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设施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撞栏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市政设施中,如公路、桥梁或者人行道等,常需要设置防撞栏,防撞栏根据设置的场景和位置具有不同的作用,而常见的有以下设置场景和作用:1.设置于车道之间,来对车道进行分割,以作为车道的指示,并且当车辆发作失控能够有效地避免失控车辆跑到对面车道发作二次碰撞;2.设置于桥梁边缘,来提示车辆所能行驶的边缘,并有效阻隔车辆从桥梁上的掉落等。
3.但是,现在常见的防撞栏,其形状千奇百怪,不少防撞栏的重心较高,其和行人或者车辆发生撞击时,容易发生翻倒,而且即使发生撞击的程度不大,也会出现和防撞栏出现多位置撞击,安全性较低。
4.由此,设计一种能具有工作可靠性强,稳定性好,又不容易带来安全隐患的防撞栏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撞栏结构,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或者多个。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撞栏结构,包括护栏主体、支撑层和装饰层,所述护栏主体和装饰层均连接于支撑层上,所述护栏主体与装饰层的一侧相连接,所述护栏主体包括支撑部、过渡部和斜靠部,所述支撑部、过渡部和斜靠部依次相连接,所述支撑部、过渡部和斜靠部的一侧均平齐,并均垂直于水平面,所述支撑部的另一侧设有竖直面,所述过渡部的另一侧设有第一斜面,所述斜靠部的另一侧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第二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层能对护栏主体起支撑作用,装饰层则能对支撑层起保护作用,并方便行人或者车辆的通过,而且护栏主体中的支撑部能对过渡部和斜靠部起支撑作用,而斜靠部在车辆或者行人和本实用新型发生撞击时,由于其上设有第二斜面,能有效减少斜靠部和车辆或者行人的接触的概率,并起一定缓冲作用,以此减少其之间的撞击损害,而过渡部则能方便支撑部和斜靠部的连接,并且通过设置有与水平面的夹角比第二斜面小的第一斜面,能有效降低护栏主体的整体重心,以此降低护栏主体因撞击发生的翻倒概率。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竖直面与装饰层相连接,所述竖直面高于装饰层80mm~90mm。竖直面和装饰层相连接,能有效增加竖直层和装饰层的接触面积,提高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且竖直面高于装饰层一定距离,该位置能对行人的脚部或者车辆轮胎前进位置进行限制,以此降低行人或者车辆的继续前进而和本实用新型发生碰撞。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斜面的一端和竖直面相连接,所述第一斜面和竖直
面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圆角,所述第一圆角的半径为24mm~27mm。第一圆角的设置能减少第一斜面和竖直面的连接处的尖锐程度,降低该位置伤害碰撞物,如车辆或者行人的概率。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斜面的另一端与第二斜面相连接,所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圆角,所述第二圆角的半径为245mm~270mm。第二圆角的设置能减少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连接处的尖锐程度,降低该位置伤害碰撞物,如车辆或者行人的概率。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0
°
~60
°
,所述第二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82
°
~86
°
。经测试,该角度下,过渡部和斜靠部的使用可靠性强。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钢筋,所述钢筋嵌装于护栏主体内。钢筋的设置能有效提高护栏主体的强度。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钢筋包括外围钢筋,所述外围钢筋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穿过护栏主体的底部,并穿过支撑层。延伸部的设置能有效提高护栏主体和支撑层的连接强度,进一步降低护栏主体翻倒的概率。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钢筋包括横加强筋,所述横加强筋平行于水平面,所述横加强筋与外围钢筋相连接,所述横加强筋设于过渡部内。横加强筋的设置能有效提高过渡部处的强度。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钢筋包括纵加强筋和斜加强筋,所述纵加强筋的一端与横加强筋相连接,所述斜加强筋的一端与纵加强筋相连接,另一端与外围钢筋相连接,所述纵加强筋和斜加强筋均位于斜靠部内。纵加强筋和斜加强筋能大幅度提高斜靠部处的强度。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防撞栏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防撞栏结构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防撞栏结构的标注示意图。
