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11月前  69



1.本技术属于新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风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人们对室内空气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长期打开空调,室内空气不利于身体健康,需要进行通风换气。而传统的新风机大多数是在室内侧放置,也有穿墙体放置的,但需要根据不同墙体厚度进行调节风道长度。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适应不同墙体厚度的新风装置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风装置,能适应不同墙体厚度。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风装置,包括进风组件和出风组件,进风组件用于与墙体外壁固定连接;出风组件用于与墙体内壁固定连接。
6.进一步地,进风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第一固定孔用于与墙体外壁固定连接;和/或,出风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用于与墙体内壁固定连接。
7.进一步地,出风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出风结构和出风风道,出风结构上设置有出风口,出风风道与出风口的位置对应设置;出风结构止挡于墙体内壁上,并与墙体内壁固定连接,出风风道安装于墙体安装孔内。
8.进一步地,出风组件还包括过滤结构,过滤结构设置于出风结构上,并与出风口的位置相对应。
9.进一步地,出风组件还包括加湿结构,加湿结构用于对流经出风风道和/或出风口的气体进行加湿。
10.进一步地,加湿结构包括水膜,水膜设置于出风结构上,并与出风口的位置相对应。
11.进一步地,加湿结构还包括淋水部,淋水部用于对水膜进行淋湿。
12.进一步地,新风装置还包括湿度检测器,湿度检测器用于检测进风组件所在室内的湿度。
13.进一步地,新风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湿度检测器电连接;控制器与淋水部电连接,控制器能够根据湿度检测器检测到的湿度信息控制淋水部的启停。
14.进一步地,进风组件包括进风风道和进风风机,进风风道部分设置于墙体安装孔内,进风风机设置于进风风道内,进风风机用于引导室外的气体进入进风风道。
15.进一步地,进风组件包括安装结构,安装结构设置于进风风道的外周壁上,安装结构用于与墙体外壁固定连接;
16.和/或,进风风机为混流风机。
17.本技术提供的新风装置,本技术通过将进风组件设置在室外,出风组件设置在室
内,在墙体上设置有墙体安装孔,出风组件设置在墙体安装孔的一端,进风组件设置在墙体安装孔的另一端,可以保证新风装置适应不同墙体厚度。本技术能适应不同墙体厚度。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新风装置的剖面图;
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出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淋水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出风结构的剖面图;
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风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导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风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导流圈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表示为:
30.1、进风组件;11、第一固定孔;12、进风风机;121、混流风叶;122、电机;123、电机支架;13、进风风道;131、进风口;14、安装结构;15、导叶;16、降噪孔;17、限位块;18、卡扣;19、导流圈;191、固定环;192、限位槽;193、螺栓固定台;2、出风组件;21、第二固定孔;22、出风结构;221、出风口;23、出风风道;24、过滤结构;25、加湿结构;251、水膜;252、淋水部;2511、水管接头;2512、出水孔;2513、电子阀;26、定位板;3、墙体;4、湿度检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31.结合参见图1-11所示,一种新风装置,包括进风组件1和出风组件2,进风组件1用于与墙体3外壁固定连接;出风组件2用于与墙体3内壁固定连接,本技术通过将进风组件1设置在室外,出风组件2设置在室内,在墙体3上设置有墙体3安装孔,出风组件2设置在墙体3安装孔的一端,进风组件1设置在墙体3安装孔的另一端,即新风装置为分体结构,进风组件1与新风组件无需连接,可以保证新风装置适应不同墙体3厚度,操作简单方便。
32.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进风组件1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11,第一固定孔11用于与墙体3外壁固定连接;和/或,出风组件2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21,第二固定孔21用于与墙体3内壁固定连接。本技术由进风组件1与出风组件2两部分组成,每部分均有固定孔。只需要将出风组件2和进风组件1分别在墙体3内外两侧分别固定装置即可,不需要采用整体结构,避免调节腔体长度来适应墙体3厚度,节约成本。本专申请可适应不同墙体3厚度,操作简单方便。可以通过紧固件穿过第一固定孔11将进风组件1固定在墙体3上,通过紧固件穿过第二固定孔21将出风组件2固定在墙体3上。安装时,只需要在墙体3内外两侧分别固定装置即可,而不需要采用整体结构,避免调节腔体长度来适应墙体3厚度,节约成本。可适应不同墙体3厚度,操作简单方便。
33.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出风组件2包括相互连接的出风结构22和出风风道23,出风结构22上设置有出风口221,出风风道23与出风口221的位置对应设置;出风结构22
止挡于墙体3内壁上,并与墙体3内壁固定连接,出风风道23安装于墙体3安装孔内。第二固定孔21设置在出风结构22上,出风结构22包括壳体,第二固定孔21的轴向与墙体3安装孔的轴向方向一致。出风结构上还设置有定位板26。
34.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出风组件2还包括过滤结构24,过滤结构24设置于出风结构22上,并与出风口221的位置相对应,气体从出风组件2排出并进入室内时,经过过滤结构24进行过滤,可以使得空气更纯净,过滤结构24为滤网。
35.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出风组件2还包括加湿结构25,加湿结构25用于对流经出风风道23和/或出风口221的气体进行加湿。如何实现换新风装置与加湿器一体化,作为空调搭档,既可以换新风,又可以实现低能耗降温的功能,还能适应不同墙体3厚度,同时还可以加湿空气。
36.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加湿结构25包括水膜251,水膜251设置于出风结构22上,并与出风口221的位置相对应。室外新风通过风扇被带进风道,经过过滤网过滤后进入室内,实现换新风功能。本装置在实现换新风功能的同时,新风通过水膜251,将水膜251上的水分吹进室内,提高室内空气湿度,又起到了加湿的功能。
