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速器传动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2.目前,根据重型商用车的车载重量提高的需求,重型商用车的发动机功率向大马力方向发展,当前主流的发动机功率均在500马力左右,未来可能增至 600马力甚至更高。在大吨位、高功率的现状下,重型车的制动安全受到较大的挑战,部分高端车型已采用缓速器制动技术,但主流的缓速器装置因体积大,通常安装在变速箱上。该方案成本高且需要较大的整车底盘轴向空间,为了降低成本,适应轴向空间小的车辆,可以采用同发动机曲轴并联的直连式缓速器。
3.发动机直连式缓速器一般安装在气缸体一端的端板上,通过缓速器传动装置将制动阻力传送给发动机。通常情况下,缓速器传动装置的惰轮布置在气缸体端面径向范围内,这类惰轮可直接由气缸体端面的油道进行润滑油的输送,定位也可通过气缸体安装孔进行精准定位。但由于缓速器体积远大于常规的附件,为了获取安装空间,必须放置于离发动机较远的位置,因此,缓速器传动装置的部分惰轮只能布置在气缸体径向的边界外,这部分惰轮的定位和润滑取油均无法通过常规的途径实现。
4.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提供一种能解决超出气缸体端面范围外的惰齿轮轴的润滑问题的缓速器传动装置及车辆。
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缓速器传动装置,包括:
8.缓速器齿轮,设于气缸体的端板上,且与缓速器连接;
9.第一缓速器惰齿轮,与所述缓速器齿轮啮合;
10.惰齿轮轴,设于所述气缸体的所述端板上,所述第一缓速器惰齿轮转动设于所述惰齿轮轴上,所述惰齿轮轴中设有供油油路,所述供油油路延伸至所述第一缓速器惰齿轮的轴瓦处;
11.输油管,所述输油管用于为所述轴瓦供油,所述输油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气缸体的油路或外部油路,另一端连接所述供油油路;
12.第二缓速器惰齿轮,设于所述端板上,且与所述第一缓速器惰齿轮啮合;
13.曲轴齿轮,设于所述端板上,且与所述第二缓速器惰齿轮啮合,所述曲轴齿轮与变速箱曲轴连接,以将缓速器的制动阻力传递给整车。
14.可选的,所述缓速器传动装置还包括:
15.空心螺栓,其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输油管与所述空心螺栓的头部连接,且所述输油管与所述空心螺栓的空心连通;所述空心螺栓的尾部伸入所述惰齿轮轴中,所述空心螺
栓的空心与所述惰齿轮轴中的所述供油油路连通。
16.可选的,所述缓速器传动装置还包括:
17.惰齿轮轴螺栓,沿所述惰齿轮轴的轴向穿设于所述惰齿轮轴和所述端板上,以将所述惰齿轮轴固定于所述端板上。
18.可选的,所述惰齿轮轴螺栓的头部设有o形圈密封。
19.可选的,所述惰齿轮轴的所述供油油路从惰齿轮轴的中心沿径向向边缘延伸,且所述供油油路为多条,多条所述供油油路在所述惰齿轮轴上呈发射状分布。
20.可选的,所述端板为钢板。
21.可选的,所述惰齿轮轴的定位孔设于所述钢板上。
22.可选的,所述端板上与所述第一缓速器惰齿轮对应位置设置有支承板,所述惰齿轮轴同时固定于所述端板和所述支承板上。
23.可选的,所述惰齿轮轴与所述端板的结合面以及所述端板与所述支承板的结合面均设置有密封结构。
24.一种车辆,包括缓速器及气缸体,所述气缸体内设置有变速箱曲轴,还包括上述缓速器传动装置,所述缓速器传动装置设于所述气缸体的端板上,所述缓速器传动装置分别连接所述缓速器及所述变速箱曲轴,以将所述缓速器的制动阻力传递至所述变速箱曲轴。
2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为设置在气缸体的端板径向范围之外的惰齿轮设置了单独的输油管,输油管的一端连接气缸体的油路或外部油路,另一端连接惰齿轮轴的供油油路,供油油路延伸至惰齿轮的轴瓦处,使输油管为设置在端板范围之外的惰齿轮的轴瓦供油,保证惰齿轮的润滑。
26.另外,还可以将端板采用钢板,惰齿轮轴的定位孔设置在钢板上,钢板是精加工件,可以准确的控制气缸体上齿轮定位孔和惰齿轮轴的定位孔的相对位置,从而保证惰齿轮准确定位,避免因位置公差大而造成的受力不均和偏磨问题。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缓速器传动装置与气缸体装配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图1中沿a-a位置剖开并沿惰齿轮轴中心旋转展开的剖视图;
30.图4是图3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缓速器惰齿轮与惰齿轮轴装配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缓速器、缓速器传动装置与气缸体装配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33.图7是图6所示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4.图中:
35.100、缓速器传动装置;101、缓速器齿轮;102、第一缓速器惰齿轮;103、第二缓速器惰齿轮;104、曲轴齿轮;105、惰齿轮轴;1051、供油油路;106、轴瓦;107、输油管;108、喷油泵齿轮;109、转向泵齿轮;110、惰齿轮;111、空压泵齿轮;112、空心螺栓;113、惰齿轮轴螺栓;1131、o形圈;114、密封结构;115、传动装置外壳;
36.200、缓速器;
37.300、气缸体;301、端板;302、支承板。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含义。
