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硫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搅拌功能良好的脱硫废水浓缩澄清池。
背景技术:
2.目前绝大多数火电机组都配备了烟气湿法脱硫装置,以保证火电机组的燃煤锅炉排放的烟气达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就目前技术而言,均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来对烟气进行处理,主要副产物是脱硫石膏和脱硫废水。脱硫废水因含有大量的杂质,如悬浮物、无机盐离子、重金属离子等,需要进行净化处理才能排放。
3.去除固体悬浮物的主要方式为在脱硫废水中加入化学絮凝剂,通过絮凝剂的粘附、架桥和交联作用,从而促使固体悬浮物凝聚并等待沉淀、澄清。出于确保化学絮凝剂与脱硫废水充分混合,提高凝絮速率,最终降低脱硫废水澄清所需总时长方面考虑,在脱硫废水浓缩澄清池均配套有搅拌桨,当化学絮凝剂被投入后,搅拌桨启动而持续地进行周向旋动以对脱硫废水进行扰动。受到澄清池内腔形状的限制,不同区域对搅拌强度亦有不同的需求。以长方形澄清池为例,其愈靠近中部区域水体愈易受到扰动。而在现有技术中,搅拌桨大多数由沿着传动轴长度方向进行分层而置的搅拌板构成,难以或不可对搅拌板的具体外形以及安装位置进行调整,势必会导致脱硫废水中各区域被扰动强度不一,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化学絮凝剂与脱硫废水的混合的均匀性。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故,本实用新型设计人员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以及缺陷,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量,并经过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技术人员的不断实验以及修改,最终导致该搅拌功能良好的脱硫废水浓缩澄清池的出现。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搅拌功能良好的脱硫废水浓缩澄清池,包括池体和搅拌功能部。搅拌功能部包括安装基座、动力单元以及搅拌桨。安装基座可拆卸地固定于池体的侧壁上,以用来承托动力单元。搅拌桨横置于池体的空腔中,且在动力单元驱动力的作用下绕其中心轴线持续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搅拌桨包括有一传动轴、一承力框以及一第一搅拌单元。第一搅拌单元由多个组装于承力框上的搅拌板构成。承力框包括承力板组件和横梁组件。承力板组件由多个套设固定于传动轴上、且沿着传动轴长度方向进行线性阵列的承力板构成。横梁组件由多个同时与各承力板相施焊的,且沿着传动轴的中心轴线进行周向均布的横梁构成。在每个横梁上均开设有条形插槽,以用来插配搅拌板。
6.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搅拌桨还包括有第一螺钉。搅拌板借由第一锁紧螺钉可拆卸地固定于条形插槽内。沿其长度方向,在横梁上开设有多个与第一锁紧螺钉相适配的、且直至贯穿条形插槽的第一螺纹孔。
7.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动力单元包括旋转电机、减速箱以及联
轴器。旋转电机可拆卸地固定于安装基座上。减速箱连接于旋转电机和联轴器之间。联轴器直接与传动轴相连。
8.当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型设计,动力单元亦可优选为减速电机或直驱电机。
