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热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音频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2.超音频感应加热的原理:工件放到感应器内,感应器一般是输入中频或高频交流电(1000-300000hz或更高)的空心铜管,产生交变磁场在工件中产生出同频率的感应电流,这种感应电流在工件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表面强,而在内部很弱,到心部接近于0,利用这个集肤效应(集肤效应也被称之为趋肤效应,当直流电通过一导轨时,导体截面上各点的电流密度是均匀的,当交流电通过导体时,导体表面处的电流密度较大,导体内部的电流密度较小,当高频率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截面上的电流密度差更加增大,电流主要集中在导体表面),可使工件表面迅速加热,在几秒钟内表面温度上升到800-1000℃,而心部温度升高很小。
3.然而现有的超音频加热设备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现有的超音频加热设备在加热部件时,产生的热量大都白白耗费在设备周围的空间处,不能够热量回收利用,效率低,同时现有的超音频加热设备不具备收线结构,电源线较长,影响搬运。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节能高效、使用方便的超音频加热设备。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超音频加热设备,包括超音频机体和感应加热器,所述超音频机体一侧的底部安装有两个连接管段,两个所述连接管段与感应加热器的两个端口处固定连接,所述感应加热器的外表面套设有上裹热罩和下裹热罩,所述上裹热罩和下裹热罩配合连接,所述上裹热罩的背面和下裹热罩的背面均开设有两个耐高温半圆连接套,两个相对的所述耐高温半圆连接套与对应的连接管段配合连接,所述上裹热罩的顶端安装有铜铝复合吸热板座,所述铜铝复合吸热板座的顶端安装有外罩体,所述铜铝复合吸热板座顶端的中部开设有多个矩阵式分布的热量流动孔位,所述超音频机体的正面开设有电线储纳槽,所述电线储纳槽表面活动连接有封板,所述封板的表面安装有两个绕线块。
6.在上述的超音频加热设备中,所述超音频机体的顶端嵌设安装有操控面板,所述操控面板的顶端分别安装有液晶显示屏和操控按钮。
7.在上述的超音频加热设备中,所述操控面板的底端活动连接有转轴件,两个所述转轴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
8.在上述的超音频加热设备中,所述外罩体顶端的开口处密封连接有保温盖板,所述保温盖板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弹性把手。
9.在上述的超音频加热设备中,所述超音频机体顶端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卡块,两个所述连接卡块均与设有的提手的两端活动连接。
10.在上述的超音频加热设备中,所述超音频机体的内部安装有电源连接线,所述电源连接线穿过电线储纳槽并与两个绕线块缠绕连接。
11.在上述的超音频加热设备中,所述外罩体的内壁处均贴合连接有保温棉。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超音频加热设备通过设有的铜铝复合吸热板座、外罩体、保温棉、热量流动孔位和保温盖板,感应加热器产生的热量不会白白耗费在设备周围的空间处,供物体进行加热使用,提高了热量的利用效率,便于热量的回收利用,节能性好。
14.2.本超音频加热设备通过设有的电线储纳槽、封板和绕线块,将电源连接线缠绕在两个绕线块之间,方便电源连接线的收纳,避免导线的拖拉,便于更好的运输。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超音频加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超音频加热设备中上裹热罩和下裹热罩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超音频加热设备中操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超音频加热设备将封板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超音频机体;2、操控面板;3、连接管段;4、感应加热器;5、上裹热罩;6、下裹热罩;7、连接卡块;8、提手;9、耐高温半圆连接套;10、铜铝复合吸热板座;11、外罩体;12、保温棉;13、热量流动孔位;14、保温盖板;15、弹性把手;16、液晶显示屏;17、操控按钮;18、转轴件;19、支撑柱;20、电线储纳槽;21、电源连接线;22、封板;23、绕线块。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1.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超音频加热设备包括超音频机体1和感应加热器4,超音频机体1一侧的底部安装有两个连接管段3,两个连接管段3与感应加热器4的两个端口处固定连接,感应加热器4的外表面套设有上裹热罩5和下裹热罩6,上裹热罩5和下裹热罩6配合连接,上裹热罩5的背面和下裹热罩6的背面均开设有两个耐高温半圆连接套9,两个相对的耐高温半圆连接套9与对应的连接管段3配合连接,上裹热罩5的顶端安装有铜铝复合吸热板座10,铜铝复合吸热板座10的顶端安装有外罩体11,铜铝复合吸热板座10顶端的中部开设有多个矩阵式分布的热量流动孔位13,超音频机体1的正面开设有电线储纳槽20,电线储纳槽20表面活动连接有封板22,封板22的表面安装有两个绕线块23。
