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查询2023-11-7  117



1.本发明属于中医肛肠病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肛肠疾病主要发生在直肠及肛门的疾病,如各种痔疮、肛周脓肿等,大部分患者需采取手术治疗。该类疾病会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其中最为常见的为尿潴留。以混合痔、高位肛瘘、高位肛周脓肿等术后发生率最高,其高达52%。尿潴留主要是指患者膀胱内有较多的尿液,但无法正常排出,属于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这也是患者在接受临床手术后出现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有急性尿潴留和慢性尿潴留两种,急性尿潴留是指急性发生的膀胱胀满而无法排尿,常伴随由于明显尿意而引起的疼痛和焦虑,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尿潴留往往是难以识别的,它主要表现为排尿后残余尿的增多,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如未及时发现和处理,极可能会导致肾脏功能衰竭或尿脓毒败血症,危及病人的生命。
3.肛肠良性疾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急性尿潴留。导致良性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因素较多,麻醉方法、手术部位和范围、输液量过多、疼痛刺激和情绪紧张等都与之密切相关。手术中操作过度用力及粗暴牵拉邻近正常组织,会造成组织损伤、过多组织被结扎、局部压迫等,均可导致尿道括约肌及膀肌颈麻痹及痉挛,造成尿储留及排尿困难。肛肠术后疼痛也是引起尿潴留或排尿困难的另一重要原因,由于肛门括约肌痉挛引起持续疼痛,会刺激膀胱逼尿肌,使尿道括约肌持续痉挛,导致排尿困难或尿潴留。由于肛肠病手术后,尿潴留患者会出现小腹胀痛难忍情况,而用力排便则会导致患者的创面发生出血症状,对于患者的创伤恢复有不利影响。如果处理不及时,则可能导致患者膀胱过度膨胀,甚至出现尿路感染、膀胱破裂、肾功能衰竭、脓毒血症以及危及生命等严重后果。
4.急性尿潴留的紧急处理方案是膀胱减压,无论是经尿道导尿或经膀胱的造瘘术,以避免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尿脓毒血症的潜在危险,以缓解病人的疼痛和不适。使用间歇或者留置导尿以达到减压膀胱的目的,对于有尿道损伤或狭窄的病人则可以选择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目前对手术后尿潴留有一定的治疗方案,但总体来说缺乏特异性疗效,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常常利用诱导排尿法,如听流水声、膀胱区热敷、冲洗和按摩会阴部、药物治疗、插导尿管等手段来解决肛肠术后发生的尿潴留,但效果不理想。导尿术是一种侵袭性操作存在着可能引起并发症的潜在风险,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包括与导尿管相关的尿路感染、尿道损伤、前列腺炎、以及疼痛和不适等。大约80%的医院获得性尿道感染是由尿道留置导尿管引起的。拔除尿管后患者常仍无法排尿,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大部分患者不愿接受。
5.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肛肠病术后尿潴留发生后的治疗上,而对于预防尿潴留的研究甚少。所谓《素问
·
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
也。”唐代医家孙思邈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为避免肛肠病术后出现尿潴留和提高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研究如何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比治疗显得更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中药组合物,可有效预防术后尿潴留和尿道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7.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8.一种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独蒜5-10份、车前子2-8份、冰片10-20份、甘遂3-10份、元胡5-12份和大黄7-15份。
9.优选地,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独蒜6-9份、车前子3-7份、冰片12-17份、甘遂4-8份、元胡6-10份和大黄8-13份。
1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药膏,包括上述中药组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11.优选地,所述辅料包括醋和凡士林。
12.优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凡士林和醋的质量体积比为(32-75)g:(25-35)g:(3-8)ml。
13.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车前子、冰片、甘遂、元胡、大黄混合、粉碎,得到复合粉末;将所述独蒜捣碎,与复合粉末、醋和凡士林混合即得所述药膏。
14.优选地,所述粉碎的粒径为300-500目。
15.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药膏在制备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药物中的应用。
16.优选地,所述药膏外用步骤包括:将所述药膏外敷于神阙穴、关元穴、中极穴和膀胱俞穴上进行定向透药治疗。
17.优选地,所述外敷时间为25-35min。
