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1.本技术是申请日为2019年12月10日、申请号为201980082065.6、发明名称为“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申请人为三美电机株式会社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背景技术:
3.一般而言,在智能手机等便携终端中搭载有小型的摄像机模块。在这种摄像机模块中适用具有自动进行拍摄被拍摄物时的对焦的自动聚焦功能(以下称作“af功能”,af:auto focus,自动聚焦)、以及光学修正拍摄时产生的抖动(振动)以减轻图像模糊的抖动修正功能(以下称作“ois功能”,ois: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光学防抖)的透镜驱动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3)。
4.专利文献1~3中公开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使透镜部沿光轴方向移动的自动聚焦用驱动装置、以及使包含自动聚焦用驱动装置的自动聚焦元件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面内移动的抖动修正用驱动装置。另外,自动聚焦驱动装置载置于抖动修正用驱动装置的可动承载台,并通过柔性印刷基板与抖动修正用驱动装置的固定部机械连接且电连接。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7-522615号公报
8.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5-537247号公报
9.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628945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10.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11.近年来,为了实现智能手机等摄像机搭载装置的小型化(薄型化)及轻量化,对透镜驱动装置要求进一步的小型化及轻量化。
12.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小型化及轻量化的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13.解决问题的方案
14.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15.固定部;
16.可动部,构成为能够对透镜部进行保持,且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移动的方式与所述固定部连接;以及
17.驱动源,使所述可动部移动,
18.所述固定部具有平板状的底座,
19.所述底座具有厚壁部和比所述厚壁部薄的薄壁部,
20.在所述薄壁部中埋设有增强板。
21.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摄像机模块的特征在于,具备:
22.上述的透镜驱动装置;
23.透镜部,安装于所述可动部;以及
24.摄像部,对通过所述透镜部成像的被拍摄物像进行摄像。
25.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摄像机搭载装置为信息设备或运输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26.上述的摄像机模块;以及
27.图像处理部,对由所述摄像机模块得到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
28.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固定于抖动修正时在光轴正交面内移动的抖动修正可动部,并与所述抖动修正可动部一起在光轴正交面内移动,该透镜驱动装置具备:自动聚焦固定部;自动聚焦可动部,构成为能够对透镜部进行保持,且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自动聚焦固定部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与所述自动聚焦固定部连接;驱动源,使所述自动聚焦可动部移动;以及用于对所述驱动源供电的柔性印刷电路基板,所述柔性印刷电路基板具有:固定基板部,固定于所述自动聚焦固定部;以及可动基板部,能够跟随所述自动聚焦可动部的移动来变形,所述可动基板部具有:与所述固定基板部连续设置并在与所述光轴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连续设置并在与所述光轴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延伸部;以及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的弯曲部,且所述可动基板部形成为比所述固定基板部更薄。
