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介质输送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使用一种介质输送装置,使载置于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载置面上的介质在介质的输送路中弯曲而进行输送,并输送至形成于与该载置面对置的位置处的排出堆叠器。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图像读取装置:使载置于滑道载置面的原稿在输送路中弯曲而进行输送,并输送至堆叠器的堆叠器载置面,该堆叠器形成于与滑道载置面相对的位置处且相对于水平面倾斜。
3.专利文献1:w02017/187488
4.专利文献1的图像读取装置随着堆叠器被收纳于图像读取装置内,将读取了图像的原稿载置于滑道载置面。在此,通过将堆叠器收纳于图像读取装置内而使装置紧凑化。然而,随着堆叠器被收纳于图像读取装置内,有时载置于滑道载置面的原稿会因为被卷入堆叠器等而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5.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介质输送装置是输送介质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介质支承部,具有载置所述介质的第一载置面,所述第一载置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输送路,所述输送路是载置于所述第一载置面的所述介质的输送路,且具有以弯曲的状态输送所述介质的弯曲路径;
6.排出堆叠器,具有接收从所述输送路排出的所述介质的第二载置面,所述排出堆叠器能够切换为伸长状态和收纳状态,所述伸长状态是使所述第二载置面包含以与所述第一载置面相同的倾斜角度倾斜的位置在内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状态,所述收纳状态是所述第二载置面被收纳于所述介质输送装置中的状态;以及控制部,将所述排出堆叠器切换为所述伸长状态和所述收纳状态,所述控制部能够执行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在所述第一控制中,在从所述输送路排出的所述介质被排出至所述第二载置面上之后,将所述排出堆叠器从所述伸长状态切换为所述收纳状态,在所述第二控制中,不将所述排出堆叠器从所述伸长状态切换为所述收纳状态,以维持从所述输送路排出的所述介质载置于所述第二载置面上的状态。
附图说明
7.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扫描仪的概略侧视图,且是使排出堆叠器及介质支承部为伸长状态的图。
8.图2是表示图1的扫描仪的概略侧视图,且是使排出堆叠器为收纳状态,使介质支承部为伸长状态的图。
9.图3是表示图1的扫描仪的概略侧视图,且是使排出堆叠器及介质支承部为收纳状
态的图。
10.图4是表示图1的扫描仪的内部构成的简图。
11.图5是表示图1的扫描仪的概略俯视图,且是使排出堆叠器及介质支承部为伸长状态的图。
12.图6是表示图1的扫描仪的电气构成的框图。
13.图7是表示介质有无检测部的一例的概略侧视图。
14.图8是表示与图7的介质有无检测部不同的介质有无检测部的一例的简要侧视图。
15.图9是表示劲度赋予部件的一例的概略侧视图。
16.图10是表示介质载置量检测部的一例的概略侧视图。
17.图11是表示随着原稿的读取处理结束而自动收纳排出堆叠器的第一控制的执行例的流程图。
18.图12是表示使用劲度强的原稿,并随着原稿的读取处理结束而自动收纳排出堆叠器时的一例的概念图。
19.图13是表示使用劲度弱的原稿,并随着原稿的读取处理结束而自动收纳排出堆叠器时的一例的概念图。
20.图14是表示能够执行不随着原稿的读取处理结束而自动收纳排出堆叠器的第二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
21.图15是能够执行第二控制的一例,且是一边接续多张原稿一边进行读取时的流程图。
22.图16是能够执行第二控制的一例,且是根据用户的指示使排出堆叠器变为收纳状态时的流程图。
23.图17是根据原稿的长度选择并执行第一控制或第二控制时的流程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
扫描仪(介质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2
…
壳体部、3
…
介质支承部、3a
…
第一载置面、4
…
排出堆叠器、4a
…
第二载置面、5
…
进给部、6
…
辊对、7
…
读取部、8
…
辊对、9
…
辊对、10
…
输送路、10a
…
弯曲路径、11
…
排出口、12
…
介质有无检测部、12a
…
介质有无检测部、12b
…
介质有无检测部、13
…
劲度赋予部件、14
…
介质载置量检测部、15
…
供给口、16
…
介质长度检测部、31
…
旋转轴、32
…
第一支承部、33
…
第二支承部、41
…
旋转轴、42
…
第一堆叠器、43
…
第二堆叠器、44
…
收纳空间、51
…
驱动辊、52
…
重叠输送防止辊、61
…
从动辊、62
…
驱动辊、71
…
第一读取单元、72
…
第二读取单元、81
…
从动辊、82
…
驱动辊、91
…
从动辊、92
…
驱动辊、100
…
控制部、101
…
cpu、102
…
快闪rom、103
…
ram、104
…
接口、110
…
进给电机、111
…
输送电机、112
…
排出电机、113
…
位移电机、121
…
旋转轴、122
…
棒状部件、123
…
照射部、124
…
受光部、131
…
肋形成部件、132
…
原稿按压部件、140
…
弹簧部件、141
…
旋转轴、142
…
棒状部件、200
…
外部计算机、201
…
操作面板、m
…
原稿(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概略说明。
[0027]
第一方式涉及的介质输送装置是输送介质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介质支承部,具有载置所述介质的第一载置面,所述第一载置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输送路,
