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粘结预应力张拉端预埋穴模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2  153



1.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粘结预应力张拉端预埋穴模。


背景技术:

2.由于体育场馆类建筑,主体结构平面尺寸大,为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不宜设置结构缝;因此,对超长楼板、露天看台肋梁等构件多采用无粘结预应力筋。
3.由于混凝土梁、板采用有无粘结预应力筋,需提前将预应力筋预埋,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张拉;为避免后续张拉端封锚后高出混凝土结构面较多,且要保证张拉质量,需提前留设张拉穴,在张拉完成后,将张拉端封锚在张拉穴中。
4.为留设张拉穴,需预埋穴模,现有的穴模通常都是直接将预埋筋直接穿过穴模,再填充泡沫等材料;但是,由于预埋筋的韧性强,在灌混凝土时,靠近预埋穴模处的预埋筋受到混凝土的压力后,会将压力传给预埋端,从而将穴模从预埋端抬起,导致无法形成张拉穴;预埋筋的位置精度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目前都是灌混凝土时按住预埋筋,或通过已铺设的钢筋卡住穴模,这种方式十分影响效率,且不一定每次都可以卡住穴模,仍还有很多穴模被抬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预埋筋受到混凝土的压力后,将穴模从预埋端抬起,导致无法形成张拉穴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无粘结预应力张拉端预埋穴模。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粘结预应力张拉端预埋穴模,所述预埋穴模设置在钢筋铺层上方,所述预应力筋铺设在钢筋铺层内,且一端穿过所述预埋穴模;
7.所述预埋穴模包括前挡板、后挡板、底板、侧板和定位把手;所述前挡板和后挡板分别密封固定连接在底板上表面前后两侧,所述侧板有两个,两个所述侧板分别密封固定连接在底板上表面左右两侧,且与所述前挡板和后挡板密封固定连接;
8.所述定位把手有多个,多个所述定位把手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侧板的外侧;
9.所述前挡板上端设有定位槽;所述后挡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心线沿着后挡板所在平面的垂线方向。
10.优选的,所述定位把手有六个,每个所述侧板的外侧分别固定有三个所述定位把手;三个所述定位把手相对侧板的高度均不相同。
11.优选的,所述预埋穴模还包括伸缩腿,所述伸缩腿有四个,均衡的固定连接在底板下表面。
12.优选的,所述伸缩腿包括上支撑腿、下支撑腿和调节螺钉;所述上支撑腿为空心杆,所述上支撑腿固定连接在底板下表面;所述下支撑腿插入上支撑腿内,且与上支撑腿滑动连接;所述调节螺钉设置在上支撑腿侧面,所述调节螺钉穿过所述上支撑腿侧表面,旋紧
所述下支撑腿。
13.优选的,所述调节螺钉设置在所述上支撑腿侧面从下往上三分之一处。
14.优选的,所述后挡板与水平面夹角为65
°‑
75
°
,所述底板与后挡板垂直。
15.优选的,所述后挡板与水平面夹角为70
°

