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摄像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大尺寸移动终端的双摄像头模组。
背景技术:
2.目前,各类电子产品,例如手机、相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产品,厚度越来越薄,屏占比也越来越高,像素却越来越高,因此也对其相机模组提出了更小、更薄的要求。在大尺寸移动终端中,前置、后置摄像头分别通过两个模组插接在移动终端线路板上,即需要在大尺寸移动终端增设一个接口,硬件成本较高,同时增加大尺寸移动终端走线复杂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为克服现有技术中需要在大尺寸移动终端增设一个接口,硬件成本较高,同时增加大尺寸移动终端走线复杂度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摄像头点胶的装配治具。
4.一种用于大尺寸移动终端的双摄像头模组,包括第一镜头组件、第二镜头组件、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连接器;
5.所述第一镜头组件一侧通过第一连接板与连接器连接,所述第二镜头组件通过第二连接板连接在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另一侧,且所述第一镜头组件、第二镜头组件通过第二连接板弯折设置在大尺寸终端两面。
6.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连接形成第一折线,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沿第一折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另一端与第一镜头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镜头组件连接。
7.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板还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一镜头组件,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三连接板沿第二折线可转动连接。
8.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有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形成“z”形,设置在大尺寸移动终端边缘的所述第一镜头模组通过第一连接板与位于大尺寸移动终端中部线路板连接。
9.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三连接部连接形成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自由端形成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另一端形成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所述第二镜头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连接器固定在第三安装部上。
10.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第三安装部还均设置有补强钢板。
11.可选地,还包括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连接在所述第二镜头组件一侧,且第三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相邻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板上表面连接设置有光感组件。
12.可选地,所述第三连接板还设置有电容、指示灯,所述电容、指示灯、光感组件通一
直线设置,且所述电容位于指示灯和光感组件之间。
13.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均为双面设置有电磁屏蔽膜的fpc板,且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第一安装部的补强钢板、第二安装部的补强钢板下表面均设置有背胶层。
14.可选地,所述第一镜头组件、第二镜头组件均包括镜片、支架和成像线板,所述成像线板、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部或第二安装部上,至少一个所述镜片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镜片、所述成像线板中点在同一轴线上。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一个摄像头模组上设置有大尺寸移动终端的前后置摄像头,并通过一个连接器与大尺寸移动终端中部线路板连接,减少物理接口,同时降低了走线复杂度。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本模组正视图。
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本模组右视图。
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图本模组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20.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21.此外,若有“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
22.在如1-3所示的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大尺寸移动终端的双摄像头模组,包括第一镜头组件1、第二镜头组件2、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连接器3;第一镜头组件1一侧通过第一连接板4与连接器3连接,第二镜头组件2通过第二连接板5连接在第一镜头组件1另一侧,且第一镜头组件1、第二镜头组件2通过第二连接板5弯折设置在大尺寸终端两面。在本实施例中,大尺寸移动终端可以是平板、大尺寸手机或操作终端。本技术通过在一个摄像头模组上设置有大尺寸移动终端的前后置摄像头,并通过一个连接器3与大尺寸移动终端中部线路板连接,减少物理接口,同时降低了走线复杂度。
