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容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11-24  74



1.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内胆(liner)的外壁上缠绕有带状纤维的高压容器。


背景技术:

2.为了使燃料电池发电,需要向阳极供给氢气等燃料气体。因此,例如,在搭载有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池车辆中搭载有填充有氢气的高压容器。该高压容器由作为容器主体的内胆和围绕内胆的外壁的加强层构成。内胆由聚酰胺、高密度聚乙烯等树脂材料构成。内胆具有主体部和位于主体部两端的收缩部。加强层例如由纤维增强树脂(frp)构成。
3.加强层一般通过将含浸有树脂的带状的的增强纤维(称为带状纤维)在内胆的外壁上多次缠绕之后,通过加热使所述树脂硬化来形成。在此,通过改变带状纤维的缠绕方向来区别形成环向层(hoop layers)和螺旋层(helical layers)。从充分确保内胆的耐压强度的观点出发,对应该在加强层的怎样的部分形成环向层、螺旋层进行了各种研究。
4.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20-70907号中示出一种高压容器,该高压容器具有被分为内侧层叠部、外侧层叠部和中间层部的加强层。内侧层叠部位于加强层的内侧(内胆侧)。外侧层叠部位于加强层的外侧。中间层部位于内侧层叠部与外侧层叠部之间。在内侧层叠部和外侧层叠部层叠低螺旋层。在中间层部交替层叠环向层和高螺旋层。低螺旋层和高螺旋层的带状纤维相对于高压容器的长度方向的倾斜角度不同。低螺旋层的带状纤维的倾斜角度在规定角度以下。高螺旋层的带状纤维的倾斜角度大于规定角度。环向层和高螺旋层无法覆盖内胆的收缩部。另一方面,低螺旋层能够充分覆盖内胆的收缩部。因此,确保了主体部和收缩部的耐压强度。
5.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20-70907号的高压容器具有以下那样的内侧层叠部和外侧层叠部。在内侧层叠部中,带状纤维的倾斜角度随着低螺旋层的层叠顺序号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外侧层叠部中,带状纤维的倾斜角度随着低螺旋层的层叠顺序号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技术实现要素:

