹杆件(300)与另一个梯步(6)边缘处的横向原竹杆件(300)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这两根横向原竹杆件(300)之间设置有横向原竹杆件(300)并采用若干竖向螺栓连接;所述踏步板(6)中若干横向原竹杆件(300)的一端连接到建筑主体结构上,另一端安装有若干横向c型钢和若干竖向c型钢;所述横向c型钢和竖向c型钢的开口均朝向横向原竹杆件(300),位于同一水平面的若干横向原竹杆件(300)的端部安装在同一横向c型钢内并采用螺钉固定,位于同一竖直平面的若干横向原竹杆件(300)的端部安装在同一竖向c型钢内并采用螺钉固定;所述c型钢ⅰ(602)倾斜布置且开口朝向梯步(601),若干横向c型钢和若干竖向c型钢均固接在c型钢ⅰ(602)内,第一层踏步板(6)的c型钢ⅰ(602)下端与地面连接,上端与对应的休息平台连接;位于第一层所述踏步板(6)上方的c型钢ⅰ(602)的上下端分别与对应的休息平台连接;所述原竹屋架(9)包括若干个屋架支撑、若干根檩条(901)和若干个屋架导轨(902);所述若干个屋架支撑间隔布置;所述屋架支撑包括两根上弦原竹支撑(903)、两根第一竖腹原竹支撑(904)、第二竖腹原竹支撑(905)、若干斜腹原竹支撑(906)和下弦原竹支撑(907);两根上弦原竹支撑(903)倾斜布置在屋脊两侧;两根第一竖腹原竹支撑(904)分别布置在两根上弦原竹支撑(903)的尾端;所述下弦原竹支撑(907)夹设在两根第一竖腹原竹支撑(904)之间;所述第二竖腹原竹支撑(905)布置在上弦原竹支撑(903)和下弦原竹支撑(907)之间;所述斜腹原竹支撑(906)倾斜布置在上弦原竹支撑(903)和下弦原竹支撑(907)之间;所述上弦原竹支撑(903)、斜腹原竹支撑(906)和下弦原竹支撑(907)通过长螺杆拉结固定;所述屋架导轨(902)为u型钢;所述屋架导轨(902)的开口朝上;所述第一竖腹原竹支撑(904)的下端伸入到屋架导轨(902)的u形开口槽内;所述下弦原竹支撑(907)容置在屋架导轨(902)的u形开口槽内;所述第一竖腹原竹支撑(904)和屋架导轨(902)通过螺杆拉结固定;所述下弦原竹支撑(907)和屋架导轨(902)通过螺杆拉结固定;所述上弦原竹支撑(903)和屋架导轨(902)通过撑杆(2)拉结固定;所述檩条(901)设置在屋架支撑顶部;所述檩条(901)和上弦原竹支撑(903)采用檩托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一体化原竹住宅,其特征在于:底层楼层的墙体的两根原竹墙边柱(30b)通过地脚锚栓补强结构与基座或地面紧固连接;所述地脚锚栓补强结构包括若干个套箍组件(1)、地脚锚栓(4)和l型锚固板(5);所述l型锚固板(5)布置在原竹墙边柱(30b)的柱脚位置处;所述l型锚固板(5)包括相互垂直的柱脚横板(501)和柱脚立板(502);所述柱脚横板(501)和柱脚立板(502)上均开设有安置孔;所述地脚锚栓(4)埋置在基座或地面中;所述地脚锚栓(4)的栓杆上端穿过u型钢底导梁(300c)、柱脚横板(501)的安置孔后旋入栓帽;所述柱脚横板(501)通过地脚锚栓(4)与基座或地面紧固连接;所述套箍组件(1)包括钢套箍(101)、端头螺栓(102)和贯穿螺栓(103);所述钢套箍(101)包括弧形箍板(1011);所述弧形箍板(1011)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两块翼板(1012);所述弧形箍板(1011)上设有供贯穿螺栓(103)穿过的两个通孔;所述钢套箍(101)套设在原竹墙边柱(30b)的柱身上;端头螺栓(102)穿过两块翼板(1012)后旋入螺帽,将钢套箍(101)和原竹墙边柱(30b)箍紧;所述贯穿螺栓(103)穿过弧形箍板(1011)、原竹墙边柱