所述输送路是载置于所述第一载置面的所述介质的输送路,且具有以弯曲的状态输送所述介质的弯曲路径;排出堆叠器,具有接收从所述输送路排出的所述介质的第二载置面,所述排出堆叠器能够切换为伸长状态和收纳状态,所述伸长状态是使所述第二载置面包含以与所述第一载置面相同的倾斜角度倾斜的位置在内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状态,所述收纳状态是所述第二载置面被收纳于所述介质输送装置中的状态;以及控制部,将所述排出堆叠器切换为所述伸长状态和所述收纳状态;所述控制部能够执行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在所述第一控制中,在从所述输送路排出的所述介质被排出至所述第二载置面上之后,将所述排出堆叠器从所述伸长状态切换为所述收纳状态;在所述第二控制中,不将所述排出堆叠器从所述伸长状态切换为所述收纳状态,以维持从所述输送路排出的所述介质载置于所述第二载置面上的状态。
[0028]
根据本方式,能够执行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在第一控制中,将排出堆叠器从伸长状态切换为收纳状态,在第二控制中,不将排出堆叠器从伸长状态切换为收纳状态,以维持从输送路排出的介质载置于第二载置面上的状态。即,除了将排出堆叠器收纳于介质输送装置的第一控制之外,还能够执行不将排出堆叠器收纳于介质输送装置的第二控制。因此,能够抑制介质随着可收纳于装置的排出堆叠器的收纳而破损。
[0029]
第二方式的介质输送装置是在第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具有接续模式,所述接续模式是指在所述介质被排出至所述第二载置面上之后,在所述第一载置面上接续新的介质并输送该新的介质的模式;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接续模式时执行所述第二控制。
[0030]
根据本方式,由于具有接续模式,因而能够在一张一张地向所述第一载置面接续介质的同时进行输送。另外,通过在接续模式时执行第二控制,能够抑制接续新的原稿时在输送路中输送并被排出至排出堆叠器的原稿到达第一载置面,从而能够抑制接续新的原稿时成为阻碍。
[0031]
第三方式的介质输送装置是在第二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续模式时,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介质被排出至所述第二载置面上之后,使所述排出堆叠器位移,以使所述第二载置面相对于所述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变得比排出所述介质之前的所述第二载置面的倾斜角度大。
[0032]
根据本方式,在接续模式时,在介质被排出至第二载置面之后,使排出堆叠器位移以使第二载置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变大。因此,在接续新的介质时,第一载置面与第二载置面之间的间隔扩大,从而能够容易地接续新的介质。
[0033]
第四方式的介质输送装置是在第一至第三的任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来执行所述第一控制或所述第二控制。
[0034]
当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长时,介质容易随着排出堆叠器的收纳而破损。但是,根据本方式,通过根据介质的长度执行第一控制或第二控制中,例如在长介质时执行第二控制,在短介质时执行第一控制,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介质的破损。
[0035]
第五方式的介质输送装置是在第四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具备长度检测部,检测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所述控制部在所述长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一阈值以上时,执行所述第二控制。
[0036]
根据本方式,在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一阈值以上时,执行第二控制。因此,在使用容易破损的长介质时,通过执行不将排出堆叠器从伸长状态切换为收纳状态的
第二控制,能够抑制介质被卷入排出堆叠器而破损。
[0037]
第六方式的介质输送装置是在第四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具备长度检测部,检测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所述控制部在所述长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二阈值以下时,执行所述第一控制。
[0038]
根据本方式,在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二阈值以下时,执行第一控制。因此,在使用不易破损的短介质时,能够使装置紧凑化。另外,在使用短介质时,例如在接续模式中,能够抑制接续新的介质时在输送路中输送并被排出至排出堆叠器的原稿到达第一载置面,从而能够抑制在接续新的原稿时成为妨碍。
[0039]
第七方式的介质输送装置是在第一至第六的任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堆叠器在所述伸长状态下的长度是可变的;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而变更所述排出堆叠器的所述伸长状态下的长度。
[0040]
根据本方式,根据介质的长度变更伸长状态下的排出堆叠器的伸长长度。因此,能够根据介质的长度以适当的状态将介质载置于第二载置面。
[0041]