6.在低螺旋层的两端,为了使接口从加强层露出而形成开口。通常,开口的直径随着带状纤维的倾斜角度的增加而变大。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20-70907号的内侧层叠部中,带状纤维的倾斜角度随着低螺旋层的层叠顺序号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开口的直径逐渐变大。因此,内侧层叠部的厚度在最接近接口的部分最薄,随着远离接口而逐渐变厚。将内侧层叠部的厚度最薄的部分称为薄壁部。将内侧层叠部的厚度最厚的部分称为厚壁部。从高压容器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观察高压容器,薄壁部和厚壁部均为环形。薄壁部位于高压容器的轴线与厚壁部之间。
7.在收缩部,外侧层叠部直接层叠于内侧层叠部。从高压容器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观察高压容器,形成外侧层叠部的低螺旋层的带状纤维横穿内侧层叠部的厚壁部。该带状纤维成为与厚壁部的纤维层相接触而不与其内侧的薄壁部的纤维层接触而悬浮的状态。于
是,在带状纤维悬浮的部分的下层侧形成空隙。在厚壁部与薄壁部的高低差大的情况下空隙变大。当空隙变大时加强层的强度降低。其结果,导致高压容器的耐用性能降低。
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9.本发明的方式是一种高压容器,其具有内胆和纤维层,其中,所述内胆具有主体部和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两端的收缩部;所述纤维层通过在所述内胆的外壁上多次缠绕带状纤维而形成,多层的所述纤维层向远离所述内胆的方向层叠而形成加强层,各个所述纤维层是环向层和螺旋层中的任一方,其中,所述环向层通过在所述内胆的所述外壁上以环向缠绕的方式缠绕所述带状纤维而形成;所述螺旋层通过在所述内胆的所述外壁上以螺旋缠绕的方式缠绕所述带状纤维而形成,各个所述螺旋层是低螺旋层和高螺旋层中的任一方,其中,所述低螺旋层是指所述带状纤维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的倾斜角度为第1角度以下的螺旋层;所述高螺旋层是指所述带状纤维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所述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1角度的螺旋层,所述加强层具有多层的所述低螺旋层,当第i-1层的所述低螺旋层和第i层的所述低螺旋层中的至少一方中所述带状纤维的所述倾斜角度为第2角度以下时,在第i-1层的所述低螺旋层的端部形成的开口的直径与在第i层的所述低螺旋层的端部形成的开口的直径的差在所述带状纤维的宽度以上。
10.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高压容器的耐用性能下降。
11.根据参照附图对以下实施方式进行的说明,上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应易于被理解。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高压容器的沿长度方向的概略整体剖视图。图2是表示加强层的细节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3是表示带状纤维通过倾斜角度10
°
的低螺旋缠绕而缠绕在内胆上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图4是表示带状纤维通过倾斜角度50
°
的低螺旋缠绕而缠绕在内胆上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图5是表示在现有技术的高压容器中纤维层的层叠顺序号与形成该纤维层的带状纤维的倾斜角度的关系的曲线图。图6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高压容器中纤维层的层叠顺序号与形成该纤维层的带状纤维的倾斜角度的关系的曲线图。图7是从图6中提取出内侧层叠部和外侧层叠部的曲线图。图8是表示现有技术的高压容器的接口的周边的剖面示意图。图9是表示从长度方向的一方观察到的现有技术的内侧层叠部的示意图。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高压容器的接口的周边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1高压容器10的构造]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高压容器10的沿长度方向的概略整体剖视图。该高压容器10例如与燃料电池一起被搭载于燃料电池车辆。在高压容器10中,以高压填充向燃料电池的阳极供给的氢气。
[0014]
高压容器10具有内胆12和覆盖内胆12的加强层14。其中的内胆12例如由示出氢阻隔性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树脂构成。在该情况下,hdpe树脂价格低且易于加工,因此,有能够低成本且容易地制作内胆12的优点。另外,hdpe树脂的强度和刚性优异,因此,能够确保内胆12有足够的耐压性。
[0015]
内胆12具有:中空的主体部16;第1圆顶部18a,其连接于主体部16的第1端部;和第2圆顶部18b,其连接于主体部16的第2端部。主体部16大致为圆筒。第1圆顶部18a和第2圆顶部18b分别是随着沿高压容器10的轴线远离主体部16而逐渐向轴线收缩的收缩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16的内径和主体部16的外径分别从第1端部到第2端部而大致恒定。主体部16的内径和主体部16的外径也可以分别随着从第1端部靠向第2端部而缩径或者扩径。
[0016]
在第1圆顶部18a形成有开口20a。在第2圆顶部18b形成有开口20b。在开口20a设置有接口22a。在开口20b设置有接口22b。接口22a和接口22b分别为了向阳极供给氢气或者从氢补给源补给氢气而连接于配管(未图示)。接口22a的顶端和接口22b的顶端分别从加强层14露出。
[0017]
加强层14通过在增强纤维中含浸有树脂基材的纤维增强树脂(frp)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含浸有树脂的带状的增强纤维。将该增强纤维称为带状纤维26(图3、图4)。加强层14是通过周知的纤维缠绕法多次缠绕带状纤维26之后,例如通过加热使树脂硬化而形成的层叠体。即,加强层14由向远离内胆12的方向层叠的多个纤维层28构成。如图2所示,加强层14具有内侧层叠部30、外侧层叠部32和中间层叠部34。内侧层叠部30位于加强层14的内周侧。内侧层叠部30包括开始缠绕带状纤维26的部分。外侧层叠部32位于加强层14的外周侧。外侧层叠部32包括结束缠绕带状纤维26的部分。中间层叠部34位于内侧层叠部30与外侧层叠部32之间。图2中的单点划线表示第1圆顶部18a与主体部16的分界。
[0018]
内侧层叠部30和外侧层叠部32分别是通过对带状纤维26进行低螺旋缠绕而形成的纤维层28(称为低螺旋层36)的层叠体。在此,所谓螺旋缠绕是指,如图3和图4所示,将带状纤维26以其延伸方向相对于内胆12的主体部16的长度方向倾斜规定的倾斜角度wa的方式来缠绕的缠绕方法。在本说明书中,“低螺旋缠绕”是指倾斜角度wa在第1角度以下的缠绕方法。例如,第1角度为约60
°
。图3示例出倾斜角度wa约为10
°
的情况。图4示例出倾斜角度wa约为50
°
的情况。通过该低螺旋层36来确保第1圆顶部18a和第2圆顶部18b的耐压强度。
[0019]
中间层叠部34是环向层38与高螺旋层40的混合层叠体。环向层38通过对带状纤维26进行环向缠绕而形成。高螺旋层40通过对带状纤维26进行高螺旋缠绕而形成。此外,环向缠绕是指,将带状纤维26以其延伸方向相对于内胆12的主体部16的长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式来缠绕的缠绕方法。另外,在本说明书中,“高螺旋缠绕”是指倾斜角度wa大于第1角度的缠绕方法。通过该中间层叠部34,尤其通过环向层38,能确保主体部16的耐压强度。
[0020]
在本说明书中,设各个纤维层28的层叠顺序号为n。层叠顺序号n是从最下层的纤维层28向上层依次分配的编号(自然数)。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通过相对于内胆12的长度
方向以相同的倾斜角度wa连续地缠绕带状纤维26而形成的层称为1层纤维层28。即,第i-1层的低螺旋层36和第i层的低螺旋层36的倾斜角度wa不同。
[0021]
[2低螺旋层36的开口44]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加强层14的两端形成有开口44a、44b。在开口44a、44b的内侧配置有接口22a、22b。下面,将开口44a、44b统称为开口44。各个低螺旋层36具有单独的直径pd的开口44。如图3和图4所示,开口44的直径pd随着倾斜角度wa的变大而变大。
[0022]
现有技术的高压容器10

