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闭锁的客车车门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7-4  123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车门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闭锁的客车车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客车车门用于实现乘客的上下车,通常包括前门及中门。其通过闭门组件,实现车门的开启与关闭,其遥控器设置于客车中控台上。
3.然而,现有的客车车门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即,其尽管可以实现自动开启与关闭,但其通常不能自动闭锁,需要司机在闭门后,用机械钥匙手动闭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通过遥控器遥控实现自动闭锁的客车车门控制系统。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自动闭锁的客车车门控制系统,包括锁门组件,所述锁门组件包括门锁、第一锁舌、第一锁座、门锁电机、联动杆及第一推拉杆;所述门锁包括可受锁芯驱动而转动的锁芯摆件,所述锁芯摆件具有第一摆臂;所述门锁电机具有一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具有相对于其转动中心形成一夹角的第一转臂及第二转臂;所述联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摆臂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臂铰接;所述第一推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臂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锁舌铰接;还包括遥控器,所述遥控器控制所述门锁电机,驱使所述转动件在开锁位及闭锁位间转动切换以分别带动所述第一锁舌插入或脱离所述第一锁座。
7.优选地,所述锁门组件还包括第二锁舌、第二锁座及第二推拉杆;所述第二锁舌及第二锁座相对于所述第一锁舌及第一锁座分布在车门的另一侧;所述锁芯摆件具有第二摆臂,所述第二推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摆臂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锁舌铰接;所述转动件在开锁位及闭锁位切换时,分别带动所述第二锁舌插入或脱离所述第二锁座。
8.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臂与所述第二转臂的夹角为90
°
;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第二摆臂相对于所述锁芯摆件的转动中心对称分布。
9.优选地,还包括闭门组件,所述闭门组件包括门体驱动单元、门泵、电磁阀、车内应急阀、换向阀及车外应急阀;所述门泵驱动所述门体驱动单元执行开关门动作;所述换向阀位于第一气路方向时,所述电磁阀、车内应急阀、第一气路及车外应急阀依次气路连接至压缩空气进气端;所述换向阀位于第二气路方向时,所述电磁阀、车内应急阀、第二气路依次气路连接至压缩空气进气端,所述车外应急阀被截止;所述遥控单器控制所述换向阀在所述第一气路与第二气路间切换。
10.优选地,所述门体驱动单元包括推杆及连杆;所述推杆的一端受所述门泵驱动,另一端铰接客车车门;所述连杆的一端与客车车门铰接,另一端铰接车体。
11.优选地,所述遥控器设置于客车中控台上。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3.1、本实用新型能通过遥控器实现客车车门的自动闭锁,且与原机械门锁之间不冲突,结构简单可靠;
14.2、本实用新型能通过遥控器控制闭门组件的连接气路,从而使得车外应急阀可在需要时可开启,不需要时可关闭,提高了锁车状态下车辆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客车车门示意图;
16.图2为闭锁组件示意图(开锁状态);
17.图3为闭锁组件示意图(锁门状态);
18.图4为门体驱动单元示意图(闭门状态);
19.图5为门体驱动单元示意图(开门状态);
20.图6为闭门组件气路原理示意图;
21.图7为闭门组件气路原理又一示意图;
22.图8为遥控器遥控原理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锁门组件100、门锁110、锁芯摆件111、第一摆臂1111、第二摆臂1112、第一锁舌120、第一锁座130、门锁电机140、转动件141。第一转臂1411、第二转臂1412、联动杆150、第一推拉杆160、第二锁舌170、第二锁座180、第二推拉杆190。
