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余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专利查询8月前  64



1.本技术涉及自动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冗余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自动化安全仪表系统能对企业生产装置和设备可能发生的危险或措施不当行为致使继续恶化的状态进行及时响应和保护,使生产装置和设备进入一个预定义的安全停车工况,从而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最低程度,保障人员、设备和生产装置的安全。
3.出于系统安全和可靠性等方面的考虑,通常会对一些关键部件或功能进行重复的配置。当系统发生故障时,比如某一设备发生损坏,冗余配置的部件可以作为备援,及时介入并承担故障部件的工作,由此减少系统的故障时间。
4.在相关技术中,冗余设备之间通信连接,以实现冗余设备的工作状态的确认。但是,冗余设备在系统发生故障时直接切换,导致故障发生时需要传输的数据或者信息丢失。
5.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冗余设备之间切换数据丢失和服务中断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冗余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冗余设备之间切换数据丢失和服务中断的问题。
7.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冗余通信方法,包括:
8.第一通信模块接收第一通信数据,将所述第一通信数据传输至下游设备并缓存;
9.在所述第一通信数据发送失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将缓存的所述第一通信数据传输至第二通信模块,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将所述第一通信数据传输至所述下游设备。
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将所述第一通信数据传输至所述下游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11.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第二通信数据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将所述第二通信数据传输至所述下游设备并缓存;
12.在所述第二通信数据发送失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将缓存的所述第二通信数据传输至第二通信模块,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将所述第二通信数据传输至所述下游设备。
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将所述第二通信数据传输至所述下游设备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14.在连续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转发的通信数据的数量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用所述第二通信模块替换所述第一通信模块。
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之间,所述第一通
信模块与所述下游设备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与所述下游设备之间的通信基于modbus通信协议。
1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模块接收第一通信数据,将所述第一通信数据传输至下游设备并缓存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17.判断是否收到所述下游设备的接收回应,在未收到所述接收回应的情况下,判断所述第一通信数据发送失败。
1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判断所述第一通信数据发送失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19.所述第一通信模块重新发送所述第一通信数据;
20.在重新发送所述第一通信数据的次数大于预设次数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将所述第一通信数据传输至所述下游设备。
21.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冗余通信系统,包括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
22.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用于接收第一通信数据并将所述第一通信数据进行传输和缓存;
23.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数据发送失败的情况下,接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发送的所述第一通信数据,并将所述第一通信数据进行传输。
2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上游设备和下游设备,所述上游设备用于发送所述第一通信数据至所述第一通信模块,所述下游设备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数据。
25.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冗余通信方法。
26.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冗余通信方法。
27.相比于相关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冗余通信方法,通过第一通信模块接收第一通信数据,将第一通信数据传输至下游设备并缓存;在第一通信数据发送失败的情况下,将缓存的第一通信数据传输至第二通信模块,并通过第二通信模块将第一通信数据传输至下游设备,通过通信数据缓存以及通信模块的切换,解决了冗余设备之间切换数据丢失和服务中断的问题,实现了数据安全不丢失的冗余通信。
28.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技术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2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0.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冗余通信方法的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
31.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冗余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32.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冗余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33.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又一种冗余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34.图5是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的正常通信链路图;
35.图6是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的备用通信链路图;
36.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冗余通信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描述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基于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技术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技术公开的内容不充分。
