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装置及包含该阀装置的冷却系统、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11月前  75



1.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阀装置及包含该阀装置的冷却系统、车辆。


背景技术:

2.相比与传统的车辆,现有电动车辆即需要对电动机进行冷却,又需要对电池进行冷却,因而使得电动车辆的前舱冷却回路更佳复杂,通常冷却回路中需要配置数量不同的三通管、连接管、水泵、水箱、散热器、冷却器以及电磁阀等热管理部件,由于热管理部件布置分散并且占据前舱很大空间,造成冷却回路布置错乱复杂且零件易干涉,给冷却回路的装配和维护带来一定困难。
3.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或者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车辆的冷却系统管路复杂,布置困难的问题。
5.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阀装置,包括:壳体,其内形成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内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沿所述第一腔室的圆周方向依次分布;以及阀芯,其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阀芯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壁密封抵靠,所述阀芯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以便使所述阀芯能够在不同的工作位置之间进行切换从而改变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之间的连通状态。
6.在上述的阀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阀芯上设置有间隔分布的第一板状构件和第二板状构件,所述第一板状构件的两端以及所述第二板状构件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侧壁密封抵靠,所述第一板状构件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板状构件与所述第二板状构件之间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板状构件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第三流道,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和所述第三流道的位置随着所述第一板状构件和所述第二板状构件的转动而发生改变从而改变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之间的连通状态。
7.在上述的阀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阀芯与所述第一腔室之间具有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的第一工作位置;所述阀芯与所述第一腔室之间具有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的第二工作位置;所述阀芯与所述第一腔室之间具有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与第三流道连通,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的第三工作位置;所述阀芯与所述第一腔
室之间具有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与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的第四工作位置;所述阀芯与所述第一腔室之间具有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的第五工作位置。
8.在上述的阀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内还形成有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用于安装水泵,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
9.在上述的阀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内还形成有连通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一腔室均与所述连通腔室连通。
10.在上述的阀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腔室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腔室均与所述连通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腔室通过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连通腔室连通,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两个与所述连通腔室连通的回水孔。
11.在上述的阀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连通腔室在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位置设置有朝远离所述第二腔室的方向凸出的缓冲腔。
12.在上述的阀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腔室为圆形腔室。
13.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上述的阀装置。
14.在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阀装置。
15.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的阀装置包括壳体以及阀芯;其中,壳体内形成有第一腔室,第一腔室的内侧壁上形成有与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沿第一腔室的圆周方向依次分布,阀芯位于第一腔室内,阀芯与第一腔室的内壁密封抵靠,阀芯与壳体转动连接以便使阀芯能够在不同的工作位置之间进行切换从而改变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之间的连通状态。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将本发明的阀装置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中,以简化冷却系统的管路,具体而言,可以将冷却系统中的水泵、散热器、冷却器以及车辆的电池和电动机均通过管路分别与阀装置的五个通孔连通,在阀装置的第一腔室内进行集中分配,从而可以节省掉很多管路,使得冷却系统管路简单化,布置更加简单方便。