第八方式的介质输送装置是在第一至第七的任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具备介质有无检测部,检测在所述第二载置面上是否有所述介质;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介质有无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第二载置面上存在所述介质的期间执行所述第二控制,随着所述介质有无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第二载置面上已没有所述介质而执行所述第一控制。
[0042]
根据本方式,在介质有无检测部检测出第二载置面上存在介质的期间执行第二控制,随着介质有无检测部检测出第二载置面已没有介质而执行第一控制。因此,能够自动地使排出堆叠器位移至适当的状态。
[0043]
第九方式的介质输送装置是在第一至第八的任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具备介质载置量检测部,检测排出至所述第二载置面上的所述介质的张数或重量;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介质载置量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第二载置面上未载置有上限值以上的所述介质的期间执行所述第二控制,随着所述介质载置量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第二载置面上载置有上限值以上的所述介质而执行所述第一控制。
[0044]
根据本方式,介质载置量检测部检测到第二载置面上未载置有上限值以上的介质的期间执行第二控制,随着介质载置量检测部检测到第二载置面上载置有上限值以上的介质而执行第一控制。即,可以随着第二载置面上载置有上限值以上的介质,而使得在第一载置面上载置新的介质变难,甚至能够抑制输送新的介质,从而能够抑制因为第二载置面上载置有排出堆叠器的耐久极限以上的介质而导致排出堆叠器破损等。
[0045]
第十方式的介质输送装置是在第一至第九的任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随着所述介质载置量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第二载置面上载置有上限值以上的所述介质而输出警报。
[0046]
根据本方式,随着检测出第二载置面上载置有上限值以上的介质而输出警报。因此,当在第二载置面上载置有上限值以上的介质时,能够抑制在第一载置面上载置新的介质,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排出堆叠器的破损等。
[0047]
第十一方式的介质输送装置是在第一至第十的任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输送路朝向所述排出堆叠器排出所述介质的排出部上,具有随着所述介质的排出而对所述介质赋予劲度的劲度赋予部件;所述劲度赋予部件使排出至所述第二载置面的所述介质
的中央部从所述介质的排出方向来看朝向所述第二载置面呈凸状地弯曲。
[0048]
根据本方式,能够随着介质的排出而对介质赋予劲度,以使载置于第二载置面上的介质的中央部从介质的排出方向来看朝向第二载置面呈凸状地弯曲。通过对介质赋予劲度并排出至第二载置面上,能够抑制介质的排出不佳。
[0049]
第十二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在所述输送路中读取所述介质的图像的读取部、和上述第一至第十一中的任一个介质输送装置。
[0050]
根据本方式,能够抑制已读取了图像的介质随着排出堆叠器的收纳而破损。
[0051]
以下,对本发明具体进行说明。
[0052]
以下,作为介质输送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例,列举能够读取作为介质的一例的原稿m的表面及背面中的至少一面的扫描仪1为例。扫描仪1是一边使原稿m相对于读取部7移动一边进行读取的所谓文档扫描仪。
[0053]
需要说明的是,各图中所示的x-y-z坐标系的x轴方向是装置宽度方向,也是原稿宽度方向。另外,是沿着水平方向的方向。y轴方向是装置纵深方向,且是沿着水平方向的方向。z轴方向是沿着铅垂方向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将+y方向设为从装置背面朝向前面的方向,将-y方向设为从装置前面朝向背面的方向。另外,从装置前面来看,将左设为+x方向,将右设为-x方向。并且,将铅垂上方向设为+z方向,将铅垂下方向设为-z方向。
[0054]
首先,参照图1至图5,对本实施例的扫描仪1的概要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3、图5所示,扫描仪1具备:壳体部2;介质支承部3,沿着设置于壳体部2上的供给口15配置;以及排出堆叠器4,沿着设置于壳体部2上的排出口11配置。介质支承部3具有旋转轴31、第一支承部32以及第二支承部33,且能够使第二支承部33相对于第一支承部32伸缩。另外,介质支承部3能够以旋转轴31为基准沿旋转方向c旋转。介质支承部3能够在伸长状态与收纳状态之间位移,该伸长状态是如图1和图2所示使第二支承部33相对于第一支承部32伸长而使介质支承部3位于使设置于壳体部2上的供给口15打开的位置处的状态,该收纳状态是如图3所示使第二支承部33相对于第一支承部32收缩而使介质支承部3位于将供给口15覆盖的位置处的状态。
[0055]
在此,如图1和图2所示,介质支承部3在伸长状态下成为作为第一支承部32和第二支承部33的一面的第一载置面3a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状态。而且,载置于第一载置面3a上的原稿m经由供给口15向供给方向a输送。此外,本实施例的介质支承部3呈能够使第二支承部33相对于第一支承部32伸缩的构成,但并不限于这样的构成。另外,本实施例的介质支承部3呈具有旋转轴31,且能够在伸长状态与收纳状态之间位移的构成,但并不限于这样的构成。
[0056]
在此,使用图4对壳体部2的内部进行说明。载置于第一载置面3a上的原稿m通过由驱动辊51和重叠输送防止辊52构成的进给部5输送至壳体部2的内部。在壳体部2的内部,设置有由驱动辊62和从动辊61构成的辊对6、以及由驱动辊82和从动辊81构成的辊对8。原稿m在壳体部2的内部的输送路10中通过辊对6和辊对8向输送方向b输送。
[0057]
在辊对6与辊对8之间具备读取部7,该读取部7具有读取原稿m的一侧的面的图像的第一读取单元71和读取原稿m的另一侧的面的图像的第二读取单元72。另外,在输送方向b上的辊对8的下游侧,设置有以弯曲的状态输送原稿m的弯曲路径10a。并且,在弯曲路径10a的输送方向b的最下游部分上,设置有从排出口11排出由读取部7读取了图像的原稿m的
