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辅助头枕套袋装置

专利查询2022-5-9  19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头枕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辅助头枕套袋装置。


背景技术:

2.头枕是为人员提供头部支撑的重要物品,其内部分有许多中的填充物,用于在不同场所环境下给人员最为舒适的支撑体验,且根据不同的场所环境有不同形状的头枕,例如u型枕,一字枕等,但其一般均由内芯和外套组合而成。
3.在制作u型头枕过程中,为了快速的进行套装好,一般采用流水线工作模式,通过传送带等传送组件带动内芯输送,人员位于传送组件旁进行拿取,然后人工通过按压的方式将其压扁后再将外套套入,完成一组u型头枕的包装,包装好后再去传送组件上拿取另一个内芯重复上述包装过程,但存在采用此方式进行包装,内芯具有回弹性,人员套入外套时需要时刻进行压制防止未套入的部分回弹,劳动量较大,整体的工作效率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辅助头枕套袋装置,能够辅助人员对内芯进行机械化的挤压。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底架,所述底架上设置有用于支撑u型头枕内芯的输送板,所述底架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输送板上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与带动件连接的压制件,所述带动件受驱能够带动所述压制件向所述输送板合拢,以使所述压制件接触所述输送板上的u型头枕内芯并对其外壁进行挤压。
6.作为优选,所述带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气缸和设置在其活塞杆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远离所述气缸活塞杆一端与相连板一侧相连,驱动所述气缸能够通过所述固定块带动所述相连板向所述底架方向竖直移动。
7.作为优选,所述压制件为设置所述相连板一侧的弧形套筒,所述弧形套筒设置有两组,分设在所述相连板同一侧相对两端,且分别位于输送板的相对两端的正上方。
8.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固定u型头枕内芯位置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位于两组所述弧形套筒内,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连接块和通过转杆与所述连接块接近所述输送板一侧相连的夹持板,所述夹持板设置有两组,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块一侧的相对两端,两组所述夹持板各自远离其夹持面一侧通过具有拉伸收缩性的伸缩件相连,两组所述夹持板受驱能够绕各自所述转杆轴线旋转一定角度,改变两组所述夹持板的开合大小。
9.作为优选,两组所述夹持板各自长度尺寸均要大于两组所述弧形套筒之间相距最近的距离。
10.作为优选,所述底架上滑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输送板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受驱能够沿所述底架长度方向水平往复移动。
11.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板的长度小于所述底架的长度,且所述输送板与所述固定板的长度相同并沿其的长度方向分布,滑动所述固定板能够使所述输送板从所述压制件下移除。
12.作为优选,所述底架内壁上设置有滑槽,所述固定板的两侧经所述滑槽呈滑动安装在所述底架中。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底架上设置输送u型头枕内芯的输送板及用于挤压u型头枕内芯两端的压制件,由带动件带动压制件接触并挤压u型头枕内壁的外壁两端,使之外形形变至合适的套设尺寸,改变现有需要通过人员手动实时压制 u型头枕内芯的方式,减少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通过设置在支撑架上的夹持组件对u型头枕内芯进行夹持,从而限位固定了u型头枕内芯的位置,防止人员套设时其整体被带动移位。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用于展示底架上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用于展示底架上部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用于展示固定板上部分机构分布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1、底架;2、夹持板;3、伸缩件;4、连接块;5、支撑架;6、气缸;7、固定块;8、相连板;9、弧形套筒;10、输送板;11、固定板;12、转杆;13、限位滑条;14、u型头枕内芯。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提到的方位词,例如“上,下,左,右”等只是配合各附图使本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理解各个特征或零件等之间的联系。
21.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新型辅助头枕套袋装置,包括由铝型材搭建成镂空长方体的底架1,底架1上端内壁右侧固定有长方体的固定板11,固定板11的长度小于底架1的长度,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板11的长度为底架1内壁长度的一半,且输送板10和固定板11的长度相同并沿其的长度方向分布,固定板11上滑动设置有与之呈垂直的u型输送板10,输送板10上用于放置u型头枕内芯14,本实施方式中,输送板10开口一侧接近固定板11上侧,且固定板11左右两侧均固定有滑条(本附图中未标示)与底架1内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的滑槽(本附图中未标示)滑动配合。
22.底架1的上侧固定支撑有u型的支撑架5,支撑架5开口一侧朝向输送板10,其开口一侧左右两端固定在底架1的上侧左右两侧,支撑架5的上端固定有气缸6,气缸6的活塞杆顶端固定有长方体的固定块7,固定块7的下端固定长方体的相连板8,相连板8接近输送板10一侧的左右两端相对固定有弧形套筒9,本实施方式中,两组弧形套筒9的开口一端相对,
且分别位于输送板10上方外壁左右两侧,弧形套筒9的开口宽度小于u型头枕内芯14的厚度。
23.如图3至图4所示,位于两组弧形套筒9之间设置有用于夹持输送板10上u型头枕内芯14的夹持组件,夹持组件由设置在两组弧形套筒9之间的长方体连接块4和与其通过转杆12连接的弧形夹持板 2组成,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块4上端固定有铝型材与支撑架5内壁下侧固定,且连接块4下端前后两侧各自转动连接有转杆12,两组夹持板2各自上端分别与两组转杆12的外壁固定,连接块4的下端开设有长方形的通孔(附图中未标示),且在其内设置有伸缩件3,伸缩件3前后两端各自与两组夹持板2上侧固定,两组夹持板2位于连接块4的前后两侧,本实施方式中,伸缩件3采用大弧形块和小弧形块组成,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常规熟知使用的技术手段,大弧形块位于通孔内部,其左右两端各自通过伸缩弹簧与两组小弧形块相连,小弧形块远离大弧形块一端与夹持板2的上侧固定,其目的在于,使小弧形块移位后能够通过伸缩弹簧进行复位。
2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板11由推送组件(附图中未画出)带动,可通过推送组件带动固定板11沿底架1的长度方向水平移动,从而无需人员手动将u型头枕内芯14推送到弧形套筒9正下方,推送组件由控制系统控制,并由按钮式或脚踏式按钮触发启动,同时气缸也为相同的触发方式,便于人员进行使用。
25.当无需对输送板10上的u型头枕内芯14进行套袋时,如图2所示,气缸6活塞杆处于收缩状态,两组弧形套筒9位于输送板10的上方,伸缩弹簧处于收缩状态,两组夹持板2处于展开状态。
26.当需要进行套袋工作时,人员通过控制推送组件带动输送板10 将其上的u型头枕内芯14输送至弧形套筒9的正下方停止,然后启动气缸6,气缸6活塞杆开始向u型头枕内芯14方向水平伸出,伸出时通过连接块4同步带动相连板8一侧相对两端的弧形套筒9竖直下移,下移过程中,两组弧形套筒9下端各自与两组处于展开状态的夹持板2上侧接触,并推动两组夹持板2绕各自的转杆12轴线旋转一定角度,使两组夹持板2相互靠近,夹持住输送板10上位于弧形套筒9正下方的u型头枕内芯14上端前后两侧,然后弧形套筒9继续下移,挤压u型头枕内芯14的左右两端直至其完全被挤压后气缸 6停止,弧形套筒9同步停止下移,然后人员拿取与u型头枕内芯14 配套的外套(附图中未画出)使其开口位于u型头枕内芯14的底端,准备好后重新启动气缸6,控制气缸6回移,同步带动弧形套筒9上移,人员只需拿着外套开口端跟在弧形套筒9的下端将外套上提套设到u型头枕内芯14外壁即可。
27.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