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竹框架墙体

专利查询8月前  54



1.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原竹框架墙体。


背景技术:

2.随着对环境保护的愈发重视,建筑业越来越倡导可再生建材的利用。竹材因其自然生长且可持续发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房屋建筑。竹材结构还具有较低的全寿命建筑能耗、优良的居住环境和建筑美观等优点。
3.在轻型竹材结构建筑中,由地震作用或风荷载产生的水平力主要由竹材框架墙承担。然而,现有竹材框架墙存在抗侧力不足、稳定性差、刚度低等问题。当水平剪力较大时,竹材框架墙易产生错动变形,出现钉剪断、拔出等破坏现象,导致墙体结构失效而丧失承载能力。对人们正常使用和居住都会造成很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原竹框架墙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5.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原竹框架墙体,包括墙体支撑架、原竹抗侧框架、地脚锚栓补强结构和两块覆板。
6.所述墙体支撑架包括两根原竹墙边柱、u型钢顶导梁和u型钢底导梁。所述两根原竹墙边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盖设u型钢顶导梁和u型钢底导梁。所述u型钢顶导梁和u型钢底导梁的开口相对。所述原竹墙边柱的上端伸入到u型钢顶导梁的u形开口槽内部,下端伸入到u型钢底导梁的u形开口槽内部。在所述墙体支撑架内设有原竹抗侧框架。所述墙体支撑架两侧贴有覆板。所述两根原竹墙边柱通过地脚锚栓补强结构与基座或地面紧固连接,以提原竹墙边柱的抗倾覆能力。
7.所述地脚锚栓补强结构包括若干个套箍组件、地脚锚栓和l型锚固板。所述l型锚固板布置在原竹墙边柱的柱脚位置处。所述l型锚固板包括相互垂直的柱脚横板和柱脚立板。所述柱脚横板和柱脚立板上均开设有安置孔。所述地脚锚栓埋置在基座或地面中。所述地脚锚栓的栓杆上端穿过u型钢底导梁、柱脚横板的安置孔后旋入栓帽。所述柱脚横板通过地脚锚栓与基座或地面紧固连接。所述套箍组件包括钢套箍、端头螺栓和贯穿螺栓。所述钢套箍包括弧形箍板。所述弧形箍板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两块翼板。所述弧形箍板上设有供贯穿螺栓穿过的两个通孔。所述钢套箍套设在原竹墙边柱的柱身上。端头螺栓穿过两块翼板后旋入螺帽,将钢套箍和原竹墙边柱箍紧。所述贯穿螺栓穿过弧形箍板、原竹墙边柱和柱脚立板后旋入螺母。
8.所述原竹抗侧框架包括若干套箍组件、两根撑杆、两根原竹框架柱、两根原竹框架梁和四个l型锚固板。所述两根原竹框架柱和两根原竹框架梁围设出矩形支撑框架。所述矩形支撑框架的四个角部内侧分别布置有一个l型锚固板。所述柱脚立板贴敷在原竹框架柱柱身内侧,柱脚横板贴敷在原竹框架梁梁身内侧。所述l型锚固板通过套箍组件与矩形支撑框架固定连接。所述钢套箍套设在原竹框架柱的柱身上或原竹框架梁的梁身上。所述端头
螺栓穿过两块翼板后旋入螺帽,将钢套箍与原竹框架柱或原竹框架梁箍紧。所述贯穿螺栓穿过对应弧形箍板、原竹框架柱和柱脚立板后旋入螺母。所述贯穿螺栓穿过对应弧形箍板、原竹框架梁和柱脚横板后旋入螺母。所述两根撑杆分别沿支撑框架的对角线方向设置。所述撑杆的端部分别通过对应l型锚固板与支撑框架角部内侧相连。所述撑杆的端部与加劲板固定连接。所述两根原竹框架梁分别布置在u型钢顶导梁和u型钢底导梁的u形开口槽内部。
9.进一步,在所述墙体支撑架内还设有原竹墙骨柱。所述原竹墙骨柱布置在原竹抗侧框架与原竹墙边柱之间。所述原竹墙骨柱的上端伸入到u型钢顶导梁的u形开口槽内部,下端伸入到u型钢底导梁的u形开口槽内部。
10.进一步,包覆在墙体支撑架表面的所述覆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墙体支撑架架上。两块覆板通过对拉钢筋拉结在一起。
11.进一步,所述覆板沿墙体长度方向分隔为数块条板。
12.进一步,所述覆板为定向刨花板或石膏板。
13.进一步,所述原竹墙边柱与u型钢顶导梁以及u型钢底导梁之间通过钉连接。所述原竹抗侧框架与u型钢顶导梁以及u型钢底导梁之间通过钉连接。
14.进一步,所述墙体上开设有门窗洞口。