23.在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板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51、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51、第二连接部连接形成第一折线,且第一连接部51、第二连接部沿第一折线转动连接;第一连接部51另一端与第一镜头组件1连接,第二连接部另一端与第二镜头组件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镜头组件1与第一连接部51连接,且第一连接部51、第一镜头组件1沿移动终端的前置或后置设置,第二镜头组件2通过第一连接部51、第二连接部的弯折设置,使其设在移动终端方向相反。实现将移动终端的前置摄像头、后置摄像头设
置在同一模组内。
24.在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板5包括第一连接部51、第二连接部52、第三连接部53,第一连接部51两端分别与第三连接部53、第二连接部52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板5还包括第三连接部53,第三连接部53连接在第一连接部51与第一镜头组件1,第一连接部51、第三连接部53连接形成第二折线,第一连接板4、第三连接板沿第二折线可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通过设置多一个可以转动连接的连接部,进一步提高第二连接板5的活动性,使在沿大尺寸移动终端两面进行两折线转动,实现第一镜头组件1、第二镜头组件2更牢固更稳定的设置在移动终端两面。
2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4设置有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第一连接板4通过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形成“z”形,设置在大尺寸移动终端边缘的第一镜头模组通过第一连接板4与位于大尺寸移动终端中部线路板连接。在本实施中,第一连接板4与线路板插口位置及摄像头安装位置相匹配;通过设置在“z”形的第一连接板4更摄像头模组走线更加清晰且有规则。
2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4与第三连接部53连接形成第一安装部100,第二连接部52自由端形成第二安装部200,第一连接部51另一端形成第三安装部300,第一镜头组件1固定在第一安装部100上,第二镜头组件2固定在第二安装部200,连接器3固定在第三安装部300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第三连接板、第一安装部100、第二连接部52、第三安装部300可以为同一fpc板,也可通过多块第二fpc板进行拼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第三连接板、第一安装部100、第二连接部52、第三安装部300为同一fpc板,提高摄像头模组整体稳定性。第一连接部51、第二连接部52、第三连接部53可以是可折叠fpc板的多个折叠部位、第一折线、第二折线为折叠转轴。
2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00、第二安装部200、第三安装部300还均设置有补强钢板9。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的摄像头模组需第一安装部100、第二安装部200、第三安装部300为fpc板,在装配第一镜头组件1、第二镜头组件2、连接器3时,需对fpc板进行补强,以支持第一镜头组件1、第二镜头组件2、连接器3进行工作,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安装部100、第二安装部200的下表面焊接或粘连补强钢板9进行固定,在第三连接部53的上表面焊接或粘连补强钢板9进行固定。
28.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连接板6,第三连接板6连接在第二镜头组件2一侧,且第三连接板6与第二连接板5相邻设置,第三连接板6上表面连接设置有光感组件7。第三连接板6还设置有电容、指示灯8,电容、指示灯8、光感组件7通一直线设置,且电容位于指示灯8和光感组件7之间。在本技术通过设置光感组件7、指示灯8,对摄像头模组功能进行丰富,使摄像头具备光感、led指示作用,且通过电容对电感电压进行滤波稳定,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其中,光感组件7可以包括型号为stk3210-9的光感芯片,指示灯8可以是1615rgbc-共阴七彩灯,电容是0201电容。
2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第三连接板6均为双面设置有电磁屏蔽膜的fpc板,且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第三连接板6、第一安装部100的补强钢板、第二安装部200的补强钢板下表面均设置有背胶层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第三连接板6均为软性fpc板,第二连接板5的第一连接部51、第二连接部52、第三连接部53可以是折叠fpc板,也可以是通过转轴连接的多个连接部、且多个连接部之间电性连
接。本技术运用于大尺寸移动终端,在fpc板进行信号传输时,容易受到其他移动终端其他部件干扰,设置双面的电磁屏蔽膜,减少fpc板与其他传输部件的干扰,提高信号稳定性;其中背胶层可以是双面胶,且双面胶设置有易撕提手,以便装配。
3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镜头组件1、第二镜头组件2均包括镜片13、支架12和成像线板11,成像线板11、支架12固定在第一安装部100或第二安装部200上,至少一个镜片13固定在支架12上,镜片13、成像线板11中点在同一轴线上。在本实施例中,成像线板11中安装有成像芯片,成像芯片通过镜片获取外部图像,转化为图像信号通过连接器向移动终端进行传输。第一镜头组件1、第二镜头组件2还可以根据设计需求添加滤光镜、中置马达等模块,提高成像素质。
31.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3可以是50pin连接器,用于传输第一镜头组件1、第二镜头组件2、光感组件7、指示灯8的信号。
32.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