29.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摄像机模块具备:上述的透镜驱动装置;抖动修正用透镜驱动装置,自动聚焦用的所述透镜驱动装置固定在该抖动修正用透镜驱动装置上;透镜部,安装于所述自动聚焦可动部;以及摄像部,对通过所述透镜部成像的被拍摄物像进行摄像。
30.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摄像机搭载装置为信息设备或运输设备,其具备:上述的摄像机模块;以及图像处理部,对由所述摄像机模块得到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
31.发明效果
32.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的小型化及轻量化。
附图说明
33.图1a、图1b是表示搭载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的智能手机的图。
34.图2是摄像机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35.图3是af用透镜驱动部的分解立体图。
36.图4是af用透镜驱动部的分解立体图。
37.图5a~图5c是表示底座的结构的立体图。
38.图6a、图6b是柔性印刷电路基板的立体图。
39.图7a、图7b是表示柔性印刷电路基板的安装状态的俯视图。
40.图8a、图8b是表示作为搭载车载用摄像机模块的摄像机搭载装置的汽车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42.图1a、图1b是表示搭载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a的智能手机m(摄像机搭载装置)的图。图1a是智能手机m的主视图,图1b是智能手机m的后视图。
43.智能手机m例如搭载摄像机模块a作为背面摄像机oc。摄像机模块a具有af功能及ois功能,能够自动地进行对被拍摄物进行拍摄时的对焦,并且对在拍摄时产生的抖动(振动)进行光学修正来拍摄不模糊的图像。
44.图2是摄像机模块a的分解立体图。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正交坐标系(x,y,z)来进行说明。在后述的图中,也用相同的正交坐标系(x,y,z)来表示。
45.以如下方式搭载摄像机模块a:在智能手机m实际进行拍摄的情况下,x方向为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y方向为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z方向为前后方向。即,z方向为光轴方向,图中上侧为光轴方向受光侧,下侧为光轴方向成像侧。另外,将与z轴正交的x方向及y方向称作“光轴正交方向”,将xy面称作“光轴正交面”。
46.如图2所示,摄像机模块a具备实现af功能的af用透镜驱动装置1、实现ois功能的ois用透镜驱动装置2、将透镜收容于圆筒形状的透镜筒中的透镜部3、以及对通过透镜部3成像的被拍摄物像进行摄像的摄像部(省略图示)等。
47.独立地构成af用透镜驱动装置1和ois用透镜驱动装置2,使用分别地制造的af用透镜驱动装置1和ois用透镜驱动装置2来组装摄像机模块a。
48.摄像部(省略图示)配置于ois用透镜驱动装置2的光轴方向成像侧。摄像部例如具有图像传感器基板及安装于图像传感器基板的摄像元件。摄像元件例如由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型图像传感器、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图像传感器等构成。摄像元件对通过透镜部3成像的被拍摄物像进行摄像。
49.此外,进行对af用透镜驱动装置1及ois用透镜驱动装置2的驱动控制的控制部既可以设置于摄像部的图像传感器基板,也可以设置于搭载摄像机模块a的摄像机搭载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智能手机m)。
50.ois用透镜驱动装置2例如搭载于摄像部的图像传感器基板(省略图示),并与其机械连接且电连接。ois用透镜驱动装置2具有ois可动部21(抖动修正可动部)、ois固定部22(抖动修正固定部)、以及ois驱动部(省略图示)。ois可动部21以能够相对于ois固定部22在光轴正交面内移动的方式与ois固定部22连接。ois驱动部是用于使ois可动部21在光轴正交面内移动的驱动源,例如,可以适用利用了音圈电机(vcm:voice coil motor)、超声电机(usm:ultrasonic motor)、或形状记忆合金(sma:shape memory arroy)的驱动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3)。另外,例如,ois驱动部也可以适用倾斜方式的驱动装置。
