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重茬病害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专利查询7月前  85



1.本发明涉及重茬病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重茬病害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新疆棉花、辣椒、番茄等经济作物连年种植引起病害多发,不仅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也降低了农产品的安全性。目前国内外主要通过栽培管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手段防治作物重茬病害。其中,栽培管理、物理防治等传统农业方法对防治作物重茬病害有一定效果,但是防效较低;化学防治方法对环境危害较大,长期使用化学药剂容易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生物防治方法因其对环境无害且针对性强,能够有效降低植物重茬病害的发生,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增强作物的抗病性、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还能够改善土壤环境。因此在防治重茬病害的过程中,兼具安全性和高效性的生物防治方法成为最具吸引力和最绿色环保的防治措施。然而现有微生态制剂中还未有一种微生态制剂能对新疆棉花、辣椒、番茄等经济作物重茬病害均具有较好防治效果,因此研制一种对多种经济作物重茬病害均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微生态制剂可以弥补重茬病害生物防治技术的不足,对经济作物重茬病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防治重茬病害的复合微生态制剂,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对多种经济作物重茬病害均具有防治功能的微生态制剂的技术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治重茬病害的复合微生态制剂,由含有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的固体发酵物经固体发酵制备而成。
5.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
6.1、在研究植物重茬病害的生物防治过程中,因植物种类和种植习惯的差异,常规微生态制剂往往只适用于一类植物,本方案发明人利用固体发酵获得产物没有微生物代谢废物的优点,优化固体发酵条件,并首次将不同微生物进行混合固体发酵,快速获得复合微生态制剂,且无意间发现固体发酵得到的微生态制剂在防治多种植物的重茬病害中均具有较好效果,具有重茬病害防治的广谱性;本方案不仅能填补混合固体发酵的技术空白,还能弥补现有技术中生物防治技术的不足,实现对多种经济作物的重茬病害防治。
7.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采用固体发酵方式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进行固体发酵,显著降低不同菌株液体发酵时的排他性影响,达到真菌、细菌的共培养,实验表明,固体发酵获得的微生物菌剂中微生物含量明显高于液体发酵中微生物含量;且枯草芽孢杆菌能显著促进哈茨木霉的生长,同时固体发酵方式更便于产业化、规模化应用。
8.3、本方案制备的微生态制剂通过植物内生菌与植物建立共生关系,有效提升植物的抗病性、适应性和扩繁性;本方案中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植物内生菌相关特性,通过成功定殖至植物根际、体表或体内,与病原菌竞争植物周围的营养,分泌抗菌物质以抑制病原菌生
长,同时诱导植物防御系统抵御病原菌入侵,从而达到抗病的目的。
9.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复配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的发酵产物形成复合微生态制剂,同时有枯草芽孢杆菌的植物共生性和哈茨木霉的土壤微生态改善特性,能产生刺激植物生长和诱导植物防御反应的化合物,显著增强植物的长势和抗病能力;且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在防治重茬病害和增产的过程中相互促进、协同增效,显著增强复合微生态制剂防治棉花、辣椒、番茄等经济作物重茬病害效果,使达到相同效果时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微生物需求量更少,节约生产成本。
10.优选的,还包括吸附剂和固体发酵液。吸附剂为微生物发酵提供空间支撑,促进复合微生态剂中微生物的均质和分散,提高微生物发酵效率,避免微生物分散不均匀导致的局部区域植株长势较差,影响作物产量;固体发酵液为微生物发酵提供主要营养。
11.优选的,所述吸附剂包括气化炉渣陶粒和麸皮。采用上述方案,气化炉渣陶粒主要由工业固废气化炉渣二次加工而成,本方案采用气化炉渣陶粒作为主要吸附剂,为微生物菌剂提供空间支撑;麸皮作为微生物生长的基础营养物质,两者配合使用能充分保证微生物发酵效果。
12.优选的,所述气化炉渣陶粒和麸皮的质量比例为3:2或4:1。采用上述方案,在制备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同时回收利用工业固废气化炉渣,实现废物的再利用,有效节约资源。
13.优选的,所述气化炉渣陶粒的粒径为3~5mm。采用上述方案,因气化炉渣本身属于多孔结构,因此制备的陶粒的内部会呈多孔的间隙,间隙有效附着微生物,同时多孔结构有利于提高陶粒的强度,便于微生物制剂在使用过程中均匀分散至植株周围,充分发挥微生物的抗病和增产效果。
