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11-23  59



1.本技术涉及零部件生产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钻孔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2.套管是一种将带电导体引入电气设备或穿过墙壁的一种绝缘装置。前者称为电器套管,后者称为穿墙套管。套管通常用在建筑地下室,是用来保护管道或者方便管道安装的铁圈。套管的分类有刚性套管、柔性防水套管、钢管套管及铁皮套管等。
3.机械模具在对套管进行定位钻孔时,是以螺旋线形式连续均匀的在套管表面打孔,而现有技术中,机械模具与套管固定后,需要人工手动调节机械模具的角度,来实现套管的加工工艺,导致其定位精度低,生产效率差的问题出现。
4.所以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还需进一步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钻孔定位机构,使模具能够对套管定位的同时,还可自动调整套管的角度,无需人工手动调节,提高了定位精度及生产效率。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钻孔定位机构,包括:
8.基板,所述基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驱动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移动板;
9.回转支承,固定在所述移动板上,所述回转支承具有卡接部能够固定待加工套管,且所述卡接部的中心线与水平面平行,所述回转支承能够驱动所述卡接部带着所述待加工套管转动;
10.其中,所述驱动部与所述移动板连接,所述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移动板带着所述回转支承在所述基板上沿水平直线往复运动。
11.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12.可选地,前述的钻孔定位机构,其所述驱动部包括:
13.驱动电机、齿轮以及齿条;
14.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移动板的上表面,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所述齿轮;
15.所述齿条固定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相啮合,且所述齿条与所述卡接部的中心线相互平行。
16.可选地,前述的钻孔定位机构,其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竖直穿过所述移动板;所述齿条的侧面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连接。
17.可选地,前述的钻孔定位机构,其所述驱动部包括:
18.驱动缸,所述驱动缸的缸体端安装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所述驱动缸的驱动端与所述移动板连接;
19.其中,所述驱动缸驱动端的运动方向与所述卡接部的中心线相互平行。
20.可选地,前述的钻孔定位机构,其还包括:
21.至少两个第一滑杆和与所述第一滑杆数量相同的第一滑套;
22.其中,所述第一滑杆的两端通过安装部安装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滑杆与所述基板间隔一定距离,所述第一滑杆与所述卡接部的中心线平行;所述第一滑套设置在所述移动板的下表面,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滑套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滑杆一一对应的滑动连接。
23.可选地,前述的钻孔定位机构,其还包括:
24.导轨及滑块;
25.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所述导轨的个数至少为两个,每个所述导轨均与所述卡接部的中心线相互平行;
26.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移动板的下表面,所述滑块的个数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滑块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导轨对应的滑动连接。
27.可选地,前述的钻孔定位机构,其还包括:
28.基座,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具有工作台;
29.升降机,所述升降机安装在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
30.其中,所述升降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基板连接,能够驱动所述基板带着所述移动板和所述回转支承在所述基座上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31.可选地,前述的钻孔定位机构,其还包括:
32.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驱动部、所述回转支承及所述升降机连接。
33.可选地,前述的钻孔定位机构,其还包括:
34.至少两个第二滑杆和与所述第二滑杆数量相同的第二滑套;
35.其中,所述第二滑杆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滑套嵌入所述工作台上表面,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滑杆相互平行,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滑杆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滑套对应的滑动连接。
36.可选地,前述的钻孔定位机构,其还包括:
37.支撑板,固定在所述移动板上,并与所述回转支承连接。
38.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钻孔定位机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3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钻孔定位机构,其通过设置的驱动部,可使驱动部带着移动板、回转支承、卡接部以及待加工套管在基板上沿水平直线往复运动;通过设置的回转支承,可使卡接部带着待加工套管,在移动板上进行周向转动;进而当驱动部和回转支承同时工作时,卡接部与待加工套管在基板上沿水平直线往复运动的同时,还能进行周向转动,满足待加工套管以螺旋线形式进行打孔,即孔位以螺旋线形式均匀分布在待加工套管的表面,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机械模具,无需人工手动调节,有效地解决了定位精度低,生产效率差的问题。