16.进一步地,阀芯上设置有间隔分布的第一板状构件和第二板状构件,第一板状构件的两端以及第二板状构件的两端均与第一腔室的内侧壁密封抵靠,第一板状构件与第一腔室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第一流道,第一板状构件与第二板状构件之间形成第二流道,第二板状构件与第一腔室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第三流道,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的位置随着第一板状构件和第二板状构件的转动而发生改变从而改变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之间的连通状态。通过这样的设置,第一板状构件和第二板状构件将阀芯分隔成三个流道,旋转阀芯至不同的工作位置时,三个流道与五个通孔能够组合成不同连通状态,提高了阀装置连通功能的多样性,简化了阀芯复杂的设计,设计简单,成本低。
17.进一步地,阀芯与第一腔室之间具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与第一流道连通,第四通孔与第三流道连通,第五通孔与第二流道连通的第一工作位置;阀芯与第一腔室之间具有第一通孔、第四通孔与第二流道连通,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与第一流道连通,第五通孔与第三流道连通的第二工作位置;阀芯与第一腔室之间具有第一通孔、第五通孔与第
三流道连通,第二通孔、第四通孔与第二流道连通,第三通孔与第一流道连通的第三工作位置;阀芯与第一腔室之间具有第一通孔、第五通孔与第一流道连通,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与第二流道连通,第四通孔与第三流道连通的第四工作位置;阀芯与第一腔室之间具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四通孔与第二流道连通,第三通孔与第三流道连通,第五通孔与第一流道连通的第五工作位置。通过这样的设置,阀芯在五个工作位置上旋转切换,能够提供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之间的五种连通状态,提高了阀装置在复杂环境中的适用性。
18.进一步地,壳体内还形成有第二腔室,第二腔室用于安装水泵,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连通。通过这样的设置,将水泵集成安装在壳体上,简化了壳体与水泵之间复杂管路连接设计,设计简单,成本低,节约了水泵的占用空间,提高了阀装置的集成度。
19.进一步地,壳体内还形成有连通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一腔室均与连通腔室连通。通过这样的设置,第一腔室内的部分水流能够经过连通腔室流向第二腔室,缩短了第一腔室内水流流向第二腔室的路程,无需使用连接管,成本低。
20.进一步地,第二腔室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腔室均与连通腔室连通,第一腔室通过第五通孔与连通腔室连通,壳体上还设置有两个与连通腔室连通的回水孔。通过这样的设置,经过第五通孔流出的水流通过连通腔室分别进入至两个第二腔室内,缩短了水流的路程,设计简单,成本低。
21.进一步地,连通腔室在与第二腔室连通的位置设置有朝远离第二腔室的方向凸出的缓冲腔。通过这样的设置,缓冲腔能够防止水流负压将连通腔室的壳体产生形变,保证回路中回水的安全和畅通。
22.进一步地,第一腔室为圆形腔室。通过这样的设置,阀芯能够在第一腔室内沿内壁旋转至工作位上,设计简单,成本低。
23.此外,本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的冷却系统和车辆,由于采用了上述的阀装置,因而具备上述阀装置所具备的技术效果,相比于现有的冷却系统和车辆,本发明的冷却系统和车辆能够通过一个阀装置就能够实现了冷却系统中不同回路切换和控制管理,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24.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25.图1是本发明的阀装置中阀芯与壳体配合示意图;
26.图2是本发明的阀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27.图3是本发明的阀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28.图4是本发明的阀装置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29.图5是本发明的阀装置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30.图6是本发明的阀装置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三;
31.图7是本发明的阀装置中阀芯在第一工作位置状态示意图;
32.图8是本发明的阀装置的阀芯在第一工作位置时冷却系统中回路循环示意图;
33.图9是本发明的阀装置中阀芯在第二工作位置状态示意图;
34.图10是本发明的阀装置的阀芯在第二工作位置时冷却系统中回路循环示意图;
35.图11是本发明的阀装置中阀芯在第三工作位置状态示意图;
36.图12是本发明的阀装置的阀芯在第三工作位置时冷却系统中回路循环示意图;
37.图13是本发明的阀装置中阀芯在第四工作位置状态示意图;
38.图14是本发明的阀装置的阀芯在第四工作位置时冷却系统中回路循环示意图;
39.图15是本发明的阀装置中阀芯在第五工作位置状态示意图;
40.图16是本发明的阀装置的阀芯在第五工作位置时冷却系统中回路循环示意图;
41.图17是本发明的阀装置中阀芯在第六工作位置状态示意图;
42.图18是本发明的阀装置的阀芯在第六工作位置时冷却系统中回路循环示意图。
43.附图标记列表:
44.1、壳体;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第三通孔;14、第四通孔;15、第五通孔;16、第一腔室;17、第二腔室;19、连通腔室;191、缓冲腔;2、阀芯;21、第一板状构件;22、第二板状构件;23、第一流道;24、第二流道;25、第三流道;31、第一接口管;32、第二接口管;33、第三接口管;34、第四接口管;35、第五接口管;36、第六接口管;37、第七接口管;38、第八接口管;4、电动机;5、散热器;6、水箱;7、电池;8、冷却器;91、第一水泵;92、第二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4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内”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7.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8.基于背景技术中的现有车辆的冷却系统管路复杂,布置困难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阀装置,旨在通过阀装置简化冷却系统的管路。
49.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本发明的阀装置包括壳体1以及阀芯2;其中,壳体1内形成有第一腔室16,第一腔室16的内侧壁上形成有与第一腔室16连通的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第三通孔13、第四通孔14和第五通孔15,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第三通孔13、第四通孔14和第五通孔15沿第一腔室16的圆周方向依次分布;阀芯2位于第一腔室16内,阀芯2与第一腔室16的内壁密封抵靠,阀芯2与壳体1转动连接以便使阀芯2能够在不同的工作位置之间进行切换从而改变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第三通孔13、第四通孔14、第五通孔15之间的连通状态。
50.在具体应用中,可以将本发明的阀装置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中,以简化冷却系统的管路,具体而言,可以将冷却系统中的水泵、散热器5、冷却器8以及车辆的电池7和电动机4均通过管路分别与阀装置的五个通孔连通,在阀装置的第一腔室16内进行集中分配,从而
可以节省掉很多管路,使得冷却系统管路简单化,布置更加简单方便。
51.示例性地,如图1和图4所示,本发明的阀装置包括壳体1以及阀芯2,其中,壳体1内形成有第一腔室16,第一腔室16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第三通孔13、第四通孔14和第五通孔15共5个通孔,5个通孔沿第一腔室16的圆周方向顺时针依次分布;阀芯2位于壳体1的第一腔室16内并且与第一腔室16的内壁密封抵靠,阀芯2与壳体1之间设置不同的工作位置,转动阀芯2在不同的工作位置之间时,能够切换和改变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第三通孔13、第四通孔14、第五通孔15之间的连通状态。
52.优选地,如图1和图4所示,阀芯2上设置有间隔分布的第一板状构件21和第二板状构件22,第一板状构件21的两端以及第二板状构件22的两端均与第一腔室16的内侧壁密封抵靠,第一板状构件21与第一腔室16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第一流道23,第一板状构件21与第二板状构件22之间形成第二流道24,第二板状构件22与第一腔室16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第三流道25,第一流道23、第二流道24和第三流道25的位置随着第一板状构件21和第二板状构件22的转动而发生改变从而改变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第三通孔13、第四通孔14、第五通孔15之间的连通状态。
53.示例性地,如图1和图4所示,本发明的阀芯2在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板状构件21和第二板状构件22,第一板状构件21和第二板状构件22成八字形或漏斗结构,其中,第一板状构件21的两端和第二板状构件22的两端均与第一腔室16的内侧壁密封抵靠。八字形结构将阀芯2分成三个流道,第一流道23形成在第一板状构件21与第一腔室16的内侧壁之间,第二流道24形成在第一板状构件21与第二板状构件22之间,第三流道25形成在第二板状构件22与第一腔室16的内侧壁之间,旋转阀芯2时,能够改变第一流道23、第二流道24和第三流道25与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第三通孔13、第四通孔14、第五通孔15之间不同的连通状态。
54.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增强阀芯2与壳体1之间的密封性,可以在阀芯2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密封垫,使得第一板状构件21和第二板状构件22抵靠密封垫上,保证连通空间的密闭性。
55.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将第一腔室16设置成圆形腔室,或者,也可以将第一腔室16设置成非圆形腔室,例如,可以将第一腔室16设置成椭圆形腔室,在这种情形下,只需要对第一板状构件21和第二板状构件22进行适应调整即可,例如,可以将第一板状构件21和第二板状构件22设置成可以伸缩的结构,第一板状构件21和第二板状构件22在随着阀芯2转动的过程中,其长度可以伸长或者缩短,以保证第一板状构件21和第二板状构件22的两端始终密封抵靠在第一腔室16的侧壁上,等等,这种对第一腔室16的截面形状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56.当然,优选将第一腔室16设置为圆形腔室。结构更加简单,能够降低设计和加工成本。
57.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壳体1内还形成有第二腔室17,第二腔室17用于安装水泵,第二腔室17与第一腔室16连通。
58.通过这样的设置,即将水泵与阀装置集成设置,使水泵与阀装置通过壳体1内部流道连通,能够节省掉水泵与阀装置之间的管路,从而使得冷却系统的管路更加简化。
59.示例性地,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的壳体1的一侧面形成有第二腔室17,水泵安装在第二腔室17的位置,第二腔室17与第一腔室16连通,这样,阀装置上的第一腔室16能够
与第二腔室17连通,使得阀装置内的水流直接流动至水泵处,缩短了回路中水流的路程。
60.优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壳体1内还形成有连通腔室19,第二腔室17和第一腔室16均与连通腔室19连通。
61.示例性地,如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的壳体1内还形成有连通腔室19,其中,第二腔室1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腔室17均与连通腔室19连通,第一腔室16通过第五通孔15与连通腔室19连通,壳体1上还设置有两个与连通腔室19连通的回水孔(图中未示出)。也就是说,两个水泵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二腔室17内,第五通孔15流出的水经过连通腔室19可以分别进入两个水泵的腔室内。通过这样的设置,简化了复杂回水管路的设计,节省了三通管和连接管的使用。