15.进一步,所述撑杆的端部具有卡持槽口。所述加劲板嵌入卡持槽口中。所述卡持槽口与加劲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16.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具有原料丰富、成本低廉的优点,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墙体生产和使用过程绿色环保,而且墙体的制造成本低;提高了墙体的整体性和抗侧性能,具有较高的侧向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可大大缩短建筑的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17.图1为原竹框架墙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地脚锚栓补强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原竹抗侧框架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l型锚固板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套箍组件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窗洞口结构示意图。
23.图中:套箍组件1、钢套箍101、弧形箍板1011、翼板1012、端头螺栓102、贯穿螺栓103、撑杆2、卡持槽口201、原竹框架柱30a、原竹墙边柱30b、原竹墙骨柱30c、竖直叠层原竹30d、原竹框架梁300a、u型钢顶导梁300b、u型钢底导梁300c、地脚锚栓4、l型锚固板5、柱脚横板501、柱脚立板502、加劲板503、覆板8。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25.实施例1:
26.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原竹框架墙体,包括墙体支撑架、原竹抗侧框架、地脚锚栓补强结构和两块覆板8。
27.所述墙体支撑架包括两根原竹墙边柱30b、u型钢顶导梁300b和u型钢底导梁300c。所述两根原竹墙边柱30b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盖设u型钢顶导梁300b和u型钢底导梁300c。所述u型钢顶导梁300b和u型钢底导梁300c的开口相对。所述原竹墙边柱30b的上端伸入到u型钢顶导梁300b的u形开口槽内部,下端伸入到u型钢底导梁300c的u形开口槽内部。在所述墙体支撑架内设有原竹抗侧框架。所述墙体支撑架两侧贴有覆板8。所述两根原竹墙边柱30b通过地脚锚栓补强结构与基座或地面紧固连接,以提原竹墙边柱30b的抗倾覆能力。
28.参见图2,所述地脚锚栓补强结构包括套箍组件1、地脚锚栓4和l型锚固板5。所述l型锚固板5布置在原竹墙边柱30b的柱脚位置处。所述l型锚固板5包括相互垂直的柱脚横板501和柱脚立板502。所述柱脚横板501和柱脚立板502上均开设有安置孔。所述地脚锚栓4埋置在基座或地面中。所述地脚锚栓4的栓杆上端穿过u型钢底导梁300c、柱脚横板501的安置孔后旋入栓帽。所述柱脚横板501通过地脚锚栓4与基座或地面紧固连接。参见图5,所述套箍组件1包括钢套箍101、端头螺栓102和贯穿螺栓103。所述钢套箍101包括弧形箍板1011。所述弧形箍板1011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两块翼板1012。所述弧形箍板1011上设有供贯穿螺栓103穿过的两个通孔。所述钢套箍101套设在原竹墙边柱30b的柱身上。端头螺栓102穿过两块翼板1012后旋入螺帽,将钢套箍101和原竹墙边柱30b箍紧。所述贯穿螺栓103穿过弧形箍板1011、原竹墙边柱30b和柱脚立板502后旋入螺母。
29.参见图3所述原竹抗侧框架包括套箍组件1、两根撑杆2、两根原竹框架柱30a、两根原竹框架梁300a和四个l型锚固板5。所述两根原竹框架柱30a和两根原竹框架梁300a围设出矩形支撑框架。所述矩形支撑框架的四个角部内侧分别布置有一个l型锚固板5。所述柱脚立板502贴敷在原竹框架柱30a柱身内侧,柱脚横板501贴敷在原竹框架梁300a梁身内侧。所述l型锚固板5通过套箍组件1与矩形支撑框架固定连接。所述钢套箍101套设在原竹框架柱30a的柱身上或原竹框架梁300a的梁身上。所述端头螺栓102穿过两块翼板1012后旋入螺帽,将钢套箍101与原竹框架柱30a或原竹框架梁300a箍紧。所述贯穿螺栓103穿过对应弧形箍板1011、原竹框架柱30a和柱脚立板502后旋入螺母。所述贯穿螺栓103穿过对应弧形箍板1011、原竹框架梁300a和柱脚横板501后旋入螺母。所述两根撑杆2分别沿支撑框架的对角线方向设置。所述撑杆2的端部分别通过对应l型锚固板5与支撑框架角部内侧相连。所述撑杆2的端部与加劲板503固定连接。所述两根原竹框架梁300a分别布置在u型钢顶导梁300b和u型钢底导梁300c的u形开口槽内部。
