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药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反流性食管炎是危害人类消化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其防治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一种世界性消化系统常见病,主要由胃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糜烂或溃疡。临床以烧心和反流为典型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非心源性胸痛、上腹部烧灼感、嗳气等不典型症状,此外,可伴有一系列食管外症状,比如咳嗽、哮喘、咽喉不适等。据近年全球流行病学调查表明,re在南亚和欧洲东南部发病率最高(超过25%),最低在东南亚、加拿大和法国(低于10%),我国发病率较西方国家偏低,但因老龄化加剧、肥胖患病率增加也导致其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当前治疗存在无法根治且复发率高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比例的组分:柴胡8-12g、黄芩13-18g、法半夏13-18g、厚朴13-18g、陈皮8-12g、茯苓25-35g、紫苏梗13-18g、蒲公英25-35g、海螵蛸25-35g、沉香2-4g、白术13-18g、生姜8-12g、红枣8-12g。
5.优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比例的组分:柴胡9-11g、黄芩14-16g、法半夏14-16g、厚朴14-16g、陈皮9-11g、茯苓30g、紫苏梗14-16g、蒲公英28-32g、海螵蛸28-32g、沉香2.5-3.5g、白术14-16g、生姜9-11g、红枣9-11g。
6.更优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比例的组分:包括以下重量比例的组分:柴胡10g、黄芩15g、法半夏15g、厚朴15g、陈皮10g、茯苓30g、紫苏梗15g、蒲公英30g、海螵蛸30g、沉香3g、白术15g、生姜10g、红枣10g。
7.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8.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世界性消化系统常见病,主要由胃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胃镜下表现为食管糜烂或溃疡。临床以烧心和反流为典型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非心源性胸痛、上腹部烧灼感、嗳气等不典型症状,此外,可伴有一系列食管外症状,比如咳嗽、哮喘、咽喉不适等。中医学本病可归属为“泛酸”“嘈杂”“反胃”“痞满”“噎嗝”“梅核气”“食管瘅”等范畴,认为本病多由肝郁气滞,逆犯脾胃,脾失运化,胃失和降,水湿停滞,日久化热,湿热蕴蒸,随胃气上逆于食管所致。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0.本发明方中柴胡辛苦微寒,能疏肝解郁,和解表里,升阳举陷,退热截疟;黄芩苦寒,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法半夏辛温,可降逆止呕,燥湿化痰,消痞散结;厚朴
苦辛温,能下气除满,燥湿消痰;陈皮辛苦温,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柴胡与黄芩取小柴胡之组合,因为少阳邪气使经气不得利,郁久生热,两药配伍疏解邪热,通畅经气;配合厚朴、陈皮达到促进胃肠蠕动,通腑降逆的目的;半夏降逆止呕,兼顾主症;上五味药共为君药,有疏肝解郁清热,降逆化痰之功。海螵蛸咸涩温,能制酸止痛,收敛止血,涩精止带,收湿敛疮;紫苏梗辛温,理气和胃;蒲公英苦甘寒,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沉香辛苦微温,能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茯苓甘淡平,能健脾和胃,渗湿利水,宁心安神;上五味药共为臣药,健脾理气,清热和胃,降逆制酸止痛。白术甘苦温,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生姜辛微温,能温中止呕,解表散寒,温肺止咳,解毒;红枣甘温,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上述三味药能健脾益气和胃,共为佐药。纵观本方特点,紧紧围绕肝胃郁热之病机,性寒凉可除肝胃之热,重行气可复失常之气机,健脾胃可增人体正气,达到疏肝清热、降气和胃之功效。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良好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11.为了更好理解本发明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12.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13.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14.实施例1
15.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合物配方:柴胡10g、黄芩15g、法半夏15g、厚朴15g、陈皮10g、茯苓30g、紫苏梗15g、蒲公英30g、海螵蛸30g、沉香3g、白术15g、生姜10g、红枣10g。
16.煎制:按照上述配方组分称出各组分,除沉香研磨成粉外,其他组分加水至没过生药,浸泡30分钟后调大火煮沸,煮沸后调文火煎煮20-30分钟,煎取药汁150ml,每付药煎2次,2次药汁合兑为300ml,加入沉香粉末并搅拌即得。
17.实施例2
18.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合物配方:柴胡8g、黄芩18g、法半夏13g、厚朴18g、陈皮12g、茯苓25g、紫苏梗18g、蒲公英35g、海螵蛸25g、沉香4g、白术18g、生姜12g、红枣8g。煎法与实施例1一致。
