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缩机的双向叶轮增压结构、离心式压缩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在制冷领域中,压缩机是制冷系统内尤为关键的一环。离心式压缩机作为压缩机的一种,因其能够提供高效及大容量的气体压缩能力而在商用制冷领域中被广泛使用。离心压缩机包括叶轮,叶轮绕轴线旋转以将气体从吸气口抽吸到压缩机中并将气体压缩到出口。叶轮是离心压缩机的核心转子部件,离心压缩机工作时,叶轮做功使气体压力升高,由于进、出口压差产生与轴线平行的力,称为叶轮轴向力。
3.如附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双级离心式压缩机采用两个单独的叶轮,气体经过一级叶轮压缩后需依次经过一级扩压器、回流器,进入二级叶轮进气口,经二级叶轮压缩做功后依次经过二级扩压器、蜗壳后,从压缩机排气口排出。同时一级叶轮与二级叶轮之间还需要有级间密封、支撑套等零件用来防止高压气体经二级叶轮侧泄漏至一级叶轮侧造成泄露损失。如附图1所示压缩机结构复杂,给压缩机的设计、生产制造及加工、装配过程带来很大难度。复杂的结构还导致压缩机悬臂端(电机轴)长度增加,悬臂端载荷增加,而转子动力学原理指出,当转子的悬臂端重量越多、轴向尺寸越大,发生的挠性变形也就越大,不平衡量产生的离心力就越大,转子的稳定性越差,降低转子系统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的双向叶轮增压结构、离心式压缩机及空调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两个单独叶轮的双级离心式压缩机,结构复杂、装配过程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压缩机的双向叶轮增压结构,包括左右两侧均设置叶片的双向叶轮和连接通道,其中,所述双向叶轮的左侧叶片对应压缩机的一级进气口和一级排气口,所述双向叶轮的右侧叶片对应所述压缩机的二级进气口和二级排气口,所述连接通道连接所述一级排气口和所述二级进气口。
7.进一步地,所述双向叶轮增压结构还包括内部形成中通孔的壳体结构,所述双向叶轮位于所述中通孔内且所述中通孔的两端分别形成所述一级进气口和所述二级进气口;所述壳体结构内形成一级出气腔和二级出气腔,所述一级出气腔和所述二级出气腔分别与所述双向叶轮对应侧的叶片相配合,所述一级出气腔和所述二级进气口通过所述连接通道相连通且所述一级出气腔与所述连接通道相连接的位置形成所述一级排气口,所述二级排气口与所述二级出气腔相连通。
8.进一步地,所述中通孔的内壁上开设所述一级出气腔和所述二级出气腔且所述一
级出气腔和所述二级出气腔均呈环状结构,所述一级出气腔和所述二级出气腔分别设置在所述双向叶轮对应侧叶片的周向。
9.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结构内形成旁通通道,所述旁通通道连通所述一级进气口和所述一级出气腔;所述旁通通道上设置调节结构且所述调节结构能调节所述旁通通道通流面积的大小。
10.进一步地,所述一级出气腔经过所述壳体结构轴线方向的横截面呈l状,所述旁通通道沿所述壳体结构的径向方向,所述调节结构为电磁阀结构。
11.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结构包括一级蜗壳、二级蜗壳以及中间隔板,所述一级蜗壳与所述二级蜗壳相连接,所述中间隔板设置在所述一级蜗壳与所述二级蜗壳之间,所述中间隔板与所述一级蜗壳之间形成所述一级出气腔,所述中间隔板与所述二级蜗壳之间形成二级出气腔。
12.进一步地,所述双向叶轮为闭式叶轮,所述双向叶轮还包括轮毂、一级轮盖和二级轮盖,所述一级轮盖与所述轮毂上的左侧叶片相连接,所述二级轮盖与所述轮毂上的右侧叶片相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一级轮盖直径小的一侧形成所述双向叶轮的左侧吸气口且所述左侧吸气口的直径为d1,所述二级轮盖直径小的一侧形成所述双向叶轮的右侧吸气口且所述右侧吸气口的直径为d2,其中d2/d1的范围为0.75~0.92;所述一级轮盖直径大的一侧与所述轮毂的间距为l1,所述二级轮盖直径大的一侧与所述轮毂的间距为l2,其中l2/l1的范围为0.68~0.84。
