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孔定位技术领域,是一种设备线夹打孔定位工具。
背景技术:
2.随着改扩建变电站日益增加,户外一次设备设备线夹使用数量逐年增加,工作现场对一次设备设备线夹二次加工也逐渐增多,现场工作人员使用常规打孔方法,打孔精度低,孔洞偏移造成设备线夹无法使用,这对设备线夹打孔提出更高的要求。
3.阿克苏供电公司变电检修技术室现所维护的220kv变电站11座,110kv变电站42座,35kv变电站79座,检修作业面广。对于一次设备设备线夹众多,在现场加工初期,现场作业人员对设备线夹加工打孔,工作量大,无法精准完成每次一打孔工作,在精度不良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设备与一次设备接线板无法完全接触,接触不良点会导致投运后温度急剧升高,导致一次设备停运。而现阶段,在人为因素及外力因素导致设备线夹打孔精度不可控的情况下,找到一种减少一次设备设备线夹损耗,提高打孔精度的辅助工具。与此同时,要尽可能的一次设备非故障停电时间,提高供电质量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备线夹打孔定位工具,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设备线夹打孔精度不可控存在的设备线夹损耗大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设备线夹打孔定位工具,包括第一定位板,第一定位板呈夹角为90度的“十”字型结构,第一定位板中心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一中心孔,沿第一中心孔向四个方向的第一定位板上均间隔均布有若干个前后贯通的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孔内设有冲击柱。
6.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7.上述第一定位板的长度可为150mm,宽度为150mm,厚度为3mm。
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二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设备线夹打孔定位工具,还包括第二定位板和第三定位板,第二定位板、第三定位板与第一定位板组成“米”字型结构,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及第三定位的交叉点为第二中心孔,对应第二中心孔位置的第一定位板上部分别与第二定位板上部和第三定位板上部的夹角均为45度,对应第二中心孔位置的第一定位板下部分别与第二定位板下部和第三定位板下部的夹角均为45度,对应第二中心孔位置的第一定位板左部分别与第二定位板上部和第三定位板下部的夹角均为45度,对应第二中心孔位置的第一定位板右部分别与第二定位板下部和第三定位上部的夹角均为45度,第二定位板和第三定位板分别沿第二中心孔向两端间隔均布有若干个前后贯通的第二定位孔及第三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及第三定位孔内分别设有冲击柱。
9.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二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10.上述第二定位板、第三定位板与第一定位板可为一体成型的钢板,整体长度为150mm,整体宽度为150mm,厚度为3mm。
11.上述每两个相对的第一定位孔之间的孔眼距离可为30mm-100mm,每个相邻的第二定位孔与第三定位孔之间的孔眼距离为30mm-100mm。
12.上述第一中心孔、第二中心孔、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及第三定位孔均可为螺纹孔,冲击柱均为螺杆。
13.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本实用新型为一体成型的钢板结构便于制作和携带,一定厚度的钢板不易变形,长和宽相等的结构可便于孔眼距离衡量,可根据所需打孔的孔眼距离来选在相应的定位孔,然后敲击定位孔中的冲击柱进行定位标记,增加打孔定位的精准性,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14.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5.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两个打孔定位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6.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四个打孔定位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7.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九个打孔定位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8.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第一定位板,2为第一中心孔,3为第一定位孔,4为冲击柱,5为第二定位板,6为第三定位板,7为第二定位孔,8为第三定位孔,9为第二中心孔。