9.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搅拌桨还包括有至少一第二搅拌单元。第二搅拌单元包括有承托板、搅拌叶片以及第一径向调节组件。第一径向调节组件包括有第一导向柱、第一导向套、第一弹簧以及第二锁紧螺钉。第一导向柱横穿过横梁,且其自由端直接与承托板相施焊。第一弹簧套设于第一导向柱上,且始终被弹性地压靠于横梁和承托板之间。第一导向套套设于第一导向柱上,且施焊于横梁上。由第一导向套的侧壁上开设有供第二锁紧螺钉旋入的第二螺纹孔。搅拌叶片可拆卸的固定于承托板上。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针对于单个承托板来说,其上固定有多个搅拌叶片。相邻搅拌叶片之间相互错开设定距离d。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第二搅拌单元还包括有第二径向调节组件。第二径向调节组件和第一径向调节组件相平行,且协同作用以用来承载承托板。第二径向调节组件包括有第二导向柱、第二导向套、第二弹簧以及第三锁紧螺钉。第二导向柱横穿过横梁,且其自由端直接与承托板相施焊。第二弹簧套设于第二导向柱上,且始终被弹性地压靠于横梁和承托板之间。第二导向套套设于第二导向柱上,且施焊于横梁上。由第二导向套的侧壁上开设有供第三锁紧螺钉旋入的第三螺纹孔。
12.相较于传统设计结构的脱硫废水浓缩澄清池,对其搅拌桨进行了结构优化。主要起到搅拌功能的各搅拌板均垂直地插配于横梁所开设的条形插槽上,且可沿着条形插槽自由地进行位置调整。如此一来,在实际搅拌工序中,当需对池体内某区域的搅拌强度进行增强或减弱时,仅需对该区域临近的搅拌板进行位置微调,直至池体内各区域内搅拌强度趋于一致,进而保证化学絮凝剂与脱硫废水混合的均匀性,确保脱硫废水中悬浮物得到快速、彻底地沉淀,利于加快澄清工艺进程。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搅拌功能良好的脱硫废水浓缩澄清池的立体示意图。
15.图2亦是本实用新型中搅拌功能良好的脱硫废水浓缩澄清池的立体示意图(隐去部分池体后)。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搅拌功能良好的脱硫废水浓缩澄清池中动力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搅拌功能良好的脱硫废水浓缩澄清池中搅拌桨的立体示意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搅拌功能良好的脱硫废水浓缩澄清池中承力框的立体示意图。
19.图6是图4的i局部放大图。
20.1-池体;2-搅拌功能部;21-安装基座;22-动力单元;221-旋转电机;222-减速箱;
223-联轴器;23-搅拌桨;231-传动轴;232-承力框; 2321-承力板组件;23211-承力板;2322-横梁组件;23221-横梁;232211
‑ꢀ
条形插槽;233-第一搅拌单元;2331-搅拌板;234-第二搅拌单元;2341
‑ꢀ
承托板;2342-搅拌叶片;2343-第一径向调节组件;23431-第一导向柱; 23432-第一导向套;23433-第一弹簧;23434-第二锁紧螺钉;2344-第二径向调节组件;23441-第二导向柱;23442-第二导向套;23443-第二弹簧;23444-第三锁紧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图2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搅拌功能良好的脱硫废水浓缩澄清池两种不同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可知,其主要由池体1和搅拌功能部 2等几部分构成。其中,搅拌功能部2包括安装基座21、动力单元22以及搅拌桨23。安装基座21可拆卸地固定于池体1的侧壁上,以用来承托动力单元22。搅拌桨23横置于池体1的空腔中,且在动力单元22驱动力的作用下绕其中心轴线持续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如图4中所示,搅拌桨23包括有一传动轴231、一承力框232以及一第一搅拌单元233。第一搅拌单元233由多个组装于承力框232上的搅拌板2331构成。如图 5中所示,承力框232包括承力板组件2321和横梁组件2322。承力板组件2321由多个套设固定于传动轴231上、且沿着传动轴231长度方向进行线性阵列的承力板23211构成。横梁组件2322由多个同时与各承力板 23211相施焊的,且沿着传动轴231的中心轴线进行周向均布的横梁 23221构成。在每个横梁23221上均开设有条形插槽232211。主要起到搅拌功能的各搅拌板2331均垂直地插配于条形插槽232211内,且可沿着条形插槽232211长度方向自由地进行位置调整。如此一来,在实际搅拌工序中,当需对池体内某区域的搅拌强度进行增强或减弱时,仅需对该区域临近的搅拌板2331进行位置微调,直至池体内各区域内搅拌强度趋于一致,进而保证化学絮凝剂与脱硫废水混合的均匀性,确保脱硫废水中悬浮物得到快速、彻底地沉淀,利于加快澄清工艺进程。