辊对9。辊对9由驱动辊92和从动辊91构成。如图5等所示,在排出口11附近,设置有介质有无检测部12、劲度赋予部件13以及介质载置量检测部14,它们的详细构成之后分别进行叙述。
[0058]
接着,参照图1至图3对排出堆叠器4详细进行说明。排出堆叠器4具有旋转轴41、第一堆叠器42以及第二堆叠器43,且能够使第二堆叠器43相对于第一堆叠器42伸缩。另外,排出堆叠器4能够以旋转轴41为基准沿旋转方向c旋转。排出堆叠器4能够在伸长状态与收纳状态之间位移,该伸长状态是如图1所示使第二堆叠器43相对于第一堆叠器42伸长而使排出堆叠器4位于将设置于壳体部2上的排出口11打开的位置处的状态,该收纳状态是如图2和图3所示使第二堆叠器43相对于第一堆叠器42收缩而使排出堆叠器4位于设置于壳体部2上的收纳空间44中的状态。在此,如图1所示,在伸长状态下,排出堆叠器4包含与第一载置面3a相对的位置。
[0059]
另外,排出堆叠器4不仅可以位于图1的实线所示的位置,还可以如图1的单点划线所示的位置那样,改变伸长状态下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相对于图1的实线所示的状态而言,在图1的单点划线所示的状态下,排出堆叠器4与介质支承部3的间隔变宽,因而容易将原稿m载置于第一载置面3a上,即容易将原稿m放置在介质支承部3上。
[0060]
在此,无论是在图1的实线所示的状态还是图1的单点划线所示的状态下,排出堆叠器4在伸长状态下都呈作为第一堆叠器42和第二堆叠器43的一面的第二载置面4a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状态。然后,通过辊对9经由排出口11排出的原稿m朝向排出方向d被排出并被载置于第二载置面4a上。此外,本实施例的排出堆叠器4呈能够使第二堆叠器43相对于第一堆叠器42伸缩的构成,但并不限于这样的构成。
[0061]
接着,参照图6,对本实施例的扫描仪1的电气构成进行说明。控制部100进行包括原稿m的进给、输送、排出控制以及读取控制在内的扫描仪1的各种控制。其中,例如,控制部100还执行将排出堆叠器4切换为伸长状态和收纳状态的控制、排出堆叠器4的伸长状态下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变更控制。
[0062]
来自操作面板201的信号被输入控制部100中,另外,从控制部100向操作面板201发送用于实现操作面板201的显示、尤其是用户界面的信号。此外,本实施例的扫描仪1呈具备操作面板201的构成,但也可以呈取代操作面板201而只具有仅可以输入原稿的输送等限定的指示的简单按钮,主要通过外部计算机200向扫描仪1发出详细指示的构成等。
[0063]
控制部100控制驱动驱动辊51的进给电机110、驱动驱动辊62及驱动辊82的输送电机111、驱动驱动辊92的排出电机112、使排出堆叠器4的长度及角度位移的位移电机113这些电机。在本实施例中,各电机是dc电机。来自读取部7的读取数据被输入控制部100中,另外,从控制部100向读取部7发送用于控制读取部7的信号。来自介质有无检测部12、介质载置量检测部14、图1至图5中未图示的介质长度检测部16这些检测部的信号也被输入控制部100。另外,相对于进给电机110、输送电机111、排出电机112、位移电机113这些电机分别设置的未图示的旋转编码器的检测值也被输入控制部100,由此,控制部100能够掌握各电机的旋转量,进而能够掌握驱动对象的动作量。
[0064]
控制部100具备cpu101、快闪rom102以及ram103。cpu101按照快闪rom102中存储的程序进行各种运算处理,控制扫描仪1整体的动作。作为存储单元的一例的快闪rom102是能够读出和写入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另外,用户经由外部计算机200、操作面板201输入的各种设定信息也存储于快闪rom102中。在作为存储单元的一例的ram103中,临时存储各种信息。
控制部100具备接口104,能够经由该接口104与外部计算机200进行通信。
[0065]
接着,参照图7和图8,对介质有无检测部12的构成例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介质有无检测部12在排出口11的x轴方向的两端部附近各设置有一个。但是,介质有无检测部12的设置数量和配置并无特别限定。另外,介质有无检测部12的构成也无限定。
[0066]
以下,作为能够适用于本实施例的扫描仪1的介质有无检测部12,对图7所示的介质有无检测部12a进行说明。介质有无检测部12a具有能够沿旋转方向c旋转的旋转轴121和从旋转轴121朝向排出堆叠器4的第二载置面4a延伸的棒状部件122。当从排出口11排出原稿m并将原稿m载置于第二载置面4a时,棒状部件122从图7中的实线所示的位置移动至图7中的虚线所示的位置。在此,介质有无检测部12a与控制部100电连接,控制部100可以根据棒状部件122的位移来判断第二载置面4a上是否载置有原稿m。
[0067]
另外,以下作为能够适用于本实施例的扫描仪1的介质有无检测部12,对图8所示的介质有无检测部12b进行说明。介质有无检测部12b具有光的照射部123和该光的受光部124。在此,照射部123与受光部124之间的区域成为原稿m的输送路10的一部分。并且,介质有无检测部12b与控制部100电连接。通过形成为这样的构成,控制部100能够根据受光部124是否被原稿m遮光来判断第二载置面4a上是否载置有原稿m。
[0068]
接着,参照图9,对劲度赋予部件13的构成例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劲度赋予部件13在排出口11的x轴方向的端部侧且相比介质有无检测部12更靠中央部侧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但是,劲度赋予部件13的设置数量和配置并无特别限定。另外,劲度赋予部件13的构成也无限定。
[0069]
本实施例的劲度赋予部件13在原稿m的输送路10的第二载置面4a侧具有肋形成部件131,在输送路10的与肋形成部件131相对的一侧具有原稿按压部件132。在此,原稿按压部件132相对于肋形成部件131在x轴方向上设置于中央部侧。因此,从排出口11排出的原稿m在与各为两个的原稿按压部件132及肋形成部件131接触的同时被排出至第二载置面4a上,由此,从排出方向d来看,在形成为中央部朝向第二载置面4a侧凸起的u字形的同时被排出。通过这样排出原稿m,即使对于例如劲度弱而容易产生排出不佳的原稿m而言,也能够在不产生排出不良的情况下使原稿m排出至第二载置面4a上。