51.af用透镜驱动装置1固定于ois用透镜驱动装置2的ois可动部21,构成为能够与ois可动部21一起在光轴正交面内移动。af用透镜驱动装置1通过柔性印刷电路基板15(以下,称作“fpc15”),例如与ois固定部22机械连接且电连接。此外,也可以是,fpc15与搭载ois用透镜驱动装置2的图像传感器基板机械连接且电连接。
52.图3、图4是af用透镜驱动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上方立体图,图4是下方立体图。
53.如图3、图4所示,af用透镜驱动装置1具备af可动部11、af固定部12、af驱动部13、以及af用支撑部14、fpc15等。在本实施方式中,af用透镜驱动装置1中适用音圈电机作为af驱动部13。
54.af可动部11是在对焦时相对于af固定部12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af可动部11中安装有构成af驱动部13的af用线圈131。
55.af固定部12是通过af用支撑部14支持af可动部11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af固定部12中安装有构成af驱动部13的驱动用磁铁132a、132b(af用磁铁)。
56.即,作为af用透镜驱动装置1的驱动源的af驱动部13采用动圈式。
57.af可动部11相对于af固定部12在径向上间隔开配置,并通过af用支撑部14与af固定部12连结。
58.在本实施方式中,af可动部11由透镜支架构成(以下,称作“透镜支架11”)。af固定部12由底座121及磁轭122构成。另外,af用支撑部14包括:相对于af固定部12在光轴方向受光侧(上侧)支撑透镜支架11的上弹簧141、以及相对于af固定部12在光轴方向成像侧(下侧)支撑透镜支架11的下弹簧142a、142b。
59.透镜支架11例如由液晶聚合物(lcp:liquid crystal polymer)等树脂材料形成。透镜支架11形成为在俯视时呈矩形(在此为正方形),在中央具有透镜收容部11a。透镜部3(参照图2)通过螺合及粘接固定于透镜收容部11a。在透镜收容部11a的光轴方向受光侧的周缘部11b固定上弹簧141(以下,称作“上弹簧固定部11b”)。在上弹簧固定部11b设置有向光轴方向受光侧突出的四个定位片11c。利用定位片11c进行上弹簧141的定位。
60.下弹簧142a、142b固定在透镜收容部11a的光轴方向成像侧的周缘部11d(以下,称作“下弹簧固定部11d”)。在下弹簧固定部11d设置有向光轴方向成像侧突出的定位片11e。利用定位片11e进行下侧弹簧142a、142b的定位。
61.af用线圈131卷绕在透镜收容部11a的侧方11f(以下,称作“线圈卷绕部11f”)。线圈卷绕部11f整体形成为矩形,在局部设置有切口部11k。由线圈卷绕部11f规定af用线圈131的形状。另外,磁轭122的插入片122d插入在设置于线圈卷绕部11f的沿着y方向的部分的切口部11k与af用线圈131之间。
62.在透镜支架11的沿着x方向的两个外侧部,在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设置有旋转限制片11g。另外,在旋转限制片11g的一侧设置有磁体收容部11h,在相反侧设置有配重部11i。磁体收容部11h及配重部11i分别设置于关于光轴点对称的位置。
63.在x方向上,在旋转限制片11g、磁体收容部11h及配重部11i与线圈卷绕部11f之间配置af用线圈131。
64.af用线圈131是在对焦时通电的空芯线圈。af用线圈131的沿着y方向的部分与驱动用磁铁132a、132b对置。af用线圈131的两端分别捆绑于透镜支架11的捆绑部11j,与下弹簧142a、142b电连接。通过下弹簧142a、142b对af用线圈131进行通电。由控制ic151(参照图6b)控制af用线圈131的通电电流。
65.在透镜支架11的磁体收容部11h配置位置检测用磁体16a、16b。位置检测用磁体16a配置于一个磁体收容部11h,与控制ic151对置。位置检测用磁体16b配置于另一个磁体收容部11h。位置检测用磁体16a使用于透镜支架11的光轴方向上的位置检测。位置检测用磁体16b是在透镜支架11的位置检测中不使用的虚设磁体,为了使透镜支架11的重量及作
用于透镜支架11的磁力平衡并使透镜支架11的姿势稳定,配置位置检测用磁体16b。