23.已知,搅拌板2331可以采取手段以实现在条形插槽232211内的固定,例如,过盈配合、卡扣连接等。不过,在此推荐一种设计结构简单,易于实施的实施方案,具体如下:搅拌板2331借由第一螺钉以实现在条形插槽232211内的固定。沿其长度方向,在横梁23221上开设有多个与第一锁紧螺钉相适配的、直至贯穿条形插槽232211、且以线性阵列形态进行排布的第一螺纹孔(图中未示出)。当需要对搅拌板2331执行位置调整操作时,首先,需要拧松第一螺钉,而后顺延着条形插槽232211而推拉搅拌板2331,直至调整到位,而后重新对位地穿入第一螺钉,且进行施紧即可,整个操作过程方便、快捷。
24.在此需要着重说明的是,上述用来对搅拌桨23进行驱动的动力单元 22优选包括有旋转电机221、减速箱222以及联轴器223。旋转电机221 可拆卸地固定于安装基座21上。减速箱222连接于旋转电机221和联轴器223之间。联轴器223直接与传动轴231相连(如图3中所示)。当然,在对驱动功率的要求不高,且设计空间受限的前提下,动力单元22亦可择优选择直驱电机或减速电机。
25.作为上述搅拌功能良好的脱硫废水浓缩澄清池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如图4中所示,在原有第一搅拌单元233的基础上,搅拌桨23还增设有第二搅拌单元234。第二搅拌单元234包括有承托板2341、搅拌叶片2342 以及第一径向调节组件2343。第一径向调节组件2343包括有第一导向柱23431、第一导向套23432、第一弹簧23433以及第二锁紧螺钉23434。第一导向柱23431横穿过横梁23221,且其自由端直接与承托板2341相施焊。第一弹簧23433套设于第一导向柱23431上,且始终被弹性地压靠于横梁23221和承托板2341之间。第一导向套23432套设于第一导向柱23431上,且施焊于横梁23221上。由第一导向套23432的侧壁上开设有供第二锁紧螺钉23434旋入的第二螺纹孔。搅拌叶片2342可拆卸的固定于承托板2341上。如此一来,当需要对搅拌桨23的搅拌半径进行微调时,仅需拧松第二锁紧螺钉23434,以解除对第一导向柱23431轴向位移运动的限制,此时,第一弹簧23433的弹性势能得以释放,承托板2341连同搅拌叶片2342在弹性力的作用进行径向位移运动,而与此同时,第一导向柱23431始终在第一导向套23432中进行定向滑动,当确定搅拌叶片2342保持于正确径向位置时,重新施紧第二锁紧螺钉 23434即可。
26.当然,由图6中所示还可以看出,当承托板2341的总体长度值较大时,单依靠第一径向调节组件2343难以确保承托板2341在长时间运转进程中其始终保持有正确姿态,鉴于此,作为上述搅拌桨23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第二搅拌单元234还可同时增设有第二径向调节组件2344。第二径向调节组件2344和第一径向调节组件2343相平行,且协同作用以用来承载承托板2341。第二径向调节组件2344的设计结构以及工作原理与上述的第一径向调节组件2343完全类似,具体如下:如图6中所示,第二径向调节组件2344主要由第二导向柱23441、第二导向套23442、第二弹簧23443以及第三锁紧螺钉23444等几部分构成。第二导向柱23441横穿过横梁23221,且其自由端直接与承托板2341相施焊。第二弹簧23443套设于第二导向柱23441上,且始终被弹性地压靠于横梁 23221和承托板2341之间。第二导向套23442套设于第二导向柱23441 上,且施焊于横梁23221上。由第二导向套23442的侧壁上开设有供上述第三锁紧螺钉23444旋入的第三螺纹孔。
27.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出于尽可能地提升液流的扰动强度,确保化学絮凝剂与脱硫废水混合得以更为快速地、充分地混合,作为第一搅拌单元234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如图6中所示针对于单个承托板2341来说,其上同时固定有多个搅拌叶片2342。且相邻搅拌叶片2342之间相互错开设定距离d,一般控制在3~5mm。
28.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