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终端的外壳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2  151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定位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定位终端的外壳。


背景技术:

2.目前定位终端作为有效的物品管理设备,被广泛应用在诸如冷链物流、仓库管理、货物追踪、高价值静态资产监控等行业领域,将定位终端固定在待定位物品上,可以随时监控待定位物品的位置,从而可以对物品进行追踪以及对库存进行管理。
3.然而,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定位终端在安装时,由于定位终端的壳体上已经预设了多个固定的孔位,因此需要在待定位物品的不同位置开设固定孔,进而采用螺栓等紧固件将定位终端固定在待定位物品上,这样,不利于将定位终端快速固定在不同的待定位物品上。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终端的外壳,有利于将定位终端快速地固定在不同的待定位物品上。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定位终端的外壳,包括:
6.壳体;
7.至少一个磁性件;
8.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磁性件连接、以将所述磁性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9.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提供了一种带有磁吸式功能的定位终端的外壳,在外壳的壳体上固定至少一个磁性件,这样,在进行定位终端的安装时,用户无需在待定位物品上重新开设固定孔位,只需将定位终端通过磁性件吸附在待定位物品上即可,有利于将定位终端快速地固定在不同的待定位物品上。
10.另外,所述连接件为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凸起的卡合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合部配合的卡合槽,所述卡合部可拆卸地卡合在所述卡合槽内。这样一来,可以通过支架起到连接磁性件和壳体的作用,并且支架与壳体之间通过卡合结构连接,方便了支架与壳体之间的安装。
11.另外,所述卡合槽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边缘处、且沿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向远离所述壳体边缘的方向延伸,所述卡合槽在自所述壳体外表面朝向所述壳体内侧的第一方向上的截面为阶梯状,所述卡合槽在垂直于延伸方向上的长度沿远离所述壳体外表面的方向递增,所述卡合部为与所述卡合槽相适配的阶梯状、并可拆卸地自所述壳体边缘处滑动进入所述卡合槽。这样,壳体上的卡合槽靠近壳体边缘设置,能够尽量避开位于壳体中部的其他类似传感器探头或者按压开关等结构。
12.另外,所述壳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卡合槽有多个,且所述多个卡合槽相对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其中两侧边缘处,所述卡合部有多个,且所述多个卡合部相互间隔设置在所述
支架上,所述多个卡合部与所述多个卡合槽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壳体其中一侧边缘处的所述卡合槽延伸至远离所述壳体边缘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孔,与设置在所述壳体该侧边缘处的所述卡合槽对应的所述卡合部可进入所述定位孔、并自所述定位孔滑动进入所述卡合槽,与设置在所述壳体另外一侧边缘处的所述卡合槽对应的所述卡合部可拆卸地自所述壳体边缘处滑动进入所述卡合槽。这样设置的多个卡合槽以及支架上的多个卡合部能够保证支架与壳体之间的卡合效果,防止支架从壳体上轻易地脱落。
13.另外,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扣合孔,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扣合孔匹配的扣合部,所述支架经由卡入所述扣合孔的所述扣合部固定在所述壳体上。这样,便可以通过相互配合的扣合孔与扣合部,使支架固定在壳体上。
14.另外,所述连接件为螺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自外表面延伸至所述壳体内侧的通孔,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磁性件和所述通孔、以将所述磁性件和所述壳体固定在一起;或者,所述连接件为螺钉,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自外表面朝向所述壳体内侧延伸的盲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磁性件并旋接在所述盲孔内、以将所述磁性件和所述壳体固定在一起。这样,对于结构较为简单的定位终端,可以直接在壳体上开设通孔,来进行磁性件的固定,而对于有防水要求的定位终端,可以在壳体上开设盲孔,来进行磁性件的固定,由于盲孔不会延伸至壳体内侧,从而不会使水或其他液体从开孔处渗入壳体内部。
15.另外,所述连接件粘贴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上,所述磁性件粘贴在所述连接件上。这样,对于尺寸较大的定位终端,可以有效利用壳体的表面空间,在壳体内表面或外表面设置磁性件,以实现壳体的磁吸式固定。
16.另外,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自外表面朝向所述壳体内侧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磁性件一一对应,所述磁性件嵌设在所述凹槽内。这样,便使得磁性件能够镶嵌在壳体上的凹槽内,不会对定位终端的外观效果造成影响。
