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性强的风能发电用风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2  163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能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适应性强的风能发电用风轮。


背景技术:

2.随着石油和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人们对环保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新能源受到广泛的关注,而风能作为一种无污染可再生的新能源,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风能发电是当前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简单地说就是把风的动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3.而现有的风能发电用风轮在使用时往往会因为风力太大而风轮的支撑强度不够而造成风轮损坏的情况。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适应性强的风能发电用风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应性强的风能发电用风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适应性强的风能发电用风轮,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上侧设置有发电机构,所述发电机构包括加固机构和风轮机构,所述加固机构包括加长杆,所述加长杆的上侧设置有u型支撑杆,所述加长杆和u型支撑杆的前后两侧均共同设置有三叉支撑杆,所述u型支撑杆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定位座,所述u型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盘,所述第一固定盘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螺杆,所述风轮机构包括第二定位座,所述第二定位座的上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侧设置有发电机仓,所述发电机仓的一侧设置有带轴承扇盘,所述带轴承扇盘的外侧设置有扇叶,所述带轴承扇盘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盘。
7.进一步地,所述加长杆和u型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加长杆和三叉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u型支撑杆和三叉支撑杆固定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u型支撑杆和第一固定盘固定连接,所述u型支撑杆和第一定位座固定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座和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和发电机仓固定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发电机仓和带轴承扇盘固定连接,所述带轴承扇盘和扇叶固定连接,所述带轴承扇盘和第二固定盘固定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座和第一定位座相匹配,所述第二固定盘和第一固定盘相匹配,所述第二定位座位于第一定位座的上侧。
12.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底盘和支撑杆,所述支撑底盘的上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支撑杆的下侧设置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的四周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螺杆。
1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和限位盘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盘和限位槽相匹配,所述支撑杆和加长杆固定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5.1、将第二定位座固定在第一定位座的上侧,通过第二螺杆贯穿第一固定盘和第二固定盘,使得u型支撑杆对风轮机构起到支撑作用,通过加长杆对u型支撑杆起到支撑作用,通过三叉支撑杆对u型支撑杆和加长杆进一步加固,使得风轮机构更加稳定,当风力吹动扇叶转动时,扇叶转动带动带轴承扇盘转动,通过发电机仓将动能转换为电能,通过第二定位座固定在第一定位座上,连接杆对发电机仓起到支撑作用,有效避免扇叶转动时产生的震动影响发电。
16.2、通过限位盘嵌入限位槽内,再通过第一螺杆贯穿限位盘和支撑底盘,使得限位盘和限位槽相连接,通过支撑杆对发电机构起到支撑作用。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8.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19.图1为一种适应性强的风能发电用风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一种适应性强的风能发电用风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一种适应性强的风能发电用风轮中发电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一种适应性强的风能发电用风轮中风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一种适应性强的风能发电用风轮中加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一种适应性强的风能发电用风轮中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支撑机构;11、支撑底盘;111、限位槽;12、支撑杆;121、限位盘;122、第一螺杆;2、发电机构;21、加固机构;211、加长杆;212、u型支撑杆;213、三叉支撑杆;214、第一定位座;215、第一固定盘;216、第二螺杆;22、风轮机构;221、第二定位座;222、连接杆;223、发电机仓;224、带轴承扇盘;225、扇叶;226、第二固定盘。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适应性强的风能发电用风轮,包括支撑机构1,支撑机构1的上侧设置有发电机构2,发电机构2包括加固机构21和风轮机构22,加固
机构21包括加长杆211,加长杆211的上侧设置有u型支撑杆212,加长杆211和u型支撑杆212的前后两侧均共同设置有三叉支撑杆213,u型支撑杆212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定位座214,u型支撑杆21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盘215,第一固定盘215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螺杆216,风轮机构22包括第二定位座221,第二定位座221的上侧设置有连接杆222,连接杆222的上侧设置有发电机仓223,发电机仓223的一侧设置有带轴承扇盘224,带轴承扇盘224的外侧设置有扇叶225,带轴承扇盘22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盘226。
28.优选的,加长杆211和u型支撑杆212固定连接,加长杆211和三叉支撑杆213固定连接,u型支撑杆212和三叉支撑杆213固定连接,加长杆211和u型支撑杆212固定连接使得加长杆211可以对u型支撑杆212起到支撑作用,加长杆211和三叉支撑杆213固定连接使得三叉支撑杆213可以对加长杆211起到支撑作用,u型支撑杆212和三叉支撑杆213固定连接使得三叉支撑杆213可以对u型支撑杆212起到支撑作用。
29.优选的,u型支撑杆212和第一固定盘215固定连接,u型支撑杆212和第一定位座214固定连接,u型支撑杆212和第一固定盘215固定连接使得第一固定盘215可以起到固定作用,u型支撑杆212和第一定位座214固定连接使得第一定位座214可以起到固定作用。
30.优选的,第二定位座221和连接杆222固定连接,连接杆222和发电机仓223固定连接,第二定位座221和连接杆222固定连接使得第二定位座221可以方便的固定连接杆222的位置,连接杆222和发电机仓223固定连接使得连接杆222可以对发电机仓223起到支撑作用。
31.优选的,发电机仓223和带轴承扇盘224固定连接,带轴承扇盘224和扇叶225固定连接,带轴承扇盘224和第二固定盘226固定连接,发电机仓223和带轴承扇盘224固定连接使得带轴承扇盘224转动产生的动能通过发电机仓223转换为电能,带轴承扇盘224和扇叶225固定连接使得风吹动扇叶225,使得扇叶225和带轴承扇盘224共同转动,带轴承扇盘224和第二固定盘226固定连接使得带轴承扇盘224转动不会影响第二固定盘226的稳定性,同时可以通过第二固定盘226起到支撑作用。
32.优选的,第二定位座221和第一定位座214相匹配,第二固定盘226和第一固定盘215相匹配,第二定位座221位于第一定位座214的上侧,第二定位座221和第一定位座214相匹配使得第二定位座221和第一定位座214可以方便的相互固定,第二固定盘226和第一固定盘215相匹配使得第二固定盘226和第一固定盘215可以方便的相互固定。
33.优选的,支撑机构1包括支撑底盘11和支撑杆12,支撑底盘11的上侧开设有限位槽111,支撑杆12的下侧设置有限位盘121,限位盘121的四周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螺杆122,通过支撑底盘11起到底部固定作用,支撑杆12起到支撑的作用。
34.优选的,支撑杆12和限位盘121固定连接,限位盘121和限位槽111相匹配,支撑杆12和加长杆211固定连接,通过支撑杆12下侧设置的限位盘121嵌入限位槽111内,再通过若干个第一螺杆122固定限位盘121和支撑底盘11,方便工作人员安装,同时方便拆卸和检修。
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第二定位座221固定在第一定位座214的上侧,通过第二螺杆216贯穿第一固定盘215和第二固定盘226,使得u型支撑杆212对风轮机构22起到支撑作用,通过加长杆211对u型支撑杆212起到支撑作用,通过三叉支撑杆213对u型支撑杆212和加长杆211进一步加固,使得风轮机构22更加稳定,当风力吹动扇叶225转动时,扇叶225转动带动带轴承扇盘224转动,通过发电机仓223将动能转换为电能,通过第二定位座
221固定在第一定位座214上,连接杆222对发电机仓223起到支撑作用,有效避免扇叶225转动时产生的震动影响发电,通过限位盘121嵌入限位槽111内,再通过第一螺杆122贯穿限位盘121和支撑底盘11,使得限位盘121和限位槽111相连接,通过支撑杆12对发电机构2起到支撑作用。
36.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