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图像识别智能垃圾分类垃圾桶。
背景技术:
2.垃圾分类是发展我国环保产业前进路上的一块绊脚石,对环境的污染及资源难以回收和利用是不能进行垃圾分类所产生的重点问题,由此可见垃圾分类的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绿色发展。但垃圾分类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并不是决策难以执行,而是垃圾类别难以区分。
3.目前普遍采用的垃圾容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用带盖的金属或塑料桶作为容器,放置在固定地点,由专门设计的垃圾收集车定期装运,桶可以长期周转使用;另一类是混凝土垃圾池,由垃圾车和清理人员定期清理,但是这两种垃圾桶都不能很好对垃圾分类提供有效的控制手段,无法实现垃圾分类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识别智能垃圾分类垃圾桶,它可以实现依靠拍摄垃圾照片对垃圾进行分类,并打开该类别的垃圾桶,使人们可以准确的将垃圾放置入合适的垃圾桶内。
6.2.技术方案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图像识别智能垃圾分类垃圾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一侧开设有液体储存槽,所述壳体内部在靠近所述液体储存槽一侧开设有液体垃圾槽,所述壳体在所述液体垃圾槽另一侧依次开设有多个分类垃圾槽,所述分类垃圾槽和所述液体垃圾槽顶面活动安装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侧面通过设置有驱动装置活动安装有活动门,所述液体储存槽顶面活动安装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一侧表面中心固定安装有ccd摄像头,所述控制盒内部嵌入有处理器,所述ccd摄像头和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液体垃圾槽和所述液体储存槽之间设置有用于液体垃圾处理的排液机构,所述液体垃圾槽底端侧面开设有垃圾取出门。
9.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盖和所述控制盒顶面均嵌入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处理器电性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排液机构结构包括固定焊接于所述液体垃圾槽侧壁之间的下流板和连接支轴,所述下流板底端倾斜朝向所述液体储存槽一侧,所述液体垃圾槽和所述液体储存槽之间侧壁设置有进液格栅,所述连接支轴设置于所述下流板顶端,所述连接支轴表面转动连接有分离板,所述分离板顶面一侧均匀开设有下流孔,所述液体垃圾槽侧壁顶端水平安装有粉碎气缸,所述粉碎气缸动力输出端固定套接有粉碎板。
11.进一步的,所述分离板在远离所述下流孔一端侧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液体垃圾槽侧壁在所述粉碎气缸下侧垂直安装有限位气缸,所述限位气缸顶端固定安装有拨杆,所述拨杆末端滑动嵌入于所述滑槽内部。
12.进一步的,所述下流孔的俯视覆盖面积小于所述下流板的俯视面积,所述下流板末端与所述进液格栅底端相拼接,所述分离板靠近所述下流孔一端倾斜向下。
13.进一步的,所述分离板的宽度为所述液体垃圾槽内宽的一半,且长度与所述液体垃圾槽内部长度相同,所述连接支轴位于所述分离板底面中心,所述分离板两端侧面开设呈半圆形弧面。
14.进一步的,所述粉碎板底面相切于所述分离板顶面,所述粉碎板靠近所述分离板一侧表面均匀凸起有粉碎锥。
15.进一步的,所述液体储存槽内部在所述进液格栅顶端环绕焊接有支撑框架,所述拨杆顶面活动安装有活性炭过滤网。
16.3.有益效果
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8.(1)本方案设置有壳体、密封盖和控制盒相配合,可通过ccd摄像头拍摄垃圾照片,并传输至处理器,通过处理器识别垃圾种类,同时则通过驱动装置开启对应的分类垃圾槽顶端的活动门,让人们可自觉的将垃圾放入对应的垃圾桶内,保证垃圾分类的准确性。
19.(2)本方案设置有排液机构,可在处理器识别到垃圾内含有液体时,让人们将垃圾放入到液体垃圾槽内部,并通过粉碎锥将垃圾表面进行开孔破碎,使其内部的液体流出,并下流至液体垃圾槽内部被储存,在液体排出之后,同时通过设置有活性炭过滤网,可避免液体发酵味道扩散,降低对周围人群的干扰,提高该装置的环保性,同时可通过限位气缸将分离板向远离下流板一侧拉动倾斜,将分离板表面的垃圾沿其表面下滑至液体垃圾槽内部底端,对含液体垃圾单独存放,使得垃圾分类更加彻底,同时降低环卫工人的劳动压力,垃圾处理时更有针对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盖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盒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液机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液机构侧面结构示意图。