66.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y方向配置有驱动用磁铁132a、132b,在沿着x方向的边上配置有位置检测用磁体16a、16b。通过使驱动用磁铁132a、132b和位置检测用磁体16a、16b尽量隔开地配置,能够抑制驱动用磁铁132a、132b的磁性对于位置检测用磁体16a、16b的影响。由此,透镜支架11的光轴方向上的位置检测精度得到提高,可靠性得到提高。
67.在af固定部12中,底座121例如由液晶聚合物(lcp,liquid crystal polymer)等树脂材料形成。底座121形成为在俯视时呈矩形(在此为正方形),在中央具有圆形的开口121a。
68.在底座121的四角,下弹簧142a、142b固定在光轴方向受光侧的面121b(以下,称作“下弹簧固定部121b”)。下弹簧固定部121b具有向透镜支架11侧(光轴方向受光侧)突出的定位凸起121c。利用定位凸起121c进行下弹簧142a、142b的定位。在底座121中,以比其他部分更向光轴方向受光侧凸出的方式形成有下弹簧固定部121b。由此,下弹簧142a、142b能够向光轴方向成像侧弹性地变形,透镜支架11能够向光轴方向成像侧移动。
69.在底座121的下部周缘设置有对磁轭122进行载置的磁轭安装片121d、121e。利用磁轭安装片121d、121e进行磁轭122的定位。磁轭122载置于磁轭安装片121d,并且在嵌合于磁轭安装片121e的状态下,例如通过粘接来固定。
70.在底座121的沿着x方向的边设置有向光轴方向受光侧突出的起立壁121f。在各个边上,起立壁121f在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被分割。透镜支架11的旋转限制片11g配置在两个起立壁121f之间的空间121g(以下,称作“旋转限制部121g”)。另外,在一方的起立壁121f(图4中为跟前侧)的外表面固定有fpc15,在另一方的起立壁121f(图4中为深度侧)的外表面固定有磁轭122。在一方的起立壁121f设置有ic收容部121h。
71.另外,在底座121埋设有两个端子金属零件124、125及两个增强板126、127(参照图5a~图5c)。图5a示出了底座121的外观立体图,图5b示出了底座121的透视立体图,图5c示出了端子金属零件124、125及增强板126、127的外观立体图。
72.端子金属零件124、125及增强板126、127例如由镍银等金属材料形成,通过嵌件成型与底座121一体地形成。
73.端子金属零件124、125配置于底座121的沿着x方向的一方的边。端子金属零件124、125的一端部124a、125a、以及另一端部124b、125b从底座121露出。
74.端子金属零件124、125的一端部124a、125a焊接于下弹簧142a、142b的底座固定部142b、142b,并与其机械连接且电连接。端子金属零件124、125的另一端部124b、125b焊接于fpc15的线圈供电端子152e、152f,并与其机械连接且电连接。
75.增强板126、127配置于底座121的沿着y方向的边。增强板126、127具有磁轭安装部126a、127a。在将磁轭122安装于底座121时,在磁轭安装部126a、127a上涂覆粘接剂。在将磁轭122安装于底座121时的粘接强度通过锚固效果得到提高,因此耐落下冲击性得到提高。
76.底座121的沿着y方向的部分比沿着x方向的部分的壁厚更薄。对于底座121的沿着x方向的壁厚较厚的部分,即便使壁厚变薄,但由于设置有起立壁121f,所以能够确保一定的强度。与此相对,沿着y方向的壁厚较薄的部分中,驱动用磁铁132a、132b位于光轴方向受光侧,因此难以设置起立壁121f那样的增强部位。也就是说,对于沿着y方向的部分,若为了满足低高度化的要求使壁厚变薄,则其强度会降低。
77.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底座121的沿着y方向的壁厚较薄的部分配置增强板126、127,能够确保底座121强度。
78.即,在af用透镜驱动装置1中,底座121具有厚壁部(沿着x方向的部分)、比厚壁部薄的薄壁部(沿着y方向的部分),在薄壁部中埋设有增强板126、127。
79.由此,能够使底座121的沿着y方向的部分的壁厚变薄,能够实现低高度化。
80.磁轭122由spc钢材(spc:steel plate cold,冷轧钢板)等磁性材料形成。磁轭122还作为将af用透镜驱动装置1的构成要素覆盖的壳体罩发挥功能。通过将磁轭122作为壳体罩来利用,使部件数减少,因此能够实现轻量化,并且能够减少组装工时。
81.磁轭122形成为在俯视时呈矩形(在此为正方形),在中央具有大致矩形的开口122a。透镜部3从该开口122a面向外部。
82.在磁轭122的四角,上弹簧141固定在顶板的背面122b(以下,称作“上弹簧固定部122b”)。在磁轭122的顶板,上弹簧固定部122b形成为比其他部分更凹向光轴方向成像侧。由此,上弹簧141的臂部141c能够向光轴方向受光侧弹性地变形,透镜支架11能够向光轴方向受光侧移动。
83.在磁轭122中,在沿着y方向的两个侧壁122e的内表面上固定驱动用磁铁132a、132b。驱动用磁铁132a、132b例如通过粘接固定于侧壁122e。驱动用磁铁132a、132b分别在内外方向上彼此反向地被磁化。