14.进一步地,所述双向叶轮为一体成型结构。
15.进一步地,所述双向叶轮增压结构还包括一级旁通通道,所述一级旁通通道连通所述一级进气口和所述一级排气口,所述一级旁通通道上设置调节结构且该所述调节结构能调节所述一级旁通通道通流面积的大小;或者/和,所述双向叶轮增压结构还包括二级旁通通道,所述二级旁通通道连通所述二级进气口和所述二级排气口,所述二级旁通通道上设置调节结构且该所述调节结构能调节所述二级旁通通道通流面积的大小。
16.一种离心式压缩机,包括电机和所述的压缩机的双向叶轮增压结构,所述电机的转轴与所述双向叶轮增压结构的双向叶轮相连接。
17.一种空调器,包括所述的压缩机的双向叶轮增压结构。
18.本发明提供的双向叶轮增压结构,采用的是一双向叶轮,不同于传统离心式压缩机的叶轮(叶轮的一侧设置叶片),双向叶轮的左右两侧均布置有叶片,当气体通过一级进气口进入且经过双向叶轮左侧叶片从一级排气口排出时,一级排气口的压强大于一级进气口的压强,产生的轴向力方向向左;当气体通过二级进气口进入且经过双向叶轮右侧叶片从二级排气口排出时,二级排气口的压强大于二级进气口的压强,产生的轴向力方向向右,双向叶轮两侧压差可以相互抵消,使得减小轴向力。另外,采用双向叶轮替代两个单独叶轮,可以简化压缩机结构,降低成本,同时,减轻转子悬臂端重量,减小转子悬臂端长度,根据转子动力学原理指出,当转子的悬臂端重量越轻、轴向长度尺寸越小,发生的挠性变形也就越小,不平衡量产生的离心力就越小,转子的稳定性提高,转子系统的可靠性提升。
19.本发明优选技术方案至少还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20.双向叶轮增压结构还包括一级旁通通道,一级旁通通道连通一级进气口和一级排
气口,一级旁通通道上设置调节结构且该调节结构能调节一级旁通通道通流面积的大小;或者/和,双向叶轮增压结构还包括二级旁通通道,二级旁通通道连通二级进气口和二级排气口,二级旁通通道上设置调节结构且该调节结构能调节二级旁通通道通流面积的大小;通过增设一级旁通通道和二级旁通通道,可以更好的平衡轴向力。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现有技术中双级离心式压缩机部分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离心式压缩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双向叶轮增压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25.图中1-双向叶轮;101-左侧叶片;102-右侧叶片;103-轮毂;104-一级轮盖;105-二级轮盖;106-左侧吸气口;107-右侧吸气口;2-一级进气口;3-一级排气口;4-二级进气口;5-二级排气口;6-连接通道;7-壳体结构;701-一级出气腔;702-二级出气腔;703-一级蜗壳;704-二级蜗壳;705-中间隔板;8-旁通通道;9-调节结构;10-电机;11-一级叶轮;12-二级叶轮;13-一级扩压器;14-二级扩压器。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2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的双向叶轮增压结构,包括左右两侧均设置叶片的双向叶轮1和连接通道6,其中,双向叶轮1的左侧叶片101对应压缩机的一级进气口2和一级排气口3,双向叶轮1的右侧叶片102对应压缩机的二级进气口4和二级排气口5,连接通道6连接一级排气口3和二级进气口4。当将双向叶轮增压结构安装在离心式压缩机上时,启动离心式压缩机,双向叶轮1转动,气体通过一级进气口2进入,经过双向叶轮1左侧叶片101的加压后,通过一级排气口3排出,从一级排气口3排出的加压气体经过连接通道6流向二级进气口4,从二级进气口4排出的高压气体经过双向叶轮1右侧叶片102的再次加压后,从二级排气口5排出。