62.此外,如图2、图4以及图6所示,阀装置的壳体1上设置有八个接口管,其中,第一接口管31与第一通孔11连通,第二接口管32与第二通孔12连通,第三接口管33与第三通孔13连通,第四接口管34与第四通孔14连通,第五接口管35和第六接口管36分别通过两个回水孔与连通腔室19连通,两个水泵分别为第一水泵91和第二水泵92,第七接口管37与第一水泵91的出水口连通,第八接口管38与第二水泵92的出水口连通,其中,上述八个接口管均优选与壳体1一体地制成。
63.如图1、图7至图18所示,本发明的冷却系统包括电动机冷却回路和电池冷却回路。其中,电动机冷却回路次经过电动机4、阀装置、散热器5、水箱6。电池冷却回路依次经过电池7、阀装置、冷却器8。
64.安装时,如图2所示,只需将第一接口管31与电池7的出水管连通,第二接口管32与电动机4的出水管连通,第三接口管33与散热器5的进水管连通,第四接口管34与冷却器8的进水管连通,第五接口管35与冷却器8的出水管连通,第六接口管36与水箱6的出水管连通,第七接口管37与电池7的进水管连通,第八接口管38与电动机4的进水管连通即可。
65.优选地,如图7至图18所示,阀芯2与第一腔室16之间具有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第三通孔13与第一流道23连通,第四通孔14与第三流道25连通,第五通孔15与第二流道24连通的第一工作位置;阀芯2与第一腔室16之间具有第一通孔11、第四通孔14与第二流道24连通,第二通孔12、第三通孔13与第一流道23连通,第五通孔15与第三流道25连通的第二工作位置;阀芯2与第一腔室16之间具有第一通孔11、第五通孔15与第三流道25连通,第二通孔12、第四通孔14与第二流道24连通,第三通孔13与第一流道23连通的第三工作位置;阀芯2与第一腔室16之间具有第一通孔11、第五通孔15与第一流道23连通,第二通孔12、第三通孔13与第二流道24连通,第四通孔14与第三流道25连通的第四工作位置;阀芯2与第一腔室16之间具有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第四通孔14与第二流道24连通,第三通孔13与第三流道25连通,第五通孔15与第一流道23连通的第五工作位置;阀芯2与第一腔室16之间具有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第五通孔15与第一流道23连通,第三通孔13与第二流道24连通,第四通孔14与第三流道25连通的第六工作位置。
66.示例性地,如图7和图8所示,当阀芯2旋转至第一工作位置时,即,阀芯2能够使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第三通孔13与第一流道23连通,第四通孔14与第三流道25连通,第五通孔15与第二流道24连通。
67.其中,第一流道23使第一通孔11与第三通孔13连通,将电池7的出水管与散热器5的进水管连通;通过第二通孔12与第三通孔13连通将电动机4的出水管与散热器5的进水管
连通。
68.也就是说,电池冷却回路与电动机冷却回路共用散热器5对循环水进行散热降温,相当于将电池冷却回路并入电动机冷却回路中,两个冷却回路共享散热器5对两个回路中的冷却液进行散热降温。此工作状态下,电池7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不大,经散热器5的冷却液能够满足当下电池的冷却需求,节省了启动冷却器8所耗的能源。
69.如图9和图10所示,当阀芯2旋转至第二工作位置时,即,阀芯2能够使第一通孔11、第四通孔14与第二流道24连通,第二通孔12、第三通孔13与第一流道23连通,第五通孔15与第三流道25连通。
70.此状态下,第二流道24使第一通孔11与第四通孔14连通,将电池7的出水管与冷却器8的进水管连通,第一流道23使第二通孔12与第三通孔13连通,将电动机4的出水管与散热器5的进水管连通。
71.也就是说,电池冷却回路与电动机冷却回路分别通过冷却器8和散热器5对冷却液进行散热降温。此工作状态下,电池7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大,通过散热器5循环的冷却液无法满足电池7的散热需求,需要启动独立的冷却器8对电池回路进行独立的散热降温处理。
72.如图11和图12所示,当阀芯2旋转至第三工作位置时,即,阀芯2能够使第一通孔11、第五通孔15与第三流道25连通,第二通孔12、第四通孔14与第二流道24连通,第三通孔13与第一流道23连通。
73.其中,第三流道25能够将第一通孔11和第五通孔15连通,以使电池7的出水管直接与连通腔室19连通;第二流道24能够将第二通孔12和第四通孔14连通,以使电动机4的出水管连通与冷却器8的进水管连通。也就是说,电池冷却回路通过连通腔室19实现自循时,电动机冷却回路使用冷却器8进行散热降温。
74.如图13和图14所示,当阀芯2旋转至第四工作位置时,即,阀芯2能够使第一通孔11、第五通孔15与第一流道23连通,第二通孔12、第三通孔13与第二流道24连通,第四通孔14与第三流道25连通。
75.其中,第一流道23能够将第一通孔11和第五通孔15连通,以使电池7的出水管直接与连通腔室19连通;第二流道24能够将第二通孔12和第三通孔13连通,以使电动机4的出水管与散热器5的进水管连通。
76.也就是说,该状态下,电池7的自循环回路中暂时不需要冷却器8,说明电池7使用环境温度低需要启动热泵加热模式保证电池7能够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电动机4的回路独立于电池自循环回路,两个回路处于独立互不影响的状态。
77.如图15和图16所示,当阀芯2旋转至第五工作位置时,即,阀芯2能够使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第四通孔14与第二流道24连通,第三通孔13与第三流道25连通,第五通孔15与第一流道23连通。
78.其中,第二流道24连通能够将第一通孔11和第四通孔14连通,以使电池7的出水管与冷却器8进水管连通;将第二通孔12和第四通孔14连通,以使电动机4的出水管与冷却器8进水管连通。
79.也就是说,电动机4的出水管的循环水参与到电池冷却回路中,当电池7环境处于低温状态,为保证电池7正常的工作状态,直接使电动机4的出水管处的水进入至电池冷却回路中,以提高电池冷却回路循环水的温度,保证电池7在低温的环境中下正常工作。
80.如图17和图18所示,当阀芯2旋转至第六工作位置时,即,阀芯2能够使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第五通孔15与第一流道23连通,第三通孔13与第二流道24连通,第四通孔14与第三流道25连通。
81.其中,第一流道23能够将第一通孔11和第五通孔15连通,以使电池7的出水管与连通腔室19连通;将第二通孔12和第五通孔15连通,以使电动机4的出水管与连通腔室19连通。该状态下,在本发明中,该工作位置保留设置以便拓展使用。