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中药组合物,包括独蒜、车前子、冰片、甘遂、元胡和大黄。独蒜,温中行滞、通阳利尿,为君药;车前子,具有利尿通淋、渗湿止泻之功,善通利水道,清膀胱热结,为臣药;冰片,清香宣散、止痛,元胡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甘遂泻水逐肿、消肿散结共为佐药;大黄,具有逐瘀通经,通大便以利小便的功效,为使药。上述药物合用,共同达到通阳利尿、温经止痛、活血散瘀的作用,能达下焦、消水、止痛、利小便的效果。将上述中药制备成的药膏敷于神阙、关元、中极、膀胱俞等穴位上进行定向透药治疗,起到温经止痛、通阳利尿、活血散瘀的作用,增强周围血液循环,使括约肌舒张,从而达到顺利排尿的目的,可有效预防术后尿潴留和尿道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附图说明
20.图1为实验例1的实验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独蒜5-10份、车前子2-8份、冰片10-20份、甘遂3-10份、元胡5-12份和大黄7-15份。
22.在本发明中,所述中药组合物优选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独蒜6-9份、车前子3-7份、冰片12-17份、甘遂4-8份、元胡6-10份和大黄8-13份,更优选独蒜8份、车前子5份、冰片15份、甘遂6份、元胡8份、大黄10份。
23.在本发明中,所述独蒜性温,味辛,入脾、胃、肺经。温中行滞,通阳利尿,为君药。所述车前子甘、微寒,归肝、肾、肺、小肠经,具有利尿通淋、渗湿止泻之功,善通利水道,清膀胱热结,为臣药。所述冰片味辛、苦,微寒,归心、肝、肺经,清香宣散、止痛等功效;所述元胡又名延胡索、玄胡,元胡,性温,味辛苦,入心、脾、肝、肺,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妙品,尤以止痛之功效而著称于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归纳元胡有“活血,理气,止痛,通小便”四大功效,并推崇元胡“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甘遂归脾经、肺经、肾经、膀胱经、大肠经;小肠经,具有泻水逐肿、消肿散结的作用,《汤液本草》:甘遂可以通水,而其气直透达所结处。所述冰片、元胡、甘遂共为佐药。所述大黄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逐瘀通经,通大便以利小便的功效,为使药。上述药物合用,共同达到通阳利尿、温经止痛、活血散瘀的作用,能达下焦、消水、止痛、利小便的效果。
24.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药膏,包括上述中药组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25.在本发明中,所述辅料优选包括醋和凡士林。所述醋具有散瘀止血的作用,所述凡士林起到护肤和保湿成膏的作用。
26.在本发明中,所述中药组合物、凡士林和醋的质量体积比优选为(32-75)g:(25-35)g:(3-8)ml,更优选为52g:30g:5ml。
27.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车前子、冰片、甘遂、元胡、大黄混合、粉碎,得到复合粉末;将所述独蒜捣碎,与复合粉末、醋和凡士林混合即得所述药膏。
28.在本发明中,所述粉碎的粒径优选为300-500目,更优选为400目。
29.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药膏在制备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药物中的应用。
30.在本发明中,所述药膏外用步骤优选包括:将所述药膏外敷于神阙穴、关元穴、中极穴和膀胱俞穴上进行定向透药治疗。
31.本发明对所述定向透药的设备没有特殊限定,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采用中医透药治疗仪将所述药膏外敷于神阙穴、关元穴、中极穴和膀胱俞穴上。所述中医透药治疗仪采用整流的中频调制波形,使药物迅速到达穴位发挥治疗作用。
32.所述神阙穴、关元穴、中极穴和膀胱俞穴为生殖、泌尿系统疾患的卓效之穴,附近皮肤角质层薄弱,周围血管丰富,屏障功能最弱,便于药物的吸收和渗透,通过刺激这四个穴位,可增强局部神经调节作用,缓解平滑肌痉挛,能达下焦,消水,利小便,借助药膏的药物作用和定向透药的温热效应,起到温经止痛、通阳利尿、活血散瘀,增强周围血液循环,使括约肌舒张,从而达到顺利排尿的目的。
33.在本发明中,所述外敷时间优选为25-35min,更优选为30min。
34.本发明对提及原料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市售产品均可。
3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36.实施例1
37.准确称量车前子5份、冰片15份、甘遂6份、元胡8份、大黄10份,混合粉碎,过400目筛,得到复合粉末;将8份独蒜捣碎,与复合粉末、5ml醋和30份凡士林混合即得所述药膏。
38.实施例2
39.准确称量车前子2份、冰片10份、甘遂3份、元胡5份、大黄7份,混合粉碎,过500目筛,得到复合粉末;将5份独蒜捣碎,与复合粉末、3ml醋和25份凡士林混合即得所述药膏。
40.实施例3
41.准确称量车前子8份、冰片20份、甘遂10份、元胡12份、大黄15份,混合粉碎,过300目筛,得到复合粉末;将10份独蒜捣碎,与复合粉末、8ml醋和35份凡士林混合即得所述药膏。
42.实验例1
43.1、确定符合诊断及纳入诊断标准
44.诊治标准:混合痔的诊治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肛肠学组2006年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肛瘘及肛周脓肿的诊治参照美国结直肠协会2011年制定的《肛瘘及肛周脓肿诊治指南》。
45.纳入标准:
46.(1)临床诊断为混合痔、肛瘘(高位)的病人,具备手术指征、无手术禁忌征者;且均采用骶管麻醉(0.5-1%利多卡因20-25ml)的病房手术病人;
47.(2)年龄在18-60岁之间的病人,男女不限;
48.(3)术中及术后液体入量在1000ml以内者(含口服补液量);
49.(4)入院后、手术前向病人告知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可能,志愿加入者;
50.(5)相同的病房条件,卫生间在病房内。
51.排除标准:
52.(1)年龄在18岁以下,或60岁以上病人;
53.(2)处于月经期、妊娠、哺乳期的女性病人,有前列腺增生病史的男性病人,有导尿病史及尿路狭窄病史者,平素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病史者,有急慢性尿潴留病史者,有经尿路手术病史者;
54.(3)同时伴发有泌尿系结石、肿瘤、泌尿系感染者;
55.(4)合并有急慢性肝、肾功能衰竭者、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不能纠正后手术者;
56.(5)脑血管病变及心血管病病史者;糖尿病病人、精神病病史、智力障碍者及过敏体质者;卧床排尿病人;
