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栽培方法

专利查询8月前  63



1.本发明涉及水稻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2.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氮肥在水稻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现有的水稻栽培方法,在水稻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氮肥的现象比较凸出。过量氮肥施入会降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影响土壤肥力,通过表面径流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大量铵态氨挥发污染空气,并且过量的氮肥经过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生成n2o,加剧温室效应等,使稻田系统成为了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
3.专利技术cn109302963a,公开日2019年2月5日,公开了一种水稻栽培方法。该技术采用“增密减氮”措施,通过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增加作物密度,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了温室气体n2o的排放量。但是,在“增密减氮”组的定植密度高于常规对照组的情况下,其水稻增产量仅提高了3.0%。可见该技术的在减少氮肥用量的同时导致了水稻减产。因此,通过减少氮肥的施用量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虽然是可行的,但同时也产生了水稻减产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既能够降低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量,又能够提高水稻产量的水稻栽培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1)插秧前施入底肥,打浆整地,插秧;
7.(2)插秧后第6~8天追施第一次氮肥;插秧后第12~15天追施第二次氮肥和第一次磷肥;插秧后第25~30天追施第三次氮肥;插秧后第33~36天追施第四次氮肥和第一次钾肥;插秧后第42~48天追施第五次氮肥;
8.(3)水稻成熟后收获。
9.优选的,所述底肥在插秧前5~7天施入。
10.优选的,所述底肥按照氮肥55~65kg/hm2、磷肥45~55kg/hm2、钾肥35~45kg/hm2施入。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次氮肥的追施量为12~18kg/hm2;所述第二次氮肥的追施量为22~26kg/hm2;所述第三次氮肥的追施量为32~38kg/hm2;所述第四次氮肥的追施量为18~22kg/hm2;所述第五次氮肥的追施量为20~30kg/hm2。
12.优选的,所述第一次磷肥的追施量为15~25kg/hm2。
13.优选的,所述第一次钾肥的追施量为18~23kg/hm2。
14.本发明提供的水稻栽培方法通过合理分配氮肥、磷肥和钾肥的使用时间和施用量,尤其将氮肥精细分配施用,提高了氮肥的利用率,提高了水稻产量,降低了氧化亚氮的释放,缓解了温室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1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6.(1)插秧前施入底肥,打浆整地,插秧;
17.(2)插秧后第6~8天追施第一次氮肥;插秧后第12~15天追施第二次氮肥和第一次磷肥;插秧后第25~30天追施第三次氮肥;插秧后第33~36天追施第四次氮肥和第一次钾肥;插秧后第42~48天追施第五次氮肥;
18.(3)水稻成熟后收获。
19.本发明在水稻插秧的前一年的9~10月份,对土地进行翻耕,清除杂草、石块,并耙平,得到待种植地。
20.在本发明中,翻耕的深度优选为15~25cm,进一步优选为18~23cm,再进一步优选为22cm。
21.待到来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待种植地中施入底肥,打浆整地,插秧。
22.在本发明中,所述底肥优选在插秧前5~7天施入,进一步优选在插秧前6天施入。
23.在本发明中,所述底肥优选为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复合肥。
24.在本发明中,底肥中所述氮肥的施用量优选为55~65kg/hm2,进一步优选为60kg/hm2;所述磷肥的施用量优选为45~55kg/hm2,进一步优选为50kg/hm2;所述钾肥的施用量优选为35~45kg/hm2,进一步优选为40kg/hm2。
25.在本发明中,所述氮肥优选为尿素,所述磷肥优选为磷酸二铵,所述钾肥优选为氯化钾。上述肥料均来自市售。
26.在本发明中,优选采用打浆整地机进行打浆整地,打浆整地后,土壤沉实5~8天,优选沉实7天,即可开始插秧。
27.在本发明中,所述插秧于5月上旬进行。
28.在本发明中,水稻的品种优选为宁粳43号。
29.在本发明中,所述插秧的株行距优选为28~32
×
8~12cm,进一步优选为30
×
10cm。
30.在本发明中,插秧时,每穴秧苗数量优选为2~4株,进一步优选为3株。
31.在本发明中,插秧时的深度优选为1~3cm,进一步优选为2cm。
32.插秧后,水稻的追肥按照如下方法管理。
33.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插秧后的第6~8天追施第一次氮肥,进一步优选在插秧后的第7天追施第一次氮肥。
34.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次氮肥的施用量优选为12~18kg/hm2,进一步优选为15kg/hm2。
35.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插秧后第12~15天追施第二次氮肥和第一次磷肥,进一步优选为插秧后第14天追施第二次氮肥和第一次磷肥。
36.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次氮肥的施用量优选为22~26kg/hm2,进一步优选为25kg/hm2。
37.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次磷肥的施用量优选为15~25kg/hm2,进一步优选为20kg/hm2。
38.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插秧后第25~30天追施第三次氮肥,进一步优选在插秧后第
28天追施第三次氮肥。
39.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三次氮肥的施用量优选为32~38kg/hm2,进一步优选为35kg/hm2。
