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电缆沟过水槽用清扫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7-3  133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清扫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电站电缆沟过水槽用清扫装置。


背景技术:

2.变电站室外电缆沟过水槽作为站内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雨季、汛期来临时,及时将设备区积水排出,避免电缆沟渗水、设备基础被水浸泡。因此变电站室外电缆沟过水槽中灰尘、杂物的检查清理是保证变电站设备区排水通畅、防汛检查的重要环节。
3.变电站室外电缆沟过水槽分布于各个设备区域中,是电缆沟巡视道路排水口与设备区主面形成的四面环形封闭空间,因空间狭长、高度低,加之西北风沙、雨季过后,这些四面环形封闭区域容易脏污并且堆积形成灰尘、树叶等混合异物,混合异物会附着在内壁中,而且面积、体积会成倍增加。
4.但是,在清理过水槽内的异物时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变电站电缆沟过水槽用清扫装置,旨在提高清理过水槽内异物的便利性。
6.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变电站电缆沟过水槽用清扫装置,包括与过水槽相适配的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侧壁上沿着装置主体的周向设置有清理部,所述装置主体位于所述过水槽内时,所述清理部与所述过水槽的内壁接触;
7.还包括操作杆,所述操作杆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上,通过所述操作杆带动所述装置主体在过水槽内移动。
8.可选地,所述清理部包括第一清理部和第二清理部,所述第一清理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清理部的一侧;
9.所述装置主体在过水槽内移动时,所述第一清理部始终先于第二清理部通过过水槽;
10.其中,所述第一清理部为硬质刷毛,所述第二清理部为软质刷毛。
11.可选地,所述操作杆与所述装置主体转动连接,所述装置主体上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固定所述操作杆的位置,使所述操作杆与所述装置主体之间的角度保持为0
°
或90
°

12.其中,在所述操作杆与所述装置主体之间的角度为0
°
时,所述操作杆处于收纳状态;在所述操作杆与所述装置主体之间的角度为90
°
时,所述操作杆处于工作状态。
13.可选地,所述装置主体上转动连接有固定轴,所述操作杆上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轴上;
14.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置在固定轴外侧,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第一固定槽、第二固定槽和第三固定槽;
15.所述连接部上设置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使所述固定块卡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槽、第二固定槽和第三固定槽内;
16.其中,在所述固定块卡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槽或所述第三固定槽内时,所述操作杆与所述装置主体之间的角度保持为0
°

17.在所述固定块卡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槽内时,所述操作杆与所述装置主体之间的角度保持为90
°

