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电缆架设技术领域,涉及电缆方向调节设备用电源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电缆线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缆及电缆附件与杆塔的连接固定方式也越来越多,杆塔厂家在加工生产电缆附件连接件时没有现场施工和运行经验,这样就使得与电缆附件相连接部分都是固定的,在施工现场根据实际情况没法对电缆头和附件的位置及方向进行适当的调节,由于现在大截面电缆的普遍使用,电缆自身重量很重,长期处于自身重力作用下,方向有偏差以及稍微有些扭曲就有可能导致电缆及电缆附件故障,电缆与电缆附件在施工时的工作空间相对狭窄,施工不便,施工难度较大,电缆方向调节装置随之衍生;
3.现有的电缆方向调节装置在作业时需要使用电池,电池在户外使用时,容易受到外物的冲击,容易导致电池的损坏,大大缩减电池的使用寿命,在使用时,电池发热,在电池的表面容易形成热岛效应,导致电池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方向调节设备用电源防护装置,解决电池在户外使用时,容易受到外物的冲击,容易导致电池的损坏,大大缩减电池的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缆方向调节设备用电源防护装置,包括电源本体、防护结构和散热结构,电源本体的外侧平面上环绕设置有防护结构,散热结构架设在电源本体的棱角之外的位置;
7.所述防护结构包括与电源本体外侧面相连的防护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减震气囊、防护板、中空的连接软管、复位弹簧、缓冲气囊和限位框;减震气囊一端固定在电源本体的外侧面,防护板固定在减震气囊另一端上;减震气囊的侧壁设置有限位框,限位框平行于电源本体,限位框的内部固定有缓冲气囊;缓冲气囊的一端和限位框的内壁之间固定有复位弹簧;连接软管配合连通减震气囊和缓冲气囊;
8.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和电源本体前、后侧面固定连接的限位架,限位架末端设置有散热单元。
9.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板为圆弧板,电源本体的四个外侧面均设置防护单元,所有防护板环绕电源本体外侧面。
10.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减震气囊两侧对称处各设置有一个限位框、缓冲气囊、复位弹簧和连接软管。
11.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框固定在电源本体的外侧面上,连接软管穿设在复位弹簧内部。
12.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单元包括排风管、风机和导流孔,排风管固定在限位架末端,并且其轴心与限位架所在平面垂直,排风管的一端安装有风机,排风管上开设有导流孔;风机与电源本体电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本体的棱角位置分布有散热单元,排风管靠近电源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导流孔。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发明通过设置防护结构,将防护板的表面设置为弧面,在受到冲击时,冲击物能够沿防护板的弧面偏向滑移,减少直面冲击,达到保护电源本体的效果,在防护板与电源本体之间设置有减震气囊,在受到冲击时,容易对减震气囊挤压,在挤压时,减震气囊的气体进入缓冲气囊内,在复位弹簧的配合作业下,能够保证挤压后的减震气囊复原,同时能够有效缓冲撞击,达到更好的保护装置;
16.通过设置散热结构,在排风管产生风洞,空气在排风管流动时,排风管内为低压状态,电源本体表面的热空气会在压力作用下,由导流孔进入排风管内,混合气流排出,实现对电源本体的散热,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18.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发明整体的立体结构图之一;
20.图2为本发明整体的立体结构图之二;
21.图3为本发明整体的主视平面结构图;
22.图中:1、电源本体;2、防护结构;3、散热结构;21、减震气囊;22、防护板;23、连接软管;24、复位弹簧;25、缓冲气囊;26、限位框;31、排风管;32、风机;33、限位架;34、导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2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5.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缆方向调节设备用电源防护装置,包括电源本体1、防护结构2和散热结构3,电源本体的外侧平面上环绕设置有防护结构,散热结构架设在电源本体的棱角之外的位置。
26.防护结构包括与电源本体外侧面相连的防护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减震气囊21、防护板22、中空的连接软管23、复位弹簧24、缓冲气囊25和限位框26。
27.减震气囊一端固定在电源本体的外侧面,防护板固定在减震气囊另一端上。防护板为圆弧板,电源本体的四个外侧面均设置防护单元,所有防护板环绕电源本体外侧面。在受到冲击时,冲击物能够沿防护板的弧面偏向滑移,减少直面冲击。