40.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41.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
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42.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钻孔定位机构针对第一种驱动部与移动板之间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43.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钻孔定位机构针对第一种驱动部与移动板之间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44.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钻孔定位机构的第一种滑动部、第一种驱动部与基板的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45.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钻孔定位机构的卡接部与待加工套管的卡接结构示意图;
46.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钻孔定位机构针对第二种驱动部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47.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钻孔定位机构的第一种滑动部、第二种驱动部与基板的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48.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钻孔定位机构针对第三种驱动部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49.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钻孔定位机构的第一种滑动部、第三种驱动部与基板的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50.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钻孔定位机构的移动板的仰视图;
51.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钻孔定位机构的第二种滑动部、第一种驱动结构与基板的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52.图1-图10中各标号为:
53.基板1、移动板2、回转支承3、卡接部4、驱动部5、驱动电机51、齿轮52、齿条53、驱动缸54、安装座55、丝杠56、螺纹套57、第一滑杆6、安装部7、第一滑套8、导轨9、滑块10、基座11、升降机12、第二滑杆13、第二滑套14、支撑板15、待加工套管16、工作台17。
具体实施方式
54.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55.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56.实施例一
57.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提出的一种钻孔定位机构,包括:基板1以及回转支承3;
58.所述基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驱动部5,所述基板1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移动板2;
59.所述回转支承3固定在所述移动板2上,所述回转支承3具有卡接部4能够固定待加工套管16,且所述卡接部4的中心线与水平面平行,所述回转支承3能够驱动所述卡接部4带
着所述待加工套管16转动;
60.其中,所述驱动部5与所述移动板2连接,所述驱动部5能够驱动所述移动板2带着所述回转支承3在所述基板1上沿水平直线往复运动。
61.具体地,基板1可以为放置在承载面上的底座,用于支撑移动板2、驱动部5、卡接部4以及待加工套管16;也可以作为承重板安装在其他器械上,以提供支撑的效果。
62.移动板2用于支撑驱动部5、回转支承3、卡接部4以及待加工套管16,移动板2与基板1之间的滑动连接,可便于回转支承3随移动板2在基板1上沿水平直线往复运动。移动板2与回转支承3之间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器件间接连接,其连接的方式可采用可拆卸式连接或者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栓连接或者焊接。
63.回转支承3的工作方式类似于轴承的运转方式,回转支承3通常是由回转支承部和回转驱动部两部分组成,回转支承部用于连接回转部分与非回转部分;回转驱动部可以驱动回转部分相对于非回转部分实现回转运动。具体的使用方式为技术人员所知,在此不再赘述,可通过采购获得。回转支承3可使卡接部4带着待加工套管16,在移动板2上进行周向转动。卡接部4为空心卡盘,其是利用均布在卡盘体上的活动卡爪的径向移动,把工件夹紧和定位的器件,卡接部4可对不同尺寸的待加工套管16进行加持和固定,卡接部4为现有技术,可通过采购获得。回转支承3和卡接部4之间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器件间接连接,其连接的方式可采用可拆卸式连接或者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栓连接或者焊接。
64.驱动部5与基板1之间及驱动部5与移动板之间可采用可拆卸式连接或者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栓连接或者焊接;驱动部5的运动方向需与卡接部4的中心线相互平行,此结构设计,可使待加工套管16在基板1上沿卡接部4的中心线方向进行水平直线往复运动,在配合回转支承3的使用,可使卡接部4带着待加工套管16,在移动板2上进行周向转动,进而实现待加工套管16以螺旋线形式进行打孔的效果,即孔位以螺旋线形式均匀分布在套管的表面。