28.本发明提供的双向叶轮增压结构,采用的是一双向叶轮1,不同于传统离心式压缩机的叶轮(叶轮的一侧设置叶片),双向叶轮1的左右两侧均布置有叶片,当气体通过一级进气口2进入且经过双向叶轮1左侧叶片101从一级排气口3排出时,一级排气口3的压强大于一级进气口2的压强,产生的轴向力方向向左;当气体通过二级进气口4进入且经过双向叶轮1右侧叶片102从二级排气口5排出时,二级排气口5的压强大于二级进气口4的压强,产生的轴向力方向向右,双向叶轮两侧压差可以相互抵消,使得减小轴向力。另外,采用双向叶轮替代两个单独叶轮,可以简化压缩机结构,降低成本,同时,减轻转子悬臂端重量,减小转
子悬臂端长度,根据转子动力学原理指出,当转子的悬臂端重量越轻、轴向长度尺寸越小,发生的挠性变形也就越小,不平衡量产生的离心力就越小,转子的稳定性提高,转子系统的可靠性提升。
29.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双向叶轮增压结构还包括一级旁通通道,一级旁通通道连通一级进气口2和一级排气口3,一级旁通通道上设置调节结构且该调节结构能调节一级旁通通道通流面积的大小。当双向叶轮1整体受到的轴向力向左时,通过调节结构调节一级旁通通道的通流面积,一级排气口3的高压气体经过一级旁通通道流向一级进气口2,使得一级进气口2的压强增大,减小一级排气口3与一级进气口2的压差,减小双向叶轮1整体受到的轴向力向左的情况,通过调节结构,调节一级旁通通道通流面积的大小,改变一级排气口3流向一级进气口2的气体流量情况,当然,也可以通过调节结构将一级旁通通道关闭,使得一级排气口3的高压气体不能通过一级旁通通道流向一级进气口2。
30.或者,双向叶轮增压结构还包括二级旁通通道,二级旁通通道连通二级进气口4和二级排气口5,二级旁通通道上设置调节结构且该调节结构能调节二级旁通通道通流面积的大小。当双向叶轮1整体受到的轴向力向右时,通过调节结构调节二级旁通通道的通流面积,二级排气口5的高压气体经过二级旁通通道流向二级进气口4,使得二级进气口4的压强增大,减小二级排气口5与二级进气口4的压差,减小双向叶轮1整体受到的轴向力向右的情况,根据双向叶轮1整体受到的轴向力情况,调节二级旁通通道通流面积的大小,改变二级排气口5流向二级进气口4的气体流量情况,当然,也可以通过调节结构将二级旁通通道关闭,使得二级排气口5的高压气体不能通过二级旁通通道流向二级进气口4。
31.或者,双向叶轮增压结构还包括一级旁通通道和二级旁通通道,一级旁通通道连通一级进气口2和一级排气口3,一级旁通通道上设置调节结构且该调节结构能调节一级旁通通道通流面积的大小;二级旁通通道上设置调节结构且该调节结构能调节二级旁通通道通流面积的大小。通过增设一级旁通通道和二级旁通通道,可以更好的平衡轴向力。
32.实施例1:
33.参见图2-图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的双向叶轮增压结构,包括左右两侧均设置叶片的双向叶轮1和连接通道6,双向叶轮1优选为一体成型结构,其中,双向叶轮1的左侧叶片101对应压缩机的一级进气口2和一级排气口3,双向叶轮1的右侧叶片102对应压缩机的二级进气口4和二级排气口5,连接通道6连接一级排气口3和二级进气口4。
34.具体地,双向叶轮增压结构还包括内部形成中通孔的壳体结构7,双向叶轮1位于中通孔内且中通孔的两端分别形成一级进气口2和二级进气口4,参见图2,示意出了一级进气口2和二级进气口4;壳体结构7内形成一级出气腔701和二级出气腔702,一级出气腔701和二级出气腔702分别与双向叶轮1对应侧的叶片相配合,参见图2,双向叶轮1左侧的叶片与一级出气腔701相配合,双向叶轮2右侧的叶片与二级出气腔702相配合,双向叶轮1转动,气体通过一级进气口2进入,经过双向叶轮1左侧叶片101的加压后流向一级出气腔701,二级进气口4排出的高压气体经过双向叶轮1右侧叶片102的再次加压后流向二级出气腔702。
35.关于一级出气腔701和二级出气腔702,具体如下:中通孔的内壁上开设一级出气腔701和二级出气腔702且一级出气腔701和二级出气腔702均呈环状结构,参见图2,示意出了呈环状的一级出气腔701和二级出气腔702,一级出气腔701和二级出气腔702分别设置在双向叶轮1对应侧叶片的周向,一级出气腔701和二级进气口4通过连接通道6相连通且一级
出气腔701与连接通道6相连接的位置形成一级排气口3,连接通道6的个数为一个以上,二级排气口5与二级出气腔702相连通。当将双向叶轮增压结构安装在离心式压缩机上时,启动离心式压缩机,双向叶轮1转动,气体通过一级进气口2进入,经过双向叶轮1左侧叶片101的加压后流向一级出气腔701,一级出气腔701内的加压气体通过一级排气口3排出,从一级排气口3排出的加压气体经过连接通道6流向二级进气口4,从二级进气口4排出的高压气体经过双向叶轮1右侧叶片102的再次加压后流向二级出气腔702,二级出气腔702内的加压气体通过二级排气口5排出。