28.减震气囊的两侧壁对称设置有限位框,限位框平行固定于电源本体的外侧面上,增加与减震气囊相连的缓冲气囊的数量。限位框的内部固定有缓冲气囊。缓冲气囊的一端和限位框的内壁之间固定有复位弹簧。连接软管配合连通减震气囊和缓冲气囊,并穿设在复位弹簧内部,以减少占用空间,并减少软管被磨损的风险。
29.散热结构包括和电源本体前、后侧面固定连接的限位架33,限位架末端设置有散热单元,散热单元分布于电源本体的棱角位置。散热单元包括排风管31、风机32和导流孔34。排风管固定在限位架末端,并且其轴心与限位架所在平面垂直。排风管的一端安装有风机,排风管靠近电源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导流孔。风机与电源本体电连接,电源工作时为风机供电。
30.工作原理:在电源本体的四个平行面设置有防护板,将防护板的表面设置为弧面,在受到冲击时,冲击物能够沿防护板的弧面偏向滑移,减少直面冲击,达到保护电源本体的效果。在防护板与电源本体之间设置有减震气囊,在受到冲击时,容易对减震气囊挤压,在挤压时,减震气囊的气体通过连接软管进入缓冲气囊内;之后,在复位弹簧的配合作业下,能够保证挤压后的减震气囊复原,同时能够有效缓冲撞击,达到更好的保护装置。
31.在电源使用,四个风机同步作业,能够在排风管产生风洞,空气在排风管流动时,排风管内为低压状态;电源本体表面的热空气会在压力作用下,由导流孔进入排风管内,混合气流排出,实现对电源本体的散热,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32.当然,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缆方向调节设备用电源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本体(1)、防护结构(2)和散热结构(3),电源本体(1)的外侧平面上环绕设置有防护结构(2),散热结构(3)架设在电源本体(1)的棱角之外的位置;所述防护结构(2)包括与电源本体(1)外侧面相连的防护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减震气囊(21)、防护板(22)、中空的连接软管(23)、复位弹簧(24)、缓冲气囊(25)和限位框(26);减震气囊(21)一端固定在电源本体(1)的外侧面,防护板(22)固定在减震气囊(21)另一端上;减震气囊(21)的侧壁设置有限位框(26),限位框(26)平行于电源本体(1),限位框(26)的内部固定有缓冲气囊(25);缓冲气囊(25)的一端和限位框(26)的内壁之间固定有复位弹簧(24);连接软管(23)配合连通减震气囊(21)和缓冲气囊(25);所述散热结构(3)包括和电源本体(1)前、后侧面固定连接的限位架(33),限位架(33)末端设置有散热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方向调节设备用电源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22)为圆弧板,电源本体(1)的四个外侧面均设置防护单元,所有防护板(22)环绕电源本体(1)外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方向调节设备用电源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减震气囊(21)两侧对称处各设置有一个限位框(26)、缓冲气囊(25)、复位弹簧(24)和连接软管(2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方向调节设备用电源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26)固定在电源本体(1)的外侧面上,连接软管(23)穿设在复位弹簧(24)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方向调节设备用电源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包括排风管(31)、风机(32)和导流孔(34),排风管(31)固定在限位架(33)末端,并且其轴心与限位架(33)所在平面垂直,排风管(31)的一端安装有风机(32),排风管(31)上开设有导流孔(34);风机(32)与电源本体(1)电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方向调节设备用电源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本体(1)的棱角位置分布有散热单元,排风管(31)靠近电源本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导流孔(34)。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电缆架设技术领域,涉及电缆方向调节设备用电源防护装置。本发明包括电源本体、防护结构和散热结构,电源本体的外侧平面上环绕设置有防护结构,散热结构架设在电源本体的棱角之外的位置。防护结构能够减少直面冲击,并有效缓冲撞击,达到更好的保护装置。散热结构利用风机,将电源本体表面的热空气吸走排出,实现对电源本体的散热,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果。果。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莹 姜能涛 李羽彻 李雪龙 刘洋 纪文玉 孙光亮 王雪松 郭梦娇 刘国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8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