18.可选地,所述清理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装置主体上。
19.可选地,所述清理部包括多个子清理部,每个所述子清理部上均设置有装配块;
20.所述装置主体上开设有多个装配槽,所述多个装配槽分别与所述多个子清理部对应,所述子清理部通过所述装配块安装到所述装配槽内;
21.还包括卡接件,所述卡接件用于使所述装配块固定于所述装配槽内。
22.可选地,所述卡接件包括卡环与弹性卡钩;
23.所述卡环设置在所述装配槽内,所述弹性卡钩设置在所述装配块上,在所述装配块安装到所述装配槽内时,所述弹性卡钩与卡环相连接。
24.可选地,还包括延长杆,所述延长杆位于所述操作杆远离所述装置主体的端部上,所述延长杆与所述操作杆之间折叠连接或伸缩连接。
25.可选地,所述装置主体远离所述操作杆的面上设置有拉环。
26.有益效果:
27.本技术提供一种变电站电缆沟过水槽用清扫装置,通过设置装置主体与清理部,在对电缆沟过水槽进行清扫时,将装置主体至于过水槽内,使清理部与过水槽的内壁抵接,然后通过操作杆使装置主体在过水槽内移动,这样,清理部便可以将过水槽内壁上的异物清除,并使装置主体带动这些异物移动,直至将异物从过水槽内移出,从而实现了对电缆沟过水槽的清理,使得电缆沟过水槽的清理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清扫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清扫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31.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清扫装置的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清扫装置的卡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清扫装置的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1、装置主体;11、装配槽;2、清理部;21、第一清理部;22、第二清理部;23、子清理部;231、装配块;3、操作杆;31、连接部;32、固定块;33、弹性件;34、折叠部;4、固定轴;5、壳体;6、固定部;61、第一固定槽;62、第二固定槽;63、第三固定槽;7、卡接件;71、弹性卡钩;72、卡环;8、延长杆;9、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6.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变电站电缆沟过水槽用清扫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清理部2和操作杆3。其中,装置主体1整体成长方体形,装置主体1的横截面尺寸略小于过水槽的横截面尺寸;清理部2设置在装置主体1的侧壁上,且清理部2沿着装置主体1的周向设置,在装置主体1放置到过水槽内时,清理部2与过水槽的内壁接触;操作杆3设置在装置主体1的未安装清理部2的一个面上,且操作杆3在使用时,与装置主体1呈垂直角度,即在过水槽进行清扫时,操作杆3的长度方向与过水槽的长度方向平行,这样,利用操作杆3便可以使装置主体1在过水槽内沿着过水槽的长度方向移动。
37.具体地,将装置主体1置于过水槽的一端,使装置主体1四周的清理部2与过水槽的内壁接触,然后利用操作杆3朝向过水槽内移动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在移动的过程中,清理部2会将过水槽内壁上的异物刮除,并且带动异物朝向过水槽的另一端移动,直至异物被清除出过水槽,这样,便实现了对过水槽内异物的清理,且清理过程非常方便,提高了清理过水槽的便利性。
38.在本实施例中,装置主体1的大小是与过水槽的大小相适配的。
39.例如,一种过水槽的横截面的尺寸宽度为50cm,高度为15cm,那么装置主体1的大小可以设计为长度为11cm,宽度为44cm,高度为9cm,再将清理部2的长度设置为3cm,这样装置主体1的宽度和高度在与两边的清理部2相加后,便与过水槽的横截面的尺寸相匹配,进而使得清理部2可以更好地接触到过水槽的内壁,并清除异物。
40.在一种实施例中,由于过水槽内壁上附着的异物是混合的,因此可以针对不同的异物,对清理部2进行适应性地调整。
41.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清理部2包括第一清理部21和第二清理部22,第一清理部21和第二清理部22都是围绕在装置主体1上的,第一清理部21位于第二清理部22的一侧,即第一清理部21和第二清理部22呈两排平行地设置在装置主体1的侧壁上。并且装置主体1在过水槽内移动时,第一清理部21始终先于第二清理部22通过过水槽。
42.同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清理部21设置为硬质刷毛,第二清理部22设置为软质刷毛,其中,硬质刷毛可以清扫过水槽内质量较重、附着较牢固的异物,软质刷毛可以清扫质量较轻的异物和灰尘。
43.这样,在对过水槽内的异物进行清理时,第一清理部21会先将质量较重、附着较牢固的异物清除,随后,第二清理部22将质量较轻的异物和灰尘清除,从而使得清理部2可以一次性清理过水槽内的各种异物,提高了清扫装置使用的便利性。
44.在本实施例中,硬质刷毛采用鬃毛材质,软质刷毛采用人造纤维材质,并且硬质刷毛的密度设置为软质刷毛密度的5倍-10倍,从而使得清理部2可以更好地清理异物。
45.结合前文所述,在过水槽的横截面的尺寸宽度为50cm,高度为15cm,装置主体1的尺寸长度为11cm,宽度为44cm,高度为9cm时,硬质刷毛和软质刷毛的长度则为3cm,硬质刷毛和软质刷毛的宽度则为5cm。
46.在一种实施例中,由于操作杆3的长度较长,因此在不使用清扫装置时,操作杆3会造成清扫装置放置的不便,为了使清扫装置的放置更方便,将操作杆3设置为可转动状态。
47.具体地,参照图1所示,操作杆3转动连接于装置主体1上,并且装置主体1上设置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可以固定操作杆3的位置,使操作杆3与装置主体1之间的角度保持0
°
或90
°
。其中,在操作杆3与装置主体1之间的角度为0
°
时,操作杆3处于收纳状态;在操作杆3与装置主体1之间的角度为90
°
时,操作杆3处于工作状态。
48.这样,在不使用清扫装置时,便可以转动操作杆3,使操作杆3处于收纳状态,从而减少操作杆3占用的空间,使得清扫装置的放置更加方便。
49.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操作杆3处于收纳状态与装置主体1之间的角度也可以是1
°
、2
°
或者其他角度,只要使得操作杆3与装置主体1贴近即可。
