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桥梁用抗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2  137



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减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道路桥梁用抗震装置。


背景技术:

2.桥梁,一般指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筑物。为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交通行业,桥梁亦引申为跨越山涧、不良地质或满足其他交通需要而架设的使通行更加便捷的建筑物。桥梁一般由上部构造、下部结构、支座和附属构造物组成,上部结构又称桥跨结构,是跨越障碍的主要结构;下部结构包括桥台、桥墩和基础;支座为桥跨结构与桥墩或桥台的支承处所设置的传力装置;附属构造物则指桥头搭板、锥形护坡、护岸、导流工程等。
3.其中桥梁减震器也是桥梁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结构,传统的桥梁减震器后期拆卸十分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桥梁用抗震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桥梁用抗震装置,包括减震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筒内底部设置有多个液压缸,多个所述液压缸顶部输出端设置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顶部设置有上升降台,所述上升降台顶部设置有下缓冲垫所述下缓冲垫正上方设置有上缓冲垫,所述上缓冲垫和所述下缓冲垫之间的中心设置有内缓冲垫。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上缓冲垫底部设置有第一垫板,所述下缓冲垫顶部设置有第二垫板。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垫板7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柱,两侧所述导向柱分别滑动插接于所述下缓冲垫顶部两侧设置的导向孔的内部。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于,所述导向柱的外侧套接有减震弹簧。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上缓冲垫顶部均匀设置有多个缓冲凸粒,所述缓冲凸粒与所述上缓冲垫均为同一材料制成。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上缓冲垫、下缓冲垫和所述内缓冲垫均采用四氟橡胶材质制成。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使用时启动底部的多个液压缸将上方的上缓冲垫顶出减震筒的内部,使其支撑于桥面下,即可进行减震操作,同时内部的内缓冲垫和下缓冲垫配合减震弹簧能过进一步的增加减震效果,同时便于后期的拆卸,更加实用。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
17.1、减震筒;2、固定台;3、上升降台;4、液压缸;5、底座;6、上缓冲垫;7、第一垫板;8、下缓冲垫;9、第二垫板;10、导向柱;11、导向孔;12、减震弹簧;13、缓冲凸粒;14、内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部”、“底部”、“一侧”、“另一侧”、“前面”、“后面”、“中间部位”、“内部”、“顶端”、“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0.请参阅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道路桥梁用抗震装置,包括减震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筒1内底部设置有多个液压缸4,多个所述液压缸4顶部输出端设置有固定台2,所述固定台2顶部设置有上升降台3,所述上升降台3顶部设置有下缓冲垫8所述下缓冲垫8正上方设置有上缓冲垫6,所述上缓冲垫6和所述下缓冲垫8之间的中心设置有内缓冲垫14。
21.工作原理:
22.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所述上缓冲垫6底部设置有第一垫板7,所述下缓冲垫8顶部设置有第二垫板9。
23.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所述第一垫板7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柱12,两侧所述导向柱12分别滑动插接于所述下缓冲垫8顶部两侧设置的导向孔11的内部。
24.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所述导向柱12的外侧套接有减震弹簧12。
25.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所述上缓冲垫6顶部均匀设置有多个缓冲凸粒13,所述缓冲凸粒13与所述上缓冲垫6均为同一材料制成。
26.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所述上缓冲垫8、下缓冲垫8和所述内缓冲垫14均采用四氟橡胶材质制成。
27.使用时启动底部的多个液压缸4将上方的上缓冲垫6顶出减震筒1的内部,使其支撑于桥面下,即可进行减震操作,同时内部的内缓冲垫14和下缓冲垫8配合减震弹簧12能过进一步的增加减震效果,同时便于后期的拆卸,更加实用。
2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9.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道路桥梁用抗震装置,包括减震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筒(1)内底部设置有多个液压缸(4),多个所述液压缸(4)顶部输出端设置有固定台(2),所述固定台(2)顶部设置有上升降台(3),所述上升降台(3)顶部设置有下缓冲垫(8)所述下缓冲垫(8)正上方设置有上缓冲垫(6),所述上缓冲垫(6)和所述下缓冲垫(8)之间的中心设置有内缓冲垫(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桥梁用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缓冲垫(6)底部设置有第一垫板(7),所述下缓冲垫(8)顶部设置有第二垫板(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道路桥梁用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板(7)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柱(12),两侧所述导向柱(12)分别滑动插接于所述下缓冲垫(8)顶部两侧设置的导向孔(11)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道路桥梁用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12)的外侧套接有减震弹簧(1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桥梁用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缓冲垫(6)顶部均匀设置有多个缓冲凸粒(13),所述缓冲凸粒(13)与所述上缓冲垫(6)均为同一材料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桥梁用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缓冲垫(8)、下缓冲垫(8)和所述内缓冲垫(14)均采用四氟橡胶材质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道路桥梁用抗震装置,包括减震筒,所述减震筒内底部设置有多个液压缸,多个所述液压缸顶部输出端设置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顶部设置有上升降台,所述上升降台顶部设置有下缓冲垫所述下缓冲垫正上方设置有上缓冲垫,所述上缓冲垫和所述下缓冲垫之间的中心设置有内缓冲垫。使用时启动底部的多个液压缸将上方的上缓冲垫顶出减震筒的内部,使其支撑于桥面下,即可进行减震操作,同时内部的内缓冲垫和下缓冲垫配合减震弹簧能过进一步的增加减震效果,同时便于后期的拆卸,更加实用。更加实用。更加实用。


技术研发人员:杨振儒 刘佳 杨毅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振儒
技术研发日:2021.08.10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