4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1.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42.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4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缓速器传动装置。请参考图1,缓速器传动装置100 包括缓速器齿轮101、第一缓速器惰齿轮102、第二缓速器惰齿轮103及曲轴齿轮104。结合图1及图6,缓速器齿轮101与缓速器200连接,缓速器200的制动阻力通过缓速器齿轮101传递到第一缓速器惰齿轮102,再从第一缓速器惰齿轮102传递到第二缓速器惰齿轮103,然后从第二缓速器惰齿轮103传递到曲轴齿轮104,曲轴齿轮104将制动阻力传递到与其连接的变速箱曲轴,最终通过发动机的曲轴飞轮壳构件将制动阻力传给整车,为整车提供辅助制动,保障行车安全。
44.气缸体300的端部设置有端板301。缓速器齿轮101设置在气缸体300的端板301上,且与缓速器200连接,以使缓速器200将制动阻力传递至缓速器齿轮101。第一缓速器惰齿轮102与缓速器齿轮101啮合。如图3所示,第一缓速器惰齿轮102通过惰齿轮轴105安装在气缸体300的端板301上。惰齿轮轴105 固定在端板301上,第一缓速器惰齿轮102则转动设置在惰齿轮轴105上,以使第一缓速器惰齿轮102在惰齿轮轴105上正常转动。第一缓速器惰齿轮102 与惰齿轮轴105之间设置有轴瓦106,轴瓦106是齿轮传动中的常规零件,在此不再赘述。轴瓦106需要润滑才能保证齿轮的顺畅转动。如背景技术介绍,参考图6,由于第一缓速器惰齿轮102分布在气缸体300的径向区域外,无法由气缸体的端面油道直接进行润滑油的输送,因此,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了输油管107来为第一缓速器惰齿轮102的轴瓦106供油,进行润滑。如图3所示,惰齿轮轴105中设有供油油路1051,供油油路1051延伸至第一缓速器惰齿轮102的轴瓦106处。输油管107的一端连接气缸体300的油路或外部油路(其它存在油道的零部件),另一端连接惰齿轮轴105的供油油路1051。参考图2,输油管107从气
缸体300或其它存在油道的零部件处取油,参考图3,通过惰齿轮轴105中供油油路1051输送至第一缓速器惰齿轮102的轴瓦106处,对轴瓦106进行润滑。
45.第二缓速器惰齿轮103设置在端板301上,且与第一缓速器惰齿轮102啮合。曲轴齿轮104设置在端板301上,且与第二缓速器惰齿轮103啮合。同时,曲轴齿轮104与变速箱曲轴连接,以将缓速器200的制动阻力传递给整车。变速箱曲轴设于气缸体300内部。
46.如图1所示,气缸体300的端板301上还设置有喷油泵齿轮108、转向泵齿轮109、惰齿轮110及空压泵齿轮111等,在此不再赘述。
47.请参考图3,缓速器传动装置100还包括空心螺栓112,输油管107通过空心螺栓112将油液输送至惰齿轮轴105的供油油路1051中。空心螺栓112的内部为空心结构,输油管107与空心螺栓112的头部连接,且输油管107与空心螺栓112的空心连通,将油液输送至空心螺栓112中。空心螺栓112的尾部伸入惰齿轮轴105中,空心螺栓112的空心与惰齿轮轴105中的供油油路1051连通。如图3和图4所示,空心螺栓112作为连接输油管107和惰齿轮轴105的一个中间连接件。
48.请参考图3,缓速器传动装置100还包括惰齿轮轴螺栓113,惰齿轮轴螺栓 113沿惰齿轮轴105的轴向穿设在惰齿轮轴105和气缸体300的端板301上,惰齿轮轴螺栓113用于将惰齿轮轴105固定于端板301上。惰齿轮轴螺栓113可设置多个,提升固定强度。
49.较佳的,气缸体300的端板301采用钢板。如图3所示,惰齿轮轴105的定位孔设置在钢板上,因为钢板是精加工件,可以准确的控制气缸体300上齿轮定位孔和惰齿轮轴105的定位孔的相对位置,从而保证第一缓速器惰齿轮102 的准确定位,避免因位置公差大而造成的受力不均和偏磨问题。
50.同时,为了提升端板301承受高负荷制动力的能力,减小端板301变形,增加了支承板302来增强结构刚度。支承板302设置在端板301上与第一缓速器惰齿轮102对应位置,惰齿轮轴105同时固定在端板301和支承板302上。
51.于一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润滑油从惰齿轮轴螺栓113的安装孔、惰齿轮轴 105与端板301结合面处泄漏到发动机外部,如图3所示,惰齿轮轴螺栓113的头部设有o形圈1131,进行密封。同时,惰齿轮轴105与端板301的结合面以及端板301与支承板302的结合面均设置有密封结构114,密封结构114为o形圈1131或垫片,通过多重密封的保障,避免了润滑油的泄漏。
52.如图5所示,惰齿轮轴105的供油油路1051从惰齿轮轴105的中心沿径向向边缘延伸,且供油油路1051为多条,多条供油油路1051在惰齿轮轴105上呈发射状分布。为了适应重载工况,必须保证轴瓦106和惰齿轮轴105之间有足够的润滑油,基于这一方面的因素,惰齿轮轴105的油路通道设计成多分支结构,分支油路的出油口根据惰齿轮轴105的受力情况和有限元计算,分布在受力区,该结构提升了载荷承受能力,也解决惰齿轮总成的润滑问题。
5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如图6所示,车辆包括缓速器200及气缸体 300,气缸体300内设置有变速箱曲轴(图中未示出)。车辆还包括上述缓速器传动装置100,缓速器传动装置100设置在气缸体300的端板301上,缓速器传动装置100分别连接缓速器200及变速箱曲轴,以将缓速器200的制动阻力传递至变速箱曲轴,然后再进一步通过变速箱曲轴传递至整车。
54.如图7所示,设置一个传动装置外壳115,传动装置外壳115盖设在缓速器传动装置100的外部。
55.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