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2  142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性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笔记本、平板电脑、手机等消费性电子产品小型轻薄化的发展趋势,对其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工艺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产品日渐轻薄化,其内部的空间也变得非常狭小,这就要求产品内部必须要采用密集化布局,各个电子零件的体积也越来越小,越来越轻薄化,对制程工艺和产品连接的可靠性要求都越来越高。lvds(low-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接口连接器是一种低电压、高传输速率的电连接器,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由于传输的低电压差分信号,通常需要金属壳体来保障信号传输的品质,在手机、笔记本电脑内狭小的空间中,lvds电连接器的体积需要设计的非常轻薄、矮小。现有的lvds电连接器中,金属壳体的底板上通常会设置有若干凸伸入插接腔内的弹片,而这种弹片是由金属壳体表面冲裁而成,用于抵接住插接腔内的对接端电连接器的金属壳体,一方面增加两个电连接器的插接力,另一方面也便于形成接地回路,但是这种冲裁出来的弹片的一端通常都是一自由末端,这使得弹片的强度较弱,十分容易在插接过程中发生翘曲变形,从而影响金属壳体与对接端电连接器之间的保持力或插拔力和接触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金属壳体在插接过程中插拔力不佳、接触不稳定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设有一顶板、一底板及一对侧板,所述顶板、底板及侧板之间形成有一插接腔,所述金属壳体的底板设有若干向上凸伸入所述插接腔内的弹臂,所述弹臂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弹臂的前后两端均与所述底板一体相连。
5.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开口,所述开口贯通所述插接腔,所述弹臂形成于所述开口内侧。
6.进一步地,所述弹臂的前后两端均与所述开口的内侧边缘一体相连。
7.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顶壁、一底壁及一对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金属壳体的底板卡持配合,且所述底壁上开设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卡槽,所述卡槽呈长条形且沿前后方向延伸。
8.进一步地,所述开口与所述卡槽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弹臂暴露于所述卡槽内。
9.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后侧边缘还设有若干与所述开口一一对应的缺口及位于缺口内的安装臂,所述缺口的宽度大于所述开口的宽度,且每一缺口内都设有一所述安装臂。
10.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臂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位于所述弹臂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安装臂和所述弹臂在前后方向上对齐设置。
11.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纵向两端还设有向后延伸出的一对焊脚,所述焊脚向后延伸超过所述安装臂,且位于所述若干缺口的两端。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金属壳体的底板上设置若干凸伸入插接腔内的弹臂,并将弹臂两端均与底板一体相连,使得弹臂不存在自由末端,因而其稳定性和可靠性更佳,在插接过程中不容易发生过度变形或被顶坏,为金属壳体与对接端电连接器的插接提供可靠稳定的保持力。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的正面朝上的立体组合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的底面朝上的立体组合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的底面朝上的立体分解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的底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10、收容于绝缘本体10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0及包覆于绝缘本体10上的金属壳体30,所述金属壳体30与所述绝缘本体10共同构成一插接腔40,用于供一对接端电连接器(未图示)插入。
18.所述绝缘本体10呈纵长形,其设有一顶壁11、一底壁12及连接所述顶壁11和底壁12的一对侧壁13,所述顶壁11和所述底壁12均与所述金属壳体30卡持配合,其中,所述底壁12上开设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卡槽14,所述卡槽14用于容纳所述金属壳体30的至少一部分。
19.所述金属壳体30设有一顶板31、一底板32及一对侧板33,所述顶板31与所述绝缘本体10的顶壁11卡持配合,所述底板32与所述绝缘本体10的底壁12卡持配合,所述一对侧板33则分别覆盖于所述一对侧壁13上,所述顶板31、底板32及侧板33围绕于所述插接腔40的外围,其中,所述金属壳体30的底板32开设有若干贯通所述插接腔40的开口34及位于所述开口34内的弹臂35,所述若干开口34与所述若干卡槽14一一对应设置,且使得所述弹臂35位于所述卡槽14内,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弹臂35的呈长条形,其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弹臂35的两端均与所述底板32一体连接,即所述弹臂35的两端与所述开口34的内侧边缘一体相连,参图3所示。另外,所述底板32的后侧边缘还设有若干与所述开口34一一对应的缺口36及位于缺口36内的安装臂37,所述缺口36的宽度大于所述开口34的宽度,且每一缺口36内都设有一所述安装臂37,所述安装臂37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位于所述弹臂35的延伸方向上,安装臂37的宽度大于所述弹臂35的宽度,两者在前后方向上对齐设置。所述底板32的纵向两端还设有向后延伸出的一对焊脚38,所述焊脚38向后延伸超过所述安装臂37,且位于所述若干缺口36的两端。
20.由于所述弹臂35位于所述开口34内,且弹臂35的两端与所述开口34的内侧边缘一体相连,因而并不设有自由末端,使得弹臂35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更佳,其两端均与金属壳体30的底板32一体相连,在插接过程中不容易发生过度变形或被顶坏,为金属壳体30与对接端电连接器的插接提供可靠稳定的保持力。
2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设有一顶板、一底板及一对侧板,所述顶板、底板及侧板之间形成有一插接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的底板设有若干向上凸伸入所述插接腔内的弹臂,所述弹臂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弹臂的前后两端均与所述底板一体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开口,所述开口贯通所述插接腔,所述弹臂形成于所述开口内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臂的前后两端均与所述开口的内侧边缘一体相连。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顶壁、一底壁及一对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金属壳体的底板卡持配合,且所述底壁上开设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卡槽,所述卡槽呈长条形且沿前后方向延伸。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与所述卡槽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弹臂暴露于所述卡槽内。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后侧边缘还设有若干与所述开口一一对应的缺口及位于缺口内的安装臂,所述缺口的宽度大于所述开口的宽度,且每一缺口内都设有一所述安装臂。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臂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位于所述弹臂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安装臂和所述弹臂在前后方向上对齐设置。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纵向两端还设有向后延伸出的一对焊脚,所述焊脚向后延伸超过所述安装臂且位于所述若干缺口的两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设有一顶板、一底板及一对侧板,所述顶板、底板及侧板之间形成有一插接腔,所述金属壳体的底板设有若干向上凸伸入所述插接腔内的弹臂,所述弹臂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弹臂的前后两端均与所述底板一体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金属壳体的底板上设置若干凸伸入插接腔内的弹臂,并将弹臂两端均与底板一体相连,使得弹臂不存在自由末端,因而其稳定性和可靠性更佳,在插接过程中不容易发生过度变形或被顶坏,为金属壳体与对接端电连接器的插接提供可靠稳定的保持力。靠稳定的保持力。靠稳定的保持力。


技术研发人员:包金平 吴永发 吴祝平 方志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德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3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