(30b)和柱脚立板(502)后旋入螺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一体化原竹住宅,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上开设有门窗洞口。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一体化原竹住宅,其特征在于:每个梯步(601)的上表面均安装有木板(603);相邻两层所述踏步板(6)的c型钢ⅰ(602)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开,第一层和第二层踏步板(6)的c型钢ⅰ(602)下表面均焊接有c型钢ⅱ(604);所述c型钢ⅱ(604)开口朝下且其腹板焊接在c型钢ⅰ(602)下翼缘的下表面,每个c型钢ⅱ(604)的正下方设置有c型钢ⅲ(605);所述c型钢ⅲ(605)开口朝上并固定在地面上,每个c型钢ⅲ(605)与对应的c型钢ⅱ(604)之间设置有若干竖向原竹杆件(30),竖向原竹杆件(30)的下端通过螺钉与c型钢ⅲ(605)连接,上端通过螺钉与c型钢ⅱ(604)连接,若干竖向原竹杆件(30)沿c型钢ⅲ(605)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一体化原竹住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竖腹原竹支撑(905)与上弦原竹支撑(903)通过八字箍拉结固定;所述八字箍包括三个套箍组件(1)和四根撑杆(2);所述套箍组件(1)包括钢套箍(101)和横穿螺栓(103);所述第二竖腹原竹支撑(905)布置在屋脊位置处;所述两根上弦原竹支撑(903)的屋脊端和第二竖腹原竹支撑(905)的上端均套设有钢套箍(101);所述上弦原竹支撑(903)和第二竖腹原竹支撑(905)之间布置有撑杆(2);所述横穿螺栓(103)穿过对应的撑杆(2)、钢套箍(101)以及上弦原竹支撑(903)或第二竖腹原竹支撑(905);所述第二竖腹原竹支撑(905)与下弦原竹支撑(907)通过八字箍拉结固定;所述第二竖腹原竹支撑(905)的下端套设有钢套箍(101);所述下弦原竹支撑(907)上套设有两个钢套箍(101);所述下弦原竹支撑(907)和第二竖腹原竹支撑(905)之间布置有撑杆(2);所述横穿螺栓(103)穿过对应的撑杆(2)、钢套箍(101)以及下弦原竹支撑(907)或第二竖腹原竹支撑(905)。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一体化原竹住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墙体支撑架内还设有原竹墙骨柱(30c);所述原竹墙骨柱(30c)布置在原竹抗侧框架与原竹墙边柱(30b)之间;所述原竹墙骨柱(30c)的上端伸入到u型钢顶导梁(300b)的u形开口槽内部,下端伸入到u型钢底导梁(300c)的u形开口槽内部。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一体化原竹住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腹原竹支撑(904)、第二竖腹原竹支撑(905)和斜腹原竹支撑(906)的顶面铣有贴合于上弦原竹支撑(903)外圆面的弧面槽;所述第二竖腹原竹支撑(905)和斜腹原竹支撑(906)的底面铣有贴合于下弦原竹支撑(907)外圆面的弧面槽;所述下弦原竹支撑(907)的两端铣有贴合于第一竖腹原竹支撑(904)外圆面的弧面槽。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一体化原竹住宅,其特征在于:层间连接结构连接的c型钢(11)的腹板外侧间隔布置有若干撑杆(2);每根撑杆(2)的上端固定在上层墙体上,下端固定在下层墙体上。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一体化原竹住宅,其特征在于:所述覆板(8)沿墙体长度方向分隔为数块条板;所述覆板(8)为定向刨花板或石膏板。

技术总结
发明提供装配式一体化原竹住宅。该住宅采用墙体、楼板、楼梯和屋架进行组合拼装。所述墙体为原竹框架墙体。所述楼板为基于竹制杆件的楼板结构。所述楼梯为多层多跨原竹楼梯。所述屋架设置在屋顶。该住宅提高了房屋的整体受力性能及安全性,装配速度较快,环境舒适度更优。环境舒适度更优。环境舒适度更优。


技术研发人员:何子奇 周绪红 钟紫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8.30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