(图8)的加强层14在开口44的周围包括大的空隙60(图8)。根据本发明者的研究判明,通过使低螺旋层36满足下述条件,开口44周围的空隙60减小。
[0023]
<条件>在第i-1层的低螺旋层36和第i层的低螺旋层36中的至少一方中带状纤维26的倾斜角度wa为第2角度的情况下,直径pd
i-1
与直径pdi的差在宽度bwi以上。直径pd
i-1
为第i-1层的低螺旋层36的开口44的直径。直径pdi是第i层的低螺旋层36的开口44的直径。宽度bwi是带状纤维26的宽度。第2角度比第1角度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角度为35
°
以下。该条件由下述(1)式表示。另外,通常,带状纤维26的宽度bwi恒定,但也可以使各层之间宽度bwi不同。|pd
i-pd
i-1
|≧bwi…
(1)
[0024]
在上述条件中,第i-1层的低螺旋层36和第i层的低螺旋层36也可以是连续层叠的两层的低螺旋层36。在上述条件中,第i-1层的低螺旋层36和第i层的低螺旋层36也可以是隔着低螺旋层36以外的1层以上的纤维层28而层叠的两层的低螺旋层36。
[0025]
第i层的低螺旋层36的开口44的直径pdi由下述(2)式表示。下述(2)式中的odi是第i层的低螺旋层36的外径(outer diameter)。pdi≈odisinwa
i-bwi…
(2)
[0026]
由上述(2)式可知,第i层的低螺旋层36的开口44的直径pdi由第i层的低螺旋层36的外径odi、带状纤维26的宽度bwi和带状纤维26的带状纤维26的倾斜角度wai决定。
[0027]
在高压容器10的设计阶段确定纤维层28的全部层数和形成各个纤维层28的带状纤维26的倾斜角度wa。纤维层28的全部层数是低螺旋层36的全部总数、环向层38的全部总数和高螺旋层40的全部层数的合计值。另一方面,如以下那样来决定低螺旋层36的层叠顺序号n。
[0028]
首先,从预先确定的倾斜角度wa中选择形成第i-1层的低螺旋层36的带状纤维26的倾斜角度wa。接着,根据上述(1)式,计算出相对于第i-1层的低螺旋层36满足上述条件的第i层的低螺旋层36的开口44的直径pdi。并且,根据上述(2)式,计算出用于使第i层的低螺旋层36的开口44为直径pdi的带状纤维26的倾斜角度wa。然后,从预先确定的倾斜角度wa中选择接近计算出的倾斜角度wa的倾斜角度,作为形成第i层的低螺旋层36的带状纤维26的倾斜角度wa。
[0029]
[3现有技术的高压容器10