14.优选的,所述固体发酵液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数的原料:糖蜜1%,豆粕粉1.5%、鱼粉0.7%、玉米粉2.0%、硫酸镁0.05%,磷酸氢二钾0.3%,余量为无菌水,所述固体发酵液的ph为6.0~6.5。采用上述方案,固体发酵液充分满足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的生长营养需求。
15.优选的,一种防治重茬病害的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6.(一)菌种活化
17.s1:将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接种固体培养基上,在温箱中培养,获得菌斑;
18.s2:挑取s1中菌斑分别接种至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获得菌液;
19.s3:将s2中菌液分别接种于种子培养罐中,种子罐培养获得种子液。
20.(二)固体发酵
21.将吸附剂和上述哈茨木霉种子液、枯草芽孢杆菌种子液混合均匀后置于培养床上,喷洒固体发酵液,经固体发酵后烘干,即获得复合微生态制剂。
22.采用上述方案,复合微生态制剂中哈茨木霉、枯草芽孢杆菌均达到较高含量,满足微生态制剂对微生物含量的需求。与液体发酵相比,本方案采用固体固体发酵,调整了真菌细菌的复合发酵培养液,在固态培养条件下实现真菌细菌的共培养,具有发酵工艺简单、不产生废水/废气、节水节能、发酵效率高、绿色环保等优点,优化了传统发酵罐液体培养体系,便于产业化规模化应用。
23.优选的,所述吸附剂和哈茨木霉种子液、枯草芽孢杆菌种子液的质量比为100:1~
5:1~5。采用上述方案,降低微生物发酵接种量,有效降低种子液中微生物代谢废物影响后续发酵。
24.优选的,所述固体发酵的发酵湿度为75%~85%、发酵温度为28~32℃、发酵时间为72~120h。采用上述方案,有效保证复合微生态制剂中两种微生物含量,提高复合微生态制剂防治重茬病害的能力。
25.优选的,一种防治重茬病害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在经济作物重茬病害防治中的应用。经济作物的产量直接影响作物的经济生产效益,规模种植中重茬病害已成为减低产量的主要因素,本方案制备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多种经济作物均具有较好的重茬病害防治和增加产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辣椒黑斑病防治效果图(左图为对照组,右图为实验组)。
2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对番茄青枯病防治效果图(上图为对照组,下图为实验组)。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所用原料均为市售商品。
29.本发明方案使用的哈茨木霉来自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编号为哈茨木霉cgmcc no.7861;枯草芽孢杆菌来自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编号为枯草芽孢杆菌cgmcc no.7850。
30.实施例1: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制备
31.复合微生态制剂经固体发酵制成粉剂,主要分为菌种活化和固体发酵两个阶段。
32.(一)菌种活化
33.s1:准备培养基:
34.p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数的原料:马铃薯20%、葡萄糖2%克、琼脂1.5%、余量为无菌水。制备方法为:马铃薯切成小块,加水煮烂,用布过滤,加热,再据实际实验需要加琼脂(液体培养基则无需添加琼脂),继续加热搅拌混匀,待琼脂溶解完后,加入葡萄糖,搅拌均匀;115℃灭菌20min备用;
35.细菌培养基: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数的原料及制备方法:胰蛋白胨1%、酵母提取物0.5%、氯化钠1%、琼脂1.5%(液体培养基则无需添加琼脂)、余量为无菌水,调节ph为7.0,115℃灭菌20min备用;
36.固体发酵液: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数的原料及制备方法:糖蜜1%、豆粕粉1.5%、鱼粉0.7%、玉米粉2.0%、硫酸镁0.05%、磷酸氢二钾0.3%、余量为无菌水,调节ph为6.0(取值范围6.0~6.5),115℃灭菌20min备用;
37.s2:将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接种到pda和细菌固体培养基上,在28℃的温箱内培养40h,获得菌斑;
38.s3:挑取s1中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菌斑分别接种至pda和细菌液体培养基中,
哈茨木霉在28℃、120rpm的全温振荡培养箱中培养12h;枯草芽孢杆菌在32℃、180rpm的全温振荡培养箱中培养8h,获得菌液;
39.s4:将s2中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分别接种于装有pda和细菌液体培养基的种子培养罐中,哈茨木霉在29℃、160rpm条件下培养48h;枯草芽孢杆菌在28℃、120rpm条件下培养16h,获得种子液。
40.分别取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种子液10ml于试管中,利用无菌水稀释10倍,漩涡振荡器振荡2min至混匀;稀释液6000r/min离心15min后取固体菌体,10倍无菌水洗涤三次后收集固体菌体,低温烘干至恒重,称量并记录数值;枯草芽孢杆菌种子液浓度为15~18mg/ml;哈茨木霉种子液浓度为22~26mg/ml。
41.(二)固体发酵
42.s1:制备吸附剂:气化炉渣陶粒的制备方法参照现有技术cn108840702b中方法进行,粒径为3mm(取值范围3~5mm);将气化炉渣陶粒和麸皮按4:1比例混合,获得吸附剂;
43.s2:将吸附剂和上述哈茨木霉种子液、枯草芽孢杆菌种子液按照100:1:1的质量比混匀后均匀铺在培养床上;培养床为多层设置,每层培养床的长
×

×
高为8m
×
5m
×
0.3m,空隙度0.5cm
×