50.在一种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5所示,在装置主体1上设置有固定轴4,同时在装置主体1上设置有壳体5,壳体5沿着固定轴4的长度方向包裹起来,壳体5的中央部分开设有通孔,如此固定轴4便可以通过壳体5在装置主体1上转动。在操作杆3的端部上设置有连接部31,连接部31整体呈u形,u形的连接部31的两端穿过通孔与固定轴4固定连接,这样操作杆3便可以通过固定轴4在装置主体1上转动。
51.参照图2和图3所示,在装置主体1上位于固定轴4的中央位置还设置有固定部6,固定部6套在固定轴4的外侧,固定部6远离固定轴4的面上开设有第一固定槽61、第二固定槽62和第三固定槽63,第一固定槽61、第二固定槽62和第三固定槽63的开口朝向均与固定轴4垂直,其中第一固定槽61和第三固定槽63位于固定轴4的两侧,第二固定槽62位于固定轴4的上方。
52.同时,参照图5所示,在连接部31上设置固定块32,固定块32位于u性的连接部31的凹口内,且固定块32与连接部31之间设置有弹性件33,弹性件33可以对固定块32产生弹力,在固定块32移动到第一固定槽61、第二固定槽62或第三固定槽63内时,弹性件33将固定块32固定在第一固定槽61、第二固定槽62或第三固定槽63内。
53.在固定块32卡接在第一固定槽61或第三固定槽63内时,操作杆3与装置主体1之间的角度保持为0
°
,即此时操作杆3处于收纳状态;在固定块32卡接在第二固定槽62内时,操作杆3与装置主体1之间的角度保持为90
°
,即此时操作杆3处于工作状态。通过不同位置的第一固定槽61、第二固定槽62和第三固定槽63实现了操作杆3不同位置的固定,防止了操作杆3的随意移动,使得清扫装置的使用更加方便。
54.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6整体呈品字形,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部6也可以是环形的,另外,弹性件33可以是螺旋弹簧或板簧。
55.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清扫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清理部2上会附着较多异物,此时对清理部2进行更换或清洗,为了方便对清理部2进行更换或清洗,将清理部2与装置本体之间进行可拆卸连接。
56.具体地,参照图2所示,清理部2由多个子清理部23组成,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子清理部23主要目的是将清理部2分为多个模块,因此每个清理部2的大小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相同的。另外,第一清理部21和第二清理部22是将清理部2进行整体划分的,因此第一清理部21具有多个子清理部23,第二清理部22也具有多个子清理部23。
57.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示,子清理部23共有四个,四个子清理部23分别设置在
装置主体1的四个侧壁上,四个子清理部23将装置主体1的四个侧壁及角点全部覆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装置主体1的四个角点均为圆弧形,因此子清理部23也跟装置主体1角点的形状相适应,这样,清理部2与过水槽内部可以更加地贴合,从而使得清理部2可以更好地对异物进行清理。
58.每个子清理部23上均设置有装配块231,装置主体1上开设有与子清理部23数量对应的装配槽11,装配块231与装配槽11相互配合,在安装时,只需将装配块231安装至装配槽11内,便可以将子清理部23安装到装置主体1上。
59.在本实施例中,装配块231和装配槽11的横截面形状均为燕尾形,这样,在装配块231装入装配槽11后,可以有效地阻止装配块231脱离装配槽11。
60.同时,清扫装置还包括用卡接件7,卡接件7可以将装配块231固定在装配槽11内。
61.具体地,参照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卡接件7包括卡环72和弹性卡钩71。其中,卡环72固定连接在装配槽的内侧壁上,弹性卡钩71则固定连接在装配块231上,装配块231安装到装配槽11内后,弹性卡钩71与卡环72的位置相对应,且弹性卡钩71会卡接到卡环72上。
62.弹性卡钩71具有弹性,在卡接到卡环72的过程中,弹性卡钩71会克服弹性从而产生弹力,而在装配块231完全装入到装配槽11内后,弹性卡钩71便会与卡环72连接,并且在弹力的作用下,弹性卡钩71会与卡环72固定,从而使得装配块231固定在装配槽11内。
63.在需要更换或清洗子清理部23时,则可以使弹性卡钩71与卡环72脱离,并将装配块231从装配槽11内取出,使得子清理部232与装置主体1脱离,这样,便可以对子清理部23进行更换或者清理,非常方便。
64.同时,也可以针对于不同地形的过水槽,更换不同大小的子清理部23,使得清扫装置的使用范围更大。
65.在一种实施例中,在过水槽的长度大于操作杆3的长度时,仅通过操作杆3无法使装置主体1完全通过过水槽,因此在操作杆3的端部上设置有延长杆8。
66.具体地,参照图1所示,延长杆8位于操作杆3远离装置主体1的端部上,延长杆8与操作杆3之间折叠连接或伸缩连接,延长杆8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操作杆3的长度,例如,在操作杆3长度为50cm时,延长杆8的长度可以是40cm或者50cm,这样有利于延长杆8的收纳。
67.在实际应用时,参照图1所示,如果使延长杆8与操作杆3之间折叠连接,可以在操作杆3的端部上设置折叠部34,并使折叠部与延长杆8固定连接,折叠部可以使用合页,利用合页使延长杆8与操作杆3之间形成铰接,从而使得延长杆8可以展开或折叠起来。
68.如果使延长杆8与操作杆3之间伸缩连接,则可以在操作杆3上沿着操作杆3的长度方向开设滑槽(图中未示出),再使延长杆8滑动连接在滑槽内,在需要使用延长杆8时,将延长杆8从滑槽内滑出即可。
69.在一种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装置主体1远离操作杆3的面上设置有拉环9,在装置主体1从过水槽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时,工作人员可以在过水槽的另一端通过拉环9将装置主体1以及异物一起拉出,使得清扫装置的使用更方便。另外,在工作人员需要移动清扫装置时,也可以通过拉环9来提起清扫装置。
70.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71.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72.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不同形式的改变之处,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