与本实施方式的高压容器10的比较]图5和图6是表示纤维层28的层叠顺序号n、与形成该纤维层28的带状纤维26的倾斜角度wa的关系的曲线图。图5是与现有技术的高压容器10

有关的曲线图。图6是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高压容器10有关的曲线图。在图5和图6中,层叠顺序号n从左侧向右侧升序排列。
[0030]
在图5所示的内侧层叠部30中,倾斜角度wa随着层叠顺序号n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图5所示的外侧层叠部32中,倾斜角度wa随着层叠顺序号n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与此相对,在图6所示的内侧层叠部30和外侧层叠部32中,随着层叠顺序号n的增加而随机地反复出现倾斜角度wa的增减。这意味着,根据上述条件,相对于第i-1层的低螺旋层36的开口44的直径pd
i-1
而调整了第i层的低螺旋层36的开口44的直径pdi。
[0031]
图7是表示从图6中提取出内侧层叠部30和外侧层叠部32的曲线图。在此,将表示内侧层叠部30的倾斜角度wa的变化的部分称为内侧部分46,将表示外侧层叠部32的倾斜角度wa的变化的部分称为外侧部分48。如图7所示,在连接内侧部分46的终点部分46e和外侧部分48的起点部分48s的情况下,内侧部分46和外侧部分48以通过连接点50且与纵轴平行的直线52为轴而大致轴对称。这意味着,从内侧层叠部30的最外周的位置起层叠顺序号n减小的情况下的倾斜角度wa的变化和从外侧层叠部32的最内周的位置起层叠顺序号n增加的情况下的倾斜角度wa的变化大致一致。
[0032]
图8是表示现有技术的高压容器10

的接口22b的周边的剖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高压容器10

的内侧层叠部30,带状纤维26的倾斜角度wa随着低螺旋层36的层叠顺序号n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根据该缠绕方法,如图8所示,内侧层叠部30的开口44b的直径pd随着层叠低螺旋层36而逐渐变大。其结果,在内侧层叠部30形成薄壁部56和厚壁部58。
[0033]
如图9所示,从高压容器10