具体实施方式
19.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20.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21.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2.实施例一:如附图所示1,该设备线夹打孔定位工具包括第一定位板1,第一定位板1呈夹角为度的“十”字型结构,第一定位板1中心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一中心孔2,沿第一中心孔2向四个方向的第一定位板1上均间隔均布有若干个前后贯通的第一定位孔3,第一定位孔3内设有冲击柱4。
23.根据需求,可以设定好第一定位板1上第一定位孔3之间的孔眼距离。在使用过程中,本工具用于设备线夹垂直接触,“十”字型结构简单便于衡量各个所需打孔的孔眼距离,根据所需打孔的孔眼距离来选在相应的定位孔,然后敲击第一定位孔3中的冲击柱4进行定位标记,可用来定位竖向两个打孔位或者横向两个打孔位。
24.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设备线夹打孔定位工具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25.如附图1所示,第一定位板1的长度为150mm,宽度为150mm,厚度为3mm。
26.根据需求,长度和宽度及厚度尺寸,可以随所需定位的孔距离而定制,不限于150mm*150mm*3mm。在使用过程中,一定厚度的钢板不易变形,长和宽相等的结构可便于孔眼距离衡量计算,增加打孔定位的精准性。
27.实施例二:如附图2、3、4所示,还包括第二定位板5和第三定位板6,第二定位板5、第三定位板6与第一定位板1组成“米”字型结构,第一定位板1、第二定位板5及第三定位的
交叉点为第二中心孔9,对应第二中心孔9位置的第一定位板1上部分别与第二定位板5上部和第三定位板6上部的夹角均为45度,对应第二中心孔9位置的第一定位板1下部分别与第二定位板5下部和第三定位板6下部的夹角均为45度,对应第二中心孔9位置的第一定位板1左部分别与第二定位板5上部和第三定位板6下部的夹角均为45度,对应第二中心孔9位置的第一定位板1右部分别与第二定位板5下部和第三定位上部的夹角均为45度,第二定位板5和第三定位板6分别沿第二中心孔9向两端间隔均布有若干个前后贯通的第二定位孔7及第三定位孔8,第二定位孔7及第三定位孔8内分别设有冲击柱4。
28.根据需求,可以设定好第一定位板1上第一定位孔3之间的孔眼距离、第二定位板5上第二定位孔7之间的孔眼距离及第三定位板6上第三定位孔8之间的孔眼距离。在使用过程中,本工具用于设备线夹垂直接触,然后根据所需打孔的孔眼距离和打孔位置方向来选择相应的定位孔,然后敲击第一定位孔3、第二定位孔7、第三定位孔8中的冲击柱4进行定位标记。可以用来定位两个打孔位、四个打孔位及九个打孔位等,如:相对的第一定位孔3可以定位两个打孔位,相邻的第二定位孔7和第三定位孔8组合可以定位孔眼距离相等的四个打孔位,第二定位孔7、第一定位孔3、第三定位孔8及第二中心孔9组合可以定位横向孔眼距离及竖向孔眼距离相等的九个打孔位。
29.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设备线夹打孔定位工具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30.如附图2、3、4所示,第二定位板5、第三定位板6与第一定位板1为一体成型的钢板,整体长度为150mm,整体宽度为150mm,厚度为3mm。
31.根据需求,长度和宽度及厚度尺寸,可以随所需定位的孔距离而定制,不限于150mm*150mm*3mm。在使用过程中,一体成型的钢板结构便于制作和携带,一定厚度的钢板不易变形,长和宽相等的结构可便于孔眼距离衡量计算,增加打孔定位的精准性。
32.如附图2、3、4所示,每两个相对的第一定位孔3之间的孔眼距离为30mm-100mm,每个相邻的第二定位孔7与第三定位孔8之间的孔眼距离为30mm-100mm。
33.根据需求,可根据所需打孔的孔眼距离来选择定位孔之间孔眼距离,每两个相对的第一定位孔3之间的孔眼距离由近到远为30mm-100mm,每个相邻的第二定位孔7与第三定位孔8之间的孔眼距离由近到远为30mm-100mm,如图2、3、4中所示,离第二中心孔最近的两个相对的第一定位孔3之间的孔眼距离及相邻的第二定位孔7与第三定位孔8之间的孔眼距离均为30mm;离第二中心孔最远的两个相对的第一定位孔3之间的孔眼距离及相邻的第二定位孔7与第三定位孔8之间的孔眼距离均为100mm。在使用过程中,本工具可适用于孔眼距离为30mm-100mm的范围。
34.如附图2、3、4所示,第一中心孔2、第二中心孔9、第一定位孔3、第二定位孔7及第三定位孔8均为螺纹孔,冲击柱4均为螺杆。
35.在使用过程中,可旋转螺纹孔内的螺杆,进行定位标记,且螺杆不易脱落便于使用。
36.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