0.2cm,层间距0.2m;持续均匀喷洒固体发酵液,保持吸附剂和种子液形成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前体的湿度为80%(可选湿度范围为75%~85%),在温度30℃(可选温度范围为28~32℃)条件下发酵72h(可选发酵时间范围为72~120h)后低温(小于40
°
)烘干,获得复合微生态制剂。复合微生态制剂中微生物含量直接影响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效果,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制得的每克复合微生态制剂中菌体的数量。
44.实施例2~4、对比例1~6基本同实施例1,其与实施例1在成分、含量及所制备的复合微生态制剂中微生物含量的差异详见表1。
45.对比例5与对比例6中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制备包括液体发酵和混合吸附两个阶段,具体为先将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分别进行液体发酵后,再将两种微生物的发酵液和吸附剂进行充分混和吸附,混和后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前体经脱水、低温烘干即得复合微生态制剂。液体发酵步骤具体如下:
46.(一)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发酵
47.s1:制备培养基
48.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数的原料及制备方法:豆粕粉1.8%、鱼粉0.2%、玉米粉1.0%、麸皮0.8%、淀粉0.5%、硫酸镁0.05%、磷酸氢二钾0.4%、聚醚消泡剂0.03%、余量为无菌水,调节ph为7.0(取值范围6.5~7.5),115℃灭菌20min备用;
49.s2:液体发酵条件
50.将培养液置入干净的发酵罐中使得培养液体积不超过发酵罐体积的70%;枯草芽孢杆菌种子液的接种比例为2%,接种后混匀,再在转速150~200rpm、压力0.02~0.05mpa的条件下发酵培养20h(可选发酵时间范围为18~24h),得到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发酵液。
51.(二)哈茨木霉液体发酵
52.s1:制备培养基
53.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数的原料及制备方法:麸皮2%、玉米粉3%、硫酸铵0.03%、消泡剂0.03%、青霉素钾15ml、硫酸链霉素10ml、余量为无菌水,调节ph值为4.5(取值范围4.0~4.5),115℃灭菌20min备用;
54.s2:液体发酵条件
55.将培养液置入干净的发酵罐中使得培养液体积不超过发酵罐体积的70%;哈茨木霉种子液的接种比例为2%,接种后混匀,在搅拌速度120~150rpm、压力0.03~0.05mpa的条件下发酵培养72h(可选发酵时间范围为72~96h),即制得哈茨木霉液体发酵液;需要注意的是,发酵期间需要不断通气,发酵前期(发酵时间为0~36h)通气量为1:0.5(v/v﹒min),发酵后期(发酵时间为36h~72h)逐渐调节通气量至1:1(v/v﹒min)。
56.表1:实施例1~4、对比例1~6在成分、含量及所制备的复合微生态制剂中微生物含量的差异
[0057][0058]
实验数据表明,本发明技术方案采用固体发酵方式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进行发酵,显著降低不同菌株液体发酵时的排他性影响,达到真菌、细菌的共培养,申请人实验表明固体发酵获得的微生物菌剂中微生物含量明显高于液体发酵中微生物含量,同时固体发酵方式更便于产业化、规模化应用。
[0059]
其次,将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的混合液与吸附剂混合后进行固体发酵时,枯草芽孢杆菌能显著促进哈茨木霉的生长。如对比例1、对比例2显示以质量比为3:2的气化炉渣陶粒和麸皮组成吸附剂,分别将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与吸附剂混合后进行固体发酵,发酵后菌体含量分别为35.1亿/g和92.6亿/g;而实施例4中,微生物总接种量不变的情况下,发酵后菌体含量分别为34.6亿/g和450.1亿/g。对比哈茨木霉单独进行固体发酵和哈茨木霉与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后固体发酵,复合微生物制剂中哈茨木霉的孢子含量显著增多,说明枯草芽孢杆菌与哈茨木霉混合后,尽管哈茨木霉的接种量降低,但由于枯草芽孢杆菌再发酵过程中不仅不会对哈茨木霉造成排他性影响,还能显著促进哈茨木霉的生长。
[0060]
另外,在微生物接种比例不变的情况下,吸附剂的混合比例对固体发酵后微生物菌剂中微生物的含量影响显著,具体为随着吸附剂中麸皮含量增加,固体发酵后的微生物含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麸皮在固体发酵过程中还能为微生物提供营养供给;但若只用麸皮,固体发酵后的微生物含量反而下降,其原因为缺乏具有多孔结构的气化炉渣陶粒为微生物提供空间支撑,只有麸皮为微生物提供支撑,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的生长空间受限,且不能有效均匀分散微生物;因此为进一步增强本方案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效果,本方案优选气化炉渣陶粒与麸皮混合比例为3:2作为吸附微生物进行固体发酵的吸附剂,显著提升微生物菌剂中的微生物含量。
[0061]
实验例1:复合微生态制剂的辣椒田间试验效果
[0062]
选择已有连续6年种植辣椒历史的试验地,炭疽病、黑斑病和立枯病历年发病均严