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来观察,薄壁部56位于厚壁部58的内侧。当外侧层叠部32层叠于内侧层叠部30时,外侧层叠部32的带状纤维26横穿厚壁部58。该带状纤维26中的横穿薄壁部56的部分成为悬浮的状态。因此,如图8所示,在内侧层叠部30与外侧层叠部32之间形成大的空隙60。即使层叠外侧层叠部32,大的空隙60也不会被填充。因此,最终形成的加强层14在接口22b的周边包括大的空隙60。同样,加强层14在接口22a的周边包括大的空隙60。
[0034]
与此相对,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高压容器10的接口22b的周边的剖面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高压容器10的内侧层叠部30,随着低螺旋层36的层叠顺序号n的增加而随机地反复出现带状纤维26的倾斜角度wa的增减。根据该缠绕方法,开口44的直径pd大的低螺旋层36和开口44的直径pd小的低螺旋层36被随机地层叠。其结果,如图10所示,在内侧层叠部30没有形成显著的薄壁部56和厚壁部58。因此,即使在内侧层叠部30层叠外侧层叠部32,在内侧层叠部30与外侧层叠部32之间也不会形成大的空隙60(图8)。因此,最终形成的加强层14在接口22b(和接口22a)的周边不包括大的空隙60。
[0035]
[4根据实施方式能得到的技术思想]下面记载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掌握的技术思想。
[0036]
本发明的方式是一种高压容器10,其具有内胆12和纤维层28,其中,所述内胆12具有主体部16和位于所述主体部16的两端的收缩部(第1圆顶部18a、第2圆顶部18b),所述纤维层28通过在所述内胆12的外壁上多次缠绕带状纤维26而形成,多层的所述纤维层28向远离所述内胆12的方向层叠而形成加强层14,各个所述纤维层28是环向层38和螺旋层中的任一方,其中,所述环向层38通过在所述内胆12的所述外壁上以环向缠绕的方式缠绕所述带状纤维26而形成;所述螺旋层通过在所述内胆12的所述外壁上以螺旋缠绕的方式缠绕所述带状纤维26而形成,
各个所述螺旋层是低螺旋层36和高螺旋层40中的任一方,其中,所述低螺旋层36为所述带状纤维26相对于所述主体部16的长度方向的倾斜角度wa为第1角度以下的螺旋层;所述高螺旋层40为所述带状纤维26相对于所述主体部16的所述长度方向的所述倾斜角度wa大于所述第1角度的螺旋层,所述加强层14具有多层的所述低螺旋层36,在第i-1层的所述低螺旋层36和第i层的所述低螺旋层36中的至少一方中所述带状纤维26的所述倾斜角度wa为第2角度(<第1角度)以下的情况下,在第i-1层的所述低螺旋层36的端部形成的开口44的直径pd
i-1
与在第i层的所述低螺旋层36的端部形成的开口44的直径pdi的差在所述带状纤维26的宽度bwi以上。
[0037]
在上述结构中,针对第i-1层的低螺旋层36和第i层的低螺旋层36,规定的“条件”成立。在该“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在内侧层叠部30没有形成显著的厚度差。即,在内侧层叠部30,没有形成显著的薄壁部56和显著的厚壁部58。因此,即使在内侧层叠部30层叠外侧层叠部32,在内侧层叠部30与外侧层叠部32之间也不会形成大的空隙60。因此,最终形成的加强层14不包括大的空隙60。这样,根据上述结构,抑制成为使高压容器10的耐用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的空隙60,因此能够抑制高压容器10的耐用性能下降。
[0038]
在本发明的方式中,也可以为:第i-1层的所述低螺旋层36与第i层的所述低螺旋层36连续层叠。
[0039]
在本发明的方式中,也可以为:第i-1层的所述低螺旋层36和第i层的所述低螺旋层36隔着所述低螺旋层36以外的1层以上的所述纤维层28而层叠。
[0040]
在本发明的方式中,也可以为:在所述低螺旋层36的端部形成的开口44的直径pd由所述带状纤维26的所述倾斜角度wa来决定。
[0041]
在本发明的方式中,也可以为:所述加强层14具有内侧层叠部30和外侧层叠部32,其中,所述内侧层叠部30通过在所述加强层14的内周侧主要层叠多层的所述低螺旋层36而形成;所述外侧层叠部32通过在所述加强层14的外周侧主要层叠多层的所述低螺旋层36而形成,所述内侧层叠部30包括开始向所述内胆12缠绕所述带状纤维26的开始部分,所述外侧层叠部32包括结束向所述内胆12结束缠绕所述带状纤维26的结束部分,在所述内侧层叠部30与所述外侧层叠部32之间具有层叠所述高螺旋层40和所述环向层38中的至少一方的中间层叠部34。
[0042]
在本发明的方式中,也可以为:在横轴为所述纤维层28的层叠顺序号n,且纵轴为形成所述纤维层28的所述带状纤维26的所述倾斜角度wa的曲线图中,在连接内侧部分46的终点部分46e和外侧部分48的起点部分48s的情况下,所述内侧部分46和所述外侧部分48以通过所述终点部分46e与所述起点部分48s的连接点50且平行于所述纵轴的直线52为轴而大致轴对称,其中,所述内侧部分46表示所述内侧层叠部30的伴随着所述层叠顺序号n的变化而发生的所述倾斜角度wa的
变化;所述所述外侧部分48表示所述外侧层叠部32的伴随着所述层叠顺序号n的变化而发生的所述倾斜角度wa的变化。
