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型电磁线圈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7-4  130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线圈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防水型电磁线圈。


背景技术:

2.电磁线圈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电磁线圈用在电磁阀领域使用占很大比例,电磁阀经常会用于控制液体的流动,因此电磁线圈就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液体,尤其是在电磁阀用于控制可导电液体时,例如控制水的流动,当水触碰到电磁线圈时,会直接导致电磁线圈直接报废,因此电磁线圈的防水性能非常重要,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防水型电磁线圈。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防水型电磁线圈。
4.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防水型电磁线圈,包括:
6.外壳体,用于固定连接;
7.内壳体,固定设置于外壳体内部;
8.绕线骨架,固定位于内壳体内部,绕线骨架上缠绕有线圈组,线圈组具有一个正极连接线和一个负极连接线;
9.第一密封装置,位于绕线骨架的上端和内壳体之间,其用于密封绕线骨架上端和内壳体之间的空隙;
10.第二密封装置,位于绕线骨架的下端和内壳体之间,其用于密封绕线骨架下端和内壳体之间的空隙;
11.出线盒,固定设置于内壳体的外壁上,所述负极连接线和正极连接线经过出线盒后伸出外壳,出线盒内填满第三密封装置,第三密封装置用于密封正极连接线和负极连接线与内壳体之间的空隙。
12.进一步的,所述内壳体包括:
13.圆柱壳体,其内部成型四个竖直的定位槽,四个定位槽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绕线骨架的两端均成型有与四个定位槽相匹配的第一凸块;
14.导磁盘,与圆柱壳体的上端固定连接,圆柱壳体的外壁上成型有四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螺纹座,四个螺纹座均靠近导磁盘设置,导磁盘上成型有与螺纹座相匹配的四个第二凸块,每个第二凸块处均设置有第一螺栓,每个第一螺栓均穿过第二凸块与螺纹座旋接,每个第二凸块成型有供第一螺纹穿过的第一通孔。
15.进一步的,所述所述线圈组外壁上缠绕有用于绝缘的绝缘层。
16.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层外侧固定设置有四个支撑圆柱,四个支撑圆柱均呈竖直状态,每个支撑圆柱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凸块固定连接。
1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圆柱的两端均成型有螺纹孔,每个螺纹孔处均设置有第二螺栓,每个第二螺栓均穿过第一凸块与支撑圆柱的端部旋接,每个第一凸块成型有供第二螺
栓穿过的第二通孔。
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装置为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的下端与绕线骨架的上端和圆柱壳体的上端相抵触,第一密封圈的上端与导磁盘的下端相抵触。
1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装置为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的的两端分别与绕线骨架的下端和圆柱壳体内部的底端相抵触。
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密封装置是环氧树脂,圆柱壳体上成型有供正极连接线和负极连接线穿过的通槽,通槽上设置有防止环氧树脂流入圆柱壳体内部的橡胶套。
21.进一步的,所述与第一密封装置和第二密封装置相接触的面均设置有密封纹。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三个密封装置,将线圈组与外界的空隙完全密封,将线圈组与外界隔离开,避免了因导电液体溅射到线圈组上导致电磁线圈报废,能够有效的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沿a-a截面的剖视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四;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圆柱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中标号为:
31.1-外壳体;2-内壳体;3-绕线骨架;4-线圈组;5-正极连接线;6-负极连接线;7-第一密封装置;8-第二密封装置;9-出线盒;10-第三密封装置;11-圆柱壳体;12-定位槽;13-第一凸块;14-导磁盘;15-螺纹座;16-第二凸块;17-第一螺栓;18-第一通孔;19-绝缘层;20-支撑圆柱;21-螺纹孔;22-第二螺栓;23-第二通孔;24-通槽;25-橡胶套;26-密封纹。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33.参照图1至图7所示,一种防水型电磁线圈,包括:
34.外壳体1,用于固定连接;
35.内壳体2,固定设置于外壳体1内部;
36.绕线骨架3,固定位于内壳体2内部,绕线骨架3上缠绕有线圈组4,线圈组4具有一个正极连接线5和一个负极连接线6;
37.第一密封装置7,位于绕线骨架3的上端和内壳体2之间,其用于密封绕线骨架3上端和内壳体2之间的空隙;
38.第二密封装置8,位于绕线骨架3的下端和内壳体2之间,其用于密封绕线骨架3下端和内壳体2之间的空隙;
39.出线盒9,固定设置于内壳体2的外壁上,所述负极连接线6和正极连接线5经过出
线盒9后伸出外壳,出线盒9内填满第三密封装置10,第三密封装置10用于密封正极连接线5和负极连接线6与内壳体2之间的空隙。
40.当电磁线圈安装时,先将线圈组4缠绕在绕线骨架3上,将第二密封装置8放置在内壳体2内部的底端上,将线圈组4的正极连接线5和负极连接线6穿过内壳体2,再将缠绕好好线圈组4的绕线骨架3放置在内壳体2内部,将第一密封装置7安装在绕线骨架3的上端,将线圈组4的正极连接线5和负极连接线6穿过外壳体1,将内壳体2安装进外壳体1内部,外部液体嫩过进入到外壳体1,但是会被拦截在内壳体2外部。
41.所述内壳体2包括:
42.圆柱壳体11,其内部成型四个竖直的定位槽12,四个定位槽12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绕线骨架3的两端均成型有与四个定位槽12相匹配的第一凸块13;
43.导磁盘14,与圆柱壳体11的上端固定连接,圆柱壳体11的外壁上成型有四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螺纹座15,四个螺纹座15均靠近导磁盘14设置,导磁盘14上成型有与螺纹座15相匹配的四个第二凸块16,每个第二凸块16处均设置有第一螺栓17,每个第一螺栓17均穿过第二凸块16与螺纹座15旋接,每个第二凸块16成型有供第一螺纹穿过的第一通孔18。
44.当电磁线圈安装时,将第二密封装置8先安装在圆柱壳体11的内部的底侧,将缠绕好线圈组4的绕线骨架3放置在圆柱壳体11内,再将第一密封装置7放置在绕线骨架3的上端,将导磁盘14放置在第一密封装置7上,将第一螺栓17穿过第一通孔18与螺纹座15旋接,将导磁盘14与圆柱壳体11固定住,第一密封装置7受到挤压,第一密封装置7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导磁盘14和和绕线骨架3的上端相抵触,达到密封效果,第二密封装置8受到挤压,第二密封装置8的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绕线骨架3的下端和圆柱壳体11的底部相抵触,达到密封效果。
45.所述所述线圈组4外壁上缠绕有用于绝缘的绝缘层19。
46.当线圈达到使用寿命,线圈组4的绝缘橡胶老化或者破损时,绝缘层19能够有效的绝缘作用,避免漏电造成安全事故。
47.所述绝缘层19外侧固定设置有四个支撑圆柱20,四个支撑圆柱20均呈竖直状态,每个支撑圆柱2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凸块13固定连接。
48.安装电磁线圈,将线圈组4缠绕到绕线骨架3上,再将绝缘层19缠绕到线圈组4外侧,将四个支撑圆柱20的两端均与第一凸块13固定连接,由于绕线骨架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密封装置7和第二密封装置8相抵触,由于要达到密封效果,绕线骨架3的两端会受到很大的压力,为了绕线骨架3的两端不变形,增加四个支撑圆柱20用于承受一部分压力,并且四个支撑圆柱20能够保持绕线骨架3不会被挤压变形。
49.所述支撑圆柱20的两端均成型有螺纹孔21,每个螺纹孔21处均设置有第二螺栓22,每个第二螺栓22均穿过第一凸块13与支撑圆柱20的端部旋接,每个第一凸块13成型有供第二螺栓22穿过的第二通孔23。
50.用第二螺栓22和螺纹孔21配合,使支撑圆柱20和第一凸块13连接的更加牢固。
51.所述第一密封装置7为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的下端与绕线骨架3的上端和圆柱壳体11的上端相抵触,第一密封圈的上端与导磁盘14的下端相抵触。
52.所述第二密封装置8为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的的两端分别与绕线骨架3的下端
和圆柱壳体11内部的底端相抵触。
53.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后有很强的弹性,在受挤压后,能够将空隙完全密封,使电磁线圈达到很好的防水性。
54.所述第三密封装置10是环氧树脂,圆柱壳体11上成型有供正极连接线5和负极连接线6穿过的通槽24,通槽24上设置有防止环氧树脂流入圆柱壳体11内部的橡胶套25。
55.在出线壳9内灌入环氧树脂时,橡胶套25套设在正极连接线5和负极连接线6上,橡胶套25固定在通槽24上,橡胶套25岁不能起到很好的密封效果,但是能阻止环氧树脂流入圆柱壳体11内部。
56.所述与第一密封装置7和第二密封装置8相接触的面均设置有密封纹26。
57.密封纹26增加了接触面对第一橡胶圈和第二橡胶圈的抵触力,增加了密封性。
5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