[0070]
接着,参照图10,对介质载置量检测部14的构成例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介质载置量检测部14在排出口11的x轴方向的端部侧且相比介质有无检测部12更靠端部侧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个。但是,介质载置量检测部14的设置数量和配置并无特别限定。另外,介质载置量检测部14的构成也无限定。
[0071]
介质载置量检测部14具有:旋转轴141,能够沿旋转方向c进行旋转;棒状部件142,从旋转轴141朝向排出堆叠器4的第二载置面4a延伸;以及弹簧部件140,其一端与棒状部件142连接,另一端与壳体部2连接。施加于弹簧部件140的力根据第二载置面4a上的原稿m的载置量而变化。在此,介质载置量检测部14与控制部100电连接,控制部100能够根据施加于弹簧部件140上的力的变化来判断第二载置面4a上是否载置有上限值以上的原稿m。此外,本实施例的介质载置量检测部14构成为:根据载置于第二载置面4a上的原稿m的厚度来判断载置于第二载置面4a上的原稿m的张数,从而判断是否已达到第二载置面4a上可载置的上限值。但是,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对载置于第二载置面4a上的原稿m的张数进行计数,并根据所计数的张数判断是否已达到第二载置面4a上可载置的上限值的构成;根据载置于第
二载置面4a上的原稿m的重量等判断是否已达到第二载置面4a上可载置的上限值的构成,等等。
[0072]
接着,对于本实施例的扫描仪1能够执行的、伴随读取处理的排出堆叠器4的移动控制方法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控制部100能够执行如下的第一控制:在从输送路10排出的原稿m被排出至第二载置面4a上之后,自动地将排出堆叠器4从伸长状态切换至收纳状态,成为载置于第二载置面4a上的原稿的一部分载置于第一载置面3a上的状态。另外,控制部100能够执行如下的第二控制:将排出堆叠器4不从伸长状态切换为收纳状态,以维持从输送路10排出的原稿载置于第二载置面4a上的状态。在此,首先,参照图11的流程图和图12及图13,对第一控制的一个执行例进行说明。
[0073]
如图11的流程图所示,当伴随读取处理的排出堆叠器4的移动控制方法开始时,首先在步骤s110中,开始进行读取处理。读取处理是指输送载置于第一载置面3a上的原稿m,利用读取部7读取图像,并排出至排出堆叠器4的第二载置面4a上的动作。
[0074]
当在步骤s110中开始进行读取处理时,接着在步骤s130中,使排出堆叠器4伸长至所期望的长度。本实施例的扫描仪1具备能够检测输送方向b上的原稿m的长度的介质长度检测部16,因此,排出堆叠器4的伸长量可以根据介质长度检测部16检测出的原稿m的长度来决定。但是,原稿m的长度也可以从外部计算机200等输入。
[0075]
然后,在步骤s140中,将利用读取部7读取了图像的原稿m排出至排出堆叠器4的第二载置面4a。
[0076]
然后,当控制部100判断为第一载置面3a上已没有原稿m而将读取处理结束时,在步骤s170中,结束读取处理。控制部100判断第一载置面3a上是否存在原稿m,既可以设置检测第一载置面3a上是否存在原稿m的传感器并根据该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而进行,也可以由用户从外部计算机200等指定读取张数并根据该指定张数而进行。
[0077]
然后,在步骤s270中,使排出堆叠器4变为收纳状态,结束伴随读取处理的排出堆叠器4的移动控制方法。
[0078]
在此,在进行读取处理的原稿m的劲度强的情况下,即使使排出堆叠器4从如图12的左侧的图所示原稿m载置于伸长状态的排出堆叠器4的第二载置面4a上的状态,位移至如图12的右侧的图所示的收纳状态,原稿m也不会产生不良情况地载置于介质支承部3的第一载置面3a上。但是,在进行读取处理的原稿m的劲度弱的情况下,若使排出堆叠器4从如图13的左侧的图所示原稿m载置于伸长状态的排出堆叠器4的第二载置面4a上的状态,位移至如图13的右侧的图所示的收纳状态,则有可能因为原稿m的从排出堆叠器4垂下的部分被卷入排出堆叠器4等而使原稿m产生破损等不良情况。
[0079]
因此,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扫描仪1能够执行不将排出堆叠器4从伸长状态切换为收纳状态的第二控制。在此,以下参照图14至图17的流程图对第二控制进行说明。此外,图11及图14至图17的流程图中相同的步骤标注相同的步骤编号。因此,省略已说明过一次的步骤编号的步骤的说明。在本实施例的扫描仪1中,图11及图14至图17的流程图所示的伴随各读取处理的排出堆叠器4的移动控制方法所涉及的模式选择,能够由外部计算机200和操作面板201中的任意一个执行。但是,也可以采用只能由外部计算机200或操作面板201中的任意一个执行该模式选择的构成。
[0080]
以下,对于图14的流程图所示的伴随读取处理的排出堆叠器4的移动控制方法进
行说明。当步骤s140结束时,在步骤s150中,进行原稿m是否在输送路10中倾斜地输送的偏斜检测。本实施例的扫描仪1在x轴方向上具有两个介质有无检测部12,因此,能够根据原稿m的检测时间的偏差来进行偏斜检测。若控制部100判断为发生了偏斜,则进入步骤s260,停止进行读取处理,结束伴随读取处理的排出堆叠器4的移动控制方法。若控制部100判断为未发生偏斜,则进入步骤s160。
[0081]
在步骤s160中,在控制部100中判断在排出堆叠器4的第二载置面4a上是否载置有上限以上的原稿m。该判断基于介质载置量检测部14的检测结果而进行。若控制部100判断为在第二载置面4a上载置有上限以上的原稿m,则进入步骤s260,停止进行读取处理,结束伴随读取处理的排出堆叠器4的移动控制方法。若控制部100判断为在第二载置面4a上未载置有上限以上的原稿m,则进入步骤s170。
[0082]
在步骤s170结束之后,在步骤s200中,利用排出堆叠器4保持原稿m。
[0083]
然后,进入步骤s220,控制部100判断排出堆叠器4中是否存在原稿m。该判断基于介质有无检测部12的检测结果而进行。在此,当判断为排出堆叠器4中存在原稿m时进入步骤s240,当判断为排出堆叠器4中不存在原稿m时进入步骤s270。即,当排出堆叠器4中存在原稿m时,不使排出堆叠器4变为收纳状态,而在排出堆叠器4不再有原稿m之后使排出堆叠器4变为收纳状态。