[0043]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高压容器并不限定于前述的实施方式,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采用各种结构。
[0044]
例如,该高压容器也可以用于搭载于燃料电池车辆的用途以外的用途。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压容器(10),其具有内胆(12)和纤维层(28),其中,所述内胆(12)具有主体部(16)和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两端的收缩部(18a、18b);所述纤维层(28)通过在所述内胆的外壁上多次缠绕带状纤维(26)而形成,多层的所述纤维层向远离所述内胆的方向层叠而形成加强层(14),所述高压容器(10)的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纤维层是环向层(38)和螺旋层中的任一方,其中,所述环向层(38)通过在所述内胆的所述外壁上以环向缠绕的方式缠绕所述带状纤维而形成;所述螺旋层通过在所述内胆的所述外壁上以螺旋缠绕的方式缠绕所述带状纤维而形成,各个所述螺旋层是低螺旋层(36)和高螺旋层(40)中的任一方,其中,所述低螺旋层(36)是指所述带状纤维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的倾斜角度(wa)为第1角度以下的螺旋层;所述高螺旋层(40)是指所述带状纤维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所述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1角度的螺旋层,所述加强层具有多层的所述低螺旋层,当第i-1层的所述低螺旋层和第i层的所述低螺旋层中的至少一方中所述带状纤维的所述倾斜角度为第2角度以下时,在第i-1层的所述低螺旋层的端部形成的开口(44)的直径(pd
i-1
)与在第i层的所述低螺旋层的端部形成的开口的直径(pd
i
)的差在所述带状纤维的宽度(bw
i
)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容器,其特征在于,第i-1层的所述低螺旋层和第i层的所述低螺旋层连续层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容器,其特征在于,第i-1层的所述低螺旋层和第i层的所述低螺旋层隔着所述低螺旋层以外的1层以上的所述纤维层而层叠。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压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低螺旋层的端部形成的开口的直径由所述带状纤维的所述倾斜角度来决定。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压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具有内侧层叠部(30)和外侧层叠部(32),其中,所述内侧层叠部(30)通过在所述加强层的内周侧主要层叠多层的所述低螺旋层而形成,所述外侧层叠部(32)通过在所述加强层的外周侧主要层叠多层的所述低螺旋层而形成,所述内侧层叠部包括开始向所述内胆缠绕所述带状纤维的开始部分,所述外侧层叠部包括结束向所述内胆缠绕所述带状纤维的结束部分,在所述内侧层叠部与所述外侧层叠部之间具有层叠所述高螺旋层和所述环向层中的至少一方的中间层叠部(3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压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横轴为所述纤维层的层叠顺序号(n),且纵轴为形成所述纤维层的所述带状纤维的所述倾斜角度的曲线图中,在连接内侧部分(46)的终点部分(46e)和外侧部分(48)的起点部分(48s)的情况下,所述内侧部分和所述外侧部分以通过所述终点部分与所述起点部分的连接点(50)且与所述纵轴平行的直线(52)为轴而大致轴对称,其中,所述内侧部分(46)
表示所述内侧层叠部的伴随着所述层叠顺序号的变化而发生的所述倾斜角度的变化;所述外侧部分(48)表示所述外侧层叠部的伴随着所述层叠顺序号的变化而发生的所述倾斜角度的变化。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压容器(10)。高压容器(10)的加强层(14)具有多层的低螺旋层(36),在第i-1层的低螺旋层(36)和第i层的低螺旋层(36)中的至少一方中带状纤维(26)的倾斜角度WA为第2角度(<第1角度)以下的情况下,在第i-1层的低螺旋层(36)的端部形成的开口(44)的直径(PDi-1)与在第i层的低螺旋层(36)的端部形成的开口(44)的直径(PDi)的差在带状纤维(26)的宽度(BWi)以上。据此,能够抑制高压容器的耐用性能下降。用性能下降。用性能下降。


技术研发人员:辰岛宏亮 梅津健太 西垂水裕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1.09.08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