19.实施例3
20.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合物配方:柴胡12g、黄芩13g、法半夏18g、厚朴13g、陈皮8g、茯苓35g、紫苏梗13g、蒲公英25g、海螵蛸35g、沉香2g、白术13g、生姜8g、红枣12g。煎法与实施例1一致。
21.1、临床基本资料
22.共收集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0例,经按剔除标准剔除后,有效病例共计75例,其中,男36人,女39人。年龄范围:18~70岁。
23.2、疾病临床表现
24.①
典型临床症状:烧心和反流。
25.②
不典型临床症状:胸痛、上腹部烧灼感、上腹痛、嗳气等。食管外症状包括咳嗽、咽喉症状、哮喘和牙蚀症等。
26.3、临床诊断标准
27.3.1西医诊断标准
28.西医临床症状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014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如下:
29.①
典型临床症状:烧心和反流。
30.②
不典型临床症状:胸痛、上腹部烧灼感、上腹痛、嗳气等。食管外症状包括咳嗽、咽喉症状、哮喘和牙蚀症等。
31.3.2胃镜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世界胃肠病会议颁布的标准洛杉矶分级法(la分级)如下:
32.①
正常:食管黏膜无破损。
33.②
a级:食管黏膜有破损,但无融合,病灶长径<0.5cm。
34.③
b级:食管黏膜有破损,但无融合,病灶长径>0.5cm。
35.④
c级:食管黏膜有破损且有融合,范围<食管周径的75%。
36.⑤
d级:食管黏膜有破损且有融合,范围>食管周径的75%。
37.3.3中医诊断标准
38.参照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中肝胃郁热型:
39.主症:反酸,烧心。
40.次症:胸骨后灼痛,胃脘灼痛,脘腹胀满,嗳气或反食,烦躁易怒,嘈杂易饥。
41.舌脉象:舌质红,舌苔黄,脉弦。
42.证型确定:具备主症,加上2项及以上次症,再结合舌脉即可确定肝胃郁热证。
43.4、纳入标准
44.①
自愿接受调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②
年龄在18~70岁的患者。
③
符合反流性食管炎诊断标准。同时具备
①②③
。
45.5、排除标准
46.①
严重的精神或心理异常。
②
恶性肿瘤。
③
重要脏器严重损害。
④
恶性高血压。
47.6、剔除标准
48.①
纳入之后经最后判定不合纳入标准者。
②
不遵医嘱服药,或遵医嘱的同时也服用其它影响药物临床效果的判定者。
③
患者不据实回答研究者问题,造成数据不客观或违反统计原则者。
49.7、脱落标准
50.①
因主观意愿要求主动退出临床研究的患者。
②
服用本次研究药物期间意外妊娠的妇女。
③
出现较为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者不能要求患者继续参与试验。
④
资料收集不完整或研究期间失去联系或意外身亡者。
51.8、终止标准
52.①
不论哪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影响到身体健康,治疗者认为应当终止者。
②
因疗效不理想,患者要求改换或拒绝原定治疗方案时,医生应当主动终止其临床研究。
③
突发其它重大疾病危及患者生命时,医师要主动终止,并及时安排患者接受重大疾病的治疗。
53.9、临床研究策略与方法
54.9.1给药方案
55.1)治疗组:
56.组方(实施例1):柴胡10g、黄芩15g、法半夏15g、厚朴15g、茯苓30g、生姜10g、紫苏梗15g、红枣10g、蒲公英30g、海螵蛸30g、陈皮10g、白术15g、沉香3g。
57.煎法:按照配方组分称出各组分,除沉香研磨成粉外,其他组分加水至没过生药,浸泡30分钟后调大火煮沸,煮沸后调文火煎煮20~30分钟,煎取药汁150ml,每付药煎2次,2次药汁合兑为300ml,加入沉香粉末并搅拌即得。
58.服法:口服,一日2次,每次150ml药液,一日一剂,早晚饭后1h温服。
59.疗程:2周为1个疗程,服用4个疗程。
60.2)对照组:
61.药物: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10mg*14粒,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62.服法:晨起及睡前口服,一次10mg,一日两次。
63.疗程:2周为1个疗程,服用4个疗程。
64.服药期间,两组患者均不能服用治疗本病的其它药物或影响本次研究药物疗效判定的药物,耐心回答患者疑问,让患者信任医者,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嘱咐两组患者饮食要清淡,尽量避免辛辣、生、冷、硬、腌制、油腻、过期及淀粉含量高的饮食。睡觉前可以把床头抬高15cm左右。避免熬夜,适量运动来增强身体免疫力。
65.9.2观察指标
66.1)安全性观察
67.①
一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
68.②
记录生命体征(体温、呼吸、血压、心率)及药物不良反应。
69.③
常规检查:治疗前后各检查一次(心电图、三大常规、肝肾功)。
70.2)疗效性观察
71.①
中医症候评定指标
72.主症:反酸,烧心。
73.次症:胸骨后灼痛,胃脘灼痛,脘腹胀满,嗳气或反食,烦躁易怒,嘈杂易饥。
74.舌脉象:舌质红,舌苔黄,脉弦。
75.单项中医症状主症的四个等级无、轻、中、重分别记0、2、4、6分,次症的四个等级无、轻、中、重分别记0、1、2、3分。
76.②
消化内镜:洛杉矶分级评分指标
77.正常:食管黏膜无破损。
78.a级:食管黏膜有破损,但无融合,病灶长径<0.5cm。
79.b级:食管黏膜有破损,但无融合,病灶长径>0.5cm。
80.c级:食管黏膜有破损且有融合,范围<食管周径的75%。
81.d级:食管黏膜有破损且有融合,范围>食管周径的75%。
82.五个等级依次分别记0、1、2、3、4分
83.9.3疗效判定标准
84.1)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85.依据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ci)=(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