84.驱动用磁铁132a、132b的光轴方向受光侧被沿着y方向的顶板的帽舌部122c覆盖。另外,在帽舌部122c设置有沿z方向下垂的插入片122d。插入片122d被插入于在透镜支架11上所设置的切口部11k与af用线圈131之间。插入片122d以隔着af用线圈131的方式与驱动用磁铁132a、132b对置。在由磁轭122及驱动用磁铁132a、132b形成的磁路中,磁通高效地与af用线圈131交叉,因此驱动效率得到提高。
85.在磁轭122中,在沿着x方向的一方的侧壁122e(图4中为跟前侧的侧壁122e)设置有与底座121的一方的起立壁121f对应的形状的切口部122f。另外,在沿着x方向的另一方的侧壁122e(图4中为深度侧的侧壁122e)的内表面上,例如通过粘接固定底座121的起立壁121f。
86.另外,在磁轭122的光轴方向成像侧的下端部分,设置有与底座121的磁轭安装片121d、121e卡合的底座卡合部122g。
87.上弹簧141例如是由铍铜、镍铜、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构成的板簧。上弹簧141相对于af固定部12(磁轭122)弹性地支撑透镜支架11。
88.例如对一张板金进行冲压来成型上弹簧141。上弹簧141具有透镜支架固定部141a、磁轭固定部141b、以及臂部141c。透镜支架固定部141a具有与透镜支架11的上弹簧固定部11b对应的形状,且切除了与定位片11c对应的部分。磁轭固定部141b设置于上弹簧141的四角,具有与磁轭122的上弹簧固定部122b对应的形状。臂部141c具有蜿蜒形状,将透镜支架固定部141a与磁轭固定部141b连结。
89.通过将透镜支架固定部141a的切口部(省略附图标记)卡合到透镜支架11的定位片11c来将上弹簧141相对于透镜支架11进行定位和固定。另外,通过将磁轭固定部141b粘接于磁轭122的上弹簧固定部122b来将上弹簧141相对于磁轭122进行固定。在透镜支架11沿光轴方向移动时,透镜支架固定部141a与透镜支架11一起位移,臂部141c弹性地变形。
90.下弹簧142a、142b例如是由铍铜、镍铜、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构成的两个板簧。下弹簧142a、142b相对于af固定部12(底座121)弹性地支撑透镜支架11。
91.例如对一张板金进行冲压来成型下弹簧142a、142b。下弹簧142a、142b分别具有透镜支架固定部142a、底座固定部142b、以及臂部142c。透镜支架固定部142a具有与透镜支架11的下弹簧固定部11d对应的形状。底座固定部142b设置于下弹簧142a、142b的四角,具有与底座121的下弹簧固定部121b对应的形状。臂部142c具有蜿蜒形状,将透镜支架固定部142a与底座固定部142b连结。
92.下弹簧142a、142b分别在透镜支架固定部142a具有捆绑连接部142d。捆绑连接部142d与缠绕于透镜支架11的捆绑部11j的af用线圈131电连接。底座固定部142b与配置于底座12的端子金属零件124、125电连接。通过下弹簧142a、142b,向af用线圈131进行供电。
93.通过将透镜支架11的定位片11c嵌插于透镜支架固定部142a的固定孔(省略附图标记),来将下弹簧142a、142b相对于透镜支架11进行定位和固定。另外,通过将底座12的定位凸起121c嵌插于底座固定部142b的固定孔(省略附图标记),来将下弹簧142a、142b相对于底座12进行定位和固定。在透镜支架11沿光轴方向移动时,透镜支架固定部142a与透镜支架11一起位移,臂部142c弹性地位移。
94.fpc15是在由绝缘性树脂材料(例如,聚酰亚胺)构成的薄膜状的基材上形成了由铜箔等导电性金属材料构成的导电图形(电路)的、具有挠性的基板。在fpc15上安装有控制ic151。导电图形包括电源端子152a、152b、信号端子152c、152d、线圈供电端子152e、152f、以及配线(省略图示)。配线例如形成于fpc15的正面和背面。形成于基材正面的配线与形成于基材背面的配线通过通孔连接。在fpc15中,正面和背面由覆盖层覆盖,各端子152a~152f从覆盖层露出。
95.电源端子152a、152b及信号端子152c、152d例如与ois用透镜驱动装置2的ois固定部22机械连接且电连接。
96.线圈供电端子152e、152f分别与端子金属零件124、125的端部124b、125b机械连接且电连接。
97.各端子152a~152f通过配线与控制ic151电连接。
98.控制ic151作为对af用线圈131的通电电流进行控制的线圈控制部发挥功能。具体而言,控制ic151基于从信号端子152c、152d输入的控制信号和内置于控制ic151的霍尔元件(省略图示)的检测结果(霍尔输出),对af用线圈131的通电电流进行控制。
99.在af用透镜驱动装置1中,从控制ic151通过端子金属零件124、125及下弹簧142a、142b向af用线圈131进行供电。
