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置在脚手架上的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2.脚手架是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搭设的各种支架。中国现在使用的脚手架有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承插式钢管脚手架、门式脚手架,不同的脚手架有不同的架设标准和用途。脚手架搭建时,每层具有固定的高度标准,这也导致施工人员在脚手架平台上施工时的高度位置不能确保是最安全舒适的施工高度和位置,当施工人员在不合适的位置和高度强行施工时就容易出现安全隐患,有关统计表明:在中国建筑施工系统每年所发生的伤亡事故中,大约有1/3直接或间接地与脚手架使用有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设置在脚手架上的升降装置。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设置在脚手架上的升降装置,包括至少4根呈矩形分布的立管,设置在立管之间的下托架及工作台,在下托架与工作台之间至少设有一个升降袋,升降袋用于填充或排出流体控制工作台的升降,至少在4根立管上分别设置有导向套,导向套与工作台之间可拆卸连接,导向套还通过柔索与升降袋的边缘连接,下托架与立管之间可拆卸链接,立管在导向套的导向范围内无连接件,升降袋通过连接管与流体泵连接,连接管上设有电磁阀,电磁阀与流体泵分别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控制升降袋升降的遥控器无线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至少四根立管的两端分别于脚手架通过卡箍扣件连接,立管为整个升降装置框定升降方向和范围。
6.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套为直线轴承,直线轴承外表面设有环形槽和/或并排连接的套管,或设有挂钩件,环形槽和套管方便和工作台灵活连接,挂钩件让升降袋和导向套以及连接导向套的工作台成为一个整体。
7.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平台呈框架结构,框架上设有钢网,框架的中部设有铰接的翻盖,或框架的中部设有推拉式开口,开口和翻盖便于工作人员快速地离开升降装置,同时也便于施工人员放拿工具。
8.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平台的边角外侧设有与所述导向套外设的套管插接的l型插销,或工作台边角的外侧设有与导向套外设的环形卡槽卡接的卡箍。工作台上面的周边还设有护栏,护栏上连接有锁链的一端,锁链的另一端连接有插销,插销与设置在立管上的若干个销孔中的一个销孔插接配合,防止升降袋破损致使工作台坠落,护栏为施工人员的施工提供了保护。
9.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袋设置有多个,多个升降袋通过连接带连接,连接带的一端与升降袋连接成一体,或系在升降袋的环扣上,连接带使升降袋相互固定有序。
10.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升降袋中的每个升降袋均设有连接管,且每个连接管上均设有电磁阀,每个电磁阀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流体泵通过一根总管分别与多根连接管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袋呈u型结构,或h型结构,或呈回字形结构。
12.进一步地,所述流体泵为气泵,所述气泵为充气与抽气两用气泵,两用气泵通过充气和抽气的速率来调整升降速率。
13.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如下:施工人员站在工作台上使用所述遥控器来打开气泵和电磁阀门向升降袋充气,使升降袋膨胀,从而使工作平台沿立管向上的方向抬高,当高度到达施工位置时,使用遥控器关闭气泵和阀门,开始施工。当施工完毕,使用遥控器,打开气泵和电磁阀门从升降袋向外抽气,使升降袋收缩,从而使工作台下降。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5.本实用新型的设置在脚手架上的升降装置,通过气泵和升降袋作为动力,使施工人员在脚手架上施工时能灵活调整自己施工的位置和高度,为工人在脚手架上施工提供了便捷,同时通过在工作上设置了跟随工作台灵活移动的防护栏,增加了工人工作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设置于脚手架上的升降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设置于脚手架上的升降装置的导向管局部剖析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设置于脚手架上的升降装置实施例1的导向管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设置于脚手架上的升降装置实施例2的导向管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设置于脚手架上的升降装置实施例1的升降袋俯视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设置于脚手架上的升降装置实施例2的升降袋俯视图;
22.图7是本实用新型设置于脚手架上的升降装置实施例1的工作台俯视图;
23.图8是本实用新型设置于脚手架上的升降装置实施例2的工作台俯视图;
24.图中:1-立管、2-下托架、3-工作台、4-升降袋、5-导向套、6-柔索、7-连接管、8-流体泵、9-电磁阀、10-控制器、11-套管、12-挂钩件、13-l型插销、14-护栏、15-锁链、16-插销、17-连接带、18-扣环、21-环形卡槽、31-翻盖、32、钢网、41-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6.实施例一