36.关于壳体结构7,具体说明如下:壳体结构7包括一级蜗壳703、二级蜗壳704以及中间隔板705,一级蜗壳703与二级蜗壳704相连接,参见图2,示意出了一级蜗壳703设置在二级蜗壳704的左侧,一级蜗壳703与二级蜗壳704可以通过法兰结构相连接,中间隔板705设置在一级蜗壳703与二级蜗壳704之间,中间隔板705均与一级蜗壳703和二级蜗壳704相连接,中间隔板705与一级蜗壳703之间形成一级出气腔701,中间隔板705与二级蜗壳704之间形成二级出气腔702。另外,中间隔板705不仅具有分割一级出气腔701以及二级出气腔702的作用,同时,夹设在一级蜗壳703和二级蜗壳704之间还相当于扩压器的作用。尽量减小一级蜗壳703与中间隔板705之间的间距以及二级蜗壳704与中间隔板705的间距,可以增大扩压的效果。
37.具体地,双向叶轮1为闭式叶轮,双向叶轮1还包括轮毂103、一级轮盖104和二级轮盖105,一级轮盖104与轮毂103上的左侧叶片101相连接,二级轮盖105与轮毂103上的右侧叶片102相连接。参见图3,示意出了双向叶轮1的剖视示意,图中示意出了轮毂103、左侧叶片101、右侧叶片102、一级轮盖104以及二级轮盖105,左侧叶片101沿周向方向均匀间隔分布在轮毂103的左侧面上,右侧叶片102沿周向方向均匀间隔分布在轮毂103的右侧面上,一级轮盖104直径小的一侧形成双向叶轮1的左侧吸气口106,气体通过一级进气口2进入左侧吸气口106,然后进入轮毂103与一级轮盖104之间,左侧叶片101的作用下,从一级轮盖104直径大的一侧流出,流向一级出气腔701;二级轮盖105直径小的一侧形成双向叶轮1的右侧吸气口107,气体通过二级进气口4进入右侧吸气口107,然后进入轮毂103与二级轮盖105之间,右侧叶片102的作用下,从二级轮盖105直径大的一侧流出,流向二级出气腔702。
38.参见图3,示意出了壳体结构7的内侧面与一级轮盖104和二级轮盖105的配合关系。另外叶轮轮毂103与电机10转轴的连接方式为过盈配合,可以在轮毂103中增加避空位置,低转子悬臂端重量,提高转子系统稳定性。关于避空位置,具体说明如下:参见图3,在轮毂103上设置与电机转轴相配合的装配孔,装配孔两端的直径小、中间区段的直径大,中间区段不与电机转轴相接触,形成避空位置,通过装配孔直径小的两端与电机转轴进行过盈配合。
39.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参见图3,左侧吸气口106的直径为d1,右侧吸气口107的直径为d2,其中d2/d1的范围为0.75~0.92,d2/d1的比值优选为0.88;参见图3,一级轮盖104直径大的一侧与轮毂103的间距为l1,二级轮盖105直径大的一侧与轮毂103的间距为l2,其中l2/l1的范围为0.68~0.84,l2/l1的比值优选为0.75。
40.实施例2:
41.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参见图2,壳体结构7内形成旁通通道8,旁通通道8连通一级进气口2和一级出气腔701;旁通通道8上设置调节结构9且调节结构9能调节旁通通道8通流
面积的大小。当双向叶轮1整体受到的轴向力向左时,通过调节结构调节旁通通道8的通流面积,一级出气腔701的高压气体经过旁通通道8流向一级进气口2,使得一级进气口2的压强增大,减小一级排气口3与一级进气口2的压差,减小双向叶轮1整体受到的轴向力向左的情况,通过调节结构,调节旁通通道8通流面积的大小,改变一级排气口3流向一级进气口2的气体流量情况,当然,也可以通过调节结构将旁通通道8关闭,使得一级出气腔701的高压气体不能通过旁通通道8流向一级进气口2。
42.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参见图2,一级出气腔701经过壳体结构7轴线方向的横截面呈l状,旁通通道8沿壳体结构7的径向方向,调节结构9为电磁阀结构。关于壳体结构7与调节结构9的连接以及调节结构9的具体结构,不做具体限定,采用现有技术能实现即可。
43.实施例3:
44.参见图2,一种离心式压缩机,包括电机10和实施例1或实施例2提供的压缩机的双向叶轮增压结构,电机10的转轴与双向叶轮增压结构的双向叶轮1相连接。当将双向叶轮增压结构安装在离心式压缩机上时,启动离心式压缩机,双向叶轮1转动,气体通过一级进气口2进入,经过双向叶轮1左侧叶片101的加压后,通过一级排气口3排出,从一级排气口3排出的加压气体经过连接通道6流向二级进气口4,从二级进气口4排出的高压气体经过双向叶轮1右侧叶片102的再次加压后,从二级排气口5排出。
45.本发明提供的离心式压缩机,采用的是一双向叶轮1,不同于传统离心式压缩机的叶轮(叶轮的一侧设置叶片),双向叶轮1的左右两侧均布置有叶片,当气体通过一级进气口2进入且经过双向叶轮1左侧叶片101从一级排气口3排出时,一级排气口3的压强大于一级进气口2的压强,产生的轴向力方向向左;当气体通过二级进气口4进入且经过双向叶轮1右侧叶片102从二级排气口5排出时,二级排气口5的压强大于二级进气口4的压强,产生的轴向力方向向右,双向叶轮两侧压差可以相互抵消,使得减小轴向力。另外,采用双向叶轮替代两个单独叶轮,可以简化压缩机结构,省去扩压器、回流器、级间密封、支撑套等结构,降低成本。同时,减轻转子悬臂端重量,减小转子悬臂端长度,转子的稳定性提高,提升转子系统可靠性。
46.实施例4:
47.一种空调器,包括实施例3描述的离心式压缩机。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压缩机的双向叶轮增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两侧均设置叶片的双向叶轮(1)和连接通道(6),其中,所述双向叶轮(1)的左侧叶片(101)对应压缩机的一级进气口(2)和一级排气口(3),所述双向叶轮(1)的右侧叶片(102)对应所述压缩机的二级进气口(4)和二级排气口(5),所述连接通道(6)连接所述一级排气口(3)和所述二级进气口(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的双向叶轮增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叶轮增压结构还包括内部形成中通孔的壳体结构(7),所述双向叶轮(1)位于所述中通孔内且所述中通孔的两端分别形成所述一级进气口(2)和所述二级进气口(4);所述壳体结构(7)内形成一级出气腔(701)和二级出气腔(702),所述一级出气腔(701)和所述二级出气腔(702)分别与所述双向叶轮(1)对应侧的叶片相配合,所述一级出气腔(701)和所述二级进气口(4)通过所述连接通道(6)相连通且所述一级出气腔(701)与所述连接通道(6)相连接的位置形成所述一级排气口(3),所述二级排气口(5)与所述二级出气腔(702)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的双向叶轮增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通孔的内壁上开设所述一级出气腔(701)和所述二级出气腔(702)且所述一级出气腔(701)和所述二级出气腔(702)均呈环状结构,所述一级出气腔(701)和所述二级出气腔(702)分别设置在所述双向叶轮(1)对应侧叶片的周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的双向叶轮增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7)内形成旁通通道(8),所述旁通通道(8)连通所述一级进气口(2)和所述一级出气腔(701);所述旁通通道(8)上设置调节结构(9)且所述调节结构(9)能调节所述旁通通道(8)通流面积的大小。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的双向叶轮增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出气腔(701)经过所述壳体结构(7)轴线方向的横截面呈l状,所述旁通通道(8)沿所述壳体结构(7)的径向方向,所述调节结构(9)为电磁阀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的双向叶轮增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7)包括一级蜗壳(703)、二级蜗壳(704)以及中间隔板(705),所述一级蜗壳(703)与所述二级蜗壳(704)相连接,所述中间隔板(705)设置在所述一级蜗壳(703)与所述二级蜗壳(704)之间,所述中间隔板(705)与所述一级蜗壳(703)之间形成所述一级出气腔(701),所述中间隔板(705)与所述二级蜗壳(704)之间形成二级出气腔(702)。