100.控制ic151内置有利用霍尔效应来检测磁场的变化的霍尔元件(省略图示),作为检测透镜支架11的光轴方向上的位置的位置检测部发挥功能。在透镜支架11沿光轴方向移动时,位置检测用磁体16a的磁场发生变化。通过由霍尔元件检测该磁场的变化,来对透镜支架11的光轴方向上的位置进行检测。通过以使与透镜支架11的移动量成比例的磁通与霍尔元件的检测面交叉的方式,设计霍尔元件及位置检测用磁体16a的布局,能够得到与透镜支架11的移动量成比例的霍尔输出。
101.fpc15例如通过粘接固定于底座121的起立壁121f。这时,控制ic151嵌插于底座121的ic收容部121h。
102.如图6a、图6b所示,fpc15具有:固定于底座121的部分fs(以下,称作“固定基板部fs”);以及能够跟随底座121在光轴正交面内的移动、即af用透镜驱动装置1的抖动修正时的动作来变形的部分ms(以下,称作“可动基板部ms”)。
103.固定基板部fs被划分为:安装有控制ic151的ic安装部fs1;以及从ic安装部fs1延伸的、宽度比ic安装部fs1窄的分支部fs2。在ic安装部fs1上,与分支部fs2大致并行地连续设置有可动基板部ms。
104.可动基板部ms形成为大致直角地弯曲。可动基板部ms具有:与固定基板部fs(ic安装部fs1)连续设置的第一延伸部ms1;以及与第一延伸部ms1连续设置的第二延伸部ms2。另外,第二延伸部ms2的端部向光轴方向成像侧(ois用透镜驱动装置2侧)延伸。
105.在图7a、图7b中示出了fpc15的安装状态。图7a是af用透镜驱动装置1的俯视图,图7b是拆下了磁轭122的状态的af用透镜驱动装置1的俯视图。
106.如图7a、图7b所示,第一延伸部ms1相对于x方向倾斜,第二延伸部ms2相对于y方向平行。即,第一延伸部ms1相对于规定af用透镜驱动装置1的外形的第一边(沿着x方向的边)倾斜,第二延伸部ms2相对于与第一边相邻的第二边(沿着y方向的边)平行。
107.具体而言,第一延伸部ms1的延伸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延伸部ms2的延伸方向(第二方向)所成的角大于等于60
°
且小于90
°
(例如,87
°
)。
108.由此,从第一延伸部ms1到弯曲部ms3的部分与磁轭122间隔开,形成空间,因此fpc15能够跟随抖动修正动作容易变形。
109.在固定基板部fs安装有控制ic151,因此在基材的两个面上形成导电图形。相对于此,在可动基板部ms上,仅在基材的一方的面上形成导电图形。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基板部ms的配线层数比固定基板部fs少,可动基板部ms比固定基板部fs薄。由此,可动基板部ms的挠性得到提高,因此能够缓和fpc15的抖动修正时的移动动作的限制,能够无障碍且正常地进行抖动修正。
110.另外,第一延伸部ms1与第二延伸部ms2之间的弯曲部ms3被加工为r形状。由此,fpc15能够更柔软地应对抖动修正动作。
111.另外,在ic安装部fs1与第一延伸部ms1的连接部设置有r形状的切口部fs3。在抖动修正时应力施加于ic安装部fs1与第一延伸部ms1的连接部,但通过r形状的切口部fs3能够使应力分散。
112.在af用透镜驱动装置1中进行自动对焦的情况下,对af用线圈131进行通电。若对af用线圈131通电,则基于驱动用磁铁132a、132b的磁场与在af用线圈131中流过的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在af用线圈131产生洛仑兹力。洛仑兹力的方向是与驱动用磁铁132a、132b的磁场的方向和在af用线圈131中流过的电流的方向正交的方向(z方向)。由于驱动用磁铁132a、132b被固定,因此反作用力作用于af用线圈131。该反作用力成为af用音圈电机的驱动力,安装有af用线圈131的透镜支架11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从而进行对焦。
113.在不进行对焦的未通电时,af可动部11例如通过上弹簧141及下弹簧142a、142b保持为被吊在无限远位置与微距位置之间的状态(以下称作“基准状态”)。即,af可动部11通过上弹簧141及下弹簧142a、142b,在相对于af固定部12被定位的状态,以能够朝光轴方向两侧位移的方式受到弹性支撑。在进行对焦时,根据是使af可动部11从基准状态朝微距位置侧移动还是朝无限远位置侧移动,来控制电流的方向。另外,根据af可动部11自基准状态
的移动距离(行程),来控制电流的大小。
114.由控制ic151控制af用线圈131中的通电电流。具体而言,控制ic151基于通过fpc15供给的控制信号及内置于控制ic151的霍尔元件(省略图示)的检测结果,控制对af用线圈131的通电电流。
115.即,在af用透镜驱动装置1中,基于霍尔输出的闭环控制在控制ic151内完成。根据闭环控制方式,不需要考虑音圈电机的磁滞特性(hysteresis characteristics),而且能够直接地检测出透镜支架11的位置稳定的情况。并且,还能够与像面检测方式的自动对焦对应。因此,相应性能高,能够实现自动聚焦动作的高速化。