治疗前积分x100%。
86.①
临床痊愈:证候积分下降幅度明显很大,ci≥95%;
87.②
显效:证候积分下降幅度非常大,70%≤ci<95%;
88.③
有效:证候积分下降幅度较大,30%≤ci<70%;
89.④
无效:证候积分下降幅度较小或未下降,ci<30%。
90.2)洛杉矶分级内镜疗效判定标准
91.①
痊愈:食管粘膜恢复正常。
92.②
显效:食管粘膜积分减少2级及以上。
93.③
有效:食管粘膜积分减少1级。
94.④
无效:食管粘膜无改变或加重。
95.3)安全性评价标准
96.①
一级:没有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指标无异常;
97.②
二级:有较轻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指标无异常;
98.③
三级:有中等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或安全性指标出现异常;
99.④
四级:有严重不良反应或安全性指标明显异常。
100.9.4统计分析
101.(1)建立临床资料数据库:采用excel 2010软件将受试者的基本信息、受试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及胃镜结果评分。
102.(2)统计分析将采用spss2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认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受试者的计量资料将采用均数
±
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对于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的资料,用t检验,而对不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的资料和等级资料的比较用秩和检验。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03.10、研究结果
104.10.1纳入病例
105.本研究共纳入病例80例,经按剔除标准剔除后,有效病例共计75例。并对75例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症状评分、胃镜疗效评价、疗效评价分别加以分析。
106.10.2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
107.表1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0108][0109]
表2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0110][0111]
表3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0112][0113]
两组患者性别经χ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在性别分布上无差异,性别方面均衡可比。两组患者年龄和病程经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在年龄和病程上无差异,年龄和病程方面均衡可比。
[0114]
10.3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
[0115]
表4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0116][0117]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经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前中医症候均衡可比;治疗后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经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认为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程度上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0118]
10.4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疗效比较
[0119]
表5治疗后两组中医疗效比较
[0120][01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疗效经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认为治疗组在中医疗效上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0122]
1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疗效比较
[0123]
表6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胃镜结果
[0124][0125]
表7治疗后两组西医疗效比较
[0126][012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西医疗效经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认为治疗组在西医疗效上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0128]
11、典型病例
[0129]