6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钻孔定位机构,其通过设置的驱动部5,可使驱动部5带着移动板2、回转支承3、卡接部4以及待加工套管16在基板1上沿水平直线往复运动;通过设置的回转支承3,可使卡接部4带着待加工套管16,在移动板2上进行周向转动;进而当驱动部5和回转支承3同时工作时,卡接部4与待加工套管16在基板1上沿水平直线往复运动的同时,还能进行周向转动,满足待加工套管16以螺旋线形式进行打孔,即孔位以螺旋线形式均匀分布在待加工套管16的表面,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机械模具,无需人工手动调节,有效地解决了定位精度低,生产效率差的问题。
66.如图1-图2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所述驱动部5包括:驱动电机51、齿轮52以及齿条53;
67.所述驱动电机51设置在所述移动板2的上表面,所述驱动电机51的输出端设置所述齿轮52;所述齿条53固定在所述基板1的上表面,所述齿条53与所述齿轮52相啮合,且所述齿条53与所述卡接部4的中心线相互平行。
68.具体地,驱动电机51与移动板2之间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器件间接连接,其连接的方式可采用可拆卸式连接或者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栓连接或者焊接。驱动电机51的输出端与齿轮52之间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器件间接连接,其连接方式可采用可拆卸连接或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栓、过盈配合、顶丝、联轴器或者焊接等。齿条
53与基板1之间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器件间接连接,其连接的方式可采用可拆卸式连接或者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栓连接或者焊接。齿轮52和齿条53可以为直齿轮和直齿条,也可以为斜齿轮和斜齿条,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齿轮52和齿条53的种类,进而实现齿轮52和齿条53啮合传动的效果,以使驱动电机51带动移动板2在基板1上实现水平直线往复运动。齿条53与卡接部4的中心线相互平行,此结构设计,可使待加工套管16在基板1上沿卡接部4的中心线方向进行水平直线往复运动。
69.但需要注意的是,齿条53安装在基板1上的方式,可以是齿条53背离齿的一面即底面与基板1连接(图中未画出),使齿轮52和齿条53啮合传动,进而使驱动电机51带动移动板2在基板1上实现水平直线往复运动;也可以是齿条53的侧面即与底面和齿面相连的面与基板1连接,使齿轮52和齿条53啮合传动,进而使驱动电机51带动移动板2在基板1上实现水平直线往复运动。
70.其中,通过驱动电机51的输出端带动齿轮52转动,齿轮52的齿牙与齿条53的齿牙啮合,根据驱动电机51的输出端转动方向的不同,可使齿轮52在齿条53上进行往复运动,齿轮52在运动的同时,驱动电机51随齿轮52进行同向运动,从而驱动电机51可带动移动板2、回转支承3、卡接部4及待加工套管16在基板1上沿水平直线往复运动。
71.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所述驱动电机51的输出端竖直穿过所述移动板2;所述齿条53的侧面与所述基板1的上表面连接。
72.具体地,齿条53的侧面即与底面和齿面相连的面与基板1连接,使齿轮52和齿条53啮合传动,进而使驱动电机51带动移动板2、回转支承3、卡接部4及待加工套管16在基板1上沿水平直线往复运动,此结构设计,可节约空间,降低安装驱动电机51时的空间占比,提高空间利用率。此外,通过此种方式安装驱动电机51,还可提高驱动电机51安置在移动板2上的稳定性。
73.如图4-图6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所述驱动部5包括:
74.驱动缸54,所述驱动缸54的缸体端安装在所述基板1的上表面,所述驱动缸54的驱动端与所述移动板2连接;其中,所述驱动缸54驱动端的运动方向与所述卡接部4的中心线相互平行。
75.具体地,驱动缸54的缸体端与基板1之间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器件间接连接,其连接的方式可采用可拆卸式连接或者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栓连接或者焊接。驱动缸54的驱动端与移动板2之间可以直接连接,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器件间接连接,其连接的方式可采用可拆卸式连接或者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栓连接或者焊接。驱动缸54驱动端的运动方向与卡接部4的中心线相互平行,此结构设计,可使待加工套管16在基板1上沿卡接部4的中心线方向进行水平直线往复运动。
76.其中,通过驱动缸54的驱动端带动移动板2、回转支承3、卡接部4及待加工套管16在基板1上,沿驱动缸54输出端运动的方向进行水平直线往复运动。
77.如图4、如图7-图9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所述驱动部5包括:驱动电机51、两个安装座55、丝杠56以及螺纹套57;
78.所述驱动电机51设置在所述基板1的上表面;两个所述安装座55分别设置在基板1的上表面;所述丝杠56设置在两个所述安装座55之间,且所述丝杠56与所述卡接部4的中心线相互平行;所述丝杠56的一端穿过一个所述安装座55,并与所述驱动电机51的输出端连
接;所述螺纹套57设置在所述移动板2的下表面,并与所述丝杠56螺纹连接。
79.具体地,驱动电机51与基板1之间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器件间接连接,其连接的方式可采用可拆卸式连接或者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栓连接或者焊接。驱动电机51的输出端与丝杠56之间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器件间接连接,其连接的方式可采用可拆卸式连接或者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联轴器连接或者焊接。安装座55与基板1之间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器件间接连接,其连接的方式可采用可拆卸式连接或者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栓连接或者焊接。安装座55与丝杠56之间通过轴承连接。螺纹套57与移动板2之间可以采用可拆卸式连接或者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栓连接或者焊接。安装座55用于支撑丝杠56,具体的使用方法为技术人员所知,在此不再赘述,可通过采购获得。丝杠56与卡接部4的中心线相互平行,此结构设计,可使待加工套管16在基板1上沿卡接部4的中心线方向进行水平直线往复运动。