37.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加湿结构25还包括淋水部252,淋水部252用于对水膜251进行淋湿。淋水部252为淋水盒,淋水盒上设置有水管接头2511和出水孔2512,在水管接头2511处设置有电子阀2513,水管接头2511用于引导水流进入所述淋水盒,出水孔2512用于对水膜251进行淋湿。
38.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新风装置还包括湿度检测器4,湿度检测器4用于检测进风组件1所在室内的湿度。湿度检测器4设置在出风结构22上,湿度检测器4为湿球探测器。
39.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新风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湿度检测器4电连接;控制器与淋水部252电连接,控制器能够根据湿度检测器4检测到的湿度信息控制淋水部252的启停。室外新风通过混流风扇被带进风道,经过过滤网过滤后进入室内,实现换新风功能。本装置在实现换新风功能的同时,新风通过水膜251,将水膜251上的水分吹进室内,提高室内空气湿度,又起到了加湿的功能。在水膜251上方固定有淋水盒装置。在淋水盒接头上装有电子阀2513门,用于控制水流开关。同时在室内侧位置装有湿球探测器,用于监测室内湿度,与电子阀2513门配合,动态调节湿度。当湿球探测器监测到室内温度达到设定上限值时,将反馈关闭信号给电子阀2513门,将阀门关闭,则水膜251上无水流过,加湿功能停止。当湿球探测器监测到室内温度达到设定下限值时,将反馈开启信号给电子阀2513门,将阀门开启,水流经过水膜251,加湿功能开启。如此来实现室内湿度的动态调节,使室内湿度始终保持在河里区间内。湿球探测器位于室内侧出风风道23的贴墙面的上端,淋水盒的后面。由于湿空气被新风吹动进入室内,由于密度差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会向下运动,因而湿球探测器的位置处湿度会比室内湿度要低。且湿球探测器位置较高,当其探测值达到上限或者下限值时,说明整个房间也达到了上限或下限值,因而该探测值具有准确性。
40.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进风组件1包括进风风道13和进风风机12,进风风道13部分设置于墙体3安装孔内,进风风机12设置于进风风道13内,进风风机12用于引导室外的气体进入进风风道13。进风组件1上设置有进风口131,
41.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进风组件1包括安装结构14,安装结构14设置于进风
风道13的外周壁上,安装结构14用于与墙体3外壁固定连接;安装结构14和出风结构22均可以起到限位作用,即在室外进风风道13与室内出风风道23均留有限位结构,保证两侧风道结构与墙体3穿孔对齐,同时也可起到固定风道的作用。
42.和/或,进风风机12为混流风机。采用混流风叶121作为新风换气扇。混流风叶121相比离心和轴流风叶,具有风量大,静压高的优点。进风组件1还包括导叶15;混流风机还包括混流风叶121、电机122,电机122安装在电机支架123上,导叶15安装在固定板上,固定板上设置有降噪孔16,进风组件1还包括导流圈19,导流圈19上设置有限位块17、卡扣18、导流圈19、固定环191和限位槽192以及螺栓固定台193。
43.本技术中混流风叶固定在122电机上,122电机嵌进在123电机支架内。进风风道13与电机支架123通过卡扣进行连接,电机122嵌进在电机支架123内,混流风叶121通过螺栓固定在电机支架123上.导流圈19呈弧形包裹住混流风叶121,其与进风风道13通过卡扣18连接,导叶又与导流圈19通过螺栓连接。
44.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45.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组件(1)和出风组件(2),所述进风组件(1)用于与墙体(3)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出风组件(2)用于与墙体(3)内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组件(1)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11),所述第一固定孔(11)用于与墙体(3)外壁固定连接;和/或,所述出风组件(2)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21),所述第二固定孔(21)用于与墙体(3)内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2)包括相互连接的出风结构(22)和出风风道(23),所述出风结构(22)上设置有出风口(221),所述出风风道(23)与所述出风口(221)的位置对应设置;所述出风结构(22)止挡于所述墙体(3)内壁上,并与所述墙体(3)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出风风道(23)安装于墙体(3)安装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2)还包括过滤结构(24),所述过滤结构(24)设置于所述出风结构(22)上,并与所述出风口(221)的位置相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2)还包括加湿结构(25),所述加湿结构(25)用于对流经所述出风风道(23)和/或所述出风口(221)的气体进行加湿。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结构(25)包括水膜(251),所述水膜(251)设置于所述出风结构(22)上,并与所述出风口(221)的位置相对应。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结构(25)还包括淋水部(252),所述淋水部(252)用于对所述水膜(251)进行淋湿。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湿度检测器(4),所述湿度检测器(4)用于检测所述进风组件(1)所在室内的湿度。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湿度检测器(4)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淋水部(252)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所述湿度检测器(4)检测到的湿度信息控制所述淋水部(252)的启停。10.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组件(1)包括进风风道(13)和进风风机(12),所述进风风道(13)部分设置于墙体(3)安装孔内,所述进风风机(12)设置于进风风道(13)内,所述进风风机(12)用于引导室外的气体进入所述进风风道(13)。11.根据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组件(1)包括安装结构(14),所述安装结构(14)设置于所述进风风道(13)的外周壁上,所述安装结构(14)用于与所述墙体(3)外壁固定连接;和/或,所述进风风机(12)为混流风机。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新风装置,包括进风组件和出风组件,进风组件用于与墙体外壁固定连接;出风组件用于与墙体内壁固定连接。根据本申请的新风装置,能适应不同墙体厚度。能适应不同墙体厚度。能适应不同墙体厚度。


技术研发人员:郭世建 郭忠玉 邹建煌 黄美玲 陈付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6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