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制剂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8月前  62



1.本发明属于植物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生物制剂的应用。


背景技术:

2.蚧壳虫是植物的主要害虫种类之一,共约600余种,主要危害植物的叶片、枝条和果实。雄性蚧壳虫有翅,能飞,雌性蚧壳虫和幼虫一经羽化,终生寄居在植物的枝叶或果实上,造成叶片发黄、枝稍枯萎、树势衰退,且易诱发其它病害,严重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在防治上,由于蚧壳虫虫体小、繁殖快,虫体被厚厚的蜡质层所包覆,严重影响了给药效果,防治非常困难。
3.当前,蚧壳虫的防治方法除选用抗虫品种外,主要有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类途径。其中,物理防治包括加强养护管理,定期施肥,增强树势及树木的抗性。结合养护管理,在秋季人工刷除植物枝、干上的越冬幼虫,加强修剪,通风透光,减少虫害发生率。化学防治主要是选择具有超强的内吸渗透作用的药剂,待喷施的药液经植物体吸收后,蚧壳虫吮吸到有毒的植物汁液后中毒死亡。虽然能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药液需经植株的维管组织进行长距离传导,不可避免的产生化学农药农残严重超标的问题。为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利用生物制剂防治植物蚧壳虫的新方法,为果树、园林绿化植物等蚧壳虫害的防治提供一种防效高、无药害、无农残的新途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制剂的应用。
5.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生物制剂在制备防治植物蚧壳虫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生物制剂由重量比为1:35~55的a组分与b组分构成,其中a组分由重量比为1~1.5:1~2的维生素与氨基酸构成,b组分为微生物叶面肥,防治植物蚧壳虫时,将a组分溶解在b组分中,再以水稀释2~4倍,于植株茎秆及叶片正反面喷施2~3次,每次间隔3天,或用稀释后的药液清洗植株茎秆及叶片,清洗2~3次,每次间隔3天。
6.所述生物制剂优选由重量比为1:50的a组分与b组分构成,其中a组分由重量比为1:1、1:2或1.5:2的维生素与氨基酸构成,b组分为由ph调节剂、好氧菌、兼氧菌、厌氧菌和钙镁钾肥、钙钾肥、钙镁肥或镁钾肥中的任一种构成的微生物叶面肥。
7.所述维生素为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p中的任一种或几种。
8.所述氨基酸为甘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色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苏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中的任一种或几种。
9.所述好氧菌、兼氧菌、厌氧菌的总含量≥2亿个活菌数/ml,所述钙镁钾肥、钙钾肥、钙镁肥或镁钾肥的含量≥400mg/l。
10.所述好氧菌、兼氧菌、厌氧菌由以下18类微生物构成:硬壁菌门(firmicutes),螺旋菌门(spirochaetae),水生古细菌门(euryarchaeota),拟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
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装甲菌门(armatimonadetes),革兰氏专性厌氧菌门( synergistetes),嗜热丝菌门(caldiseric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酸秆菌门(acid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黏胶球形菌门(lentisphaerae),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热袍菌门(thermotogae),绿菌门(chlorobi),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每一类中至少包括一种菌种。且所述好氧菌、兼氧菌、厌氧菌均为对烟株生长有促进作用的菌种。
11.所述p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硫酸、盐酸、石灰、方解石中的任意一种,或者酸碱性同类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所述微生物叶面肥的ph值为6.5~7.5。