57.(6)腹部皮肤溃烂等皮肤疾患者;
58.(7)皮肤易过敏者;
59.(8)不能很好配合且抗拒本疗法者等。
60.2、填写治疗前观察表格
61.为患者填写治疗前观察表格,符合诊断及纳入诊断标准,确定参与实验的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7月本院收治98例符合标准的肛肠病手术患者。
62.3、按肛肠病术后先后顺序单双号分组
63.所有病例均采取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痔外剥内扎术,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按肛肠病术后先后顺序列分为单双号组,单号为治疗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27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51.5岁,病程2~3年;对照组中男19例,女30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9.4岁,病程2~5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种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方法,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
±
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4.4、对不同组别实施术后治疗
65.所有病例均采取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痔外剥内扎术,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
66.治疗组,肛肠病患者术后下肢恢复感觉(约术后2-4小时)时,即用本发明实施例1药膏敷于神阙穴、关元穴、中极穴和膀胱俞穴上,在药膏上方贴上中医定向透药仪的电极片,固定好后,接通电源后持续作用30分钟,具体强度据病人耐受程度而定。间隔2小时后,如术后患者仍无法解小便时,则继续用上述方法再进行一次。
67.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下腹部热敷,听流水声等方法诱导排尿。两组经上述治疗仍不能排尿者,给予留置导尿处理。
68.两组经上述治疗仍不能排尿者,给予留置导尿处理。观察2组疗效,首次排尿时间及留置导尿情况。
69.5、效果评定
70.以最终是否需要留置尿管为标准。术后能顺利自行排尿为有效;术后无法自行排尿并需留置导尿管为无效。具体结果见表1。
71.表1 两种治疗方法预防痔术后尿潴留的效果
[0072][0073]
观察组有效46例,能顺利排尿,无效3例,有效率为93.9%,在术后4.5h
±
1.5h;对照组在术后6.0h
±
1.5h内有排尿有7例,需留置尿管42例,无效率达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排尿明显优于对照组,留置尿管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0074]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独蒜5-10份、车前子2-8份、冰片10-20份、甘遂3-10份、元胡5-12份和大黄7-1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独蒜6-9份、车前子3-7份、冰片12-17份、甘遂4-8份、元胡6-10份和大黄8-13份。3.一种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药膏,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中药组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膏,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包括醋和凡士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药膏,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凡士林和醋的质量体积比为(32-75)g:(25-35)g:(3-8)ml。6.权利要求4或5所述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车前子、冰片、甘遂、元胡、大黄混合、粉碎,得到复合粉末;将所述独蒜捣碎,与复合粉末、醋和凡士林混合即得所述药膏。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的粒径为300-500目。8.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所述的药膏或权利要求6或7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药膏在制备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药物中的应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膏外用步骤包括:将所述药膏外敷于神阙穴、关元穴、中极穴和膀胱俞穴上进行定向透药治疗。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敷时间为25-35min。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中医肛肠病治疗技术领域。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独蒜、车前子、冰片、甘遂、元胡和大黄。独蒜为君药,车前子为臣药,冰片、元胡和甘遂共为佐药,大黄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同达到通阳利尿、温经止痛、活血散瘀的作用,能达下焦、消水、止痛、利小便的效果。将上述中药制备成的药膏敷于神阙、关元、中极、膀胱俞等穴位上进行定向透药治疗,起到温经止痛、通阳利尿、活血散瘀的作用,增强周围血液循环,使括约肌舒张,从而达到顺利排尿的目的,可有效预防术后尿潴留和尿道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技术研发人员:何毅怀 陈国盛 何伟 张璐 秦艳 张桂娟 温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1.26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