19.图中:1.护栏主体、2.支撑层、3.装饰层、11.支撑部、12.过渡部、13.斜靠部、111.竖直面、121.第一斜面、122.第一圆角、131.第二斜面、132.第二圆角、4.钢筋、41.外围钢筋、42.横加强筋、43.纵加强筋、44.斜加强筋和411.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1.参考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撞栏结构,包括护栏主体1、支撑层2和装饰层3。
22.装饰层3固定连接于支撑层2上,支撑层2可以为混凝土层,而装饰层3可以为沥青层。护栏主体1固定连接于支撑层2上,且护栏主体1与装饰层3相连接。
23.护栏主体1包括支撑部11、过渡部12和斜靠部13,支撑部11、过渡部12和斜靠部13依次一体式成型连接,且支撑部11、过渡部12和斜靠部13的一侧均平齐,且该侧均垂直于水平面。
24.支撑部11的另一侧设有竖直面111,竖直面111也垂直于水平面,竖直面111与装饰
层3固定连接,且竖直面111的顶部较装饰层3的顶面可以高80mm到90mm之间,本实施例中,竖直面111的顶部较装饰层3的顶面优选为高度a为85mm。
25.过渡部12的另一侧设有第一斜面121,第一斜面121和水平面的夹角可以在50
°
到60
°
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斜面121和水平面的夹角a1优选为55
°
,且第一斜面121的一端和竖直面111相连接,且第一斜面121和竖直面111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圆角122,第一圆角122的半径可以在24mm到27mm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圆角122的半径r1优选为25mm。
26.斜靠部13的另一侧上还设有第二斜面131,第二斜面131和水平面的夹角应该大于第一斜面121与水平面的夹角,而且第二斜面131和水平面的夹角可以在82
°
到86
°
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斜面131和水平面的夹角a2优选为84
°
,且第二斜面131和第一斜面121的另一端相连接,且第二斜面131和第一斜面121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圆角132,第二圆角132的半径可以在245mm~270mm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圆角132的半径r2优选为255mm。
27.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钢筋4,钢筋4固定嵌装于护栏主体1内,且钢筋4包括外围钢筋41、横加强筋42、纵加强筋43和斜加强筋44。
28.外围钢筋41穿过整个护栏主体1,即支撑部11、过渡部12和斜靠部13内均设有外围钢筋41,外围钢筋41上还设有延伸部411,延伸部411穿过护栏主体1的底部,并还穿过支撑层2,延伸部411能有效提高护栏主体1和支撑层2的连接可靠性。
29.横加强筋42为多个,且所有横加强筋42均平行于水平面设置,横加强筋42与外围钢筋4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横加强筋42设于过渡部12内,横加强筋42的设置能有效提高过渡部12的强度。
30.纵加强筋43的一端与横加强筋4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斜加强筋44为多个,所有斜加强筋44均一端与纵加强筋43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有斜加强筋44的另一端均与外围钢筋4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纵加强筋43和斜加强筋44均位于斜靠部13内,纵加强筋43和斜加强筋44能大幅度提高斜靠部13的强度。
31.本实用新型能应用于道路、桥梁等建筑上。支撑层2能对护栏主体1起支撑作用,装饰层3则能对支撑层2起保护作用,并方便行人或者车辆的通过。而且护栏主体1中的支撑部11能对过渡部12和斜靠部13起支撑作用,而斜靠部13在车辆或者行人和本实用新型发生撞击时,由于其上设有第二斜面131,能有效减少斜靠部13和车辆或者行人的接触的概率,并起一定缓冲作用,以此减少其之间的撞击损害,而过渡部12则能方便支撑部11和斜靠部13的连接,并且通过设置有与水平面的夹角比第二斜面131小的第一斜面121,能有效降低护栏主体1的整体重心,以此降低护栏主体1因撞击发生的翻倒概率。
3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