12.直接用化学药剂防治植物蚧壳虫,不仅效果差,且对环境、动植物及人类健康的破坏性强。而使用本发明所述的植物源复方生防药剂进行防治,不仅不会对环境、动植物及人类健康造成伤害,而且还对防治植物蚧壳虫具有出众的效果,与杀虫剂的配合使用效果更突出。此外,本发明所述药剂还可作为化学农药增效剂,对植物生长同时具有促进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4.实施例1所述生物制剂由重量比为1:35的a组分与b组分构成,其中a组分由重量比为1:2的维生素d与组氨酸构成,b组分为微生物叶面肥,由石灰、枯草芽孢秆菌(bacillus subtilis)、溶秆菌(lysobacter sp.)、酪酸梭状芽胞秆菌(clostridium butyricum)、氧化亚铁钩端螺旋菌(leptospirillum ferrooxidans)、产甲烷菌(methanogenium sp.)、弗兰克氏菌(frankia sp.)、丝状不产氧光合细菌(filamentous anoxygenic phototrophiles, faps)、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sp.)、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 sp.)、红环菌(rhodocyclus sp.)、红长命菌属(rubrivivax sp.)、严格厌氧产氢细菌(thermopirellula anaerolimosa)、bacteria-acidobacteria-gp1、bacteria-acidobacteria-gp2、疣微菌(verrucomicrobium sp.)、热袍菌(thermotoga sp.)、绿硫细菌(green sulphur bacteria)、芽单胞菌(gemmatimonas sp.)和镁钾肥构成,ph值为7,其中,上述菌株的总含量≥2亿个活菌数/ml,镁钾肥的含量≥400mg/l。
15.防治植物蚧壳虫时,将a组分溶解在b组分中,再以水稀释3倍,于植株茎秆及叶片正反面喷施2~3次,每次间隔3天,或用稀释后的药液清洗植株茎秆及叶片,清洗2~3次,每次间隔3天。
16.实施例2所述生物制剂由重量比为1:45的a组分与b组分构成,其中a组分由重量比为1:1的维生素e与精氨酸构成,b组分为微生物叶面肥,由方解石、枯草芽孢秆菌(bacillus subtilis)、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酪酸梭状芽胞秆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嗜铁钩端螺旋菌(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产甲烷菌(methanogenium sp.)、水生黄秆菌(flavobacterium aquatile)、弗兰克氏菌(frankia sp.)、丝状不产氧光合细菌(filamentous anoxygenic phototrophiles, faps)、沃林氏菌(wolinella sp.)、螺秆菌属(helicobacter sp.)、严格厌氧产氢细菌(thermopirellula anaerolimosa)、
bacteria-acidobacteria-gp1、bacteria-acidobacteria-gp2、突柄秆菌(prosthecobacter sp.)、闪烁秆菌(fervidobacterium sp.)、绿硫细菌(green sulphur bacteria)、芽单胞菌(gemmatimonas sp.)、溶秆菌(lysobacter sp.)和钙镁肥构成,ph值为6.8,其中,上述菌株的总含量≥2亿个活菌数/ml,钙镁肥的含量≥400mg/l。
17.防治植物蚧壳虫时,将a组分溶解在b组分中,再以水稀释4倍,于植株茎秆及叶片正反面喷施2~3次,每次间隔3天,或用稀释后的药液清洗植株茎秆及叶片,清洗2~3次,每次间隔3天。
18.实施例3所述生物制剂由重量比为1:55的a组分与b组分构成,其中a组分由重量比为1.5:2的维生素p与赖氨酸构成,b组分为微生物叶面肥,由石灰、方解石、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溶秆菌(lysobacter sp.)、酪酸梭状芽胞秆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嗜铁钩端螺旋菌(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产甲烷菌(methanogenium sp.)、水生黄秆菌(flavobacterium aquatile)、弗兰克氏菌(frankia sp.)、丝状不产氧光合细菌(filamentous anoxygenic phototrophiles, faps)、弯曲秆菌(campylobacter sp.)、除硫单胞菌(desulfuromonas sp.)、脱硫菌(desulfobacter sp.)、严格厌氧产氢细菌(thermopirellula anaerolimosa)、bacteria-acidobacteria-gp1、bacteria-acidobacteria-gp2、疣微菌(verrucomicrobium sp.)、热袍菌(thermotoga sp.)、绿硫细菌(green sulphur bacteria)、芽单胞菌(gemmatimonas sp.)和钙镁钾肥构成,ph值为7.4,其中,上述菌株的总含量≥2亿个活菌数/ml,钙镁钾肥的含量≥400mg/l。
19.防治植物蚧壳虫时,将a组分溶解在b组分中,再以水稀释2倍,于植株茎秆及叶片正反面喷施2~3次,每次间隔3天,或用稀释后的药液清洗植株茎秆及叶片,清洗2~3次,每次间隔3天。
20.实施例4本发明所述药剂的成分和制备同实施例2。同时选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效对比,具体药剂名称、用量及施用方法见下表。试验共设4个处理,每个处理为3棵发财树,以清水清洗、喷雾叶片为对照。在发财树发生蚧壳虫危害的中期开始进行处理,共处理3次,每次间隔时间3天,每次处理前调查叶面蜡质分泌物和发财树生长势。
21.由表1中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发病中期用药,本发明所述药剂对发财树蚧壳虫的单独防效已非常优异,而配合杀虫剂使用后效果更好,而仅用杀虫剂或仅用清水对蚧壳虫的防治几乎没有效果。因此,直接用化学药剂防治蚧壳虫,不仅效果差,且对环境、动植物及人类健康的破坏性强。而使用本发明所述的植物源复方生防药剂进行防治,不仅不会对环境、动植物及人类健康造成伤害,而且还对防治植物蚧壳虫具有出众的效果,与杀虫剂的配合使用效果更佳,同时对植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0022] 表1 不同药剂对植物蚧壳虫的防效对比