38.在本技术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39.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所涉及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所涉及的“一”、“一个”、“一种”、“该”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可表示单数或复数。本技术所涉及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以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技术所涉及的“连接”、“相连”、“耦接”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气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本技术所涉及的“多个”是指大于或者等于两个。“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本技术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
40.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终端、计算机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中执行。以运行在终端上为例,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冗余通信方法的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终端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1中仅示出一个)通信设备102和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104,通信设备102中包括两个或者更多的通信模块(图中未示出),可选地,上述终端还可以包括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设备106以及输入输出设备108。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终端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终端10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
41.存储器104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例如,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冗余通信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通信设备1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4内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方法。存储器1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0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2远程设置的存
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终端1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42.传输设备106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终端10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设备106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简称为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设备106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为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4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冗余通信方法,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冗余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44.步骤s201,第一通信模块接收第一通信数据,将第一通信数据传输至下游设备并缓存。在步骤s201中,第一通信模块不是简单地将通信数据转发至下游设备,而是多了将通信数据缓存至自身的步骤。上述通信模块可以是硬件或者软件实现的。
45.步骤s202,在第一通信数据发送失败的情况下,第一通信模块将缓存的第一通信数据传输至第二通信模块,并通过第二通信模块将第一通信数据传输至下游设备。缓存可以是存储在第一通信模块中的存储单元,也可以是第一通信模块额外地连接有存储单元,用于通信数据的缓存。缓存信息在通信数据发送失败时被传输至第二通信模块,在通信数据发送成功的情况下,可以被删除,从而释放存储空间。可选地,在第一通信模块判断数据发送失败的情况下,将控制自身模块或者外接的存储单元,将第一通信数据传输到第二通信模块,并由第二通信模块进一步传输至下游设备。其中,第一通信模块数据发送失败的信号可以来自于通信模块本身,即通信模块包含自检功能,可以进行信息发送成功与否的自检;也可以来自于通信系统的监控机制,即来自于通信模块之外,上述方式均不用于限定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可选地,为了防止异步数据回跳,在第一通信模块正常通信的情况下,第一通信模块与第二通信模块之间不进行数据同步,第二通信模块也不会与下游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46.可选地,上述第一通信模块与第二通信模块也可以互冗余,即在第一通信模块数据传输失败的情况下,切换至通过第二通信模块进行下游设备数据传输,此时可以尝试对第一通信模块进行重启或者修复,以恢复其正常通信功能,而后在第二通信模块数据传输失败时,又可以将缓存数据传至第一通信模块,实现冗余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模块可以不止是一个通信模块。例如,在上游设备和下游设备数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有多个第一通信模块,构成当前通信模块集群。上述通信模块集群可以是同等优先级的,即上游设备需要进行通信数据传输时,会自动选择空闲的通信模块执行数据传输。而第二通信模块也可以不止一个,并且,第二通信模块可以与第一通信模块的数量一致并一一对应,每个第一通信模块都设置有对应的备用第二通信模块,当其中一个第一通信模块发生故障则会启用对应的第二通信模块。可选地,第二通信模块的数量也可以与第一通信模块不一致,仅当第一通信模块集群中有一定数量的通信模块发生故障,以至于第一通信模块集群无法负荷当前的通信吞吐量,会启用第二通信模块集群。通信模块的数量和通信模块的切换条件都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所提供的冗余通信方法。
47.通过上述步骤,将需要传输的通信数据进行缓存,若判断当前通信模块即第一通信模块发送失败,则将已缓存的第一通信数据转发至第二通信模块即备用通信模块,由备
用通信模块将第一通信数据进行发送,可以避免当前通信模块和备用通信模块直接切换时,造成数据丢失。
4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之间,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与所述下游设备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与所述下游设备之间的通信基于modbus通信协议。modbus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是modicon公司,现在的施耐德电气(schneider electric)于1979年为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通信而发表。modbus已经成为工业领域通信协议的业界标准(de facto),并且现在是工业电子设备之间常用的连接方式。modbus允许大量设备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上进行通信,例如用于测量温湿度的设备,并且将结果发送给计算机。因此该通信协议常被应用于自动化生产装置、设备与监控系统之间的通信,即在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中,modbus通常用来连接监控计算机和远程终端单元(remote terminal unit,rtu)。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应可以用于modbus网络下的rtu通信,也可以用于其他的串口通信协议,例如rs-232、rs-422和rs-485等。