17.另外,还包括至少一个屏蔽件;所述屏蔽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并位于所述壳体内侧与所述磁性件之间,以屏蔽所述磁性件朝向所述壳体内侧的磁场。这样,便可以通过屏蔽件的设置屏蔽磁性件朝向壳体内侧的磁场,不会使得壳体在固定磁性件后,由于磁性件的磁场作用对定位终端内部的微型传感器的检测或者电路单元的电信号造成磁干扰。
18.另外,所述屏蔽件为扁平状,所述屏蔽件有一个,且所述屏蔽件与至少一个所述磁性件相对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或者,所述屏蔽件为碗状,所述屏蔽件与至少一个所述磁性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磁性件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屏蔽件凹陷的一面上。这样,可以通过一个屏蔽件实现对至少一个磁性件的磁场屏蔽效果,或者可以通过与磁性件一一对应设置的屏蔽件对磁性件的磁场形成屏蔽效果。
19.另外,所述壳体包括主壳体和端盖,所述主壳体具有内腔以及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第一止口,所述端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止口配合的第二止口,所述端盖可拆卸地卡接在所述主壳体上,所述端盖经由与所述第一止口配合的所述第二止口密封所述开口;或者,所述壳体包括主壳体和端盖,所述主壳体具有内腔以及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端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环形凹槽配合的环形凸起,所述端盖可拆卸地卡接在所述主壳体上,所述端盖经由与所述环形凹槽配合的所述环形凸起密封所述开口。这样,端盖与主壳体之间可以通过止口连接结构或者凹槽凸起连接结构进行配合,从而对主壳体的内腔形成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20.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定位终端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图1中连接件为支架时、定位终端的外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图2所示定位终端的外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图2所示定位终端的外壳中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图2所示定位终端的外壳中支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图1中连接件为螺栓时、定位终端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是图6所示定位终端的外壳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8.图8是沿图7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9.图9是图1中连接件为螺钉时、定位终端的外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0.图10是图1中连接件为双面胶时、定位终端的外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1.图11是图1中磁性件固定在壳体凹槽内时、定位终端的外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2.图12是图1中壳体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3.图13是图12所示壳体中端盖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34.图14是图1中壳体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5.图15是图14所示壳体中端盖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3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定位终端的外壳,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0,至少一个磁性件20以及连接件30,连接件30分别与壳体10和磁性件20连接,以将磁性件20固定在壳体10上。此处的壳体10可以依据需求采用防水结构或者非防水结构,而磁性件20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具体可依据壳体10上的安装空间,定位终端的器件结构、安装位置等因素确定。连接件30作为连接壳体10和磁性件20的部件,可以依据不同定位终端的外壳、或者定位终端的应用场景进行选择。例如,连接件可为图2所示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支架40、图8所示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螺栓50、图9所示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螺钉60或者图10所示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双面胶70。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并不需要对定位终端的内部工作器件做改变,而是结合磁性件20的磁吸作用,使原有采取多个固定孔位进行安装的定位终端,能够通过磁性件20吸附在待定位物品上,从而实现对待定位物品的追踪和管理。