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的双向叶轮增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叶轮(1)为闭式叶轮,所述双向叶轮(1)还包括轮毂(103)、一级轮盖(104)和二级轮盖(105),所述一级轮盖(104)与所述轮毂(103)上的左侧叶片(101)相连接,所述二级轮盖(105)与所述轮毂(103)上的右侧叶片(102)相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机的双向叶轮增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轮盖(104)直径小的一侧形成所述双向叶轮(1)的左侧吸气口(106)且所述左侧吸气口(106)的直径为d1,所述二级轮盖(105)直径小的一侧形成所述双向叶轮(1)的右侧吸气口(107)且所述右侧吸气口(107)的直径为d2,其中d2/d1的范围为0.75~0.92;所述一级轮盖(104)直径大的一侧与所述轮毂(103)的间距为l1,所述二级轮盖(105)直径大的一侧与所述轮毂(103)的间距为l2,其中l2/l1的范围为0.68~0.84。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的双向叶轮增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
向叶轮(1)为一体成型结构。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的双向叶轮增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叶轮增压结构还包括一级旁通通道,所述一级旁通通道连通所述一级进气口和所述一级排气口,所述一级旁通通道上设置调节结构且该所述调节结构能调节所述一级旁通通道通流面积的大小;或者/和,所述双向叶轮增压结构还包括二级旁通通道,所述二级旁通通道连通所述二级进气口和所述二级排气口,所述二级旁通通道上设置调节结构且该所述调节结构能调节所述二级旁通通道通流面积的大小。11.一种离心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0)和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的压缩机的双向叶轮增压结构,所述电机(10)的转轴与所述双向叶轮增压结构的双向叶轮(1)相连接。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的压缩机的双向叶轮增压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的双向叶轮增压结构、离心式压缩机及空调器,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两个单独叶轮的双级离心式压缩机,结构复杂、装配过程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该双向叶轮增压结构包括左右两侧均设置叶片的双向叶轮和连接通道,其中,双向叶轮的左侧叶片对应压缩机的一级进气口和一级排气口,双向叶轮的右侧叶片对应压缩机的二级进气口和二级排气口,连接通道连接一级排气口和二级进气口。本发明用于简化压缩机结构,降低成本,提高转子的稳定性,提升转子系统的可靠性。可靠性。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瑞兴 张治平 蒋楠 庞晓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3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