4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通信模块包括第一通信模块和/或第二通信模块,且通信模块具有自诊断功能,在将通信数据传输至下游设备并缓存之后,通信模块通过判断是否收到下游设备的接收回应,未收到所述接收回应的情况下,则判断通信数据发送失败,其中,通信数据包括第一通信数据和/或第二通信数据。通信模块的自诊断功能可以提高通信故障的判断时间,从而在第一时间将缓存的通信数据传输至备用通信模块并传输至下游设备,提高冗余通信的效率。
5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通信模块判断第一通信数据发送失败之后,第一通信模块会重新尝试发送第一通信数据;在尝试次数大于预设次数的情况下,第一通信模块才会将缓存的第一通信数据传输至第二通信模块,并通过第二通信模块将第一通信数据传输至下游设备。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模块会多次尝试第一通信数据重发,并且在尝试次数大于预设次数的情况下,才启用第二通信模块。由于数据重发的时延依旧小于通过新的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因此第一通信模块会在多次尝试均失败的情况下,才启用第二通信模块,能够进一步提高冗余通信的效率,也避免了频繁的通信模块切换。
5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冗余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52.步骤s301,在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第二通信数据的情况下,仍尝试通过第一通信模块将第二通信数据传输至下游设备并缓存;
53.步骤s302,在第二通信数据发送失败的情况下,第一通信模块将缓存的第二通信数据传输至第二通信模块,通过第二通信模块将第二通信数据传输至下游设备。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通信过程中,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通信失败,例如网络波动,下游设备工作故障,以及通信模块的暂时性故障等,仅一次通信失败并不能确定是当前通信模块出现永久故障,所以下一次通信信息仍先由当前通信模块发送,以减少频繁切换通信链路带来的不稳定因素。
5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又一种冗余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通过第二通信模块将第二通信数据传输至下游设备之后,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55.步骤s401,在连续通过第二通信模块转发的通信数据的数量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用第二通信模块替换第一通信模块。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当前通信模块连续预设次数传输通信数据失败,则判断当前通信模块有比较严重的故障,可能需要进行检修,在这种情况下,则以备用通信模块替换当前通信模块,以便于对产生故障的通信模块进行检查。一方面可以减少再继续向第一通信模块发送通信数据,而第一通信模块又无法实现数据传输,再转由第二通信模块进行数据传输会产生较长时延,另一方面彻底切换至备用通信模块后,可以给第一通信模块留有检修或者更换时间。可选地,第一通信模块检修完成后,可以再次上线作为第二通信模块的备用模块。
56.下面通过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描述和说明。
57.本优选实施例基于modbus协议实现通信冗余,包括发送通信数据的上游设备,实现通信数据传递的通信设备或者通信模块,以及接收通信数据的下游设备。图5是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的正常通信链路图,如图5所示,a模块为工作卡,即当前使用的第一通信模块;b模块为备用卡,即备用的第二通信模块,下游设备为从设备,且a/b模块互为冗余,各自具有独立的总线,例如,can总线或者eia-485总线。
58.步骤1,工作卡接收上游设备的通信数据,将通信数据发送至下游设备并缓存;
59.步骤2,工作卡具有自诊断功能,诊断通信数据是否发送成功,若没有发送成功,触发重发补救转发条件;其中,是否发送成功可以根据是否接收到下游设备的回应判断,若接收到回应,则认为发送成功,将缓存的数据删除;
60.步骤3,若通信数据没有发送成功,工作卡发送失败,工作卡将该条命令提交给备用卡重新发送。a模块与b模块之间无同步,为了防止异步导致的数据回跳,平时只有工作卡向mosbus从设备发送数据,备用卡不向从设备发送数据。若工作卡发送失败,即从设备没有回应,工作卡将发起重试,3次重试失败之后,工作卡将该命令发送失败的消息通过rdd(redundancy)通道告知备用卡,此时备用卡向从设备发送数据。图6是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的备用通信链路图,如图6所示,在工作卡与从设备之间通信故障时,通过备用卡与从设备进行通信数据传输。
61.在有多个上游设备或多个下游设备的情况下,可以不关心通信数据转发时上下游设备的对应关系,即工作卡或者备用卡接收到的数据可以转发至任一下游设备,在需要时,也可以通过寻址确定数据具体转发至某一台下游设备。
62.步骤4,在工作卡接收到下一条通信数据之后,仍然由主工作卡先发送。这是由于在通信过程中,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通信失败,例如网络波动,下游设备工作故障,以及工作卡故障,所以仅一次通信失败并不能确定是工作卡出现故障,所以下一次通信信息仍需要先由工作卡发送。
63.在通信过程中,若多条通信数据都需要转发,则由备用卡代替工作卡进行工作,工作人员可以对工作卡进行检查。
64.此外,备用卡也可以与上游设备建立连接关系,以在工作卡出错的情况下更加高效地将其替代。若上下游的设备数量较大,考虑到数据传输效率,可以设置多个工作卡,具体地,根据通信总线的类型,多个工作卡可以共用一个总线,也可以分别对应各自的总线。
65.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流程中或者附图的流程图中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
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例如,当前通信模块传输通信数据与通信设备的缓存可以是同时进行的,也可以有先后顺序,任意步骤在前均包含在本技术的范围之中。
66.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冗余通信系统,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单元”、“子单元”等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67.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冗余通信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7所示,该系统包括第一通信模块72和第二通信模块74;第一通信模块72用于接收第一通信数据并将第一通信数据进行传输和缓存;第二通信模块74用于在第一通信数据发送失败的情况下,接收第一通信模块72发送的第一通信数据,并将第一通信数据进行传输。
68.在一些实施例中,冗余通信系统还包括上游设备和下游设备,上游设备用于发送第一通信数据至第一通信模块,下游设备用于接收第一通信数据;
6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模块72还用于在接收到第二通信数据的情况下,仍尝试通过第一通信模块72将第二通信数据传输至下游设备并缓存;在第二通信数据发送失败的情况下,第一通信模块72将缓存的第二通信数据传输至第二通信模块74,通过第二通信模块将第二通信数据传输至下游设备。
7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连续通过第二通信模块74转发的通信数据的数量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第二通信模块74将替换第一通信模块72。