3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可实现磁吸式固定的定位终端的外壳,在连接了磁性件20后,使得原有采取紧固件进行安装的定位终端,能够吸附在待定位物品
上,而连接件30可以依据不同定位终端的外壳进行选择,这样,便无需在定位终端所需吸附的待定位物品上另外开设紧固件所需的固定孔,例如在一些贵重机器设备上安装定位终端时,贵重机器设备上无需进行额外的固定孔位的设计。同时,用户也能够快速地将定位终端通过磁吸作用固定在不同的待定位物品上。
39.在一些具体地实施方式中,如图2至图5所示,连接件采用支架40的形式在定位终端的壳体10上设置磁性件20,用户在使用时只需将设置有磁性件20的支架40卡合在壳体10上即可。其中,支架40上设置有凸起的卡合部41,壳体10的外表面17上设置有与卡合部41配合的卡合槽11,卡合部41可拆卸地卡合在卡合槽11内。在将磁性件20牢固地固定在支架40上后,通过采用支架40作为壳体10与磁性件20之间的连接件,将磁性件20固定在壳体10上,同时,在支架40与壳体10之间设置有卡合结构,也更方便用户在壳体10上安装支架40或者将支架40从壳体10上拆下。此处支架40的形状可以为平板状。
40.上述包括卡合部41和卡合槽11的卡合结构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卡合部41可采用弹性材料制作而成,当卡合部41进入卡合槽11时,弹性材料会抵接在卡合槽11的侧壁上,从而实现卡合部41与卡合槽11之间的卡合;或者卡合部41呈l型设置,其中远离支架40的一端为自由端,这样当卡合部41具有自由端的一部分进入卡合槽11并卡接在卡合槽11的侧壁上时,便能够将支架40卡合在壳体10上,以上两种方式均能实现支架40与壳体10之间的卡合,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41.作为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卡合槽11设置在壳体10的边缘处、并沿壳体10的外表面17向远离壳体10边缘的方向延伸,卡合槽11在自壳体10外表面17朝向壳体10内侧的第一方向s上的截面为阶梯状,卡合槽11在垂直于延伸方向上的长度沿远离壳体10外表面17的方向递增。如图3所示,卡合部41为与卡合槽11相适配的阶梯状、并可拆卸地自壳体10边缘处滑动进入卡合槽11,支架40在随着卡合部41滑动进入壳体10上的卡合槽11后,只能沿着相反的方向才能使卡合部41退出卡合槽11。这样,将壳体10上的卡合槽11靠近壳体10边缘设置,能够尽量避开位于壳体10中部的其他类似传感器探头或者按压开关等结构。同时支架40能够较为简便地安装在壳体10上,也能够较为简便地从壳体10上拆下。
42.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定位终端的壳体10上具有其他类似传感器的检测探头或者按压开关的结构,因此,壳体10上的卡合槽11的设置位置在避开这些结构时,为了保证支架40与壳体10之间的固定效果,如图2所示,可以在壳体10上额外开设一个螺丝孔12,并同时在支架40上开设一个过钉孔42,用户在定位终端的壳体10上卡合支架40后,可以采用螺丝对支架40与壳体10进行紧固,从而保证支架40与壳体10之间的固定效果。
4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壳体10上开设一个扣合孔18(图4所示),并同时在支架40上设置一个扣合部43(图5所示),用户在定位终端的壳体10上卡合支架40后,可以将支架40上的扣合部43卡入壳体10上的扣合孔18内,也可以保证支架40与壳体10之间的固定效果。另外,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保证支架40上的卡合部41与壳体10上的卡合槽11之间的卡合连接效果,壳体10可以为长方体结构,支架40的卡合部41可以有多个,且多个卡合部41相互间隔设置在支架40上;对应的,壳体10的卡合槽11也有多个,壳体10的多个卡合槽11与支架40的多个卡合部41一一对应,且多个卡合槽11相对设置在壳体10的其中两侧边缘处,设置在壳体10其中一侧边缘处的卡合槽11延伸至远离壳体10边缘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孔13,与设置在壳体10该侧边缘处的卡合槽11对应的卡合部41可进入定位孔13、并自定位孔13滑动
进入卡合槽11,与设置在壳体10另外一侧边缘处的卡合槽11对应的卡合部41可拆卸地自壳体10边缘处滑动进入壳体10该侧边缘处的卡合槽11。这样,就使得支架40能够在壳体10边缘处与壳体10进行卡合,从而进一步确保了支架40与壳体10之间的卡合效果。其中,定位孔13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例如圆形,而为了使卡合部41的形状与定位孔13的形状相适应,可以将与设置有定位孔13的该组卡合槽11配合的卡合部41的形状同样设置为圆形。
44.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支架40作为定位终端的配件,可以根据定位终端所具有的外壳形式进行设置,例如可以在支架40上开设镂空结构,由于定位终端的壳体10的外表面17上可能会布置一些传感器的检测探头,用于检测环境中类似湿度、温度或者光照度等参数,因此,支架40上开设的镂空结构可以露出这些传感器的检测探头,从而不会对定位终端的环境检测造成影响。此处也可以在支架40上设置其他类型的结构,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45.在另一些具体地实施方式中,如图6至图8所示,连接件还可以采用螺栓50的形式将磁性件20固定在壳体10上,可以在壳体10上开设通孔14,该通孔14自壳体10的外表面17延伸至壳体10内侧,使螺栓50依次穿过磁性件20和通孔14,从而将磁性件20固定在壳体10上。此处之所以采用螺栓50的形式将磁性件20固定在壳体10上,是因为在某些场合下使用的定位终端无需考虑防水性能,也就无需考虑保持壳体10内部的电子器件的密封环境,同时定位终端的外表面17上也有足够的空间来进行磁性件20的安装。另外,通孔14的数量和位置可以依据壳体10的外表面17尺寸进行设置,例如通孔14可以为2个、3个或者4个,通孔14的位置也可以依据通孔14的数量进行调整,在此不做赘述。