116.这样,本实施方式的af用透镜驱动装置1(透镜驱动装置)具备:af固定部12(固定部);af可动部11(可动部),构成为能够对透镜部3进行保持,且以能够相对于af固定部12移动的方式与af固定部12连接;以及af驱动部13(驱动源),使af可动部11移动。af固定部12具有平板状的底座121,底座121具有沿着y方向的壁厚较厚的部分(厚壁部)、以及沿着x方向的壁厚较薄的部分(比厚壁部薄的薄壁部)。在沿着x方向的壁厚较薄的部分埋设有增强板126、127。
117.根据af用透镜驱动装置1,通过增强板126、127,使底座12的沿着x方向的壁厚较薄的部分得到增强,因此能够使底座121的壁厚变薄。因此,能够实现af用透镜驱动装置1、摄像机模块a及摄像机搭载装置m的小型化及轻量化。
118.另外,af用透镜驱动装置1(透镜驱动装置)具备用于对af驱动部13(驱动源)供电的fpc15(柔性印刷电路基板)。fpc15具有:固定基板部fs,固定于af固定部12;以及可动基板部ms,能够跟随底座121(af固定部12)在光轴正交面内的移动来变形。可动基板部ms具有:与固定基板部fs连续设置并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延伸部ms1;与第一延伸部ms1连续设置并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延伸部ms2;以及第一延伸部ms1与第二延伸部ms2之间的弯曲部ms3,且可动基板部ms形成为比固定基板部fs更薄。由此,能够缓和fpc15的抖动修正时的移动动作的限制,因此能够无障碍且正常地进行抖动修正。
119.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由本发明者完成的发明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要点的范围进行变更。
120.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作为具备摄像机模块a的摄像机搭载装置的一例,列举作为带摄像机的便携终端的智能手机m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具有摄像机模块、和对由摄像机模块得到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的图像处理部的摄像机搭载装置。摄像机搭载装置包括信息设备及运输设备。信息设备例如包括带摄像机的便携电话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终端、便携式游戏机、网络(web)摄像机、带摄像机的车载装置(例如,后方监控装置、行车记录仪装置)。另外,运输设备例如包括汽车。
121.图8a、图8b是表示作为搭载车载用摄像机模块vc(vehicle camera,车用摄像机)的摄像机搭载装置的汽车v的图。图8a是汽车v的主视图,图8b是汽车v的后方立体图。汽车v搭载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摄像机模块a作为车载用摄像机模块vc。如图8a、图8b所示,车载用摄像机模块vc例如朝向前方安装于挡风玻璃,或者朝向后方安装于尾门。该车载用摄像机模块vc作为后方监控用、行车记录仪用、碰撞避免控制用、自动驾驶控制用等被使用。
122.另外,例如,在af用透镜驱动装置1中,能够对埋设于底座121的增强板126、127以
外的结构进行适当变更。
123.另外,af用驱动部13的结构不限于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结构。例如,在af用驱动部13中,af用线圈131及驱动用磁铁132a、132b的形状和配置是任意的。另外,例如,af用驱动部13也可以是如下的动磁式:af用线圈131配置于af固定部12,驱动用磁铁132a、132b配置于af可动部。并且,af用驱动部13中也可以适用超声电机。
124.另外,也可以在ois用透镜驱动装置2的ois固定部22的底座部件中适用本发明。
125.即,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因低高度化的要求等的原因无法确保具有充分强度的壁厚的底座中。
126.应该认为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并非由上述说明表示,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表示,且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及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127.在2018年12月14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的特愿2018-234685及特愿2018-234695号中包含的说明书、附图及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本技术。