80.其中,通过驱动电机51的输出端带动丝杠56在安装座55上旋转,根据驱动电机51输出端转动方向的不同,可使螺纹套57沿丝杠56实现水平直线往复运动的效果,从而螺纹套57可带动移动板2、回转支承3、卡接部4及待加工套管16在基板1上沿水平直线往复运动。
81.如图1-图3、如图5-9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滑杆6和与所述第一滑杆6数量相同的第一滑套8;
82.其中,所述第一滑杆6的两端通过安装部7安装在所述基板1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滑杆6与所述基板1间隔一定距离,所述第一滑杆6与所述卡接部4的中心线平行;所述第一滑套8设置在所述移动板2的下表面,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滑套8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滑杆6一一对应的滑动连接。
83.具体地,安装部7为支撑座,用于支撑第一滑杆6,以使第一滑杆6可稳定的安装在基板1的上表面。第一滑杆6与第一滑套8的个数均优选为2个,两者的配合可起到导向的效果,提高了移动板2在基板1上运动时的稳定性。其中,安装部7与基板1之间的连接方式、安装部7与第一滑杆6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第一滑套8与移动板2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常规的连接方式,具体的方案为技术人员所掌握,本技术在此不在赘述。
84.如图10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还包括:导轨9及滑块10;
85.所述导轨9设置在所述基板1的上表面,所述导轨9的个数至少为两个,每个所述导轨9均与所述卡接部4的中心线相互平行;所述滑块10设置在所述移动板2的下表面,所述滑块10的个数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滑块10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导轨9对应的滑动连接。
86.具体地,导轨9与滑块10的个数均优选为2个,两者的配合可起到导向的效果,提高了移动板2在基板1上运动时的稳定性。其中,导轨9与滑块10可以为任意形状,本技术不作限定,只要滑块10可以带动移动板2在基板1上沿水平直线往复运动即可。导轨9与基板1之间及滑块10与移动板2之间均为常规的连接方式,具体的方案为技术人员所掌握,本技术在此不在赘述。
87.如图1-图2、图5、图7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还包括:基座11以及升降机12;
88.所述基座11的上表面具有工作台17;所述升降机12安装在所述工作台17的上表面;其中,所述升降机12的输出端与所述基板1连接,能够驱动所述基板1带着所述移动板2和所述回转支承3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89.具体地,基座11为放置在承载面上的底座,可起到支撑的效果。工作台17用于安置
升降机12。升降机12用于竖直方向的高度调节。基座11与升降机12之间可采用可拆卸式连接或者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栓连接或者焊接。升降机12与基板1之间可采用可拆卸式连接或者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栓连接或者焊接。
90.在实现上述效果的同时,通过升降机12的输出端能够驱动基板1带着移动板2、回转支承3、卡接部4及待加工套管16在基座11上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实现了对待加工套管16的中心高度进行调节的效果。
91.进一步,在具体实施中,其还包括:
92.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驱动部5、所述回转支承3及所述升降机12连接。
93.具体地,控制装置(图中未画出)用于控制驱动部5、回转支承3及升降机12的启动。控制装置为常规的控制端,例如:plc控制系统、计算机或触控按钮等等。
94.在实现上述效果的同时,通过控制装置可使待加工套管16在基板1上按照预设距离、预设角度同时进行高精度的平移和旋转,其次,控制装置还可控制升降机12按照预设高度对待加工套管16的中心高度进行准确的调节。
95.如图1-图2、图5、图7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滑杆13和与所述第二滑杆13数量相同的第二滑套14;
96.其中,所述第二滑杆13设置在所述基板1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滑套14嵌入所述工作台17上表面,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滑杆13相互平行,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滑杆13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滑套14对应的滑动连接。
97.具体地,工作台17的上表面设置适配第二滑套14的通槽,通槽用于在工作台上放置第二滑套14。第二滑套14的一端有法兰环,第二滑套14与法兰环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其中,法兰环起到限位的效果,用于支撑第二滑套14,以使第二滑套14稳定的放置在工作台17上。第二滑杆13与基板1之间可采用可拆卸式连接或者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栓连接或者焊接。第二滑杆13与第二滑套14的配合可起到导向的效果,提高升降机12输出端驱动基板1带着移动板2和回转支承3在基座11上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的稳定性。
98.如图1-图2、图5、图7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还包括:
99.支撑板15,固定在所述移动板2上,并与所述回转支承3连接。
100.具体地,支撑板15用于支撑和固定回转支承3。支撑板15与回转支承3之间可采用可拆卸式连接或者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栓连接或者焊接。支撑板15与移动板2之间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器件间接连接,其连接的方式可采用可拆卸式连接或者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栓连接或者焊接。