25.闭门组件200、门体驱动单元210、推杆211、连杆212、门泵220、电磁阀230、车内应急阀240、换向阀250、车外应急阀260。
26.遥控器300、前门开开关310、前门关中门开开关320、前门关开关330、中门关开关340、前门开指示灯350、后门开指示灯360;
27.车门400;
28.车体500、压缩空气进气端510、辅助气罐520。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
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实施例
33.请参考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闭锁的客车车门400控制系统,包括锁门组件100、闭门组件200及遥控器300。
34.请参考图2及图3所示,锁门组件100包括门锁110、第一锁舌120、第一锁座130、门锁电机140、联动杆150、第一推拉杆160、第二锁舌170、第二锁座180及第二推拉杆190。
35.由于客车通常采用平推开启的车门400,因此,本实用新型设有两对锁舌及锁座的组件,即第一锁舌120及第一锁座130,第二锁舌170及第二锁座180分别分布于车门400的两侧,以可靠地锁止车门400。具体地,第一锁舌120及第二锁舌170设置于车门400上,第一锁座130与第二锁座180设置于车体上。
36.门锁110包括可受锁芯驱动而转动的锁芯摆件111,锁芯摆件111具有第一摆臂1111及第二摆臂1112,二者相对于其转动中心对称分布。
37.门锁电机140具有一转动件141,转动件141具有相对于其转动中心形成一夹角的第一转臂1411及第二转臂1412,本实施例中,该夹角为90
°

38.联动杆150的一端与第一摆臂1111铰接,另一端与第一转臂1411铰接。
39.第一推拉杆160的一端与第二转臂1412铰接,另一端与第一锁舌120铰接。
40.第二推拉杆190的一端与第二摆臂1112铰接,另一端与第二锁舌170铰接。
41.遥控器300可控制门锁电机140转动,使转动件141在开锁位与闭锁位(请参考图3状态)间转动切换。
42.如此,通过前述结构的组合,当遥控器300控制门锁电机140转动,使得转动件141位于开锁位时,请参考图2所示,第一转臂1411通过联动杆150作用于第一摆臂1111,使得转动件141转动,第二转臂1412通过第一推拉杆160作用于第一锁舌120,将第一锁舌120从第一锁座130中拉出;对应地,第二转臂1412作用于第二锁舌170,将第二锁舌170从第二锁座180中拉出。此时,车门400被开启。
43.当遥控器300控制门锁电机140转动,使得转动件141位于闭锁位时,请参考图3所示,第一转臂1411通过联动杆150作用于第一摆臂1111,使得转动件141转动,第二转臂1412通过第一推拉杆160作用于第一锁舌120,将第一锁舌120推入第一锁座130中;对应地,第二转臂1412作用于第二锁舌170,将第二锁舌170推入第二锁座180中。此时,车门400被闭锁。
44.请参考图4-图6所示,闭门组件200包括门体驱动单元210、门泵220、电磁阀230、车内应急阀240、换向阀250及车外应急阀260。
45.门体驱动组件包括推杆211及连杆212。推杆211的一端受门泵220驱动,另一端铰接客车车门400;连杆212的一端与客车车门400铰接,另一端铰接车体500。车门400闭门状态请参考图4所示,车门400关门状态请参考图5所示。
46.请参考图6及图7所示,两个气路支路分别为前门及中门的控制支路,其中,左侧支路为前门气路支路,右侧为中门气路支路。其换向阀250采用二位三通换向阀。
47.请参考图6所示,当换向阀250位于第一气路方向时,电磁阀230、车内应急阀240、第一气路及车外应急阀260依次气路连接至压缩空气进气端510;请参考图7所示,而当换向阀250位于第二气路方向时,电磁阀230、车内应急阀240、第二气路依次气路连接至压缩空气进气端,车外应急阀260被截止。
48.如此,遥控单器控制换向阀250在第一气路与第二气路间切换。当切换在第一气路时,此时,车外应急阀260可发挥作用;而当切换在第二气路时,此时车外应急阀260失效。因此,可以在收车状态下,司机停好车时,将换向阀250切换至第二气路,避免门锁110被撬后,通过车外应急阀260开启车门400,进一步提升安全性。
49.请参考图8所示,遥控器300设置于客车中控台上。前门开开关310及中门开开关320分别用于控制实现前门及中门的开启,前门关开关330及中门关开关340分别用于控制前门及中门的关闭。前门开指示灯350及后门开指示灯360分别用于指示前门及中门的状态。图8中左下角区域为前门控制链路区域,右下角为中门控制链路区域。
5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51.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