[0084]
在步骤s240中,由控制部100判断介质支承部3上是否存在原稿。并且,当判断为介质支承部3上存在原稿m时,返回步骤s140,进行下一张原稿m的读取处理,当判断为介质支承部3中不存在原稿时,返回步骤s200。此外,由于是在步骤s220中判断为排出堆叠器4中存在原稿m、即原稿m被排出至排出堆叠器4上之后执行本步骤,因此,当在介质有无检测部12检测出排出堆叠器4存在原稿m之后,在介质支承部3上存在新的原稿m时,开始进行该新的原稿m的读取处理。
[0085]
接着,对于图15的流程图所示的伴随读取处理的排出堆叠器4的移动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图15的流程图所示的伴随读取处理的排出堆叠器4的移动控制方法对应于接续模式,该接续模式是指每进行一张原稿m的读取处理便由用户在介质支承部3上追加一张原稿m,并在一张一张地追加原稿m的同时执行读取处理的模式。此外,在图14的流程图所示那样仅可以执行第一控制的伴随读取处理的排出堆叠器4的移动控制方法中,随着排出堆叠器4向收纳状态位移,如图12的右图所示供给口15被从排出口11排出的原稿m堵住,因而无法执行接续模式。
[0086]
相对于图14的流程图所示的伴随读取处理的排出堆叠器4的移动控制方法而言,图15的流程图所示的伴随读取处理的排出堆叠器4的移动控制方法在步骤s170结束之后,在步骤s180中使排出堆叠器4移动至接续位置。该连接位置与图1的单点划线所示的排出堆叠器4的位置对应。通过使排出堆叠器4移动至接续位置,用户容易将原稿m放置于介质支承部3上。然后,在步骤s180结束之后,进入步骤s200。
[0087]
另外,在图15的流程图所示的伴随读取处理的排出堆叠器4的移动控制方法中,在步骤s240结束之后,进入步骤s250。在步骤s250中,使排出堆叠器4移动至排出位置。该排出位置与图1的实线所示的排出堆叠器4的位置对应。然后,在步骤s250结束之后,返回步骤s140。
[0088]
接着,对于图16的流程图所示的伴随读取处理的排出堆叠器4的移动控制方法进
行说明。图16的流程图所示的伴随读取处理的排出堆叠器4的移动控制方法对应于用户指示等待模式,该用户指示等待模式是指不使排出堆叠器4变为收纳状态直到用户发出指示为止的模式。
[0089]
相对于图14的流程图所示的伴随读取处理的排出堆叠器4的移动控制方法,图16的流程图所示的伴随读取处理的排出堆叠器4的移动控制方法在步骤s170结束之后,在步骤s210中,维持排出堆叠器4的伸长状态。然后,进入步骤s230。
[0090]
在步骤s230中,控制部100判断用户是否发出收纳指示。在此,当判断为用户未发出收纳指示时进入步骤s240,当判断为用户发出了收纳指示时进入步骤s270。即,当用户未发出收纳指示时不使排出堆叠器4变为收纳状态,当用户发出收纳指示时使排出堆叠器4变为收纳状态。用户的收纳指示可以从外部计算机200、操作面板201等输入。
[0091]
接着,对于图17的流程图所示的伴随读取处理的排出堆叠器4的移动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图17的流程图所示的伴随读取处理的排出堆叠器4的移动控制方法仅在输送方向b上的原稿m的长度为第一阈值以上的长度时执行。换言之,在原稿m的长度为小于第一阈值的长度时执行第一控制。
[0092]
相对于图14的流程图所示的伴随读取处理的排出堆叠器4的移动控制方法而言,图17的流程图所示的伴随读取处理的排出堆叠器4的移动控制方法在步骤s110结束之后,在步骤s120中检测原稿m的长度。然后,在步骤s130中,根据步骤s120中检测出的原稿m的长度使排出堆叠器4的伸长量最佳化。
[0093]
然后,在步骤s170结束之后,在步骤s190中,判断步骤s120中检测出的原稿m的长度是否小于第一阈值。当通过控制部100判断为原稿m的长度小于第一阈值时进入步骤s270,当通过控制部100判断为原稿m的长度为第一阈值以上时进入步骤s200。即,在原稿m的长度小于第一阈值的短介质的情况下,执行不论排出堆叠器4上是否存在原稿m均在步骤s270中使排出堆叠器4变为收纳状态的第一控制。另一方面,在原稿m的长度为第一阈值以上的长介质的情况下,执行在排出堆叠器4中不再有原稿m之后在步骤s270中使排出堆叠器4变为收纳状态的第二控制。
[0094]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扫描仪1能够执行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该第一控制是指将排出堆叠器4从伸长状态切换为收纳状态,成为载置于第二载置面4a上的原稿m的一部分载置于第一载置面3a上的状态,该第二控制是指不将排出堆叠器4从伸长状态切换为收纳状态,以维持从输送路10排出的原稿m载置于第二载置面4a上的状态。即,本实施例的扫描仪1除了排出堆叠器4被收纳于该扫描仪1中的第一控制之外,还可以执行排出堆叠器4未被收纳于该扫描仪1中的第二控制。因此,能够抑制随着可收纳于扫描仪1中的排出堆叠器4的收纳而使原稿m破损。
[0095]
从图像读取装置的观点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扫描仪1具备在输送路10中读取原稿m的图像的读取部7、和输送原稿m的介质输送装置。因此,能够抑制已读取了图像的原稿m随着排出堆叠器4的收纳而破损。
[0096]
另外,如图15的流程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扫描仪1具有接续模式,该接续模式是指在原稿m被排出至第二载置面4a上之后,向第一载置面3a续上新的原稿m并输送该新的原稿m的模式。而且,控制部100在接续模式时执行第二控制。这样,通过具有接续模式,能够一边一张一张地接续原稿m一边进行输送。另外,通过在接续模式时执行第二控制,已读取了图
像的原稿m维持载置于第二载置面4a上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接续新的原稿m时在输送路10中输送并被排出至排出堆叠器4的原稿m到达第一载置面3a,从而能够抑制接续新的原稿m时成为阻碍。
[0097]