46.在另一些具体地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连接件还可以采用螺钉60的形式将磁性件20固定在壳体10上,在壳体10上设置有自外表面17朝向壳体10内侧延伸的盲孔15,使螺钉60穿过磁性件20并旋接在盲孔15内,从而将磁性件20固定在壳体10上。此处之所以采用螺钉60的形式将磁性件20固定在壳体10上,是因为在一些恶劣环境中使用的定位终端,需要考虑定位终端的防水性能,而盲孔15不会对壳体10内部的电子器件的密封环境造成影响,同时壳体10也可以采用防水材料制作而成。另外,盲孔15的数量和位置同样可以依据壳体10的外表面17尺寸进行设置,在此不做赘述。
47.在另一些具体地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连接件粘贴在壳体10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上,磁性件20粘贴在连接件上,此处的连接件可以采用双面胶70的形式将磁性件20固定在壳体10上,使双面胶70的其中一面粘贴在壳体10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上,将双面胶70的另外一面粘贴在磁性件20的表面上。这里,为了保证磁性件20的固定效果,磁性件20可以采用整块磁片的形式。磁性件20可以通过连接件粘贴在壳体10的内表面上或者外表面上。图10实施例中之所以采用双面胶70的形式将磁性件20固定在壳体10内表面上,是因为一些定位终端的尺寸较大,将磁性件20通过双面胶70粘贴在壳体10的内表面,可以有效利用壳体10内侧的空间,实现壳体10的磁吸式固定,此处同样可以将磁性件20通过双面胶70粘贴在壳体10的外表面上。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连接件也可以采用液体类胶水、固体类胶水或者其他可以将磁性件20粘接在壳体10上的粘接剂。
48.在其他一些具体地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可以在壳体10上设置至少一个自外表面17朝向壳体10内侧延伸的凹槽16,凹槽16与磁性件20一一对应。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磁性件20可以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凹槽16外的壳体10表面上,此处的连接件可以采用铆接件31。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为了定位终端的外观整体性,磁性件20嵌设在凹槽16内,使磁
性件20的表面与壳体10的外表面17保持平齐。
49.另外,在壳体10上设置磁性件20后,由于磁性件20自身的磁场会对定位终端内部的微型传感器的检测或者电路单元的信号传输造成磁干扰,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连接件上连接至少一个屏蔽件80(图5和图6所示),使屏蔽件80位于壳体10内侧与磁性件20之间,屏蔽件80可以采用铁、钢或硅钢等材料制作而成。这样,磁性件20的一面被屏蔽件80包裹后,磁力经屏蔽件80折射到另一面,磁性件20另一面的磁性将增强,而磁性件20被包裹的一面的磁性将被屏蔽,这样,能够改善壳体10在设置磁性件20后壳体10内部的磁场环境,从而避免壳体10在固定磁性件20后,磁性件20对壳体10内部的传感器的检测或电路单元的信号传输造成磁干扰。
50.其中,屏蔽件80为扁平状或者碗状,屏蔽件80为扁平状(图5所示)时,屏蔽件80有一个,屏蔽件80与至少一个磁性件20相对设置在连接件30上,这样,通过一个扁平状的屏蔽件80便可屏蔽至少一个磁性件20对壳体10内部的磁干扰,例如在连接件30采用支架40时,可以将一块铁金属片固定在支架40靠近壳体10内侧的一面;屏蔽件80为碗状(图6所示)时,屏蔽件80与至少一个磁性件20一一对应设置,磁性件20设置在对应的屏蔽件80凹陷的一面上,以通过屏蔽件80屏蔽该磁性件20对壳体10内部的磁干扰,例如在连接件30采用螺栓50时,可以将磁性件20设置在一块碗型铁金属件凹陷的一面。
51.优选的,为了在将定位终端通过磁吸作用固定在待定位物品上时,对壳体10内部的电子器件起到缓冲作用,在磁性件20与屏蔽件80之间可以设置缓冲胶圈90(图8和图9所示),这样,就能够利用缓冲胶圈90,缓冲定位终端在吸附时或者在搬运及移动待定位物品过程中所受到的冲击力,以避免该冲击力传递至壳体10内部,对壳体10内部的电子器件造成影响。
52.另外,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壳体10的形式可以包括主壳体10a和端盖10b,主壳体具有内腔10c和与内腔10c连通的开口10d,开口10d处设置有第一止口10e,端盖上设置有与第一止口10e配合的第二止口10f,端盖10b可拆卸地卡接在主壳体10a上,在使用时,将端盖10b卡接在主壳体10a上,端盖10b的第二止口10f与主壳体10a的第一止口10e相互配合,便可对主壳体10a的内腔10c进行密封。此处的主壳体10a的第一止口10e可以为凸止口或凹止口,相应的,端盖10b的第二止口10f可以设置为凹止口或凸止口,另外,端盖10b可以通过螺丝等紧固件固定在主壳体10a上。
53.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壳体10的形式可以包括主壳体10a和端盖10b,主壳体具有内腔10c和与内腔10c连通的开口10d,开口10d处设置有环形凹槽10g,端盖10b上设置有与环形凹槽10g配合的环形凸起10h,端盖10b可拆卸地卡接在主壳体10a上,在使用时,将端盖10b卡接在主壳体10a上,端盖10b的环形凸起10h与主壳体10a的环形凹槽10g相互配合,便可对主壳体10a的内腔10c进行密封。
54.为了保证端盖10b对主壳体10a的密封效果,可以在主壳体10a与端盖10b之间设置密封圈10i(图12和图14所示),以保证壳体10的防水性能。
55.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