7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模块72与第二通信模块74之间,第一通信模块72与所述下游设备之间,以及第二通信模块74与下游设备之间的通信基于modbus通信协议。
7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模块72和第二通信模块74都可以用于判断是否收到下游设备的接收回应,在未收到接收回应的情况下,判断第一通信数据或者第二通信数据发送失败。
7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模块72还会在第一通信数据发送失败的情况下,重新尝试发送第一通信数据;并在尝试次数大于预设次数的情况下,将缓存的第一通信数据传输至第二通信模块74,通过第二通信模块74将第一通信数据传输至下游设备。
7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可以是功能模块也可以是程序模块,既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对于通过硬件来实现的模块而言,上述各个模块可以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还可以按照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75.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76.可选地,上述电子装置还可以包括传输设备以及输入输出设备,其中,该传输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该输入输出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
77.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被设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以下步骤:
78.s1,第一通信模块接收第一通信数据,将第一通信数据传输至下游设备并缓存;
79.s2,在第一通信数据发送失败的情况下,第一通信模块将缓存的第一通信数据传输至第二通信模块,并通过第二通信模块将第一通信数据传输至下游设备。
8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81.另外,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的冗余通信方法,本技术实施例可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来实现。该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冗余通信方法。
82.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8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冗余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通信模块接收第一通信数据,将所述第一通信数据传输至下游设备并缓存;在所述第一通信数据发送失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将缓存的所述第一通信数据传输至第二通信模块,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将所述第一通信数据传输至所述下游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冗余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将所述第一通信数据传输至所述下游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第二通信数据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将所述第二通信数据传输至所述下游设备并缓存;在所述第二通信数据发送失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将缓存的所述第二通信数据传输至第二通信模块,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将所述第二通信数据传输至所述下游设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冗余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将所述第二通信数据传输至所述下游设备之后,所述方法包括:在连续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转发的通信数据的数量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用所述第二通信模块替换所述第一通信模块。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冗余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之间,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与所述下游设备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与所述下游设备之间的通信基于modbus通信协议。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冗余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通信模块接收第一通信数据,将所述第一通信数据传输至下游设备并缓存之后,所述方法包括:判断是否收到所述下游设备的接收回应,在未收到所述接收回应的情况下,判断所述第一通信数据发送失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冗余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第一通信数据发送失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通信模块重新发送所述第一通信数据;在重新发送所述第一通信数据的次数大于预设次数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将所述第一通信数据传输至所述下游设备。7.一种冗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用于接收第一通信数据并将所述第一通信数据进行传输和缓存;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数据发送失败的情况下,接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发送的所述第一通信数据,并将所述第一通信数据进行传输。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冗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上游设备和下游设备,所述上游设备用于发送所述第一通信数据至所述第一通信模块,所述下游设备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数据。9.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冗余通信方法。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
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冗余通信方法。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冗余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其中,冗余通信方法通过第一通信模块接收第一通信数据,将第一通信数据传输至下游设备并缓存;在第一通信数据发送失败的情况下,将缓存的第一通信数据传输至第二通信模块,并通过第二通信模块将第一通信数据传输至下游设备,通过通信数据缓存以及通信模块的切换,解决了冗余设备之间切换数据丢失和服务中断的问题,实现了数据安全不丢失的冗余通信。信。信。


技术研发人员:江竹轩 庞欣然 赖一宁 毛钦晖 吕铖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8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