30.实施例2:
31.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1,其中,在所述墙体支撑架内还设有原竹墙骨柱30c。所述原竹墙骨柱30c布置在原竹抗侧框架与原竹墙边柱30b之间。所述原竹墙骨柱30c的上端伸入到u型钢顶导梁300b的u形开口槽内部,下端伸入到u型钢底导梁300c的u形开口槽内部。
32.实施例3:
33.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1,其中,包覆在墙体支撑架表面的所述覆板8通过螺栓固定在墙体支撑架架上。两块覆板8通过对拉钢筋拉结在一起。
34.实施例4:
35.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1,其中,所述覆板8沿墙体长度方向分隔为数块条板。
36.实施例5:
37.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1,其中,所述覆板8为定向刨花板或石膏板。
38.实施例6:
39.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1,其中,所述原竹墙边柱30b与u型钢顶导梁300b以及u型钢底导梁300c之间通过钉连接。所述原竹抗侧框架与u型钢顶导梁300b以及u型钢底导梁300c之间通过钉连接。
40.实施例7:
41.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1,其中,所述墙体上开设有门窗洞口。窗洞口结构如图6所示。窗洞口的窗侧及上下均支撑有竖直叠层原竹30d。竖直叠层原竹30d根据窗洞口尺寸适应性截断。
42.实施例8:
43.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1,其中,参见图4,所述撑杆2的端部具有卡持槽口201。所述加劲板503嵌入卡持槽口201中。所述卡持槽口201与加劲板50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
1.一种原竹框架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支撑架、原竹抗侧框架、地脚锚栓补强结构和两块覆板(8);所述墙体支撑架包括两根原竹墙边柱(30b)、u型钢顶导梁(300b)和u型钢底导梁(300c);所述两根原竹墙边柱(30b)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盖设u型钢顶导梁(300b)和u型钢底导梁(300c);所述u型钢顶导梁(300b)和u型钢底导梁(300c)的开口相对;所述原竹墙边柱(30b)的上端伸入到u型钢顶导梁(300b)的u形开口槽内部,下端伸入到u型钢底导梁(300c)的u形开口槽内部;在所述墙体支撑架内设有原竹抗侧框架;所述墙体支撑架两侧贴有覆板(8);所述两根原竹墙边柱(30b)通过地脚锚栓补强结构与基座或地面紧固连接;所述地脚锚栓补强结构包括若干个套箍组件(1)、地脚锚栓(4)和l型锚固板(5);所述l型锚固板(5)布置在原竹墙边柱(30b)的柱脚位置处;所述l型锚固板(5)包括相互垂直的柱脚横板(501)和柱脚立板(502);所述柱脚横板(501)和柱脚立板(502)之间设置有加劲板(503);所述柱脚横板(501)和柱脚立板(502)上均开设有安置孔;所述地脚锚栓(4)埋置在基座或地面中;所述地脚锚栓(4)的栓杆上端穿过u型钢底导梁(300c)、柱脚横板(501)的安置孔后旋入栓帽;所述柱脚横板(501)通过地脚锚栓(4)与基座或地面紧固连接;所述套箍组件(1)包括钢套箍(101)、端头螺栓(102)和贯穿螺栓(103);所述钢套箍(101)包括弧形箍板(1011);所述弧形箍板(1011)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两块翼板(1012);所述弧形箍板(1011)上设有供贯穿螺栓(103)穿过的两个通孔;所述钢套箍(101)套设在原竹墙边柱(30b)的柱身上;端头螺栓(102)穿过两块翼板(1012)后旋入螺帽,将钢套箍(101)和原竹墙边柱(30b)箍紧;所述贯穿螺栓(103)穿过弧形箍板(1011)、原竹墙边柱(30b)和柱脚立板(502)后旋入螺母;所述原竹抗侧框架包括若干套箍组件(1)、两根撑杆(2)、两根原竹框架柱(30a)、两根原竹框架梁(300a)和四个l型锚固板(5);所述两根原竹框架柱(30a)和两根原竹框架梁(300a)围设出矩形支撑框架;所述矩形支撑框架的四个角部内侧分别布置有一个l型锚固板(5);所述柱脚立板(502)贴敷在原竹框架柱(30a)柱身内侧,柱脚横板(501)贴敷在原