26.图中标号说明:
27.1、壳体;2、密封盖;3、活动门;4、太阳能电池板;5、控制盒;6、ccd摄像头;7、垃圾取出门;8、分类垃圾槽;9、粉碎锥;10、液体垃圾槽;11、液体储存槽;12、活性炭过滤网;13、下流板;14、进液格栅;15、连接支轴;16、分离板;17、粉碎气缸;18、下流孔;19、粉碎板;20、滑槽;21、限位气缸;22、拨杆;23、支撑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实施例1:
30.请参阅图1-6,一种图像识别智能垃圾分类垃圾桶,包括壳体1,壳体1内部一侧开设有液体储存槽11,壳体1内部在靠近液体储存槽11一侧开设有液体垃圾槽10,壳体1在液体垃圾槽10另一侧依次开设有多个分类垃圾槽8,分类垃圾槽8和液体垃圾槽10顶面活动安装有密封盖2,密封盖2侧面通过设置有驱动装置活动安装有活动门3,液体储存槽11顶面活动安装有控制盒5,控制盒5一侧表面中心固定安装有ccd摄像头6,控制盒5内部嵌入有处理器,ccd摄像头6和驱动装置与处理器电性连接,液体垃圾槽10和液体储存槽11之间设置有用于液体垃圾处理的排液机构,液体垃圾槽10底端侧面开设有垃圾取出门7。
31.参阅图2和图3,密封盖2和控制盒5顶面均嵌入有太阳能电池板4,太阳能电池板4与处理器电性连接,可节省电能,利用太阳能对该装置进行供电。
32.参阅图4,排液机构结构包括固定焊接于液体垃圾槽10侧壁之间的下流板13和连接支轴15,下流板13底端倾斜朝向液体储存槽11一侧,液体垃圾槽10和液体储存槽11之间侧壁设置有进液格栅14,使得液体可进入到液体储存槽11内部,连接支轴15设置于下流板13顶端,连接支轴15表面转动连接有分离板16,分离板16顶面一侧均匀开设有下流孔18,可方便液体的下流,液体垃圾槽10侧壁顶端水平安装有粉碎气缸17,通过在粉碎气缸17动力输出端固定套接有粉碎板19,同时粉碎板19底面相切于分离板16顶面,粉碎板19靠近分离板16一侧表面均匀凸起有粉碎锥9,可通过粉碎锥9对含有液体的垃圾进行开孔破碎使得液体流出。
33.参阅图5,分离板16在远离下流孔18一端侧面开设有滑槽20,液体垃圾槽10侧壁在粉碎气缸17下侧垂直安装有限位气缸21,通过在限位气缸21顶端固定安装有拨杆22,同时拨杆22末端滑动嵌入于滑槽20内部,可使得拨杆22拉动分离板16向远离下流板13一侧倾斜,进而使得分离板16表面的垃圾沿其表面下滑至液体垃圾槽10内部底端。
34.参阅图4,下流孔18的俯视覆盖面积小于下流板13的俯视面积,下流板13末端与进液格栅14底端相拼接,分离板16靠近下流孔18一端倾斜向下,可使得液体充分进入到液体储存槽11内部,避免进入到液体垃圾槽10内部。
35.参阅图5,分离板16的宽度为液体垃圾槽10内宽的一半,使得粉碎板19在回缩之后不会阻挡其转动,同时长度与液体垃圾槽10内部长度相同,可保证液体充分从下流孔18排出,连接支轴15位于分离板16底面中心,分离板16两端侧面开设呈半圆形弧面,可方便分离板16向两端转动,避免转动过程中发生卡壳。
36.参阅图4,液体储存槽11内部在进液格栅14顶端环绕焊接有支撑框架23,拨杆22顶面活动安装有活性炭过滤网12,可对液体发酵味道进行吸收过滤,降低对周围人群的干扰,提高该装置的环保性。
37.工作原理:首先,将该装置安装在合适的位置,并连接市政电网,同时太阳能电池板4可接受太阳能对该装置进行供电;
38.其次,在有人携带垃圾靠近该装置时,ccd摄像头6会拍摄垃圾照片,并传输至处理器,通过处理器识别垃圾种类,并判断垃圾内部是否携带液体,当垃圾内无液体时,则通过驱动装置开启对应的分类垃圾槽8顶端的活动门3,让人们可自觉的将垃圾放入对应的垃圾桶内,保证垃圾分类的准确性;
39.最后,当处理器判定垃圾内含有液体时,则会开启液体垃圾槽10顶端的活动门3,人们将垃圾放入到液体垃圾槽10内部,同时垃圾掉落至分离板16表面,紧接着处理器控制活动门3闭合,同时启动粉碎气缸17,通过粉碎气缸17推动粉碎板19对垃圾进行挤压,并通过粉碎锥9将垃圾表面进行开孔破碎,使其内部的液体流出,并沿着下流孔18下落至下流板13表面,并通过进液格栅14下流至液体储存槽11内部被储存,在液体排出之后,通过粉碎气缸17拉动粉碎板19进行回缩,使其移动至液体垃圾槽10内部无分离板16覆盖的那一片空间内,紧接着限位气缸21启动,通过限位气缸21收缩拉动拨杆22,同时拨杆22在滑槽20内部滑动,将分离板16向远离下流板13一侧拉动倾斜,进而使得分离板16表面的垃圾沿其表面下滑至液体垃圾槽10内部底端,对含液体垃圾单独存放,使得垃圾分类更加彻底,同时降低环卫工人的劳动压力,垃圾处理时更有针对性。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