技术特征:
1.一种生物制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制剂在制备防治植物蚧壳虫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生物制剂由重量比为1:35~55的a组分与b组分构成,其中a组分由重量比为1~1.5:1~2的维生素与氨基酸构成,b组分为微生物叶面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防治植物蚧壳虫时,将a组分溶解在b组分中,再以水稀释2~4倍,于植株茎秆及叶片正反面喷施2~3次,每次间隔3天,或用稀释后的药液清洗植株茎秆及叶片,清洗2~3次,每次间隔3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制剂由重量比为1:50的a组分与b组分构成,其中a组分由重量比为1:1、1:2或1.5:2的维生素与氨基酸构成,b组分为由ph调节剂、好氧菌、兼氧菌、厌氧菌和钙镁钾肥、钙钾肥、钙镁肥或镁钾肥中的任一种构成的微生物叶面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维生素为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p中的任一种或几种。5.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酸为甘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色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苏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中的任一种或几种。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菌、兼氧菌、厌氧菌的总含量≥2亿个活菌数/ml,所述钙镁钾肥、钙钾肥、钙镁肥或镁钾肥的含量≥400mg/l。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菌、兼氧菌、厌氧菌由以下18类微生物构成:硬壁菌门(firmicutes),螺旋菌门(spirochaetae),水生古细菌门(euryarchaeota),拟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装甲菌门(armatimonadetes),革兰氏专性厌氧菌门( synergistetes),嗜热丝菌门(caldiseric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酸秆菌门(acid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黏胶球形菌门(lentisphaerae),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热袍菌门(thermotogae),绿菌门(chlorobi),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每一类中至少包括一种菌种。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菌、兼氧菌、厌氧菌均为对烟株生长有促进作用的菌种。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硫酸、盐酸、石灰、方解石中的任意一种,或者酸碱性同类的两种或两种以上。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叶面肥的ph值为6.5~7.5。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制剂的应用,属于植物虫害防治技术领域。所述生物制剂由重量比为1:35~55的A组分与B组分构成,其中A组分由重量比为1~1.5:1~2的维生素与氨基酸构成,B组分为微生物叶面肥;防治植物蚧壳虫时,将A组分溶解在B组分中,再以水稀释2~4倍,于植株茎秆及叶片正反面喷施2~3次,每次间隔3天,或用稀释后的药液清洗植株茎秆及叶片,清洗2~3次,每次间隔3天。所述生物制剂用于植物蚧壳虫防治时,具有防效高,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不产生药害,使用安全,无残留,且性价比高的优点,推广应用价值高。值高。


技术研发人员:赵岗 徐兴阳 罗雨童 罗岱 端永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硕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3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