另外,如上所述,在接续模式时,控制部100可以在原稿m被排出至第二载置面4a之后,如图1的单点划线所示使排出堆叠器4位移以使第二载置面4a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变大。因此,本实施例的扫描仪1在接续新的原稿m时,第一载置面3a与第二载置面4a的间隔扩大,能够容易地接续新的原稿m。
[0098]
另外,如图17的流程图所示,控制部100可以根据原稿m的长度执行第一控制或第二控制的任意一方。在此,若原稿m的长度长,则随着排出堆叠器4的收纳而原稿m容易破损。然而,本实施例的扫描仪1通过根据原稿m的长度执行第一控制或第二控制的任意一方,在长的原稿m时执行第二控制,在短的原稿m时执行第一控制,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原稿m的破损。
[0099]
本实施例的扫描仪1具备检测原稿m的长度的介质长度检测部16,如图17的流程图所示,控制部100可以在介质长度检测部16检测出的原稿m的长度为第一阈值以上时执行第二控制。因此,本实施例的扫描仪1在使用容易破损的长原稿m时,执行不将排出堆叠器4从伸长状态切换为收纳状态的第二控制,从而能够抑制原稿m被卷入排出堆叠器4而破损。
[0100]
在此,关于上述换而言之,控制部100可以在介质长度检测部16检测出的原稿m的长度在第二阈值以下时,执行第一控制。因此,本实施例的扫描仪1在使用不易破损的短原稿m时,能够使装置紧凑化。另外,在使用短原稿m时,例如在接续模式中,能够抑制接续新的介质时在输送路10中输送并被排出至排出堆叠器4的原稿m到达第一载置面3a,从而能够抑制在接续新的原稿m时造成妨碍。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阈值为一个,因此,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为相同的值,但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也可以为不同的值。该情况下,在原稿m的长度小于第二阈值而超过第一阈值时,也可以进一步进行不同的控制。
[0101]
在本实施例的扫描仪1中,排出堆叠器4在伸长状态下的伸长长度是可变的,控制部100可以根据原稿m的长度变更伸长状态下的排出堆叠器4的伸长长度。因此,本实施例的扫描仪1能够根据原稿m的长度以适当的状态使原稿m载置于第二载置面4a。
[0102]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扫描仪1具备检测第二载置面4a上是否存在原稿m的介质有无检测部12,如图14、图15以及图17的流程图所示,控制部100可以在介质有无检测部12检测到第二载置面4a上存在原稿m的期间不使排出堆叠器4变为收纳状态,而随着介质有无检测部12检测到第二载置面4a上已不存在原稿m,使排出堆叠器4变为收纳状态。换言之,本实施例的扫描仪1在介质有无检测部12检测到第二载置面4a上存在原稿m的期间执行第二控制,随着介质有无检测部12检测到第二载置面4a上已不存在原稿m而执行第一控制。因此,本实施例的扫描仪1可以使排出堆叠器4自动地位移至适当的状态。
[0103]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扫描仪1具备检测排出至第二载置面4a的原稿m的张数或重量的介质载置量检测部14,如图14至图17的流程图所示,控制部100可以在介质载置量检测部14检测出第二载置面4a上未载置有上限值以上的原稿m的期间不使排出堆叠器4变为收纳状态,而随着介质载置量检测部14检测出第二载置面4a上载置有上限值以上的原稿m,使排出堆叠器4变为收纳状态。换言之,本实施例的扫描仪1在介质载置量检测部14检测出第二载置面4a上未载置有上限值以上的原稿m的期间执行第二控制,随着介质载置量检测部
14检测出第二载置面4a上载置有上限值以上的原稿m而执行第一控制。即,本实施例的扫描仪1可以随着第二载置面4a上载置有上限值以上的原稿m,而使得在第一载置面3a上载置新的原稿m变难,甚至能够抑制输送新的原稿m,从而能够抑制因为第二载置面4a上载置有排出堆叠器4的耐久极限以上的原稿m而导致排出堆叠器4破损等,其中,该排出堆叠器4的耐久极限超过该上限值。
[0104]
在此,控制部100可以随着介质载置量检测部14检测出第二载置面4a上载置有上限值以上的原稿m,而向操作面板201、外部计算机200等输出警报。因此,当在第二载置面4a上载置有上限值以上的原稿m时,能够抑制用户将新的原稿m载置于第一载置面3a上,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排出堆叠器4的破损等。
[0105]
另外,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扫描仪1在从输送路10朝向排出堆叠器4排出原稿m的排出部即排出口11的附近具有劲度赋予部件13,该劲度赋予部件13随着原稿m的排出而对原稿m赋予劲度,以从原稿m的排出方向d来看使载置于第二载置面4a上的原稿m的中央部朝向第二载置面4a呈凸状地弯曲。通过如此对原稿m赋予劲度并排出至第二载置面4a上,能够抑制原稿m的排出不佳。
[0106]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已说明的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形,而且它们都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介质输送装置适用于扫描仪,但也可以适用于具备在作为介质的一例的记录用纸上进行记录的记录头的记录装置、例如打印机。
技术特征:
1.一种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介质,所述介质输送装置具备:介质支承部,具有载置所述介质的第一载置面,所述第一载置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输送路,所述输送路是载置于所述第一载置面的所述介质的输送路,且具有以弯曲的状态输送所述介质的弯曲路径;排出堆叠器,具有接收从所述输送路排出的所述介质的第二载置面,所述排出堆叠器能够切换为伸长状态和收纳状态,所述伸长状态是使所述第二载置面包含以与所述第一载置面相同的倾斜角度倾斜的位置在内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状态,所述收纳状态是所述第二载置面被收纳于所述介质输送装置中的状态;以及控制部,将所述排出堆叠器切换为所述伸长状态和所述收纳状态,所述控制部能够执行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在所述第一控制中,在从所述输送路排出的所述介质被排出至所述第二载置面上之后,将所述排出堆叠器从所述伸长状态切换为所述收纳状态,在所述第二控制中,不将所述排出堆叠器从所述伸长状态切换为所述收纳状态,以维持从所述输送路排出的所述介质载置于所述第二载置面上的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输送装置具有接续模式,所述接续模式是指在所述介质被排出至所述第二载置面上之后,在所述第一载置面上接续新的介质并输送该新的介质的模式,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接续模式时执行所述第二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续模式时,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介质被排出至所述第二载置面上之后,使所述排出堆叠器位移,以使所述第二载置面相对于所述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变得比排出所述介质之前的所述第二载置面的倾斜角度大。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来执行所述第一控制或所述第二控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输送装置具备:检测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的长度检测部,所述控制部在所述长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一阈值以上时,执行所述第二控制。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输送装置具备长度检测部,检测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所述控制部在所述长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二阈值以下时,执行所述第一控制。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堆叠器在所述伸长状态下的长度是可变的,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来变更所述排出堆叠器的所述伸长状态下的长度。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输送装置具备:检测在所述第二载置面上是否有所述介质的介质有无检测部,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介质有无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第二载置面上存在所述介质的期间执行所述第二控制,随着所述介质有无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第二载置面上已没有所述介质而执行所述第一控制。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输送装置具备:检测排出至所述第二载置面上的所述介质的张数或重量的介质载置量检测部,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介质载置量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第二载置面上未载置有上限值以上的所述介质的期间执行所述第二控制,随着所述介质载置量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第二载置面上载置有上限值以上的所述介质而执行所述第一控制。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随着所述介质载置量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第二载置面上载置有上限值以上的所述介质而输出警报。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输送路朝向所述排出堆叠器排出所述介质的排出部上,具有随着所述介质的排出而对所述介质赋予劲度的劲度赋予部件,所述劲度赋予部件使排出至所述第二载置面的所述介质的中央部从所述介质的排出方向来看朝向所述第二载置面呈凸状地弯曲。12.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和读取部,在所述输送路中读取所述介质的图像。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介质输送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该介质输送装置具备:介质支承部,具有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第一载置面;输送路,具有以弯曲的状态输送介质的弯曲路径;以及排出堆叠器,能够切换为伸长状态和收纳状态,该伸长状态是将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并接收从输送路排出的介质的第二载置面包含与第一载置面相对的位置在内而形成的状态,该收纳状态是排出堆叠器被收纳于介质输送装置的状态,该介质输送装置能够执行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在该第一控制中,在介质被排出至第二载置面之后,将排出堆叠器从伸长状态切换为收纳状态,在该第二控制中,不将排出堆叠器从伸长状态切换为收纳状态,以维持介质载置于第二载置面上的状态。维持介质载置于第二载置面上的状态。维持介质载置于第二载置面上的状态。
技术研发人员:滨田裕平 奥野德次郎 小柳纪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1.09.07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