27.如图1、2、3、5、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设置在脚手架上的升降装置的实施例,包括4根呈矩形分布的立管1,在立管1之间设置有下托架2及工作台3,在下托架与工作台之间设有4个升降袋4,升降袋用于填充或排出流体控制工作台3的升降,在4根立管1上分别设置有导向套5,导向套5与工作台3之间可拆卸连接,导向套5还通过柔索6与升降袋4的边缘连接,下托架2与立管1之间通过卡箍扣件连接,立管1在导向套5的导向范围内无连接件,升降袋4通过连接管7与流体泵8连接,连接管7上设有电磁阀9,电磁阀9与流体泵8分别与控制
器10连接,控制器10与控制升降袋4升降的遥控器无线连接。
2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四根立管1为外表光滑的钢管,四根立管1的上下两端分别于脚手架的上下两端通过卡箍扣件连接固定,作为所述升降装置的主要承力部件。
2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向套5为直线轴承,直线轴承的轴比立管的外径大0.5mm,直线轴承外表面焊接有并排连接的套管11,直线轴承底部还焊接有挂钩件12,挂钩件12通过弹性带钩绳与升降袋4缘的环扣12连接。
3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工作平台3呈矩形框架结构,框架上设有双层钢网32,框架的中部设有铰接的翻盖31,翻盖31的设计是为了便于施工人员离开升降装置,同时也便于施工人员放拿工具。
3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工作平台3的边角外侧设有与所述导向套5外设的套管11相插接的l型插销13,l型插销13与导向套5上的套管11相配合使工作台3固定。工作台3上面的周边还设有护栏14,护栏14连接有锁链15的一端,锁链15的另一端连接有插销16,插销16与设置在立管1上的若干个销孔中的一个销孔插接配合,销孔之间等距设置,护栏为施工人员的施工提供了保护。
3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袋4为柔性材料所制,4个升降袋4通过连接带17连接,连接带17的一端与升降袋4连接成一体,另一端连接在位于其上的升降袋4的环扣18上,连接带17使升降袋4相互固定有序。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袋4呈u型结构。
3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4个升降袋4中的每个升降袋4均设有连接管7,连接管7为空心橡胶软管,每个连接管7上均设有电磁阀9,每个电磁阀9均与控制器10连接,控制器10可控制电磁阀9的开关,所述流体泵8通过一根总管分别与4根连接管连接。
3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流体泵8为气泵,所述气泵为充气与抽气两用气泵,两用气泵通过充气和抽气的速率来调整升降速率。
35.实施例二
36.如图1、2、4、6、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设置在脚手架上的升降装置的实施例,包括4根呈矩形分布的立管1,在立管1之间设置有下托架2及工作台3,在下托架与工作台之间设有4个升降袋4,升降袋用于填充或排出流体控制工作台3的升降,在4根立管1上分别设置有导向套5,导向套5与工作台3之间可拆卸连接,导向套5还通过柔索6与升降袋4的边缘连接,下托架2与立管1之间通过卡箍扣件连接,立管1在导向套5的导向范围内无连接件,升降袋4通过连接管7与流体泵8连接,连接管7上设有电磁阀9,电磁阀9与流体泵8分别与控制器10连接,控制器10与控制升降袋4升降的遥控器无线连接。
37.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四根立管1为外表光滑的钢管,四根立管1的上下两端分别于脚手架的上下两端通过卡箍扣件连接固定,作为所述升降装置的主要承力部件。
3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向套5为直线轴承,直线轴承的轴比立管的外径大0.4mm,直线轴承外表面设有环形卡槽21,卡槽径向宽度1.5cm,深0.2mm。直线轴承底部还焊接有挂钩件12,挂钩件12通过弹性带钩绳与升降袋4缘的环扣12连接。
3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工作平台3呈矩形框架结构,框架上设有双层钢网32,框架的中部设有推拉式的开口41,开口的设计是为了便于施工人员离开升降装置,同时
也便于施工人员放拿工具。
4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工作平台3的边角外侧设有与所述导向套5外设的卡槽21相配合的卡箍,卡箍与卡槽21相配合使工作台3固定。工作台3上面的周边还设有护栏14,护栏14连接有锁链15的一端,锁链15的另一端连接有插销16,插销16与设置在立管1上的若干个销孔中的一个销孔插接配合,销孔之间等距设置,护栏为施工人员的施工提供了保护。
4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袋4为柔性材料所制,4个升降袋4通过连接带17连接,连接带17的一端与升降袋4连接成一体,另一端连接在位于其上的升降袋4的环扣上,连接带17使升降袋4相互固定有序。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袋4呈回型结构。
4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4个升降袋4中的每个升降袋4均设有连接管7,连接管7为空心橡胶软管,每个连接管7上均设有电磁阀9,每个电磁阀9均与控制器10连接,控制器10可控制电磁阀9的开关,所述流体泵8通过一根总管分别与4根连接管连接。
4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流体泵8为气泵,所述气泵为充气与抽气两用气泵,两用气泵通过充气和抽气的速率来调整升降速率。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