16.优选的,所述定位槽截面呈半圆形;所述定位槽所在圆的圆心与所述通孔中心的连线沿着底板长度方向的延长线方向。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在两个侧板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多组定位把手,根据穴模相对钢筋铺层的实际位置,选择一组合适的定位把手将穴模固定在钢筋上,浇灌混凝土时,穴模便不在被抬起,定位在钢筋铺层上;
18.(2)设置前挡板和后挡板,分别密封固定连接在底板上表面前后两侧;前挡板上设有定位槽,截面呈半圆形;后挡板上开设有通孔,保证预应力筋穿过通孔卡在定位槽内,起到两端固定,保证预埋筋沿穴模倾斜指定角度向上,不向两侧偏移的作用;
19.(3)定位槽与通孔中心的连线平行于底板长度方向,使得预应力筋有一个合适的张拉位置和方向,保证张拉顺利。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21.图1 为预埋穴模安装示意图;
22.图2 为预埋穴模结构示意图;
23.图3 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4.图4 为预埋穴模在钢筋铺层上的安装示意图;
25.图5 为铺设混凝土梁板后示意图。
26.附图标记:
27.1-预埋穴模,11-前挡板,111-定位槽,12-后挡板,121-通孔,13-底板,14-侧板,15-定位把手,16-伸缩腿,161-上支撑腿,162-下支撑腿,163-调节螺钉;
28.2-预应力筋;
29.3-钢筋铺层;
30.4-混凝土梁板。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3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
33.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4.一种无粘结预应力张拉端预埋穴模,如图1和4所示,所述预埋穴模1设置在钢筋铺层3上方,所述预应力筋2铺设在钢筋铺层3内,且一端穿过所述预埋穴模1。
35.如图2所示,所述预埋穴模1包括前挡板11、后挡板12、底板13、侧板14和定位把手15;所述前挡板11和后挡板12分别密封固定连接在底板13上表面前后两侧,所述侧板14有两个,两个所述侧板14分别密封固定连接在底板13上表面左右两侧,且与所述前挡板11和后挡板12密封固定连接。
36.如图2所示,所述定位把手15有多个,多个所述定位把手15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侧板14的外侧。
37.如图2所示,所述前挡板11上端设有定位槽111;所述后挡板12开设有通孔121,所述通孔121中心线沿着后挡板12所在平面的垂线方向。
38.如图2所示,所述定位把手15有六个,每个所述侧板14的外侧分别固定有三个所述定位把手15;三个所述定位把手15相对侧板14的高度均不相同。
39.如图2所示,所述预埋穴模1还包括伸缩腿16,所述伸缩腿16有四个,均衡的固定连接在底板13下表面。
40.如图3所示,所述伸缩腿16包括上支撑腿161、下支撑腿162和调节螺钉163;所述上支撑腿161为空心杆,所述上支撑腿161固定连接在底板13下表面;所述下支撑腿162插入上支撑腿161内,且与上支撑腿161滑动连接;所述调节螺钉163设置在上支撑腿161侧面,所述调节螺钉163穿过所述上支撑腿161侧表面,旋紧所述下支撑腿162。
41.如图3所示,所述调节螺钉163设置在所述上支撑腿161侧面从下往上三分之一处。
42.所述后挡板12与水平面夹角为70
°
,所述底板13与后挡板12垂直。
43.如图2所示,所述定位槽111截面呈半圆形;所述定位槽111所在圆的圆心与所述通孔121中心的连线平行于底板13长度方向。
44.如图4和5所示,该预埋穴模的施工步骤为:
45.步骤一 铺设预应力筋2: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在已铺设好的钢筋铺层3内穿设预应力筋2,并将其一端固定连接钢筋铺层3;
46.首先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板4进行工程设计,确定混凝土梁板4结构、尺寸,从而铺设钢筋,形成钢筋铺层3;同时,确定预埋穴模1的位置;
47.再根据已铺设好的钢筋铺层3,按照工程图纸穿设预应力筋2,将其一端固定,另一端延伸至待安装的预埋穴模1的位置。
48.步骤二 安装预应力锚具和预埋穴模1:安装预应力锚具和预埋穴模1:将预应力锚具和预埋穴模1依次穿过预应力筋2的自由端,固定预应力锚具;
49.将预应力锚具的承压板固定在预埋穴模1的后挡板12内侧,承压板上的锚孔与后挡板12上的通孔121对应,螺旋筋固定在后挡板12外侧;
50.预应力筋2穿过预埋穴模1的通孔121和定位槽111;调节预埋穴模1底部的伸缩腿16,使得预埋穴模1上表面达到设计高度,且水平设置;选择一个与钢筋距离最短的定位把手15,然后将上述定位把手15与钢筋铺层3的钢筋固定。
51.在步骤一中的指定位置上安装预埋穴模1;首先将预埋穴模1放置到该位置,再把预应力筋2穿过后挡板12上的通孔121到前挡板11的定位槽111;调节伸缩腿16,具体为:松
开调节螺钉163,将下支撑腿162从上支撑腿161内放下,通过下支撑腿162的伸缩,调整预埋穴模1上表面到设计高度,并将其水平放置,这时旋紧调节螺钉163固定住下支撑腿162;在侧板14上找一个合适的定位把手15,通过绑扎钢筋的方式或焊接的方式,把定位把手15与钢筋铺层3的钢筋固定。
52.步骤三 填充泡沫板:向预埋穴模1内填充泡沫板,泡沫板上表面超过预埋穴模1上表面封堵预埋穴模1;
53.在预埋穴模1内填充泡沫板,定位预埋穴模1内的预应力筋2,同时加强了预埋穴模1强度,以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损坏预埋穴模1和其内部的预应力筋2。
54.步骤四 浇灌混凝土:按工程设计要求浇灌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梁板4;
55.在钢筋铺层3四周搭好木板,浇灌规定要求的混凝土,静置一段时间。
56.步骤五 张拉预应力筋2: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将填充泡沫板拆除,将穴模清理干净;
57.由于预应力锚具只限制预应力筋2回缩方向上的运动,使用张拉千斤顶张拉预应力筋2时,预应力筋2在预应力锚具的作用下不能往回收缩,达到张拉目的,同时,也将预应力筋2的自由端固定住;
58.混凝土静置一段时间后,需要达到拆模强度以后,才可以破除预埋穴模1内的填充泡沫板,再将预埋穴模1内部清理干净;将锚垫板、单孔锚等配件依次穿过预应力筋2到预埋穴模1的后挡板12上,再套上张拉千斤顶张拉预应力筋2,直到符合标准才可。
59.步骤六 切割预应力筋2:将高出预埋穴模1的那部分预应力筋2使用切割机切掉;
60.张拉预应力筋2后,预应力筋2会有一段高出预埋穴模1的部分,需要切割掉。
61.步骤七 填堵张拉穴:把张拉穴填堵上高强度混凝土,表面整平;
62.预埋穴模1内填堵上高强度混凝土,整平,完成工序。
6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他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