病例1:邢某,男,37岁。2020-09-15初诊,主诉“反复反酸、胃脘部灼热多年”就诊。现症见反酸,心烦,咽部不适,口干,胃脘部灼热、腹胀进食后明显,大便难解、2日一行,纳一般,夜寐差。舌红,苔薄黄,脉弦。胃镜检查示: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查体:神清,一般可,全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西医诊断: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诊断:吐酸;辨证为肝胃郁热证。给予患者口服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复方1个疗程。2020-09-29二诊,患者上述症状有改善,但仍时有反酸、咽部不适,夜寐一般;继予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复方口服3个疗程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无明显不适,纳寐可,二便调;复查胃镜示:食管黏膜炎症消除;后随诊停药半年来无复发。
[0130]
病例2:吴某,男,46岁,2021-03-17初诊,主诉“反复反酸烧心3月余”就诊,现症见反酸,烧心伴见胃脘部胀痛不适,进食后加重,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稀不调,纳一般,夜寐一般,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胃镜检查示:反流性食管炎b级,慢性胃炎。查体:神清,一般可,全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西医诊断: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辨证:反酸(肝胃郁热证)。给予患者口服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复方1个疗程后。2021-03-31二诊患者上述症状有改善,但仍时有反酸、进食后胃脘部稍有胀痛,时晨起口干口苦;继予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复方口服3个疗程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无明显不适,复查胃镜示:食管黏膜炎症消除;后随诊停药半年来无复发。
[0131]
病例3:符某,女,42岁,2020-11-11初诊,主诉“反复反酸烧心2月”,现病史: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酸,伴胃脘部胀痛,进食后加重,胃镜检查示“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刻下症:反酸,烧心,嗳气,伴胃脘部胀痛、进食后及夜间尤甚,咽部不适,口干口苦,平素心烦易怒,纳寐一般,大便干结难解,3日一行,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查体:神清,一般可,全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西医诊断: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辨证:反酸(肝胃郁热证)。给予患者口服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复方1个疗程。2020-11-25二诊,患者上述症状有改善,但仍时有反酸、烧心,进食后及夜间时有胃脘部胀痛,心烦易怒,时晨起口干口苦,时有嗳气,大便变软,排便较前顺畅;继予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复方口服1个疗程。2020-12-09三诊,前述症状好转明显,患者偶有反酸,进食后稍有胃脘部胀闷不适;继予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复方口服3个疗程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无明显不适,复查胃镜示:食管黏膜炎症消除;后随诊停药半年来无复发。
[013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比例的组分:柴胡8-12g、黄芩13-18g、法半夏13-18g、厚朴13-18g、陈皮8-12g、茯苓25-35g、紫苏梗13-18g、蒲公英25-35g、海螵蛸25-35g、沉香2-4g、白术13-18g、生姜8-12g、红枣8-12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比例的组分:柴胡9-11g、黄芩14-16g、法半夏14-16g、厚朴14-16g、陈皮9-11g、茯苓30g、紫苏梗14-16g、蒲公英28-32g、海螵蛸28-32g、沉香2.5-3.5g、白术14-16g、生姜9-11g、红枣9-11g。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比例的组分:柴胡10g、黄芩15g、法半夏15g、厚朴15g、陈皮10g、茯苓30g、紫苏梗15g、蒲公英30g、海螵蛸30g、沉香3g、白术15g、生姜10g、红枣10g。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柴胡、黄芩、法半夏、厚朴、陈皮共为君药,海螵蛸、紫苏梗、蒲公英、沉香、茯苓共为臣药,白术、生姜、红枣共为佐药。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比例的组分:柴胡8-12g、黄芩13-18g、法半夏13-18g、厚朴13-18g、陈皮8-12g、茯苓25-35g、紫苏梗13-18g、蒲公英25-35g、海螵蛸25-35g、沉香2-4g、白术13-18g、生姜8-12g、红枣8-12g。方中,柴胡、黄芩、法半夏、厚朴、陈皮共为君药,有疏肝解郁清热,降逆化痰之功;海螵蛸、紫苏梗、蒲公英、沉香、茯苓共为臣药,健脾理气,清热和胃,降逆制酸止痛;白术、生姜、红枣共为佐药,健脾益气和胃;本中药配方紧紧围绕肝胃郁热之病机,性寒凉可除肝胃之热,重行气可复失常之气机,健脾胃可增人体正气,达到疏肝清热、降气和胃之功效,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良好的疗效。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良好的疗效。
技术研发人员:董秀娟 王立春 王定国 林天东 邢益涛 林学英 吴维炎 陈思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立春 王定国
技术研发日:2021.12.30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