128.附图标记说明
129.1af用透镜驱动装置(透镜驱动装置)
130.2 ois用透镜驱动装置
131.3透镜部
132.11af可动部、透镜支架
133.12 af固定部
134.121底座
135.122磁轭
136.124、125端子金属零件
137.126、127增强板
138.13 af驱动部
139.131 af用线圈
140.132a、132b驱动用磁铁
141.14 af用支撑部
142.141上弹簧
143.142a、142b下弹簧
144.15柔性印刷电路基板
145.151控制ic
146.152a~152f端子
147.16a、16b位置检测用磁体
148.a摄像机模块
149.m智能手机(摄像机搭载装置)
150.fs固定基板部
151.ms可动基板部。
技术特征: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固定于抖动修正时在光轴正交面内移动的抖动修正可动部,并与所述抖动修正可动部一起在光轴正交面内移动,该透镜驱动装置具备:自动聚焦固定部;自动聚焦可动部,构成为能够对透镜部进行保持,且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自动聚焦固定部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与所述自动聚焦固定部连接;驱动源,使所述自动聚焦可动部移动;以及用于对所述驱动源供电的柔性印刷电路基板,所述柔性印刷电路基板具有:固定基板部,固定于所述自动聚焦固定部;以及可动基板部,能够跟随所述自动聚焦可动部的移动来变形,所述可动基板部具有:与所述固定基板部连续设置并在与所述光轴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连续设置并在与所述光轴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延伸部;以及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的弯曲部,且所述可动基板部形成为比所述固定基板部更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弯曲部形成为r形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所成的角大于等于60
°
且小于90
°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在所述固定基板部上安装有控制向所述驱动源的供电的控制部件,所述可动基板部的配线层数比所述固定基板部的配线层数少。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透镜驱动装置在从光轴方向观察的俯视时具有矩形的外形,所述第一延伸部相对于形成所述外形的第一边倾斜,所述第二延伸部相对于与所述第一边相邻的第二边平行。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在所述固定基板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连接部设置有r形状的切口部。7.一种摄像机模块,其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抖动修正用透镜驱动装置,自动聚焦用的所述透镜驱动装置固定在该抖动修正用透镜驱动装置上;透镜部,安装于所述自动聚焦可动部;以及摄像部,对通过所述透镜部成像的被拍摄物像进行摄像。8.一种摄像机搭载装置,其为信息设备或运输设备,其具备: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机模块;以及图像处理部,对由所述摄像机模块得到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
技术总结
提供能够实现小型化及轻量化的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透镜驱动装置具备:固定部;可动部,构成为能够对透镜部进行保持,且以能够相对于固定部移动的方式与固定部连接,固定部具有平板状的底座,底座具有厚壁部和比厚壁部薄的薄壁部,在薄壁部中埋设有增强板。具体而言,增强板由金属材料形成,通过嵌件成型埋设于树脂制的底座。通过嵌件成型埋设于树脂制的底座。通过嵌件成型埋设于树脂制的底座。
技术研发人员:杉浦大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19.12.10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