22.进一步细说,超音频机体1的顶端嵌设安装有操控面板2,操控面板2的顶端分别安装有液晶显示屏16和操控按钮17,便于更好的操作使用;操控面板2的底端活动连接有转轴件18,两个转轴件1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9,便于将操控面板2支撑起来,方便观看;外罩体11顶端的开口处密封连接有保温盖板14,保温盖板14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弹性把手15,方便打开保温盖板14,进行物品的放置;超音频机体1顶端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卡块7,两个连接卡块7均与设有的提手8的两端活动连接,通过提手8方便拎起超音频机体1,携带方便;超音频机体1的内部安装有电源连接线21,电源连接线21穿过电线储纳槽20并与两个绕线块23缠绕连接,方便电源连接线21的收纳,避免导线的拖拉,便于更好的运输;外
罩体11的内壁处均贴合连接有保温棉12,提高保温效果。
23.具体使用时,本超音频加热设备通过提手8,能方便拎起超音频机体1,将其携带到合适的位置,接通电源,将需要加热的物体置于感应加热器4的内部,通过操控操控面板2的操控按钮17,观察液晶显示屏16的温度和频率变化;在加热时,通过设置的铜铝复合吸热板座10和外罩体11,感应加热器4产生的热量不会白白耗费在设备周围的空间处,通过铜铝复合吸热板座10和热量流动孔位13供外罩体11内部的物体进行加热使用,提高了热量的利用效率,便于热量的回收利用,节能性好,在不加热使用时,将电源连接线21缠绕在两个绕线块23之间,方便电源连接线21的收纳,避免导线的拖拉,便于更好的运输。
24.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超音频加热设备,包括超音频机体(1)和感应加热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音频机体(1)一侧的底部安装有两个连接管段(3),两个所述连接管段(3)与感应加热器(4)的两个端口处固定连接,所述感应加热器(4)的外表面套设有上裹热罩(5)和下裹热罩(6),所述上裹热罩(5)和下裹热罩(6)配合连接,所述上裹热罩(5)的背面和下裹热罩(6)的背面均开设有两个耐高温半圆连接套(9),两个相对的所述耐高温半圆连接套(9)与对应的连接管段(3)配合连接,所述上裹热罩(5)的顶端安装有铜铝复合吸热板座(10),所述铜铝复合吸热板座(10)的顶端安装有外罩体(11),所述铜铝复合吸热板座(10)顶端的中部开设有多个矩阵式分布的热量流动孔位(13),所述超音频机体(1)的正面开设有电线储纳槽(20),所述电线储纳槽(20)表面活动连接有封板(22),所述封板(22)的表面安装有两个绕线块(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音频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音频机体(1)的顶端嵌设安装有操控面板(2),所述操控面板(2)的顶端分别安装有液晶显示屏(16)和操控按钮(1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音频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面板(2)的底端活动连接有转轴件(18),两个所述转轴件(1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音频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体(11)顶端的开口处密封连接有保温盖板(14),所述保温盖板(14)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弹性把手(1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音频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音频机体(1)顶端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卡块(7),两个所述连接卡块(7)均与设有的提手(8)的两端活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音频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音频机体(1)的内部安装有电源连接线(21),所述电源连接线(21)穿过电线储纳槽(20)并与两个绕线块(23)缠绕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超音频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体(11)的内壁处均贴合连接有保温棉(1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音频加热设备,其包括超音频机体和感应加热器,超音频机体一侧的底部安装有两个连接管段,两个连接管段与感应加热器的两个端口处固定连接,感应加热器的外表面套设有上裹热罩和下裹热罩,上裹热罩和下裹热罩配合连接,上裹热罩的背面和下裹热罩的背面均开设有两个耐高温半圆连接套,两个相对的耐高温半圆连接套与对应的连接管段配合连接,上裹热罩的顶端安装有铜铝复合吸热板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的铜铝复合吸热板座、外罩体、保温棉、热量流动孔位和保温盖板,感应加热器产生的热量不会白白耗费在设备周围的空间处,供物体进行加热使用,提高了热量的利用效率,便于热量的回收利用,节能性好。节能性好。节能性好。
技术研发人员:陈青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岭市万泰热处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14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