40.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插秧后第33~36天追施第四次氮肥和第一次钾肥,进一步优选在插秧后第35天追施第四次氮肥和第一次钾肥。
41.在本发明中,所述第四次氮肥的施用量优选为18~22kg/hm2,进一步优选为20kg/hm2。
42.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次钾肥的施用量优选为18~23kg/hm2,进一步优选为20kg/hm2。
43.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插秧后第42~48天追施第五次氮肥,进一步优选为插秧后第45天追施第五次氮肥。
44.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五次氮肥的施用量优选为20~30kg/hm2,进一步优选为25kg/hm2。
45.在本发明中,对水稻田间的水分管理没有特别的要求,根据常规大田管理方法进行即可。例如,插秧后控制水深为苗高的1/2~2/3,并保证不淹没苗心;水稻返青后,采用间歇灌溉,一次灌溉水层深度为3~5cm,待水层自然落干后,循环灌溉;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开花阶段保持水层3~5cm;孕穗至抽穗开花期保持浅水层,水深度为3~5cm;水稻齐穗前保持浅水灌溉,水深度为3~5cm;进入灌浆期,采取间歇灌溉,水深度为3~5cm;腊熟末期停止灌水。
46.待到9月下旬,水稻成熟即可收获。
4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48.实施例1
49.实验设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用地2.4亩。试验所用氮肥为尿素,磷肥为磷酸二铵,钾肥为氯化钾,均为市售产品。实验所用水稻品种为宁粳43号,在大棚中培育至苗期,备用。
50.2019年9月28日对试验田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20cm;2020年4月28日,在实验组的试验田中施入底肥,按照氮肥60kg/hm2、磷肥50kg/hm2、钾肥40kg/hm2施入,对照组的试验田按照氮肥70kg/hm2、磷肥70kg/hm2、钾肥60kg/hm2施入。然后利用打浆整地机进行打浆整地,沉实7天后,于5月6日进行插秧。插秧时按照株行距30
×
10cm定穴,每穴插入3株秧苗,插秧深度为2cm。实验组和对照组追肥时间和追肥量如表1。
51.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追肥时间和追肥量
52.[0053][0054]
水分管理如下:插秧后控制水深为苗高的1/2,不淹没苗心;水稻返青后,采用间歇灌溉,一次灌溉水层深度为4cm,待水层自然落干后,循环灌溉;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开花阶段保持水层4cm;孕穗至抽穗开花期保持浅水层,水深度为5cm;水稻齐穗前保持浅水灌溉,水深度为3cm;进入灌浆期,采取间歇灌溉,水深度为3cm;腊熟末期停止灌水。2020年9月23日收割水稻。
[0055]
实验结束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水稻产量;并结合试验期间收集的n2o排放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表2:
[0056]
表2两种水稻栽培方法的产量和n2o排放量
[0057]
项目实验组对照组产量t/hm212.0310.25n2o排放量kg/hm21.852.30
[0058]
由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水稻栽培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对照组相比产量提高17.36%;并且显著降低了n2o的排放量,相比于对照组降低19.56%。
[0059]
本实施例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n2o排放通量进行采样测定。采样期间为2020年5月18日至8月2日,于该期间内的每周二、四的上午9:00~11:00进行采样。再用内插法计算未测定日的通量值,然后将观测值与未测定日的计算值累加得到n2o排放量。
[0060]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插秧前施入底肥,打浆整地,插秧;(2)插秧后第6~8天追施第一次氮肥;插秧后第12~15天追施第二次氮肥和第一次磷肥;插秧后第25~30天追施第三次氮肥;插秧后第33~36天追施第四次氮肥和第一次钾肥;插秧后第42~48天追施第五次氮肥;(3)水稻成熟后收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肥在插秧前5~7天施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肥按照氮肥55~65kg/hm2、磷肥45~55kg/hm2、钾肥35~45kg/hm2施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氮肥的追施量为12~18kg/hm2;所述第二次氮肥的追施量为22~26kg/hm2;所述第三次氮肥的追施量为32~38kg/hm2;所述第四次氮肥的追施量为18~22kg/hm2;所述第五次氮肥的追施量为20~30kg/hm2。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磷肥的追施量为15~25kg/hm2。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钾肥的追施量为18~23kg/hm2。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栽培方法,属于水稻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水稻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插秧前施入底肥,打浆整地,插秧;(2)插秧后第6~8天追施第一次氮肥;插秧后第12~15天追施第二次氮肥和第一次磷肥;插秧后第25~30天追施第三次氮肥;插秧后第33~36天追施第四次氮肥和第一次钾肥;插秧后第42~48天追施第五次氮肥;(3)水稻成熟后收获。本发明提供的水稻栽培方法通过优化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施用时间和施用量,尤其将氮肥精细分配施用,提高了氮肥的利用率,提高了水稻产量,降低了氧化亚氮的排放量,缓解了温室效应。缓解了温室效应。


技术研发人员:王昕 殷延勃 沙月霞 张益民 杨国虎 贺奇 亢玲 李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育种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1.11.29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