8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阀芯2工作位置的并不局限以上情形,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壳体1上设置6个或7个通孔,或者,阀芯2设置超过3个流道,以使阀芯2流道与通孔能够组合更多连通情形,以适应不断变化冷却系统,这种对阀芯2的流道和壳体1通孔的数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83.优选地,如图2和图6所示,连通腔室19在与第二腔室17连通的位置设置有朝远离第二腔室17的方向凸出的缓冲腔191。
84.示例性地,如图2和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壳体1上连通腔室19设置有两个缓冲腔191,两个缓冲腔191分别与两个第二腔室17相对,即连通腔室19在与第二腔室17连通的位置,缓冲腔191朝远离第二腔室17的方向凸出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当水泵高速旋转时,水流高速通过进水口流向水泵的腔室,此时,该位置会形成一个水流的负压,该水流负压能够使连通腔室19的壳体1产生形变,使得水回流速度变慢,并且使回路中的水流产生更高的负压,影响了水循环的畅通,设置两个缓冲腔191保证了回路中回水的安全和畅通。
85.最后,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和车辆,包括上述的阀装置。
86.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内形成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内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沿所述第一腔室的圆周方向依次分布;以及阀芯,其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阀芯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壁密封抵靠,所述阀芯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以便使所述阀芯能够在不同的工作位置之间进行切换从而改变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之间的连通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上设置有间隔分布的第一板状构件和第二板状构件,所述第一板状构件的两端以及所述第二板状构件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侧壁密封抵靠,所述第一板状构件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板状构件与所述第二板状构件之间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板状构件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第三流道,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和所述第三流道的位置随着所述第一板状构件和所述第二板状构件的转动而发生改变从而改变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之间的连通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与所述第一腔室之间具有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的第一工作位置;所述阀芯与所述第一腔室之间具有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的第二工作位置;所述阀芯与所述第一腔室之间具有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与第三流道连通,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的第三工作位置;所述阀芯与所述第一腔室之间具有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与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的第四工作位置;所述阀芯与所述第一腔室之间具有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的第五工作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形成有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用于安装水泵,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形成有连通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一腔室均与所述连通腔室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腔室均与所述连通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腔室通过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连通腔室连通,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两个与所述连通腔室连通的回水孔。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腔室在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位置设置有朝远离所述第二腔室的方向凸出的缓冲腔。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为圆形腔室。
9.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阀装置及包含该阀装置的冷却系统、车辆。本发明的阀装置包括壳体以及阀芯,壳体内形成有第一腔室,第一腔室的内侧壁上形成有与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沿第一腔室的圆周方向依次分布,阀芯位于第一腔室内且第一腔室的内壁密封抵靠,阀芯与壳体转动连接以便使阀芯能够在不同的工作位置之间进行切换从而改变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之间的连通状态,只需将阀芯旋转至不同的工作位置上,就能够实现阀装置多种连通状态的切换,从而可以节省掉很多管路,使得冷却系统管路简单化。化。化。


技术研发人员:宋俊 文保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0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