重。试验期间自然发生炭疽病、黑斑病和立枯病。试验地土壤质地为沙壤土,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等均匀,种植辣椒品种为:红安6号。设4个处理,处理1为分别在辣椒移栽后滴缓苗水时和开花前期拌肥施用实施例4制备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各1次,每亩每次3千克;处理2为空白处理;处理3为施用对比例1制备的枯草芽孢杆菌单一菌剂,处理4为对比例2制备的哈茨木霉单一菌剂;每个处理设4次重复,共16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为1亩。处理1和处理2除施用复合微生态制剂外,各小区其他田间管理措施一样,按照当地习惯进行。
[0063]
每个小区进行田间调查,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取30株。在番生育期内调查果枝数、单株果实数和单果重等生物学性状进行调查;于5月上旬、6月上旬、7月上旬对炭疽病、黑斑病和立枯病进行调查,记录调查株数及病株数,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发病率和防治效果。
[0064]
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
×
100
[0065]
防治效果(%)=(对照区发病率-处理区发病率)/对照区发病率
×
100,
[0066]
式中对照区为处理2,处理区为处理1、处理3或处理4;计算防病效果、实收产量,计算产量和增产效果,并对辣椒品质性状进行测定。
[0067]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辣椒病害的防治效果见表2,对温室辣椒黑斑病防治效果对比如图1所示。实验数据表明,本方案制备复合微生态制剂能够有效降低辣椒死苗率。对辣椒炭疽病、黑斑病和立枯病均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治率分别达到了42.7%、45.9%和53.7%。
[0068]
表2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辣椒病害的防治效果
[0069][0070]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辣椒生物学性状的作用效果如表3,实验数据表明,本方案制备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棉花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株高、茎粗、果长分别增加9.3%、16.7%和10.1%。
[0071]
表3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辣椒性状的作用效果
[0072][0073]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作用效果见表4所示,实验数据表明,本方案制备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辣椒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增产率达到9.2%,辣椒品质有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增加15.8%,vc含量增加8.5%,辣椒素含量增加18.1%。
[0074]
表4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0075][0076]
相比于处理3、处理4单独使用一种微生物制备微生态制剂进行防治重茬病害,处理1使用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两种微生物固体发酵制备的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效果更好,且两种微生物的发酵产物相互促进、协同增效,显著提升复合微生态制剂的重茬病害防治和增产能力。
[0077]
实验例2:复合微生态制剂的番茄田间试验效果。
[0078]
选择已有连续种植5年番茄种植历史的试验地,早疫病、叶霉病、青枯病历年发病均严重。试验期间自然发生早疫病、叶霉病、青枯病。试验地土壤质地为粘壤土,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等均匀,种植番茄品种为:新红54号。设4个处理,处理1为分别在番茄移栽后滴缓苗水时和开花前期拌肥施用实施例4制备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各1次,每亩每次3千克;处理2为空白处理;处理3为施用对比例1制备的枯草芽孢杆菌单一菌剂,处理4为对比例2制备的哈茨木霉单一菌剂;每个处理设4次重复,共8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为1亩。处理1和处理2除复合微生态制剂外,各小区其他田间管理措施一样,按照当地习惯进行。
[0079]
每个小区进行田间调查,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取30株。在番生育期内调查果枝数、单株果实数和单果重等生物学性状进行调查;于5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下旬对早疫病、叶霉病、青枯病进行调查,记录调查株数及病株数,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发病率和防治效果。
[0080]
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
×
100
[0081]
防治效果(%)=(对照区发病率-处理区发病率)/对照区发病率
×
100
[0082]
式中对照区为处理2,处理区为处理1、处理3或处理4;计算防病效果、实收产量,计算产量和增产效果,并对番茄品质性状进行测定。
[0083]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番茄病害的防治效果见表5,对温室番茄青枯病防治效果对比如图2所示。实验数据表明,本方案制备复合微生态制剂能够有效降低番茄死苗率。对番茄早疫病、叶霉病和青枯病均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治率分别达到了50.5%、53.1%和34.3%。
[0084]