101.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装置中的相关特征可以相互参考。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分各实施例,而并不代表各实施例的优劣。
102.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10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钻孔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驱动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移动板;回转支承,固定在所述移动板上,所述回转支承具有卡接部能够固定待加工套管,且所述卡接部的中心线与水平面平行,所述回转支承能够驱动所述卡接部带着所述待加工套管转动;其中,所述驱动部与所述移动板连接,所述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移动板带着所述回转支承在所述基板上沿水平直线往复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齿轮以及齿条;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移动板的上表面,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所述齿轮;所述齿条固定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相啮合,且所述齿条与所述卡接部的中心线相互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孔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竖直穿过所述移动板;所述齿条的侧面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缸,所述驱动缸的缸体端安装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所述驱动缸的驱动端与所述移动板连接;其中,所述驱动缸驱动端的运动方向与所述卡接部的中心线相互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滑杆和与所述第一滑杆数量相同的第一滑套;其中,所述第一滑杆的两端通过安装部安装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滑杆与所述基板间隔一定距离,所述第一滑杆与所述卡接部的中心线平行;所述第一滑套设置在所述移动板的下表面,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滑套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滑杆一一对应的滑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轨及滑块;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所述导轨的个数至少为两个,每个所述导轨均与所述卡接部的中心线相互平行;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移动板的下表面,所述滑块的个数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滑块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导轨对应的滑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具有工作台;升降机,所述升降机安装在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其中,所述升降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基板连接,能够驱动所述基板带着所述移动板和所述回转支承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钻孔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驱动部、所述回转支承及所述升降机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钻孔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两个第二滑杆和与所述第二滑杆数量相同的第二滑套;其中,所述第二滑杆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滑套嵌入所述工作台上表面,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滑杆相互平行,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滑杆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滑套对应的滑动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板,固定在所述移动板上,并与所述回转支承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钻孔定位机构,涉及零部件生产加工技术领域。钻孔定位机构,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驱动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移动板;回转支承,固定在所述移动板上,所述回转支承具有卡接部能够固定待加工套管,且所述卡接部的中心线与水平面平行,所述回转支承能够驱动所述卡接部带着所述待加工套管转动;其中,所述驱动部与所述移动板连接,所述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移动板带着所述回转支承在所述基板上沿水平直线往复运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机械模具,无需人工手动调节,有效地解决了定位精度低,生产效率差的问题。题。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国 牛帅平 李卫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东石油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4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