竹框架梁(300a)梁身内侧;所述l型锚固板(5)通过套箍组件(1)与矩形支撑框架固定连接;所述钢套箍(101)套设在原竹框架柱(30a)的柱身上或原竹框架梁(300a)的梁身上;所述端头螺栓(102)穿过两块翼板(1012)后旋入螺帽,将钢套箍(101)与原竹框架柱(30a)或原竹框架梁(300a)箍紧;所述贯穿螺栓(103)穿过对应弧形箍板(1011)、原竹框架柱(30a)和柱脚立板(502)后旋入螺母;所述贯穿螺栓(103)穿过对应弧形箍板(1011)、原竹框架梁(300a)和柱脚横板(501)后旋入螺母;所述两根撑杆(2)分别沿支撑框架的对角线方向设置;所述撑杆(2)的端部分别通过对应l型锚固板(5)与支撑框架角部内侧相连;所述撑杆(2)的端部与加劲板(503)固定连接;所述两根原竹框架梁(300a)分别布置在u型钢顶导梁(300b)和u型钢底导梁(300c)的u形开口槽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竹框架墙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墙体支撑架内还设有原竹墙骨柱(30c);所述原竹墙骨柱(30c)布置在原竹抗侧框架与原竹墙边柱(30b)之间;所述原竹墙骨柱(30c)的上端伸入到u型钢顶导梁(300b)的u形开口槽内部,下端伸入到u型钢底导梁(300c)的u形开口槽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竹框架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覆板(8)通过螺栓固定在墙体支撑架架上;两块覆板(8)通过对拉钢筋拉结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竹框架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覆板(8)沿墙体长度方向分隔为数块条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竹框架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覆板(8)为定向刨花板或石膏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竹框架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竹墙边柱(30b)与u型钢顶导梁(300b)以及u型钢底导梁(300c)之间通过钉连接;所述原竹抗侧框架与u型钢顶导梁(300b)以及u型钢底导梁(300c)之间通过钉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竹框架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上开设有门窗洞口。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竹框架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2)的端部具有卡持槽口(201);所述加劲板(503)嵌入卡持槽口(201)中;所述卡持槽口(201)与加劲板(50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发明提供一种原竹框架墙体。该原竹框架墙体包括墙体支撑架、原竹抗侧框架、地脚锚栓补强结构和两块覆板。所述墙体支撑架包括两根原竹墙边柱、U型钢顶导梁和U型钢底导梁。所述两根原竹墙边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盖设U型钢顶导梁和U型钢底导梁。在所述墙体支撑架内设有原竹抗侧框架。所述墙体支撑架两侧贴有覆板。所述两根原竹墙边柱通过地脚锚栓补强结构与基座或地面紧固连接,以提原竹墙边柱的抗倾覆能力。该原竹框架墙体具有原料丰富、成本低廉的优点,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墙体生产和使用过程绿色环保,而且墙体的制造成本低;提高了墙体的整体性和抗侧性能,具有较高的侧向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可大大缩短建筑的施工周期。可大大缩短建筑的施工周期。可大大缩短建筑的施工周期。


技术研发人员:何子奇 周绪红 曹松松 钟紫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8.30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