表5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番茄病害的防治效果
[0085][0086]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番茄生物学性状的作用效果如表6,实验数据表明,本方案制备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番茄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果枝数、单株果实数、单果重分别增加7.8%、10.1%和7.2%。
[0087]
表6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番茄性状的作用效果
[0088][0089]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作用效果见表7所示,实验数据表明,本方案制备复合微生态制剂对番茄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增产率达到11.4%,品质有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增加21.9%,vc含量增加11.4%,可溶性固形物增加14.5%。
[0090]
表7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0091][0092]
相比于处理3、处理4单独使用一种微生物制备微生态制剂进行防治重茬病害,处理1使用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两种微生物固体发酵制备的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效果更好,且两种微生物的发酵产物相互促进、协同增效,显著提升复合微生态制剂的重茬病害防治和增产能力。
[0093]
实验例3: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棉花田间试验效果。
[0094]
选择已有连续种植5年棉花种植历史的试验地,黄萎病、枯萎病、立枯病历年发病均严重。试验期间自然发生黄萎病、枯萎病和立枯病。试验地土壤质地为沙壤土,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等均匀,种植棉花品种为:新陆早63号。设4个处理,处理1为分别在棉花蕾期和花期拌肥施用实施例4制备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各1次,每亩每次3千克;处理2为空白处理;处理3为施用对比例1制备的枯草芽孢杆菌单一菌剂,处理4为对比例2制备的哈茨木霉单一菌剂;每个处理设4次重复,共16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为5亩。处理1和处理2除施用复合微生态制剂外,各小区其他田间管理措施一样,按照当地习惯进行。
[0095]
每个小区进行田间调查,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取50株。棉花打顶后对株高、果枝台数、单株结铃数、单铃重等生物学性状进行调查;于5月中旬、6月中旬、7月中旬对黄萎病、枯萎病和立枯病进行调查,记录调查株数及病株数,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发病率和防治效果。
[0096]
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
×
100
[0097]
防治效果(%)=(对照区发病率-处理区发病率)/对照区发病率
×
100
[0098]
式中对照区为处理2,处理区为处理1、处理3或处理4;计算防病效果、实收籽棉,计算产量和增产效果,并对棉花品质性状和衣分进行了测定。
[0099]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棉花病害的防治效果见表8,实验数据表明,本方案制备复合微生态制剂能够有效降低棉花死苗率。对棉花黄萎病、枯萎病和立枯病均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治率分别达到了60.9%、47.6%和33.1%。
[0100]
表8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棉花病害的防治效果
[0101][0102]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棉花生物学性状的作用效果如表9,实验数据表明,本方案制备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棉花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株高、果枝台数、单株结铃数、单铃重分别增加6.5%、6.5%、8.2%和5.7%。
[0103]
表9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棉花性状的作用效果
[0104][0105]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作用效果见表10所示,实验数据表明,本方案制备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棉花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增产率达到8.7%。纤维品质有提高,纤维长度增加5.1%,比强度增加4.5%,衣分增加5.8%。
[0106]
表10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0107][0108]
相比于处理3、处理4单独使用一种微生物制备微生态制剂进行防治重茬病害,处理1使用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两种微生物固体发酵制备的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效果更好,且两种微生物的发酵产物相互促进、协同增效,显著提升复合微生态制剂的重茬病害防治和增产能力。
[0109]
终上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方案调整了真菌、细菌的复合发酵培养液,优化了传统的发酵罐液体培养体系,采用固态培养技术,达到真菌细菌的共培养,使得产业化、规模化
应用简便。另外,本发明方案通过对工业固废气化炉渣的二次加工利用,优化调整了微生物制剂的吸附剂方案,采用固体发酵方式发酵两种微生物种子液与吸附剂的混合物,不产生废气和废水,使得生产工艺更加节水节能、绿色环保。再者,相比现有微生态菌剂效果的单一性,本发明方案制备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对番茄、辣椒、棉花的重茬病害防治效果明显,且能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增强作物的抗病性、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实现植株的联合自导病防以及增产的功能,同时还能够改善土壤环境,成为一种广谱的复合微生态制剂。
[0110]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治重茬病害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含有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的固体发酵物经固体发酵制备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重茬病害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附剂和固体发酵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治重茬病害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剂包括气化炉渣陶粒和麸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治重茬病害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炉渣陶粒和麸皮的质量比例为3:2或4: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治重茬病害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炉渣陶粒的粒径为3~5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治重茬病害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发酵液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数的原料:糖蜜1%,豆粕粉1.5%、鱼粉0.7%、玉米粉2.0%、硫酸镁0.05%,磷酸氢二钾0.3%,余量为无菌水;所述固体发酵液的ph为6.0~6.5。7.一种防治重茬病害的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一)菌种活化s1:将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接种固体培养基上,在温箱中培养,获得菌斑;s2:挑取s1中菌斑分别接种至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获得菌液;s3:将s2中菌液分别接种于种子培养罐中,种子罐培养获得种子液。(二)固体发酵将吸附剂和上述哈茨木霉种子液、枯草芽孢杆菌种子液混合均匀后置于培养床上,喷洒固体发酵液,经固体发酵后烘干,即获得复合微生态制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治重茬病害的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剂和哈茨木霉种子液、枯草芽孢杆菌种子液的质量比为100:1~5:1~5。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治重茬病害的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发酵的发酵湿度为75%~85%、发酵温度为28~32℃、发酵时间为72~120h。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防治重茬病害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在经济作物重茬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重茬病害防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治重茬病害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方案以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为主要功能成分,以气化炉渣陶粒为吸附剂、以麸皮为部分发酵营养成分,吸附剂吸附微生物种子液形成固体发酵物,固体发酵物经固体发酵后烘干得到复合微生物制剂。本方案具有发酵工艺简单、不产生废水/废气、对气化炉渣废物再利用、发酵效率高等优点,制得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多种经济作物如番茄、辣椒和棉花均具有显著的重茬病害防治和增产效果,可以弥补现有生物防治技术的不足,对经济作物重茬病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重要意义。重要意义。


技术研发人员:郭志国 胡开明 魏永洋 安军妹 何薇 孙艳 蔡宜东 王军岩 李博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疆天物生态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1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